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暑假,「自由研究」就開始了!這幾乎讓整個日本都興奮了起來,你會感到「全民大作戰」的氛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參與了進來——僅僅是為了完成一項孩子的作業。
兒子在日本的第一學期結束,暑期開始了。
對於第一個在日本的暑假我們充滿了期待,希望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安排。事實證明,這個暑假真的很不一樣。
以前在國內的時候,孩子忙著寫一本本語數英各科的暑假習題,規定好主題的作文、遊記,各種手抄報,但是日本小學生暑假作業的重頭戲是「自由研究」,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無一例外。
而且,幾乎是「全民全社會總動員」來幫助孩子完成暑假作業。
那麼,這麼興師動眾的作業,到底是什麼?日本為什麼那麼重視孩子的這項作業?日本政府和民眾,又為這項作業做了什麼?被稱為「自由研究」這項作業,到底有什麼奇特的魅力呢?
大不同之一:
自由選擇主題
日本小學生的暑假作業最大的特點就在於:自由。
不限定主題,不限定發表方式,鼓勵和支持孩子們自我確定題目、發現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幫助他們真正行動起來,去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只要自己有興趣,認為值得去發現和研究就可以列入計劃,是個完全發揮孩子們自由想像空間和創作力的項目。
但是,「不限定」不代表沒有方向和指導,隨之而生的來自各方面的支持,讓你感覺這不是一個小學生的作業,而是「全民大作戰」!感覺暑假自由研究似乎讓整個日本都興奮了起來!
大不同之二:
全民參與+社會總動員
放假前一天,兒子帶回家的一摞一摞有關自由研究的通知、廣告把我驚到了!從製作簡單有趣的小物件、調查研究身邊的小事情,到正規的課題研究、體驗活動、全家一起挑戰的項目等等,應有盡有。
在這麼多的選擇中做減法,實在是個艱難的事情!兒子也是基本「犧牲」了整個暑假時間,才確定下來自己的研究主題。
▲琳琅滿目的暑期自由研究招募廣告。
不僅僅是每個家庭,全社會都會參與到自由研究中來。
每年五六月份,各媒體都會陸續登出與暑假自由研究有關的資訊,各大企業、教育研究結構的網站則變成了自由研究的信息寶庫。
同時一些有條件的大企業會聯合一些教育、科學機構以及相關社會團體,在暑期來臨之際,舉辦暑假自由研究指導講座、發布選題建議等。
▲知名大企業為自由研究專門設計的網站。
一個日本媽媽向我介紹說,連政府部門也積極參與其中。
日本總務省國家統計局在官網上開設專門頁面,鼓勵學生做有關國情調查的暑假自由研究,還為此開發了方便學生使用的簡單程序,介紹統計局資料庫檢索功能,指導學生利用相關數據,動手製作統計圖表,引導中小學生關注和了解基本國情。
可見自由研究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孩子拿回來的很多通知中的一張。可以看到,這個活動在東京、仙臺、大阪都有會場。
而且自由研究的火爆程度也是我們沒有料想到的。本以為只要報名就可以參加,結果發現由於登陸註冊晚了,沒有被選中參加研究活動,只能觀摩。
到了活動現場,你會發現這簡直是日本一流企業新技術的大集合,研究主題涉及到電子、機械、農業、環保、食品、日本傳統文化……很多企業都拿出自己最新的產品跟孩子一起探討其中的原理,怎麼更好利用它為自己的生活服務。
感受很深的是,這個過程並不是工作人員對於知識的單項輸出,而是和孩子們在一起操作、玩耍的過程中,引導孩子發現其中的原理。同時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設計,幫助他們實現。
而且也不是為了完成研究而研究,很多項目還會有後續的跟進和指導。
比如,在展會當天,孩子可能看到奧林巴斯的技術展示,對攝影感興趣的話,可以日後預約參加奧林巴斯舉辦的針對兒童攝影的活動。
比如無水栽培,相關機構會指導孩子寫後續的觀察報告,還可以去企業的無水栽培的現場參觀,進一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直觀的認識。
▲奧林巴斯的新技術,可以探測人體內部器官。
▲ 無土栽培技術展示。
大不同之三:
充分利用社區資源
暑期自由研究成為全民活動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各個社區的積極參與及社區資源的充分利用。
▲ 我們住的東京杉並區區立圖書館的暑假活動通知,A4紙列了四五頁。
每個社區的圖書館都會有專門開放給孩子暑期自由研究的活動,給孩子們提供書籍方面支持,同時會有工作人員告訴孩子們怎麼利用圖書館資源有效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利用MIS(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學習的方式,這個時候就開始進入孩子的學習模式中了。
同時電視臺也會播放相應的兒童節目,教孩子怎麼定義有效的關鍵詞,用電腦和網絡來查找自己所需資料。
比如,有的孩子對日本的傳統和服感興趣,想做有關和服布料和相應花色的研究。第一次輸入的關鍵詞是「和服」,搜索出來的內容達上千條,並不是孩子需要的,老師會提示孩子在和服前面加個修飾語看看,當關鍵詞變成「和服用布料」時,符合查找目的搜索結果跟剛才比少了很多,孩子很快就能從這裡面找到真正自己需要的資料了,提高了孩子的效率,也增強了他們利用網絡的信心。
不只是區裡的公立圖書館,學校的圖書館也為孩子們的自由研究開綠燈,開放兩個時間段給孩子們,為了鼓勵孩子們多借書看書,還設置了獎勵制度。而且學校圖書館不只對本校學生開放,還歡迎本社區居住的所有學齡兒童。
▲圖書館兒童專區。書籍按內容、作者、語言做了詳細的分類。
▲學校圖書館的通告,標註了不同圖書室的開放時間。
家附近的兒童館也會參與和支持小學生的暑期活動,為那些父母是雙職工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便利又經濟的活動場所。裡面運動類、自然觀察類、交流類的活動各種各樣,基本是免費的。只有像陶藝這樣的手工類活動,才需要交個材料費。
▲兒童館的活動安排表。
各個科技館也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例如7,8月份是夏季星座大三角(天琴座的織女星,天鵝座的天津四以及天鷹座的牛郎星)的最佳觀察時期,結合小學四年級的理科課程,很多天文館都為小天文愛好者組織了有專業老師帶領的觀星活動。
▲科技館活動:親子立體拼圖。
▲科技館活動:如何製作雞的骨骼。
▲科技館活動:昆蟲知識講座。
對於很多男孩子來說,恐龍是個永恆的主題,從大英自然博物館引進的恐龍展,絕對吸引他們的眼球。我兒子只看到宣傳單就被吸引了。為了增加的孩子的體驗感,很多展覽都設置了互動區,像恐龍化石挖掘、恐龍拼圖、恐龍知識問答,孩子們的參與感很強。
對於熱愛自然,希望和森林昆蟲成為好朋友的孩子,很多的自然環保組織、自然學校提供了相應的林間體驗活動。
▲東京地區昆蟲圖片展。
同時,七八月份也是日本的花火和祭り(廟會)的季節。各個區都會有自己的花火大會,附近的商店街也會舉辦各具特色的祭り,同時配合孩子們的暑期自由研究,給孩子們提供實戰的機會。
他們可以去蛋糕店學做蛋糕,到茶葉店當店員幫忙整理分類茶葉並銷售,去陶瓷店學做陶器,去拉麵店學做麵條,幫警察叔叔一起維持治安……
▲地圖上列出了我家附近的商店街為孩子們設置的體驗項目。
如果父母去做大會志願者,你的孩子參加這些活動是免費的。這也大大激發了家長們主動參與的熱情!
大不同之四:
暑期研究成果展示
給孩子們一個展示的機會,是推進暑假自由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
兒子的學校也在本周把孩子們暑假自由研究的成果做了展示,歡迎家長去參觀。
日本的自由研究是把全班同學的作品都公平地展示出來,讓孩子們互相參考,找出對方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學會去欣賞和理解別人的作品。
▲展示暑期自由研究成果的展板。
兒子因為是第一次做,思路還停留在以前在國內畫手抄報的階段,沒有太多研究報告或者是科技小論文的概念,以至於到開學後他看到同學的作品,真的是吃驚得要掉了下巴。
但是因為他得到了班裡其他同學的鼓勵(畫得是最好的,恐龍特別逼真)給自己設了個新目標「明年我可以做一本白堊紀恐龍大全了,把我知道的恐龍都畫進去,今年的內容太少了,不過癮!」
▲兒子的恐龍研究作業。
下面就選一些四年級孩子的成果跟大家分享。
孩子們選題之豐富,製作之精美真的時讓我大跌眼鏡。內容涉及化學元素、天然酵母的培養、紙飛機的製作方法和原理、各種孩子們感興趣的動植物的觀察、東京都水系的保護方案、環保汽車的設計方案、日本有名古城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分析、恐龍的種類和習性、食物鏈的關係、結晶的過程、詳細介紹了製作方法、原理並展示了成品的手工類、去外國友人家的homestay的回顧、圖文並茂的旅行日記……
▲關於環保汽車的自由研究。
▲關於日本古城的自由研究。
▲關於海洋生態系統的自由研究。
一個孩子一個主題,基本上沒有重樣的。也明白了為什麼兒子回來說「我們班都是天才啊,大家每個人都可以出書了」。
後來聽同班的一個日本媽媽說,已有人將日本各地的中小學生「自由研究展」視為日本未來諾貝爾獎候補者的展示會。
我想認真細緻的研究對孩子們的人格和興趣塑造無疑有著極大的作用。兒子班裡有個男孩因為對昆蟲感興趣,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四年級,每年的「自由研究」都是跟昆蟲相關,現在儼然成為了班裡的昆蟲專家,大家一有跟蟲子相關的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最近,這個孩子開始對更小的微生物感興趣,他寫的有關天然酵母培養讓我印象深刻。
孩子用觀察日記的方式,記錄了酵母的發酵的全過程,並詳細介紹了材料、實驗環境以及酵母使用的實例。每個環節都配有照片並做相關的說明。酵母發酵的過程不是一個可以投機取巧的事情,如果溫度不夠,時間不到,都不能達到實驗效果,孩子能夠連續持續觀察3天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
後來問起孩子媽媽,她說:
其實整個過程都是很輕鬆愉快的,而且孩子還經常會在失敗後鼓勵我呢。兒子說,「愛迪生說過他的實驗是從來沒有失敗過的,因為在找到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後,就知道什麼是對的方法了。」因此孩子覺得培養看不見的酵母真是又神奇又好玩。
對於這位媽媽來講,這也是增進親子關係和自我學習的好機會。她很享受和孩子一起準備材料,一起拍照片,一起用自己發酵好的麵粉烤麵包,烤披薩的過程。
而且在準備烤麵包材料的過程中,因為要根據原來6人份的量改成4人份量,還變相預習了新學期要學的分數和小數的知識。以此讓孩子明白學習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並能創造生活。
▲關於天然酵母的自由研究。
一切都那麼自然,沒有deadline的制約,沒有擔心失敗的煩惱,不用想著和別人去比較高低,這才是孩子能輕鬆自主去完成自己目標的動力。
大不同之五:
有歷史淵源的「全人教育」
一直很困惑我的是,一個孩子的暑假作業怎麼會有這麼大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
原來這是個在日本有著百年歷史的傳統項目。源於 100 年前的「大正自由教育運動」,由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國芳倡導。
他主張開展以學生自主性、積極性為核心的「全人教育」,並最早在自己創辦的玉川學園和成城學園率先開展「重視學生興趣、倡導體驗學習」的運動;提出「教師要學會走下講壇,學生要成為學習的寵兒」,並設立學生自由研究時間,鼓勵學生走出校園,這成為今天自由研究的起源。
之後在1947年,日本制定了《學習指導要領》,強調「探究是兒童的天性,要給學生留有發展個性的體驗時間,促進深度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此,自由研究作為日本中小學生每年暑假的「慣例作業」得到普遍推廣、延續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連現在的德仁皇太子以前上學的時候也積極參與了暑期自由研究,他的有關東京都水系的文章還被翻譯成了英文並備受好評。
因為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大家都能真正從活動中感受到自由研究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意義,平時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也會利用這個機會體現自己的社會性,主動為大家提供服務。
尋求和實施讓孩子主動樂學的方法,讓學習充滿樂趣,使孩子們變得願意學習,我想是老師、家長們的美好願望,也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的理想境地。日本孩子的暑期自由研究帶給我這個感覺!
希望國內也可以有所借鑑,多利用我們身邊的社會資源給孩子們一個自主研究的空間!
童書媽媽寫在後面:
1. 去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多麼棒的引導!
我們做過麼?也許這還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心裡的隱痛。鼓勵孩子們從小就去嘗試,追隨自己的內心,撇開為完成這件事發展出的種種能力不說,僅僅追隨自己內心這點,會給他以後的人生獲得自主、自立和幸福感打下基礎。
2. 傾全社之力來幫助孩子。
孩子的很多想法,大人不僅不會不屑一顧,還會認認真真對待,去幫助他們探究,甚至拿出最新的產品跟孩子一起探討。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享受到探究的樂趣,這是最為可貴的。
我曾經問作者為什麼企業會有自覺性,回答說不僅是企業的公益心,而且促成這種全員動員,員工自己的孩子也會受益,所以企業會有熱情,有的企業還會安排專門的部門來做這件事。其實,這是最佳的良性循環。
3. 充分利用社區資源。
曾經接觸過日本的自然學校,日本有3700所自然學校,大部分規模不大,而且很多是圍繞著在地的自然環境開展活動。帶著孩子們從觀察、體驗自己生活的環境出發,了解身邊的一座山,一條河,也許比遠行有另外的意義。
4. 給每一個孩子公平的機會。
展示研究成果,不僅有出類拔萃的,也有沒那麼閃光的,而這背後,隱含著多麼不同的教育理念。好的教育者,看得到每一個孩子的不同,看得到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即便作者的兒子看到同學的作品自愧弗如,也依然在他人的鼓勵中找到自己的「亮點」,樹立信心,也有前進的動力。
5. 重視學生興趣、倡導體驗學習。
我們向來以為發現孩子的興趣是家庭的事,忙著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趕場式的累了大人、倦了孩子的興趣班讀完,也多半沒有發現孩子真正的興趣點在哪裡。當教育體系內的執教者都關注到學生興趣這一點,甚至提上倡導的高度,真是莫大幸事。
「探究是兒童的天性,要給學生留有發展個性的體驗時間,促進深度學習」,如果孩子們能快樂地學習,他一定能發展出持續地探究、深度學習的能力。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 蘋果用戶讚賞通道 )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行讚賞
備註;本文寫於2017年9月,是對2017年暑假的總結,期待徐瑩為我們總結更多的感受和經驗。
作者簡介
徐 瑩 一個浪跡外企15年的知性職女;一個喜歡旅行,喜歡帶著兒子四處溜達的媽媽;一個被要求減肥的11歲男孩的媽媽;17年4月移居日本,目前專職在家帶娃、修正自己的「新地圖」進行時。童書媽媽東京讀書會籌備成員。
徐瑩的文章
如何陪孩子度過最艱難的時光
更多關於暑假怎麼過的文章連結:(點擊可閱讀)
暑假不一樣|13個家庭結伴旅行的五個夏天
暑假不一樣|歐洲六國52天,媳婦只給一萬元預算,我和兒子都經歷了什麼?
暑假不一樣|比起高規格出國遊,我的孩子更喜歡去農村放養
《暑期時間計劃指導手冊》幫助你和孩子在暑假高效生活
暑假裡最重要的100件事
電影之夜特別版|24部兒童電影+24本原著引爆暑假閱讀
2018秋季童書媽媽兒童寫作正在招生,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 點擊閱讀原文,進去童書媽媽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