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2020-12-21 遇上佛學

我國是一個佛教信仰人數眾多的國家,每逢初一十五,會發現寺院燒香的信眾總是人滿為患,人們都在搶著「做功德」,搶著為佛菩薩做供養。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清楚供養的真實意義,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這是不可取的,容易功利和迷信。我們在佛前做任何供養,都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也並不缺我們的任何物質供養。

做供養,是為了培養大眾的慈悲利他心,放下貪吝、自私,懂得利益大眾,也是成就自己的一份功德。關於供養方式,佛門裡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都有其代表性的寓意,都是一些吉祥的表法。比如佛前供燈,意為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點亮心中的光明和智慧,遠離愚痴煩惱、顛倒妄想。

佛前供水,水清淨平和,意在提醒眾生要心善清淨。佛前供花,花清淨美好,代表「善因」,提醒大眾要種好因、不造惡業。那麼,佛前供果又有什麼法義呢?佛前上供水果,牢記「因果」二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佛所說諸法,其根本要義就在於「因果」二字,正所謂「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佛前上供水果,不是為了供佛菩薩吃的,佛菩薩也不會吃。這樣做,一來是表我們的發心、恭敬心,二來也是為了利益大眾,提醒大眾要敬畏因果、廣種善因。好花代表善因,好果代表善果。為此,佛前供的水果,有一定的講究。

首先,不能以「壞果」供佛,以壞果供佛,是難以令人生起精進心和法喜心的,也是對佛菩薩的極大不恭敬。「壞果」,間接指代壞的果報,壞的因果、惡果,對人起到不好的引導作用,不是利人、而是害人,不是積德、而是造業了。如果發現在上供的過程中有出現水果腐爛變質的,也要及時撤換掉。

另外,在佛教裡,佛前上供的水果也代表佛教裡修行人要成就的果位,即阿羅漢位、菩薩位和佛位。其中最圓滿最殊勝的莫過於佛位,也是眾多修行人最稀求和渴望成就的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以圓滿的水果供於佛前,也是對修行人的一種激勵和警示,能助人生起勇猛精進心。反之,以壞果供佛,則是對修行的一種障礙。

除此之外,供佛的水果要乾淨、清新。上供前要記得用清水清洗乾淨,也表自己內心的清淨。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氣味不好的水果供佛,比如榴槤。氣味不好,人們不喜歡,就儘量不要拿來供佛了。可以選用我們日常食用的水果,如蘋果、香蕉、梨、葡萄、橘子等等。

有人提到,「梨」的諧音是分離,是不是也不能拿來供佛?不是的,「梨」在佛教裡有「離苦得樂」之意,是吉祥的,並無禁忌。撤供後的水果,被稱之為「福果」,有慈悲力、真誠心的加持,能夠食用也是一種福報。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分享給他人,讓更多人沾到法喜。

總之,希望大家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惡修善,真正改變「因果」,才能改變命運。再虔誠,人若不善,佛菩薩也不會幫你。再真誠,人若不努力,不會天上掉餡餅。「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天欺人欺,因果真實不虛。「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真誠希望大家能夠戒惡修善、福慧圓滿。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前上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以功利心供養佛,有福德,但無功德。佛前種種供養,利益的不是佛菩薩,而是我們自己。供養是佛教裡佛菩薩度化世人的一種善巧方便法,每一種供養都有它深刻的寓意和表法,比如佛前供水,寓意眾生修行要不染汙垢雜塵,一心清淨持戒,才能有所成就。供養本身沒有什麼玄妙,是它的法義使眾生受益。佛前每一種供養都有它帶來的殊勝功德。本文,小編就佛前供養花和果,來談談它們的妙不可言的功德。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福報無量!
    本篇文章,小編帶大家一起來談談佛前供果的注意事項及其深意。佛前上供水果,牢記「因果」這兩個字,福報無量。學佛的人都明白,佛陀所說諸法,其核心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因果」。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論你是否信佛,因果都一直存在,並且時刻影響你的福禍。你可以不信佛,但你終究會在某一刻相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縱使會遲到,也終究不會缺席。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四點,功德圓滿!
    上供三寶,下施眾生,就是在積德修福。《增一阿含經》中有載,過去佛世,信眾布施僧團飲食、衣物、臥具、湯藥,也即所謂「四事供養」。而佛入滅後,善男信女又將香、花、燈、果、水等物供養於佛前,以此感念佛恩,續佛慧命。這其中,水果可以說是最為普遍、常見的供品之一。佛前上供水果時,若能牢記下文這四點,功德圓滿!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現代人學佛,最先接觸的佛教名相,肯定包括「功德」一詞。我們平時見到一些善行義舉,也會感嘆功德無量,並且會說一句「隨喜功德」。實際上,很多學佛人都希望依靠布施、供養等方式積累功德,廣結善緣。從佛理來看,布施與供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行為的兩種說法。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功德不是以供養物品多寡計量的,而是看我們供佛的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有好的發心就是最大的功德。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這幾大供養中的「果供養」,談談它的法義及應注意的幾點常識。我們在佛前供果,這裡的水果就不一般了,它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 佛前供花果,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在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這幾種供養方式,信眾選擇任何一種皆可,皆隨發心、功不唐捐。但我們應當明白的是,不論我們供養什麼,都不要帶著功利心向佛菩薩「索取」功德,意圖「賄賂」佛菩薩,帶著世俗之心禮佛,真是愚信。佛菩薩不缺我們的供養,我們所供養的東西,佛菩薩也不會吃。但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眾生為了表對佛菩薩的真誠恭敬心,是發心感恩。
  • 佛教:佛前擺放花果,注意這四點,功德更圓滿!
    在佛前擺放瓜果、香花,都是很常見的敬佛禮儀,嚴格來講,這屬於供養法門。它是佛家接引眾生的善巧方便,也是眾生感念佛恩的方式。《大智度論》中說,於佛前能誠敬供養之人,得諸多福報;若能以無所求之心而行供養,則有功德。那麼,供養花果的意義何在呢?
  • 佛前供水果,這樣做,功德更圓滿!
    為表對佛菩薩的恭敬和感恩,佛教裡廣作供養,或佛前供花、供果、或供水、供燈,等等。許多人可能不解,為什麼要做供養呢?難道佛菩薩會吃嗎?佛菩薩當然不會吃,我們上供,供養的不止那外在的東西,而是我們的懺悔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不論佛前供什麼,一切功德皆來自內心。
  • 佛前供水果,注意這兩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們做任何供養,最終都是利益了自己,是自己做給自己看的。通過布施和「舍」的行為,讓自己的心量越來越寬廣,福報也越來越大。佛門裡主要有八大供養,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談談佛前供果需要注意的事項。佛前供水果,注意這兩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 佛前上供水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牢記!
    比如佛前供奉「大悲水」,水代表著一種清淨平等,以此告誡眾生要修持清淨平等菩提心。佛前供燈,寓意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遠離愚痴無明,令佛法的光芒普照十方。佛前供香,「香」被奉為佛法的信使,將佛法的訊息傳遍虛空法界,令一切眾生聞之受益。燒香,更是點燃心靈之香,「戒定慧」真香,而不是為了求取感應。佛前供水果亦是如此,佛菩薩是不會吃的。佛前上供水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牢記!
  • 佛前上供水果,這2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佛前點燈,寓意照破無明黑暗,點亮智慧和光明,等等。佛前供香,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點燃心香。那麼佛前供果呢?本篇文章,小編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佛前供果的意義及注意事項。佛前上供水果,這2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作秀」,不是裝樣子,不是做「表面」功德。我們也不要以世俗功利之心禮佛,不要將其視為與佛菩薩的「交易」或「賄賂」。佛菩薩什麼都不缺,你供養什麼,佛菩薩都不會食用,不要覺得自己供養了佛,佛菩薩就會對你有偏私,這是愚痴,也是妄想。
  • 佛前上供花果,這些「禁忌」,不可不知!
    比如,我們在佛前點燈,其功德利益就在於照破眾生內心的無明煩惱黑暗,點亮心中的智慧,不迷茫、不愚痴。點燈,點的是智慧心燈,內心清淨明亮,就是「佛光普照」。再比如佛前供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告誡世人要圓融無礙、利他無我,培養一顆慈悲平等心。另外,水清淨澄澈,也是提醒眾生修行要修好己心,不生邪念、貪念,內心善良清淨。那麼,佛前上供花果又有什麼表法呢?
  • 佛前上供水果,這三點「禁忌」,不可不知!
    很多在家學佛的人,都有在佛前上供水果的習慣,可是佛前供果,有三點「禁忌」,佛子不可不知!其一,不執著於相。在我看來,學佛首先要明佛理,供佛則要知其義。學佛是為了作佛,覺悟空性、無我,對世間虛幻不生執著。水果供佛是表法「因果」,暗含明因識果,斷惡修善之意。
  • 佛教:佛前「燒香」,牢記這2點,使你的功德更圓滿!
    對,佛前燒香的人最多,寺院請香處最是人滿為患。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進寺院就必須燒香,似乎是大家約定成俗的,如果誰不燒香,就會「得罪」佛菩薩,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佛菩薩是慈悲的,怎麼會為難眾生呢?你燒不燒香、做不做供養,都由你自己而定,功德在心不在形。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所供果代表「因果」,好因結好果,完滿的水果也代表圓滿的修行,提醒大眾要努力精進,早證菩提、離苦得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學佛之人一定要明了因果、斷惡修善,才能真正納福。二、水果的種類有講究其實大多數水果都可以拿來上供,只要我們有供佛的發心。
  • 供佛贊佛的功德很大,不必糾結用什麼水果,牢記兩個字很重要
    供佛贊佛的功德很大,不必糾結用什麼水果,牢記兩個字很重要。我們都知道供佛贊佛的功德很大,舉了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在過去劫中,釋迦牟尼佛和彌勒菩薩同在在弗沙如來座下修行。釋迦菩薩上山採藥,看見佛坐寶窟中放大光明,法相莊嚴,心裡生起歡喜敬信,隨即合掌向佛,一心諦觀,七天七夜用一偈贊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釋迦菩薩七日七夜以一偈贊佛的功德,令他超越彌勒菩薩九劫成佛。而且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二願就是稱讚如來,可以說贊佛的功德也是很大的。
  • 佛教:佛前上供「花果」,這幾點常識,要謹記!
    我們要明白,不論自己供養什麼,佛菩薩是不會用的,所以我們切莫有和菩薩做交易的打算,信佛不是搞賄賂,佛菩薩不會因你供養的多寡或者貴賤而生分別心、區別對待。經典裡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佛前燒香許願,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還有佛前許願也是如此,其實佛教不倡導許願,因為人們許願大多都是為自己,為了自己的蠅頭私利,這些願望並不利於人們發起利他無我的慈悲之心,並不利於眾生真正解脫苦海。一旦過度縱容,成為人們投機取巧的功利行為,就走偏了。為了拓寬人們的心量,斷除自我的狹隘偏執之心,佛教倡導眾生發願,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不論是燒香還是許願,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 佛教:佛前「上香」,牢記這4點,圓滿你的功德!
    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不是在於佛菩薩交易,佛菩薩更不會因為你供養了而保佑你,你不供養就開罪於你,佛菩薩慈悲為懷、心無分別,怎會有世俗功利心?供養不是做給菩薩看到,供養只是表我們的心中的恭敬,對三寶的感恩與信仰,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我們的利他心,捨棄內心的自私貪婪,其實是利益自己,而非佛菩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