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富。
盧玉富為幹警講述其助人為樂感人事跡。
「人生在世,當以『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安身立命,服務社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重要,但相對於需要幫助的人來說,我們就變得重要了!」「答應過幫人家就要幫到底。」「用人心溫暖石頭,幫助他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這些質樸的話語,是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盧玉富最為貼切的人生感悟。
無私關愛 助人為樂
作為從家鄉苗族山寨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1986年,盧玉富背負著父老鄉親的殷切期望,進入雲南省政法高等專科學校求學。在此期間,為了完成學業,他在祿勸縣的多家銀行都借了貸款,其身上承擔著巨大的債務壓力,從內心深切感受到貧困給求學帶來的艱辛。1989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祿勸縣檢察院從事檢察工作後很長一段時間,好不容易才還清欠款。可家鄉的困苦和落後,盧玉富一直惦記在心裡。
2007年,盧玉富在提訊犯罪嫌疑人張某時,得知其監護的侄子小張8歲時父母因病雙亡,無人照管後隨張某生活,但小張天資聰慧,學習成績優異,當時即將參加中考,張某擔心自己坐牢後,其侄子小張會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面臨輟學。得知這一情況後,盧玉富當即讓張某打消思想上的顧慮,並表示會幫助小張順利入學。此後,他毫不猶疑地伸出援助之手,除開學時幫交學費、書費外,從自己微薄的工資裡平均每月拿出300多元,作為生活費資助小張,有時還要給學習資料費、路費等,節假日把小張接到家裡吃飯,有時周末還和他一起聊天爬山,談人生,談理想,幫助他成長進步。這一幫就是5年多,累計資助金額近5萬元。在他的幫助下,小張目前已進入某大學學習法學專業,並表示將來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當得知又一個苗族學生家裡貧困、父母無力供學,盧玉富表態,供其上完高中。去年得知其考上楚雄師範學院,盧玉富又送去了2000元的生活費。今年8月,支農聯繫點另一個女孩今年考上一本院校卻面臨交不起學費的困境時,盧玉富再次表態:我來出一部分供他(她)上學!
當發現山寨村子裡小學生們缺少學習資料,但卻充滿對知識的渴望時,盧玉富先後兩次給孩子們買去了《新華字典》,每次分發200本。去年,他又自己拿出1萬元捐贈給湯郎箐小學。
當看到村裡的老人們要外出理髮困難時,盧玉富就在春節前夕聯繫好了理髮師傅,自己掏錢作酬勞,用一天的時間,親自帶著師傅到村裡為67個村民理髮。大年初二,盧玉富又借著回興隆村老家過年之機,組織村民們在一起,開展了一次村級法律知識講座,讓村民們知曉了基本的法律常識,村民們遇到糾紛就想到找盧玉富指點迷津。
當在下鄉進村入戶調查時看到村民們出行難、生產生活用水難時,盧玉富又自己拿出2萬多元,還到處奔走求援,為村民們募捐善款修路、修橋、修溝……
一直以來,盧玉富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管在任何時候,他的人生經歷中總是閃現著無私關愛弱勢群體和困難家庭群眾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的點點滴滴。
淡泊名利 知足常樂
「做這些事情,多虧了妻子和女兒的理解,沒有她們的支持,我就什麼事也做不了。謝謝她們!」說這句話時,盧玉富一臉坦誠,眼光裡閃爍著對妻子和女兒的愧疚與感激。
其實祿勸縣檢察院的幹警們都知道,這個苗族漢子為了女兒的成長,曾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和汗水。
多年前,妻子在距離縣城很遠一段距離的鄉鎮上工作,因為基層工作相當繁瑣,平時難得有時間回家看看,照顧兩歲半女兒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盧玉富的身上。當時在公訴科工作的盧玉富,每天早晨和中午外出前,都是往女兒的枕頭邊放個蘋果,就去提訊犯罪嫌疑人或者出庭,女兒醒來餓了就自己啃蘋果,晚上等女兒睡熟後,就給她清洗換下來的衣服,然後再返回辦公室審查案件卷宗。有時候,院子裡熱心的老人們也會幫著帶帶孩子。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他的女兒入學。女兒入學後,只要工作上的事情不是很忙,他都要堅持接送女兒上學。直到時隔十年之後的2001年,妻子總算調回縣城工作,盧玉富一家才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幹起工作也更加得心應手。
盧玉富說,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家鄉的父老鄉親養育了我,幫助我成長,當我有能力的時候,自然就該心懷感恩,力所能及地用微薄之力來回報他們。
他算過這樣一筆帳:自己加上妻子兩個人的工資,全家每年大約有10萬元的收入,以在一個小縣城的生活水平來看,全家人花掉其中的一半,即便用剩下的一半幫助別人,也同樣可以生活得比較好。
相對於對外人的「大方」而言,對待自己的家人,盧玉富又顯得異常的「小氣」。與妻子結婚多年來,他從來沒有給妻子買過一件像樣的首飾。去年底,盧玉富一家到外地去看朋友,當地的玉石吸引了他的妻子,便花5000元買了一塊帶回來。這事讓盧玉富心疼了好一陣子,他嚴肅地將妻子批評了一通,責怪妻子亂花錢買了不實用的物品。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轉眼間,盧玉富的女兒已經是雲南財經大學的一名在校大學生,有朋友好心勸他,為了女兒今後的發展,趕快貸款在昆明買套房子給女兒備用。可高昂的房價讓他嘆息止步,他告訴朋友,自己很窮,還沒有足夠能力可以幫女兒解決後顧之憂,還是等女兒畢業了,看其發展情況順其自然吧!
談到人生理想和生活願望,盧玉富說:「儘管我們沒有太多的金錢,但我們也可以做一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窮分為很多種,有的窮是真窮,無助的窮;有的窮是假窮,不滿足的窮;有的窮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而有的窮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我的窮屬於有辦法可以解決的那一類,所以我對現在所擁有的生活很知足,也是快樂的。」
伸張正義 自得其樂
1991年,剛參加公訴工作不久後的盧玉富接辦了一個在當地頗有影響的案子:該縣大松樹鄉一名中學生抱著同學給的6個梨回出租房時,遭到住在隔壁的一家夫妻倆懷疑,認為這名中學生偷了自家樹上的梨,繼而追問得到否定答覆後,夫妻二人便要強行帶這名學生去找其班主任理論,被拒絕後便對這名學生大打出手,還將沾過豬屎的梨強迫學生吃下,當學生吃了其中3個梨,不堪其辱扔掉了另外3個時,再次遭到毆打。事件導致這名學生一度恐懼痴呆,神情恍惚。
因為受害人家庭困難,而打人夫妻倆屬於當地較為強勢的一個家庭,四處阻撓,致使調查取證工作難以開展,公安機關遲遲不能立案,事情久拖不決,受害人家屬四處奔走求助,但卻告狀無門。
最終,受害人家屬找到祿勸縣檢察院申訴。案子交到了盧玉富手上後,他當即著手展開調查,並首先發動幹警捐款給受害人買藥治病,並積極向院領導匯報案情,想方設法為受害人爭取到了司法鑑定所需費用450元,又出謀劃策幫助籌集到了3000多元的後續治療費用,帶著受害人一家幾次輾轉克服困難,到昆明尋找專家給受害學生做鑑定。經鑑定,受害學生傷情達到輕傷。最終,打人夫妻倆被法院分別以侮辱罪和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
此案的成功辦理,在當地引起極大反響,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受害人的學習生活狀況也慢慢恢復了正常。事情過了10多年後,有一天受害人家屬還專門找到盧玉富登門道謝。
而辦理另一個案子,則讓盧玉富挽救了一個人。犯罪嫌疑人王某出生在某農村一個特殊家庭,其母親有精神病,父親是啞巴,王某從小在村子裡被人欺負,長期壓抑的心情,致使他產生了報復村長的想法,便偷走了村裡的功放機,後來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刑滿獲釋後,王某幾次到村長家賒帳買東西卻一直不付款,導致與村長再次發生口角並打鬥,當時公安機關以打擊報復證人罪提請檢察機關批准逮捕王某。盧玉富在辦理案件過程中,了解到王某的家庭情況以及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和困惑,經過多次協調雙方做工作,最終作出了不起訴決定。之後,盧玉富找到王某,鼓勵他正視困難,從頭開始新生活,一切都會好起來。
此舉讓王某深受感動,也幫助其重新拾起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開始踏實做人,努力勞動抓生產,在付出勤勞的汗水之後,王某在村裡蓋起了新房,娶妻生子,一家人的生活慢慢過得紅火起來。當再遇到問題時,王某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不能蠻幹,去檢察院找盧玉富諮詢,尋求好的解決辦法。
「其實幫助別人不分貢獻和能力的大小,重要的是有心。只要真心、用心去做,不管能幫到幾分都是偉大的。如果我能有更多能力,那麼我還可以做更多的事。」對此,盧玉富的話語顯得底氣十足,異常堅定。
好人會有好報,付出就有收穫。在23年的檢察生涯裡,盧玉富在該院公訴科、辦公室等部門的不同崗位上工作過,都取得了出彩的成績,得到了領導、同事和群眾的肯定。他先後被雲南省、昆明市兩級檢察院授予「人民滿意的檢察官」、「先進個人」、「十佳檢察人員」、「十佳公訴人」等殊榮,並多次受到祿勸縣委、政府的表彰。今年7月,他被昆明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是該市檢察系統內本次獲此殊榮的唯一一名檢察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