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民族文化 解讀美麗楚雄
《夢南詔》(虎峰山人原創)
南詔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唐朝初期,在雲南洱海地區出現現了六個比較大的部落聯盟,史稱六詔,分別是蒙舍詔(今雲南巍山南部、 南澗大部及彌渡西部)、蒙馬(方言sui)詔(今雲南巍山北部、漾濞大部)、越析詔(今雲南賓川)、鄧賧詔(今雲南洱源的鄧川)、施浪詔(今雲南鄧川青索,又說在洱源三營)、浪穹詔(今雲南洱源)。
在地理位置上,蒙舍詔在其他五詔的南部,又稱為南詔。南詔王族蒙氏烏蠻,是今天彝族的先民。
據史料記載,唐貞觀初年,南詔第一代國王細奴邏隨父蒙合龍就牧耕於今巍山巍寶山前新村,由此發展崛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細奴邏當 上了蒙舍詔詔主,改國號為大蒙國,稱奇嘉王。細奴邏制定了」獨奉唐朝為正朔」的正確政治路線,開創從細奴邏到勸豐佑時期唐詔關係的新局面。
勸豐佑(公元817年——公元859年)勸利晟之子,文獻記載其名為「豐佑」,是由於他「慕中國」,不肯連父名所致。生於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男),唐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即位,被朝廷刺封為滇王,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卒,在位35年,享年42歲,諡號昭成王。
勸豐佑即位後,選烏蠻三十七部羅部王之女越嘉晗為元妃,史稱「羅次王妃」,改元保和,後改天啟,又重新啟用王嵯顛,以趙文奇為國老,西域聖僧贊陀崛多為國師,學習中原書法。
勸豐佑廢道興佛,建大理五華樓、羅次寺,重修大理崇聖寺三塔,建昆明東寺塔、西寺塔,以及在點蒼山頂開高河、定蒼山十八溪澗和十九峰巒之名。羅次王妃回鄉後,在羅次赤城修建靈通寺。當時,南詔境內的佛教空前興盛。
勸豐佑當政期間,王嵯顛竭力勸其推行對外戰爭的策略。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王嵯顛率兵大舉進攻唐境西川,並一度攻入成都西區。南詔軍隊在撤退時, 俘虜回來的大批工匠藝人以及財物,促進了南詔的生產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雲南省祿豐縣草根作家虎峰山人正在編寫40集大型南詔宮庭愛情劇《羅次王妃傳》,有詩讚曰:
「看南詔鐵騎踏遍
雲南半璧河山
統一洱海六詔
進攻滇池建拓東城
大觀樓長聯孫翁記載
南詔王稱霸雲南王
唐標鐵柱一代英雄
數風流人物還看南詔
三代南詔王妃羅次選
美女之城美名揚
羅次王妃的傳奇故事
還在腦海中浮現
我又夢見蒙舍詔大王
細奴羅統領千軍萬馬
六詔子民衝出巍寶大山
造就文獻名邦
南詔王火燒松明樓
流傳火把節的動人傳說
姚州總督戲弄南詔王妃
引發唐詔天寶之戰
南詔德化碑化解唐詔恩怨
羅次王妃勸善行
南詔王崇尚佛教
從此實現唐詔和平夢
千年流淌的羅次溫泉
正是羅次王妃的思鄉之淚
靈通寺裡晨鐘暮鼓敲響了
南詔黑城遺址上
流淌的黑護城河
這是王妃故裡的歷史見證
虎峰山人編寫的祿豐史詩
訴說著羅次王妃的傳奇故事
走進巍寶道教名山
突然想找個老道長
打探一下羅次王妃的蹤跡
一個老道長悄悄告訴我
羅次王妃已融入山水間
被張三丰帶回羅次關聖宮
已經回歸故裡
與天地同壽了
待天亮一覺醒來
原來是南詔一夢」
——羅次王妃影視文化工作室(採編/虎峰山人)
夢羅次/虎峰山人
風花雪月大理行
美麗羅次身後移
蝴蝶泉邊蝴蝶飛
深宮鎖眉思鄉愁
夢裡想你多少回
禍起碧波思鄉病
淹俺一息羅次妃
束手無策鄭太醫
建議返回碧瑟泉
急得詔王忙下旨
馬不停蹄回羅次
飛鴿傳書羅部王
前往驛站煉象關
車馬飛奔碧瑟泉
排毒養顏碳酸水
起死回生顯奇效
——《碧泉羅妃》
往期回顧:
唱著《你是我的阿老表》走進紅彝人家
《阿老表你咋那個拽》非明榮
《漫天是我想你的星》守候在每一個夢境
全國有車一族都在補課,此視頻將挽救千萬人的生命!
三江組合《傈僳酒歌》
內容來源(虎峰山人)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