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 福建南大門官網 沈益群
小編微信 | fjndm888
今年是一代大儒、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朱文公誕辰890周年。農曆九月十五日是朱文公誕辰日,筆者慕名專門走訪了朱文公後裔子孫聚居地——詔安縣南詔鎮的朱氏祖祠。 從詔安縣城南詔鎮中山路東段的林厝市場拐進來,進入三民北路,走了約100多米,再向左拐,便是東北街(七街)長興街了,朱氏祖祠位於長興街北側,牆上二維碼門牌寫著「東北街長興街4」字樣。這是縣城裡朱姓人家唯一的祠堂。 朱氏祖祠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屋頂是具有典型閩南建築風格的三山式懸山頂。屋脊兩端翹起呈燕尾狀,屋脊和屋角雕飾著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丹鳳朝陽」「松鶴延年」等各種剪瓷雕造型。 時值農曆九月十五朱文公誕辰日和九月十八朱氏「祖公生」。在祠堂大門前屋簷下掛起了橫幅,上面寫道「隆重紀念文公朱熹誕辰890周年」。祠堂前又布置一個高大的彩色充氣拱門,拱門上寫「祖壽無疆」字樣,拱門頂上是「雙龍戲珠」的造型,拱門下掛4盞紅燈籠。 門前左側擺放一個今年剛鑄造的,巨大的三足兩耳葫蘆頂大銀爐,上面鐫刻「萬年香火」「聚寶爐」等字樣。左側牆體嵌入一塊黑色大理石,上面鐫刻4個金色大字「朱氏祖祠」,朱氏祖祠已於2015年2月被詔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朱氏祖祠」這塊大理石匾上面,牆上還並列掛著兩塊紅字金匾,分別是「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朱氏委員會 源流文化詔安宣傳基地」和「臺灣朱氏宗親會 詔安朱氏宗親會 文化交流基地」。 門楣上石匾鐫刻4個金色大字「朱氏祖祠」,門匾和門楣之間嵌入兩隻小石獅,門楣上是兩個金字篆印。大門上的門聯,是一副以大理石為底的金字聯「先祖理學冠古今;聖賢儒教振中外」。大門兩側嵌入許多方塊大理石,石上是「飛禽走獸」「花鳥草蟲」「麒麟獻瑞」「古裝人物」等各種圖案。 在棕色的大門上,門對是紅底金字「鎮海宗基遠;東溪澤流長」。鎮海在本市龍海,東溪則是詔安人民的母親河,朱氏祖祠鄰近東溪。大門邊一對帶花紋的抱鼓石,已有幾百年歷史,磨得光滑鋥亮。屋簷下一對方石柱,雕梁畫棟,梁枋鬥拱一鬥三升式。 屋簷下掛一對紙燈籠,燈籠上都有「徽國文公」」朱府」等大字。左邊一盞另有「祖德流芳」」詩禮傳家」等小字,右邊一盞另有「敦宗睦族」」加冠晉祿」等小字。 整座祠堂由門樓、天井、兩廊、拜亭連大廳組成,面積不足200平方米。門樓呈內凹狀,進入祠堂大門,門樓內供奉三官大帝,中間橫梁上畫有一個大的「八卦」圖,鬥拱一鬥三升式,內樓內立有2根方石柱(均帶柱礎)。 天井較小,擺放一張長方形朱紅供桌和一個方形銅香爐。 兩廊各立2根方石柱,兩邊各懸掛10盞紅燈籠,兩廊牆上是朱氏祖祠碑記和重修祠堂捐資的芳名錄。 從牆上碑記可知,南詔朱氏祖祠始建於明朝,清朝乾隆25年(公元1761年)大修。解放後被城東小學佔用,年久失修。1998年,由港商、朱氏裔孫出面捐資,祖祠重回朱氏族人手中。1999年12月,臺北朱氏宗親來詔尋根謁祖,更是激起朱氏族人重修祖祠願望。於是,在2003年,多方集資40餘萬元,重修祖祠,地基提高30公分。2014年舉行落成慶典,2015年被詔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拜亭上立有2根方石柱(均帶柱礎),柱子上嵌大理石板,上有一副金字楹聯「考亭家風澤遠流長;正心詩書萬代傳揚」。拜亭簷下懸掛2盞宮燈和2盞紙燈籠,燈籠上都有大字「朱府」」竭忠侯」,左邊燈籠另有小字「祖德宗功」」金玉滿堂」;右邊燈籠另有小字「尊親敬祖」」財丁興旺」。拜亭兩側靠牆處開有2個「子孫門」通兩邊巷道,門扇上門對紅底金字,左門寫「根深」」葉茂」;右門寫「出悌」」入孝」。 大廳面闊3間,進深2柱,屋頂屬懸山頂。大廳上立有4根圓木柱(均帶圓形石柱礎),木柱子上有2副黑底金字木匾聯,前面柱上是「竭力開漳功垂七邑;忠心報國祀享千秋」;後面柱上是「竭力佐鈴開漳拓土功勳大;忠心護國賜爵封侯德澤長」。這2副聯各取首字,皆成「竭忠」之意,這是在對朱氏祖公「竭忠侯」歌功頌德。大廳後也懸掛2盞宮燈,整個大廳雕梁畫棟,梁枋鬥拱一鬥三升式。 大廳正中擺放一張朱紅色大供桌,後面一張棕色長几桌。幾桌上中間供奉一尊較小的朱氏祖公神像,武將裝束。祖公像左右侍立2位隨從將官,分別掌官印和寶劍。 在這長几桌後面,有一個巨大的鑲金玻璃神龕,神龕內供奉著一尊朱氏祖公雕像。只見朱氏祖公雕像,臉如重棗,頭戴鎦金頭盔,身著大紅色官袍,神情威嚴端坐著。神龕上橫梁懸掛著一塊碩大的黑底金字牌匾「慶德堂」,這便是南詔朱氏祖祠的堂號了。 聽朱氏族人介紹,他們的祖公叫朱秉英,河南光州固始人。唐總章2年,隨玉鈐將軍陳政開漳拓土。南宋紹熙20年,被朝廷追封為「竭忠謀國將軍」,民間稱「竭忠侯」。在詔安地面各姓祖公中,同樣被封為「竭忠侯」的,還有黃氏祖公黃世紀。 每年農曆九月十八,是南詔朱氏族人做「祖公生」,祭拜懷念他們祖公「竭忠侯」朱秉英的重要日子。在朱氏祖公雕像左側,同樣有一個較小的鑲金玻璃神龕,裡面供奉的便是一代大儒、南宋著名的大理學家朱文公朱熹的神像了。只見朱文公頭戴南宋官帽,身著紫色官袍,臉呈朱紅色,神情安詳端坐著。神龕上懸掛一塊巨大的黑底金字牌匾「大儒世澤」,神龕前同樣是一張棕色幾桌和一張朱紅色方形供桌,上面放著燭臺、祭品和蝴蝶蘭等物品。左邊牆上掛兩塊長方形的黑底金字牌匾「忠孝廉節」和「源遠流長」,分別是雲霄朱氏聯誼會和龍海鎮海鴻關開基祖宗親會敬贈的,牌匾下是用鏡框裝裱的小楷書法「朱子家訓」。在朱氏祖公雕像的右側,布置一個帶櫥窗的書架,裡面是各地朱氏族譜和朱子文集等書籍。書架上是本地朱氏裔孫敬獻的一塊黑底金字大牌匾「忠孝廉節」。右邊牆上,同樣懸掛兩塊長方形黑底金字牌匾「敦親睦族」和「龍獻明珠」,分別是漳州朱氏後裔聯誼會和龍巖新羅區朱氏聯誼會敬賀的。 牌匾下另懸掛一面臺灣朱氏宗親會敬贈的鏡框,內裝裱4字書法「鳶飛魚躍」,此話是當年朱子在武夷山講學時所說的。右邊牆上,還掛朱熹的畫像。畫像左側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右側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畫像旁還布置有朱子家訓、文公家政等內容。其中,傳家風、正家教又分為「為學」、「為人」、「為政」3個部分。 朱熹(1130——1200),祖籍徽州府婺源縣,生於福建尤溪,位列孔廟大成殿12哲者,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之聖賢。朱文公知漳州僅一年,乃大興文化、教育事業,其間足跡也曾涉及詔安。朱文公與詔安梅洲「漸山七賢」有過交往,梅洲鄉梅山村廟西自然村,乃是「漸山七賢」之一鄭柔的開基地,該村鄭氏祖祠的堂號「追遠堂」三個大字,便是朱文公親題。「漸山七賢」講學處「七賢庵」是省級文保單位,又名「石榴洞」。「石榴洞」三個大字,最早也是朱文公所題。除此之外,在省級風景名勝區九侯山上的千年古寺——九侯禪寺,也留下朱文公的墨寶「西齋」題匾…… 元代初年,朱文公的七世孫移居龍海鎮海衛鴻關大社村。後來,鎮海的朱姓,又來詔安開基。先到深橋鎮的鳳寮村開基繁衍,後又到南詔東北街的長興街一帶發展,並建起了朱氏祖祠。如此看來,詔安朱氏,多為朱文公後裔了! 如今,詔安的朱姓人口,並不是很多。以縣城內東北街長興街一帶為主要聚居地,約100來戶;縣城外以深橋鎮鳳寮村為主要聚居地,約1000餘人。但從全國來講,朱姓卻是大姓,排名第14位。尤其是明朝時,朱姓還是國姓。詔安曾有一任縣太爺,還是明朝的皇親國戚。不過其時明已亡,崇禎帝已死,是在福州的南明政權尚在維持。其時南明政權派崇禎帝朱由檢的弟弟朱由樹,來詔安當縣主。朱太爺預感形勢不妙,提前看好了縣邑良峰山麓一塊風水寶地,交代手下人其死後將其葬於該處,然後準備與南詔城共存亡。後城破,朱太爺蒙難,果如其願。詔安朱氏宗親每年清明節,還到良峰山給朱太爺掃墓。後歲月滄桑,時代變遷,朱太爺墳墓也不見了。查閱詔安歷代進士表,明朝崇禎13年(公元1640年),詔安朱氏還出了一位進士,叫朱壽。 重修後的朱氏祖祠,面貌煥然一新,熠熠生輝。整座祠堂,既端莊典雅,又古樸大方,盡顯朱子文化特色。除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朱子誕辰日和九月十八「祖公生」這兩個重要紀念日外,幾年來,南詔朱氏祖祠還不定期舉辦了漳州市朱子文化思想研討會。 新時期下,南詔朱氏祖祠除民間宗親交流、聯誼外,在傳播朱子思想,弘揚朱子文化方面,更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功用。1.探訪詔安沈氏大宗祠「饗保堂」
9.詔安五街的媽祖生
10.詔安:梅山上的大聖公
11.南詔有間神農廟
12.下河風情
17.走訪南詔沈氏家廟(繼述堂)
18.詔安進寶山——「三部尚書」後裔地
19.南詔有座華佗廟
20.詔安溪雅村林氏宗祠
21.山環水繞「東湖樓」——走訪詔安另一處蔡姓聚居地匏靴山
22.詔安二溪威顯廟
23.詔安三溪媽祖廟
24.詔安最早的媽祖廟——北門內天后宮
25.詔安五代百歲祠
26.詔安萬田村——子牙後裔地
27.南詔威惠王廟
28.舊事雖遠逝,城南依舊在——憶母校詔安縣城南小學
29.詔安白葉村偶現一張半個世紀前的畢業證書
30.詔安三座武廟
31.南詔商厝樓
32.三十一年橋東路━━━ 一位鄉村教師的鄉土情懷
33.梅園風情
34.記住這年味
35.饗保堂——詔安沈氏家風堂
36.話說母親節
37.詔安考湖村那些文物古蹟
38.詔安秀篆龍潭家廟
作者:沈益群,自號「梅花三弄」,中學高級教師,漳州市作家協會會員,「福建南大門官網」鄉土文化專欄作家。
個性籤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人生信條:鐵肩擔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