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疆開展智能製造規模企業已達40餘家
沒有熱火朝天的幹活場面,也聽不到嘈雜作業聲。如今,在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電極箔公司生產車間內,看不到工人,只有一卷卷薄如蟬翼的化成箔從生產設備中緩緩「吐」出來。緊接著,智能化機器人小車即刻到位,銜著箔捲來回奔跑,配合十分默契,這一切的操作皆由控制室中的操作員完成。
據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在沒有實施智能化之前,生產過程中的一系列環節控制基本靠個人經驗完成。現在,工廠智能化生產不僅改變了傳統的人工密集型生產模式,還能有效控制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
智能製造正在引領新疆工業高質量發展。
12月2日,記者從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今年,《自治區促進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將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探索和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集成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截至目前,新疆已明確開展智能製造並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已達4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當前新疆在輸變電、輕工、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建材、紡織等行業領域,共培育出了9個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企業,11個獲得國家財政支持的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項目企業、2個智能製造標準化項目企業,示範作用明顯,轉型升級效應突出。
通過智能製造,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走向了智能化。
今年以來,疫情對經濟帶來影響,但有不少老牌傳統產業借力智能製造轉型。寶鋼集團新疆八一鋼鐵有限公司職工王新美說:「煉鐵廠3座2500立方米高爐的中控室現在合成了1個,在中控室裡,3座高爐的運行狀況盡收眼底。」
新疆金風科技搭建起了風電智慧運營體系,開發應用系列信息化平臺,採集、傳送和分析風電場運營數據信息,生成具有智能分析、故障預警、專家支持、知識共享等功能的智慧運維服務支撐平臺;新疆特變電工圍繞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領域,持續開展「智慧電廠」、「智慧礦山」等數位化、信息化智能示範項目建設……
溢達集團在烏魯木齊、昌吉和吐魯番有三家紡紗廠,溢達全流程智能化生產車間實現了自動化,整條流水線除遠程中控操作外,還可實現手機App管理。智能化機械生產實現萬錠紗線只需用工15人,而舊生產線生產萬錠紗線則需要60人。
老牌企業藉助智能製造東風提升生產效益,煥發了企業活力。
依託智能製造,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純晶體矽智能工廠示範項目實現了生產效率提升28%,運營成本降低25%,產品研製周期縮短30%以上,產品不良品率降低50%,能源利用率提高15%,促進了新疆矽基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新疆老牌企業的代表,新疆天山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提高技術裝備的數位化、智能化水平,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紡織服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羊絨分梳設備和生產工藝系統的提升改造讓天毛生產的羊絨質量大幅提升,不僅讓生產車間環境大為改觀,生產效率也有顯著提高,優質羊絨含粗毛雜質率大幅降低,羊絨纖維平均長度增加2-3毫米,一次性提取率達到84%,根據不同的羊絨品種得絨率也提高到94%-96%。」天山紡織總經理劉忠斌說。
近年來,新疆大力發展智能製造,以智能車間建設為重點,圍繞智能製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數字車間--智能工廠,由小到大逐步打造「設備互聯、數據互換、過程互動、產業互融」的智能製造業新模式,助力製造業快速發展。
自治區工信廳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按照規劃,今年新疆已初步建成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基礎設施;到2025年力爭培育形成兩到三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重點推動100家工業企業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施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
(文章來源:天山網)
(責任編輯:DF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