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富:人生有「三樂」

2020-12-21 正義網

  

  盧玉富。

   

  盧玉富為幹警講述其助人為樂感人事跡。

  「人生在世,當以『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安身立命,服務社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重要,但相對於需要幫助的人來說,我們就變得重要了!」「答應過幫人家就要幫到底。」「用人心溫暖石頭,幫助他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這些質樸的話語,是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盧玉富最為貼切的人生感悟。

  無私關愛 助人為樂

  作為從家鄉苗族山寨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1986年,盧玉富背負著父老鄉親的殷切期望,進入雲南省政法高等專科學校求學。在此期間,為了完成學業,他在祿勸縣的多家銀行都借了貸款,其身上承擔著巨大的債務壓力,從內心深切感受到貧困給求學帶來的艱辛。1989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祿勸縣檢察院從事檢察工作後很長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才還清欠款。可家鄉的困苦和落後,盧玉富一直惦記在心裡。

  2007年,盧玉富在提訊犯罪嫌疑人張某時,得知其監護的侄子小張8歲時父母因病雙亡,無人照管後隨張某生活,但小張天資聰慧,學習成績優異,當時即將參加中考,張某擔心自己坐牢後,其侄子小張會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面臨輟學。得知這一情況後,盧玉富當即讓張某打消思想上的顧慮,並表示會幫助小張順利入學。此後,他毫不猶疑地伸出援助之手,除開學時幫交學費、書費外,從自己微薄的工資裡平均每月拿出300多元,作為生活費資助小張,有時還要給學習資料費、路費等,節假日把小張接到家裡吃飯,有時周末還和他一起聊天爬山,談人生,談理想,幫助他成長進步。這一幫就是5年多,累計資助金額近5萬元。在他的幫助下,小張目前已進入某大學學習法學專業,並表示將來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當得知又一個苗族學生家裡貧困、父母無力供學,盧玉富表態,供其上完高中。去年得知其考上楚雄師範學院,盧玉富又送去了2000元的生活費。今年8月,支農聯繫點另一個女孩今年考上一本院校卻面臨交不起學費的困境時,盧玉富再次表態:我來出一部分供他(她)上學!

  當發現山寨村子裡小學生們缺少學習資料,但卻充滿對知識的渴望時,盧玉富先後兩次給孩子們買去了《新華字典》,每次分發200本。去年,他又自己拿出1萬元捐贈給湯郎箐小學。

  當看到村裡的老人們要外出理髮困難時,盧玉富就在春節前夕聯繫好了理髮師傅,自己掏錢作酬勞,用一天的時間,親自帶著師傅到村裡為67個村民理髮。大年初二,盧玉富又借著回興隆村老家過年之機,組織村民們在一起,開展了一次村級法律知識講座,讓村民們知曉了基本的法律常識,村民們遇到糾紛就想到找盧玉富指點迷津。

  當在下鄉進村入戶調查時看到村民們出行難、生產生活用水難時,盧玉富又自己拿出2萬多元,還到處奔走求援,為村民們募捐善款修路、修橋、修溝……

  一直以來,盧玉富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管在任何時候,他的人生經歷中總是閃現著無私關愛弱勢群體和困難家庭群眾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的點點滴滴。

  淡泊名利 知足常樂

  「做這些事情,多虧了妻子和女兒的理解,沒有她們的支持,我就什麼事也做不了。謝謝她們!」說這句話時,盧玉富一臉坦誠,眼光裡閃爍著對妻子和女兒的愧疚與感激。

  其實祿勸縣檢察院的幹警們都知道,這個苗族漢子為了女兒的成長,曾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和汗水。

  多年前,妻子在距離縣城很遠一段距離的鄉鎮上工作,因為基層工作相當繁瑣,平時難得有時間回家看看,照顧兩歲半女兒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盧玉富的身上。當時在公訴科工作的盧玉富,每天早晨和中午外出前,都是往女兒的枕頭邊放個蘋果,就去提訊犯罪嫌疑人或者出庭,女兒醒來餓了就自己啃蘋果,晚上等女兒睡熟後,就給她清洗換下來的衣服,然後再返回辦公室審查案件卷宗。有時候,院子裡熱心的老人們也會幫著帶帶孩子。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他的女兒入學。女兒入學後,只要工作上的事情不是很忙,他都要堅持接送女兒上學。直到時隔十年之後的2001年,妻子總算調回縣城工作,盧玉富一家才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幹起工作也更加得心應手。

  盧玉富說,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家鄉的父老鄉親養育了我,幫助我成長,當我有能力的時候,自然就該心懷感恩,力所能及地用微薄之力來回報他們。

  他算過這樣一筆帳:自己加上妻子兩個人的工資,全家每年大約有10萬元的收入,以在一個小縣城的生活水平來看,全家人花掉其中的一半,即便用剩下的一半幫助別人,也同樣可以生活得比較好。

  相對於對外人的「大方」而言,對待自己的家人,盧玉富又顯得異常的「小氣」。與妻子結婚多年來,他從來沒有給妻子買過一件像樣的首飾。去年底,盧玉富一家到外地去看朋友,當地的玉石吸引了他的妻子,便花5000元買了一塊帶回來。這事讓盧玉富心疼了好一陣子,他嚴肅地將妻子批評了一通,責怪妻子亂花錢買了不實用的物品。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轉眼間,盧玉富的女兒已經是雲南財經大學的一名在校大學生,有朋友好心勸他,為了女兒今後的發展,趕快貸款在昆明買套房子給女兒備用。可高昂的房價讓他嘆息止步,他告訴朋友,自己很窮,還沒有足夠能力可以幫女兒解決後顧之憂,還是等女兒畢業了,看其發展情況順其自然吧!

  談到人生理想和生活願望,盧玉富說:「儘管我們沒有太多的金錢,但我們也可以做一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窮分為很多種,有的窮是真窮,無助的窮;有的窮是假窮,不滿足的窮;有的窮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而有的窮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我的窮屬於有辦法可以解決的那一類,所以我對現在所擁有的生活很知足,也是快樂的。」

  伸張正義 自得其樂

  1991年,剛參加公訴工作不久後的盧玉富接辦了一個在當地頗有影響的案子:該縣大松樹鄉一名中學生抱著同學給的6個梨回出租房時,遭到住在隔壁的一家夫妻倆懷疑,認為這名中學生偷了自家樹上的梨,繼而追問得到否定答覆後,夫妻二人便要強行帶這名學生去找其班主任理論,被拒絕後便對這名學生大打出手,還將沾過豬屎的梨強迫學生吃下,當學生吃了其中3個梨,不堪其辱扔掉了另外3個時,再次遭到毆打。事件導致這名學生一度恐懼痴呆,神情恍惚。

  因為受害人家庭困難,而打人夫妻倆屬於當地較為強勢的一個家庭,四處阻撓,致使調查取證工作難以開展,公安機關遲遲不能立案,事情久拖不決,受害人家屬四處奔走求助,但卻告狀無門。

  最終,受害人家屬找到祿勸縣檢察院申訴。案子交到了盧玉富手上後,他當即著手展開調查,並首先發動幹警捐款給受害人買藥治病,並積極向院領導匯報案情,想方設法為受害人爭取到了司法鑑定所需費用450元,又出謀劃策幫助籌集到了3000多元的後續治療費用,帶著受害人一家幾次輾轉克服困難,到昆明尋找專家給受害學生做鑑定。經鑑定,受害學生傷情達到輕傷。最終,打人夫妻倆被法院分別以侮辱罪和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

  此案的成功辦理,在當地引起極大反響,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受害人的學習生活狀況也慢慢恢復了正常。事情過了10多年後,有一天受害人家屬還專門找到盧玉富登門道謝。

  而辦理另一個案子,則讓盧玉富挽救了一個人。犯罪嫌疑人王某出生在某農村一個特殊家庭,其母親有精神病,父親是啞巴,王某從小在村子裡被人欺負,長期壓抑的心情,致使他產生了報復村長的想法,便偷走了村裡的功放機,後來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刑滿獲釋後,王某幾次到村長家賒帳買東西卻一直不付款,導致與村長再次發生口角並打鬥,當時公安機關以打擊報復證人罪提請檢察機關批准逮捕王某。盧玉富在辦理案件過程中,了解到王某的家庭情況以及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和困惑,經過多次協調雙方做工作,最終作出了不起訴決定。之後,盧玉富找到王某,鼓勵他正視困難,從頭開始新生活,一切都會好起來。

  此舉讓王某深受感動,也幫助其重新拾起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開始踏實做人,努力勞動抓生產,在付出勤勞的汗水之後,王某在村裡蓋起了新房,娶妻生子,一家人的生活慢慢過得紅火起來。當再遇到問題時,王某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不能蠻幹,去檢察院找盧玉富諮詢,尋求好的解決辦法。

  「其實幫助別人不分貢獻和能力的大小,重要的是有心。只要真心、用心去做,不管能幫到幾分都是偉大的。如果我能有更多能力,那麼我還可以做更多的事。」對此,盧玉富的話語顯得底氣十足,異常堅定。

  好人會有好報,付出就有收穫。在23年的檢察生涯裡,盧玉富在該院公訴科、辦公室等部門的不同崗位上工作過,都取得了出彩的成績,得到了領導、同事和群眾的肯定。他先後被雲南省、昆明市兩級檢察院授予「人民滿意的檢察官」、「先進個人」、「十佳檢察人員」、「十佳公訴人」等殊榮,並多次受到祿勸縣委、政府的表彰。今年7月,他被昆明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是該市檢察系統內本次獲此殊榮的唯一一名檢察人員。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人生有「三樂」,和金錢地位無關
    平平淡淡才是真,簡簡單單才算福,除了「五福」和金錢地位無關,作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總結的人生「三樂」也與金錢地位無關!這「三樂」個個經典,很樸素簡單,能做到的都是高人!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三樂」卻是知易行難!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 人生有「三樂」 最樂在助人 - 好人365-中國文明網
    (12月26日中國文明網)  人生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蘇州民營企業家朱土生,正是集此「人生三樂」於一身者。  「自得其樂」,是因為朱土生有著自己的事業與愛好。他通過多年打拼,有了雄厚的資產和企業的發展,但他並未沉迷於物質享受中,他的心中卻有著高雅情趣的藝術愛好。
  • 真正的幸福,不是名利,而是這人生「三樂」!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真正幸福的人,最愛做這三件事,福報也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幸福快樂、真善美,永遠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周而復始,不斷循環!同時,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將人類的快樂幸福放置於時間長河中,簡直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
  • 閒談孟子之樂:人生來就有良知良能,反身而誠當屬人生之樂
    但是孟子承接孔子,孔子卻沒有指明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孔子只說了「性相近,習相遠」,而孟子則十分鮮明地提出了性善論,並且繼而在性善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良知」、「良能」,又在「良知」、「良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推衍出「反身而誠」的人生之樂。而孟子之「良知」、「良能」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宋明理學的二程關於人之本心至善的說法,以及陽明心學關於「良知良能」的解讀,多少都受到了孟子的影響,這些便是後話了。
  • 人生三樂,樂在其中
    《增廣賢文》中說道:「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為了金錢、權位、名聲整日勞碌,時刻處於一種十分焦慮的狀態。如果追逐不到,常常會痛苦萬分,乃至一蹶不振。知足,才是人生尋求快樂的唯一法門。知足者,常樂也。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樂才是生活!
    文/飛魚非常喜歡這樣一句話: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樂才是生活,走過才知深淺,品過才知苦甜。生活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它能帶給你嬌豔芬芳同時也會把你扎傷。生活多是喜憂參半,如何均衡生活,過好自己的人生,真的要有樂觀的態度和謹慎的思維。人生路上,立場不同,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追求與欲望,別人的風景再好也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自己的路自己走,人生路上不是活成別人的樣子也不是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而是活成自己想要模樣。
  • 人生的三樂三境界
    人生之樂有三: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對其不同的排序便能產生不同的境界。若要我排序,便是自得其樂在先,知足常樂次之,而後助人為樂。這三者的共同之處,便是樂。樂,是指拋開物質享受,精神層面的愉悅和享受。
  • 茶,即人生 (喝凌雲白毫,樂百歲人生)
    生活縱有風雨,也要活色生香。有人說,人這一生,就像在品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澀,第三口甜,仔細回味,更是甘甜清香。的確,茶,即人生,拿起放下,甘苦相伴。人的少年、中年、老年,何嘗不就是喝茶的三個階段。頭遍苦澀,如初入社會時的磕磕絆絆;二遍舌底生津,在拼搏後,收穫了財富和信心;三遍苦盡甘來,人生圓滿,頤養天年。
  • 人生有三苦,熬過便幸福!
    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讓茶由苦變甜,生活磨礪能使人超越苦難。不經苦,何來甜。人生有三苦,熬過便幸福。人生如駕車,路過的,都是風景,風景再美,既已路過,就要離開,無論舍不捨得,人生都要前行。放得下,過去就是支撐未來的基石;放不下,昨天就是拖累今天的包袱。人生有希望才有活頭,而希望在當下,不在昨天。
  • 《菜根譚》:持守人生靜好,以平淡淡然為樂,才有真正的幸福
    國學智慧《菜根譚》:持守人生靜好,以平淡淡然為樂,才有真正的幸福。大多數人追求的都是十全十美,心滿意足,但是正是因為這種事情的執念,卻讓自己更加的沮喪和痛苦。人生很難真正的達到十全十美的狀態,即便是你真正到達自己期望的那個點,你也會產生新的期望,永遠不可能有心滿意足。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也正是這樣一個道理,你為了想滿足的時候只有給自己找不自在了。
  • 「帕格尼尼金獎東方第一人」:「讀奏」如樂人生
    本月29日至31日,「帕格尼尼金獎東方第一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將攜其自傳《往事如樂》在北京舉辦「讀奏會」。  除了欣賞其高超的演奏技藝外,聽眾及讀者們還將伴隨著《往事如樂》的精選篇章,一起回顧呂思清30年成長路上的點滴心情。  2007年,對華人小提琴家呂思清來說有著非一般的意義。
  • 人生有幾多「苦」?三苦、八苦、十一苦
    如果用佛教《四聖諦》解釋, 【苦】大論云:「眾生有三種身苦:老、病、死; 有三種心苦:貪、嗔、痴。」 。 娑婆世界, 處處都是苦, 不滿足, 求不到, 心生不滿是苦, 貪念連續不斷,想過去、想未來、想現在,煩惱不斷。
  • 《明星同樂會》走進何賽飛的真性情人生
    10月15日21:10《明星同樂會》至靈女子、至真性情的何賽飛驚豔來襲!她是《大紅燈籠高高掛》裡起舞弄影的三姨太梅姍,是《大宅門》裡敢愛敢恨的楊九紅,是《那金花和她的女婿》中刁鑽惡毒的丈母「狼」。從舞臺的「越劇名伶」到屏幕的「百變面孔」,她,演繹著江南女子的詩樣情懷!
  • 孟子所說的「君子三樂」都有哪「三樂」?
    據《孟子·盡心上》記載,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這段話裡孟子提到了「君子三樂」: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是指家人平安、家庭幸福;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是指應坦蕩做人、無愧於心;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指教書育人、傳道授業。
  • 人生至樂多種,最低廉卻最持久的當是沉酣之樂
    文|劉荒田人生至樂多種,如碼頭上情侶久別重逢,產床旁父親第一次抱起嬰兒,體育健兒站在領獎臺上,新婚夫婦開始蜜月……但論時間的持久、出現的頻繁、代價的低廉,當數幹某一種事情的「沉酣」狀態。要說上天的恩賜,居第一位的要算這「沉酣」之樂。相對於以知識、數據和儀器組合的腦力勞動,簡單體力勞動尚且這般慷慨,何況別的富於創造性的知性行為?
  • 人生路上積極奮進的樂行者
    人生路上積極奮進的樂行者  —訪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獲得者劉曉華  【新聞中心訊 研通社通訊員 文浩 梅嶺】作為2005-2006年度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排名第一的候選人,建築學院研究生劉曉華本科期間就曾獲得特等獎學金
  • 年少不積苦和累,哪來人生福與樂!
    狂熱之樂,安逸之樂,物慾之樂等並不是人生的真快樂!01 孟子的快樂觀啟示孟子是中國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他認為,快樂跟危險聯繫在一起。「君子有終生之憂,無一朝之患。」一個成功的人總是一生怕自已做不好,才能每一天去充實自已,而無危險。人有三種有益的快樂:其一是樂於用禮樂來調節生活。
  • 《君子有三樂》:家庭平安之樂,心地坦然之樂,教書育人之樂
    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與孔子一樣,收了很多學生,也曾周遊列國,推廣自己的治國理念。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 愛而樂怎麼代理?愛而樂有哪些產品?愛而樂創始人施寶定?
    愛而樂的理念,有家的地方的就有愛而樂,有愛而樂的地方就是家!    而我也正是因為她的為人處事,正能量的生活態度被吸引,跟著她創業多年,除了賺取了人生的多桶金以外,還培養了無數的優秀夥伴,微商月入過萬不難,在於選擇,選擇什麼品牌跟著什麼人創業很重要
  • 孟子樂君子之樂,孔子自得其樂,二人樂在何處有何異同?
    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也並非完全是其有獨特的思想影響後世,在將其讀透、讀懂之後,我們會發現,他們一生奮鬥都是在尋找人世間、人生之樂趣,並將其當你種享受。偉人開萬世基業,流芳百世,也有三樂:「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他將人生的磨難,當成子種樂趣。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