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是整個遺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廟建築。今天柬埔寨人將它放在自己的國旗上,足見吳哥窟在柬埔寨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
吳哥窟最初是為敬奉印度教神靈所建,但是今天已演變為佛教寺廟。在方形廣場的四個角上,各有一座石塔,而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更高的石塔,象徵神話中的聖山。
無論印度教還是佛教信徒都相信,中間這個神聖的所各迴廊的每個基點上建立廊門,上中兩層的迴廊,四隅設置塔門,每層塔門的四座寶塔,中央寶塔形成五點梅花圖案。
由於寺廟的朝西取向,因此上一層須彌座的位置,並非在下一層須彌座的正中,而是略略靠後偏東,為西邊畫廊留出更多空間;因為同樣原故,西邊的臺階不如東邊臺階陡峭。在就是宇宙的中心。
迴廊的內側牆壁既是寺的外牆兼巨型畫廊。迴廊的外側,有兩排並列的方石柱,其中一排支撐畫廊拱頂,另一排支撐半拱頂邊廊。
迴廊的二重簷拱頂,覆蓋陶瓦,保護畫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曬雨淋。
畫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細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餘,長近百米,全長達七百餘米,繞寺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