用戶控訴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王興就這樣讓大家吃得更好?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近年來,網際網路行業時不時被曝出大數據殺熟亂象,招致用戶反感,最新中招的是美團外賣會員。

昨天,《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刷爆朋友圈,該文作者「漂移神父」控訴美團外賣專割會員韭菜,同一地址、同一家店、同一時間,竟然出現會員配送費高於非會員的情況,讓他氣憤不已。而美團外賣方面自始至終並未給「漂移神父」一個滿意合理的解釋,僅希望通過贈送10元紅包來息事寧人。

隨著負面輿論持續發酵,美團外賣不得不出面澄清,稱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通過與用戶進一步確認,發現是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錯誤地使用用戶上一次的歷史定位,與用戶實際位置產生偏差,導致配送費預估不準。講真,看到這一解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美團外賣回應不可信

簡單科普下大數據殺熟,北京消費者協會曾給出明確定義: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技術釆集用戶信息、建立用戶「畫像」,並以謀取利益為目的,根據用戶「畫像」提供特定(非可選性)商品或服務的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簡單來說,大數據最擅長「精準打擊」,大數據殺熟通常表現為「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本質上是企業利用老用戶的信任牟利,為了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有意消費用戶忠誠度,主動作惡吃相非常難看。其中,網購平臺、在線旅遊和網約車成為重災區。攜程、京東、滴滴、淘票票等平臺均被曝出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為。

而官方回應幾乎一致:不存在。它們的解釋也大同小異,要麼是「價差可能由於日期、支付方式、供應商等的不同而導致」,要麼是「不允許價格歧視,價格不會因人、設備、手機系統不同而不同」。這些回應看似有板有眼,但與用戶實際體驗並不一致,無法有效打消他們的疑慮。

萬萬沒想到,更高頻、與用戶息息相關的外賣行業也存在大數據殺熟亂象。令「漂移神父」大為不滿的是,同一家商家,在同一個時間節點下單,配送到同一個地址,自己在開通會員後,配送費(一開始是6元,後來下降至4元)竟然比非會員(2元)要高。

對此,美團外賣強調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相當於否認大數據殺熟,並稱與軟體存在定位緩存有關。講真,對於嚴辭否認這種戲碼,我並不陌生,美團外賣的解釋到底可不可信,認真審視一番後,其不僅沒有打消我的疑慮,反而使我產生幾個新的疑問。

疑問一:美團外賣聲稱配送費差異與軟體存在定位緩存有關,「漂移神父」在兩部手機上查看配送費,代表自己有兩個美團外賣帳號,開通會員的帳號常用,非會員帳號具體使用情況不得而知,但我傾向於認為「漂移神父」之前使用過,且在不同地方點過外賣,為何會員帳號存在軟體存在定位緩存的現象,而非會員帳號卻不存在?

疑問二:既然美團外賣否認大數據殺熟,為何「漂移神父」2天後繼續在同一家店用兩個帳號分別點餐,仍遇到配送費不一致的情況?退一步講,就算真的與軟體存在定位緩存有關,用戶在2天前就已反映這一問題,為何美團外賣不及時跟進解決?真的以為發個10元紅包就能輕易堵住用戶的嘴?我相信,這不是能力問題,解決這種小的產品bug並不難,而是態度問題,任由其存在有利可圖。

疑問三:年輕人在不同地方點外賣的現象非常普遍,美團外賣透露,軟體錯誤地使用「漂移神父」上一次的歷史定位,才導致配送費預估不準,這一細節讓人細思極恐。不僅暗示這並非個案,即不只發生在「漂移神父」身上,也不存在於這家店,其他用戶在其他店也可能中招,更讓人心塞的是,或許這一現象並非近期才出現,甚至可能由來已久,箇中蹊蹺之處你品,你細品。

一言以蔽之,美團外賣的聲明給我的印象是避重就輕、敷衍了事、故意推脫,可信度並不高。而這番不走心的說辭、不負責的處理態度,明顯缺乏誠意,不僅無助於打消用戶疑慮,更無法重新贏得用戶信任。對了,美團外賣別以為真的可以無所顧忌地店大欺客,網際網路行業開始面臨反壟斷壓力,自己好好掂量下。

美團外賣存兩大隱憂

儘管美團外賣在外賣市場佔據領先優勢,但並不代表其可以高枕無憂,實現躺贏,相反存在兩大隱憂,既有內部日積月累的矛盾爆發,也有來自外部勁敵的猛料衝擊。

先說內部問題,眾所周知,商家是美團外賣的重要基石,卻對其又愛又恨。愛的是美團外賣可以帶來可觀的訂單,疫情期間表現尤為明顯;恨的是線上經營需要付出巨大代價,包括佣金、促銷費、排名推廣費等,美團外賣大有成為行業老大後割韭菜的嫌疑。一餐館大哥無奈地說道,自己一天流一斤汗,七兩給了外賣平臺,直言不掙錢也不接外賣。

不過,真正像他這樣霸氣的商家少之又少,更多商家選擇忍氣吞聲,仍會選擇與美團外賣合作,只要其制定的合作條款沒有苛刻到難以承受的地步就行。今年以來,疫情重創整個餐飲行業,美團外賣原本應該與商家同甘共苦,卻演變為剝削、壓榨,導致商家的抱怨達到臨界點,才會上演4月廣東餐飲協會公開聲討美團外賣的一幕。

廣東餐飲協會主要有兩大訴求:取消「獨家合作限制」,並減免外賣服務佣金5%或以上。對此,美團外賣聲稱2019年八成以上商家佣金在10%-20%,卻被海豐縣小餐飲行業協會打臉,後者稱2019年無一家商家佣金抽成低於20%,並吐槽4億元商家補貼只是空口白話。兩輪交鋒下來,最終美團外賣被迫妥協,與廣東餐飲協會發布聯合聲明。

聲明稱,尊重商家自主選擇線上各類平臺,並加大返傭比例至3%-6%,擴大覆蓋範圍,這場風波才得以平息。不過,這並不代表商家對美團外賣的埋怨就此消失,只是雙方博弈暫時處於平衡狀態,只要美團外賣後續加大薅商家羊毛力度,無論是競爭使然還是盈利驅動,都將遭致商家牴觸,從而動搖其根基。因此,在處理自身發展利益與商家集體訴求時,美團外賣必須慎之又慎。

再說外部問題,儘管餓了麼不敵美團外賣,但它迎頭趕上甚至反超之心一直不死,打得不可開交。今年10月,雙方戰局出現一點微妙的變化,QuestMobile報告顯示,餓了麼App月活近2年來首次超越美團外賣App。考慮到二者均擁有多入口,因此這並不代表餓了麼整體月活超過美團外賣,更無法左右未來戰局走向。

換言之,月活被反超只是局部數據,但美團外賣不能掉以輕心。要知道,戰局風向的轉變,往往是從局部開始,再逐漸蔓延至全局。如今,餓了麼App月活的逆襲,給美團外賣提了個醒,即餓了麼戰鬥力愈發生猛,自己必須全力應對,否則可能會吃虧。

一方面,餓了麼App月活首超美團外賣App的最大功臣是百億補貼,對於已建立起消費習慣的一二線城市用戶來說,百億補貼效果有限,但對於下沉市場用戶非常管用。別看下沉市場是美團外賣的發家之地,但仍有一大批用戶尚未被開拓,市場潛力巨大。這意味著,下沉市場是外賣下半場一個重要變量,或將成為餓了麼爭奪市場份額的突破口,好消息是雙11期間在下沉市場表現不俗。

另一方面,今年,餓了麼與阿里整合終於徹底完成,不僅在用戶和流量方面相互打通,產品技術等基礎設施也上阿里雲。餓了麼一把手王磊透露,今年雙11,餓了麼藉助阿里流量促成更多交易。其實,與阿里整合不光助力餓了麼在外賣市場攻城略地,還為其贏在本地生活增添更多籌碼。今年7月,餓了麼從餐飲外賣平臺升級為生活服務平臺,代表與美團外賣全面開戰,阿里成為其堅強後盾。

其實美團日子不好過

美團外賣是美團的核心業務,貢獻近六成營收,不容有失,但眼下正面臨巨大考驗,剛安撫完商家情緒,又被捲入大數據殺熟風波,加上來勢洶洶的餓了麼,其日子並不好過。退一步講,即便美團外賣實現躺贏,也並不代美團可以就此鬆懈,相反仍要繃緊這根弦,隨時保持高壓的戰鬥姿態。

原因很簡單,美團Q3財報透露出不少消極信號,讓人對其未來前景或多或少有所擔憂。按理來說,美團Q3淨利潤63.2億元,同比暴漲374.1%,理應帶動股價上漲,但實際上反應到股市裡卻不溫不火,因為63.2億元不是真正的淨利潤,其中58億元是由美團投資的理想汽車股價上漲所貢獻,而這部分超額收益不穩定且難以持續。

如果說美團做業務遠不如搞投資來錢多來錢快很尷尬,那新業務虧損加劇就顯得更加尷尬。其盈利能力下降,與重新走向燒錢擴張之路有關,美團優選成為燒錢大戶。今年以來,疫情加速社區團購成為行業風口,阿里、拼多多、滴滴等巨頭先後入局,一時之間,社區團購賽道巨頭林立、廝殺慘烈,紛紛砸重金搶人、補貼。美團也不甘示弱,不斷調兵遣將,成立「優選事業部」後推出「千城計劃」。

不難看出,美團對社區團購志在必得,希望將其打造成新的增長引擎,但代價是推高運營成本,嚴重拖累美團利潤。同時,社區團購這場仗並不好打,因為它的對手個個實力強勁且決心很大,阿里兵分四路進擊社區團購,滴滴喊出「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第一」,多多買菜成為拼多多今年唯一的超級項目,劉強東將親自下場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

風口當前,美團能否在社區團購大混戰之中殺出重圍,仍有待市場檢驗。盈利能力被削弱,市場前景不明朗,美團給投資人一個有想像力卻高度不確定的未來,顯然不利於支撐起當前的高股價。

相關焦點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像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可以說國內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已經陷入了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近日,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再次引發輿論關注。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布了《我被美團會員割韭菜》,「漂移神父」表示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之後,發現一家常點的店鋪,配送費從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
  • 大數據殺熟何時休?美團外賣頂風作案:會員配送費差別定價
    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要貴,且這種現象在其他外賣平臺上也同樣存在。此事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藉此吐槽:「國家才剛出臺了網際網路反壟斷法,美團外賣就敢頂風作案了,佩服佩服!」
  • 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大數據殺熟,總能殺著你   「大數據殺熟」是指網際網路平臺利用自己擁有的用戶數據,對老用戶實施價格歧視。   這次在網絡上發酵的美團會員配送費貴於非會員配送費,顯然就是「大數據殺熟」情況之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團落水,用戶才知道網際網路巨頭的一粒水花,落在個人頭上,也可以是一座山。   平臺掌握的用戶數據越多,殺熟越容易。
  • 美團外賣:商家被「吸血」,用戶被殺熟
    億萬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樣的說明與官方回應當然不能買帳,美團外賣不能甩鍋給技術,這明擺著是大數據殺熟。經歷了淘寶殺熟、機票殺熟、酒店殺熟……現在遇到外賣殺熟,大家已經見怪不驚了:大數據這把雙刃劍,負面倒是被用得挺好,殺熟,殺一切。 如果大數據殺熟成了美團這樣的平臺公司慣用手段,那會員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
  • 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文章中稱,本以為開通外賣會員會省錢,但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5元。  一時間,買了美團會員的打工人覺得感情受到了傷害,在微博、知乎、黑貓投訴、朋友圈裡發出了聲淚俱下的「控訴」:「價格歧視」、「割會員韭菜」、「吃相難看」......網友們仿佛上足了彈藥,齊齊瞄準美團打去。
  • 王興也沒有料想到!毀掉美團的不是商家和騎手,而是殺熟的大數據
    近日,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再度將美團推至了風口浪尖。王興也沒有料想到叫過外賣的用戶一定都知道,在外賣結算的界面會出現打包費、配送費、以及其他費用的詳細單據。但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非會員和開通美團會員之後的配送費用變化。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訂酒店和機票可能也有這樣的遭遇
    編輯 / 孫明在大數據構築起的網際網路時代,殺熟事件屢見不鮮,這次被意外曝光的是美團。在此期間,他再次打開手機選擇同一家店鋪的外賣,發現會員帳號與非會員帳號依然存在配送費不同現象,會員帳號配送費為4元,非會員仍為2元。短時間內的兩起相似案例,使得漂移神父認定此為美團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行為。並且在之後的多次測試中,他還發現一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店鋪的配送,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1-5元不等。
  • 外賣、酒店等價格疑存「大數據殺熟」 美團或成反壟斷樣本?
    1月7日,中消協召開「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與消費者保護座談會」點名大數據殺熟亂象,其表示有些經營者利用算法進行價格歧視。此前,美團對用戶大數據殺熟被推上風口浪尖,經記者調查,不僅外賣業務存價格歧視,酒店業務也存「殺熟」亂象。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表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
  • 美團外賣等平臺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雖然後來美團主管表示會給「神父」10元紅包作為補償,但之後「神父」再次測試,發現不止一家店,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到5元不等。其實小編現在也有開美團會員,現在看到「神父」的經歷後,突然就……對此,美團外賣回應稱,文中提到的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用戶實際下單的配送費,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增長焦慮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數據殺熟」這次讓美團佔上了熱搜。最近,網友「漂移神父」寫的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文章在各大社交圈刷屏,文中記錄了他在美團點外賣時發現,同一店鋪、同一時間,用兩部手機點單,其中開通了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竟然比未開通會員的配送費要貴,直指美團「大數據殺熟」的行為。
  • 順義小夥:美團大數據殺熟,美團:定位緩存,網友不買帳
    但最近我們在網上看到的一些關於外賣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負面新聞卻不得不讓人深思。 最近轟動一時的「大數據殺熟」事件。據個人微信公眾號「漂移神父」發布的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博主講述自身作為一個美團外賣平臺會員配送費高於普通用戶,引起網友關注。
  • 美團外賣會員殺熟背後:大數據外衣下的社畜「吸血魔」!
    王興上一次有雅興「作詩」還是一個月前,當時不少網友認為王興疑似缺德馬首富,畢竟網際網路巨頭中,這2個互相看不慣彼此已久,是公認的「對頭」。風水輪流轉,低調的王興怎麼也不會想到,因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自己和美團也再次因負面新聞上了熱搜!
  • 美團利用大數據殺熟,這樣賣飯是否吃相太難看
    近日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在各大網站刷了屏,而且還衝上微博熱搜榜單。 會員用戶表示被針對了 據作者所述,他經常下單購買的一家驢肉火燒的外賣,之前配送費從沒超過 3 元,但自從開通美團會員後,配送費就變成了 6 元。另外他也知道,配送費會根據時間點、天氣狀況、運力等方面動態調整。
  • 美團大數據殺熟會員用戶再發聲:緩存背不動這個鍋
    【CNMO新聞】最近,「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該事件相關的微博話題下,無數網友紛紛分享了自己被各平臺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引發了群體共鳴。隨後美團回應表示,這不是大數據殺熟,而是軟體定位緩存導致了配送費預估不準。這一回應自然是引起了網友們的群嘲。
  • 美團、肯德基、滴滴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經常用某家外賣軟體可紅包卻越領越小,經常點的外賣卻越吃越貴?其實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都是消費者們非常深惡痛絕的行為,據悉,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中,「大數據殺熟普遍」排在十大熱點話題第三位。
  • 「會員配送費貴1-5元」,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01美團喜新厭舊?這件事情中,網友對美團的不滿頗有些「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的委屈意味。他們以這個話題為根據地,控訴了美團對老會員的差別對待:配送費更高、同一家店吃兩三回就漲價、開通了會員反而滿減金額減少,甚至續個會員費都感受到了美團的「喜新厭舊」。
  • 我被美團會員割韭菜:揭秘大數據殺熟背後隱秘架構
    原題:這篇文章把大數據殺熟的架構和規制問題講透了文 | 《財經》E法特約評論員 張欣2020年歲末,一篇題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被頻繁轉發。作者講述了自己在美團外賣平臺上的不正常經歷:同一家店鋪、同一個配送地址、同一時間下單,會員帳戶比非會員配送費預估更高。
  • 反壟斷破除大數據「殺熟」頑疾
    12月17日,「大數據殺熟」又被頂上微博熱搜,這一次的主角是美團。打車軟體對相同客戶採取不同定價,訂酒店會員比普通用戶花錢更多……近年來,「大數據殺熟」頻上熱搜。
  • 美團深陷「大數據殺熟」風波,網友紛紛表示不再站美團
    美團紫金財經12月18日消息 宰你不是因為你有錢,只是因為你「熟」。除了電商購物,點外賣、訂酒店、訂機票,買電影票都可能發生「殺熟」。要想精準鎖定消費者,對於大數據來說太容易了。12月17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刷屏,該文作者基於自己點外賣的經歷發現,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文章中稱,本以為開通外賣會員會省錢,但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5元。
  • 美團的「殺熟」生意
    看吧,明明宰了用戶,還把責任甩鍋給「緩存」,這算不算侮辱智商?有多少人相信呢?事實證明,美團這樣的解釋無法讓人接受和信服,輿論繼續發酵,大家繼續聲討。可有誰知道,作為用戶眾多、流量驚人的最大外賣平臺,美團舉著這把大數據「殺熟」的刀,這些年到底收割了多少韭菜?宰了多少會員?2020年第三季,美團營收354億元,同比增長28.8%,餐飲外賣業務貢獻收入207億元,佔比58%,同比增長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