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上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2021-01-12 明月天心

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感恩,佛教信眾都會選擇在佛前廣作供養,比如供花、供果、供水、供香、供燈、供食等等。不論供養什麼,都是內心對佛菩薩的一片赤誠,是對自己往昔罪業的懺悔,更是要發願向佛菩薩學習,修清淨心、菩提心、平等心。但世人往往愚鈍迷信,將種種供養視為世俗社會上的交易,這就走錯路了。以功利心供養佛,有福德,但無功德。

佛前種種供養,利益的不是佛菩薩,而是我們自己。供養是佛教裡佛菩薩度化世人的一種善巧方便法,每一種供養都有它深刻的寓意和表法,比如佛前供水,寓意眾生修行要不染汙垢雜塵,一心清淨持戒,才能有所成就。

供養本身沒有什麼玄妙,是它的法義使眾生受益。佛前每一種供養都有它帶來的殊勝功德。本文,小編就佛前供養花和果,來談談它們的妙不可言的功德。佛前上供花果,牢記「因果」兩字,功德不可思議。

「花」一直以來都在佛教裡享有盛譽,佛教裡關於花的俗語也非常多,比如「天女散花」、「花開見佛」,佛陀出生、成道、說法、涅槃時更有天人散花,諸天讚嘆。佛教裡許多菩薩的寶座或者手持也常有蓮花。「花」代表的是善良清淨,是人間至美,是善的「因」,是成佛的種子。好花結善果,沒有好因也必然不會結出好果。佛前供養鮮花,一者令聞者內心緩緩生香,去濁顯清,心生法喜,更助益精進修行。

寓意修行的好「因」,我們在佛前供養的鮮花要選擇氣味清新,無毒無害的吉祥之花,讓人聞之就感覺到沁人心脾,無比舒適。不要選用枯萎的鮮花,多餘的、或者枯萎的花瓣要及時去除。當然,因為鮮花保質期非常短,我們也可選用塑料花、永生花來供佛,注意定期清理灰塵,以保持潔淨。

佛前上供水果,這裡的「果」寓意佛教裡修行所要成就的圓滿佛果。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我們修行不單是要解決當下的煩惱困惑,更要出離三界,不住輪迴,離苦得樂,究竟解脫,如佛菩薩般圓成無上正等正覺。佛教分大乘和小乘,小乘主要是藏傳佛教修行最終成就的羅漢果位,即自己修行、自己解脫。大乘佛教最終成就的是菩薩果位和佛果位,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但自己成佛,還要幫助其他苦難眾生解脫。

佛前供養水果,意在提醒信眾要以成佛這個目標時刻提醒警示自己,努力精進修行,永不懈怠、慎勿放逸。因此,我們在佛前上供的水果不可選用壞的腐爛變質的水果,寓意、表法不好。

佛法就是因果,我們信佛不是迷信佛菩薩的神通,而是學佛菩薩的慈悲和智慧,種好善因,命運自然改變。如果你自己不畏因果,而造惡業,惡果現前,求神拜佛,佛菩薩再想幫你,也有心無力。因為「神通不敵業力」,你自己的惡業,誰都幫不了你,你自己的惡債,誰都無法幫你償還。因此,不要待惡果現前了,去「臨時抱佛腳」,那都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罷了。

佛前供養花果,更重要的就是要我們明因識果,不造惡業。命運的真相就是因果,當一個人明白了因果,也就不會有什麼想不通的事了。明白了因果,也就懂得了如何去把握和改善自己的命運。要想得到,就必須要去付出,妄想燒燒香磕磕頭,就坐享其成、不勞而獲,那不是佛法,那是迷信無知。

佛菩薩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而不在那高高的廟堂上。當我們開始積極努力、廣行善業的同時,福報和好運就已經在來的路上。「為善最樂,常做善事心清淨」,願大家都能敬畏因果,功德圓滿。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現代人學佛,最先接觸的佛教名相,肯定包括「功德」一詞。我們平時見到一些善行義舉,也會感嘆功德無量,並且會說一句「隨喜功德」。實際上,很多學佛人都希望依靠布施、供養等方式積累功德,廣結善緣。從佛理來看,布施與供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行為的兩種說法。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我國是一個佛教信仰人數眾多的國家,每逢初一十五,會發現寺院燒香的信眾總是人滿為患,人們都在搶著「做功德」,搶著為佛菩薩做供養。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清楚供養的真實意義,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這是不可取的,容易功利和迷信。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福報無量!
    佛菩薩不會因你香燒的多而對你額外照顧,也不會因為你沒有供養物品而「開罪」於你。禮佛敬的是一份清淨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佛前供養物品,供養的是大眾的慈悲心,人們想要修福,就要先學會發心布施、發心「舍」。供養任何東西,都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而是利益自己、利益大眾。而你內心的至誠恭敬才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佛門主要有供花、供果、供香、供水、供燈、供樂等等供養方式。
  • 佛前上供花果,這些「禁忌」,不可不知!
    比如,我們在佛前點燈,其功德利益就在於照破眾生內心的無明煩惱黑暗,點亮心中的智慧,不迷茫、不愚痴。點燈,點的是智慧心燈,內心清淨明亮,就是「佛光普照」。再比如佛前供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告誡世人要圓融無礙、利他無我,培養一顆慈悲平等心。另外,水清淨澄澈,也是提醒眾生修行要修好己心,不生邪念、貪念,內心善良清淨。那麼,佛前上供花果又有什麼表法呢?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四點,功德圓滿!
    上供三寶,下施眾生,就是在積德修福。《增一阿含經》中有載,過去佛世,信眾布施僧團飲食、衣物、臥具、湯藥,也即所謂「四事供養」。而佛入滅後,善男信女又將香、花、燈、果、水等物供養於佛前,以此感念佛恩,續佛慧命。這其中,水果可以說是最為普遍、常見的供品之一。佛前上供水果時,若能牢記下文這四點,功德圓滿!
  • 佛教:佛前擺放花果,注意這四點,功德更圓滿!
    欲得善果,必先種善因,我們看到佛前的花果,就會提醒自己種善因、得善果。若能在擺放花果時,注意下面這四點,功德會更為圓滿。其一,供品無好壞,重在恭敬心。很多人覺得供養之物,數量要多,質量要上乘,才能令諸佛歡喜,自己的功德才大;相反,若只是供養一些實惠、質量也不好的花果,那麼福報也小。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不論是到寺院裡去,還是在自己的小佛堂,我們在禮拜諸佛菩薩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佛前供養,以表自己的誠心,增進自身的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可以供奉哪些東西呢?其實這個隨緣,看自己發心,沒有強制要求。功德不是以供養物品多寡計量的,而是看我們供佛的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有好的發心就是最大的功德。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這幾大供養中的「果供養」,談談它的法義及應注意的幾點常識。我們在佛前供果,這裡的水果就不一般了,它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 佛前供花果,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在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這幾種供養方式,信眾選擇任何一種皆可,皆隨發心、功不唐捐。但我們應當明白的是,不論我們供養什麼,都不要帶著功利心向佛菩薩「索取」功德,意圖「賄賂」佛菩薩,帶著世俗之心禮佛,真是愚信。佛菩薩不缺我們的供養,我們所供養的東西,佛菩薩也不會吃。但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眾生為了表對佛菩薩的真誠恭敬心,是發心感恩。
  • 佛前供水果,這樣做,功德更圓滿!
    為表對佛菩薩的恭敬和感恩,佛教裡廣作供養,或佛前供花、供果、或供水、供燈,等等。許多人可能不解,為什麼要做供養呢?難道佛菩薩會吃嗎?佛菩薩當然不會吃,我們上供,供養的不止那外在的東西,而是我們的懺悔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不論佛前供什麼,一切功德皆來自內心。
  • 佛前供水果,注意這兩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不論我們佛前供養什麼,都不是做樣子,不是做給佛菩薩或者他人看的,不是自己供養越多越貴重就越容易得到佛菩薩加持,這種極端功利性的思想是迷信愚痴的,也是對佛法的嚴重誤讀。佛前做供養,不是必須的,不是與佛菩薩做交易或者對佛菩薩的「賄賂」,佛菩薩已經成就無上果位,什麼都不缺,又怎會因我們這些世俗虛幻之物而生分別?有這種念頭的人說明心量太小、智慧不夠。
  • 佛教:佛前「燒香」,牢記這2點,使你的功德更圓滿!
    對,佛前燒香的人最多,寺院請香處最是人滿為患。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進寺院就必須燒香,似乎是大家約定成俗的,如果誰不燒香,就會「得罪」佛菩薩,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佛菩薩是慈悲的,怎麼會為難眾生呢?你燒不燒香、做不做供養,都由你自己而定,功德在心不在形。
  • 佛前上供水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牢記!
    其實,除了佛前供香,佛教裡還有其它形式的殊勝供養行為。比如供花、供果、供燈、供水、供樂,等等。但是大家要清楚的是佛前供養絕不是與佛菩薩做「交易」,不是以此「賄賂」佛菩薩,我們千萬不可執迷其中。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更不會以此來區別對待眾生。佛前供養只是為表達對三寶的恭敬和利益無量眾生而行持的一種善巧方便法。每一種供養行為都代表一種表法,是為了激勵更多的眾生秉持正法、精進修行。
  • 佛前燒香許願,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還有佛前許願也是如此,其實佛教不倡導許願,因為人們許願大多都是為自己,為了自己的蠅頭私利,這些願望並不利於人們發起利他無我的慈悲之心,並不利於眾生真正解脫苦海。一旦過度縱容,成為人們投機取巧的功利行為,就走偏了。為了拓寬人們的心量,斷除自我的狹隘偏執之心,佛教倡導眾生發願,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不論是燒香還是許願,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 佛前上供水果,這2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供養,更不會以此區別對待眾生。我們做供養,一來是為表達自己的恭敬感恩之心,二來是培養自己的布施利他心。但絕不是「賄賂」,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另外,這些供品擺在佛前,也有表法的作用,以警醒大眾燻修。每一種供養都代表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水,告誡眾生要修清淨心、平等心。
  • 佛教:佛前「上香」,牢記這4點,圓滿你的功德!
    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不是在於佛菩薩交易,佛菩薩更不會因為你供養了而保佑你,你不供養就開罪於你,佛菩薩慈悲為懷、心無分別,怎會有世俗功利心?供養不是做給菩薩看到,供養只是表我們的心中的恭敬,對三寶的感恩與信仰,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我們的利他心,捨棄內心的自私貪婪,其實是利益自己,而非佛菩薩受益。
  • 念「觀音菩薩」名號時,牢記這兩點,功德更圓滿!
    當我們念觀音名號時,牢記下面兩點,功德更為圓滿,也更易與諸佛感應道交, 轉愁為喜。觀音菩薩名號由來「觀音」的由來,大約有兩種說法。一種來源於《楞嚴經》,其中說到「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 佛前供燈,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為了表示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也為了回報佛菩薩恩情,人們一般在寺院禮佛時都會選擇做供養、廣做功德,比如常見的佛前供香、供花、供果、供燈、供水、供樂等等。其實也並不是佛菩薩需要眾生的供養,而是藉此方便法,培養大眾的慈悲喜舍心、平等利他心。
  • 佛教:拜觀音菩薩時,牢記這一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佛家認為,能於觀音像前虔誠禮拜,乃至誦經持咒,戒殺護生,尤其殊勝,具有大功德。拜觀音菩薩時,若能牢記下文這一點,功德將更加圓滿。我們從佛印與蘇東坡的一段典故說起,昔日佛印了元禪師外出遊化,機緣巧合,碰到了蘇東坡,於是兩人結伴而行。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作秀」,不是裝樣子,不是做「表面」功德。我們也不要以世俗功利之心禮佛,不要將其視為與佛菩薩的「交易」或「賄賂」。佛菩薩什麼都不缺,你供養什麼,佛菩薩都不會食用,不要覺得自己供養了佛,佛菩薩就會對你有偏私,這是愚痴,也是妄想。
  • 佛前上供水果,這三點「禁忌」,不可不知!
    很多在家學佛的人,都有在佛前上供水果的習慣,可是佛前供果,有三點「禁忌」,佛子不可不知!其一,不執著於相。在我看來,學佛首先要明佛理,供佛則要知其義。學佛是為了作佛,覺悟空性、無我,對世間虛幻不生執著。水果供佛是表法「因果」,暗含明因識果,斷惡修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