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渡河上飛奪瀘定橋
3年多以來,幾次想去看一看大渡河與瀘定橋,卻未成行。瀘定橋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長的一座橋梁,橋上有十三根鐵鏈,橋體分別由橋身、橋臺、橋亭三個部分組成。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兩岸谷壁陡峭,險峰兀立,當地又有5月不渡大渡河的說法,就是說這個季節水大浪急,當年紅軍的工程兵經過勘查認定無法搭建浮橋。
-
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紅軍展英姿
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中的一場重要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東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240裡,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
-
瀘定橋兩百三十噸鐵索,是靠什麼跨越大渡河兩岸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瀘定橋,也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紅軍不畏艱險,在炮火中飛奪瀘定橋的故事。而真實的瀘定橋是什麼樣子的呢?在瀘定橋身上,又發生過什麼神奇的故事呢?今天就讓我們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瀘定橋位於四川的西部,一座名為瀘定縣城的小縣城附近,而據史料記載,古代的大渡河湍急兇險,兩岸相隔甚遠,就算是比較近的地方也離著差不多一百米的距離,要在上面造橋難度極高,稍一不慎就有生命危險,所以大渡河上一直沒有修建橋梁。
-
橫跨大渡河的著名鐵索橋,感受當年紅軍飛奪瀘定橋的艱險
當我們車進瀘定的時候,就被磅礴氣勢的大渡河所震驚,滾滾河水,懸崖峭壁上的公路,而瀘定就是建造在這樣激流之上的縣城。瀘定橋位於縣城最中心,旁邊的觀景臺能從側面欣賞到瀘定橋的全貌,急流勇進的大渡河水,不斷搖晃著的瀘定橋,對岸依著山坡而建的廟宇。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實景圖:因一意外情況,紫打地和瀘定橋都過不去
他正是因為沒有能渡過大渡河才全軍覆沒,被清軍所殺。 大渡河俯瞰,這條河穿梭於崇山峻岭之間,看大渡河並不寬,但很難有合適建設碼頭的地方,更別說在100年前的條件下輕輕鬆鬆渡過了。
-
四川省瀘定橋13根重約21噸鐵索,你知道是如何架設過大渡河的?
我從學生那時候就從電影中知道了紅軍衝過瀘定橋的故事。那時,沒有電視,只有幾本書。我不知道瀘定橋在哪裡。 1981年,我參軍進入了西藏自治區林芝的一個部門。軍事學院畢業後,來到川藏線工作的一部分,經常參觀瀘定橋,瀘定橋的歷史和「紅軍奪取盧定橋」的故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
你知道四川省瀘定橋,13根重約21噸鐵索,是如何架設過大渡河的?
不然大家在上學的時候有沒有看過這樣的一部電影,叫做紅軍飛奪瀘定橋這樣的一個故事,在那個時候雖然說沒有電視,而且書記也是非常的少的,所以說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瀘定橋這樣的一個地方到底是位於哪裡的!但其實當你真正了解過之後,就可以發現這樣的一個地方是位於整個四川當中的。
-
偉大的建築瀘定橋
一座建於18世紀初的西南古橋更難升級:瀘定橋。2、 難度空前的瀘定橋在中國近代革命戰爭史上,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是一座曾多次見證重要歷史的橋梁。這裡不僅記錄了史達凱一戰的慘狀,也是紅軍戰士英雄奇蹟的縮影。但在世界橋梁科技史上,瀘定橋也是一座創造了奇蹟的橋梁。有多神奇?
-
飛奪瀘定橋
瀘定橋景區留影2019年6月28日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
-
瀘定橋的故事
這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5日,當年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裡,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
-
帶您去四川瀘定橋,玉臥佛護佑紅軍飛奪瀘定橋,可你敢走過去嗎
瀘定橋,又名大渡橋,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境內的一座跨大渡河鐵索橋,為瀘定橋風景區的主要景觀。清朝康熙時期,藏族和漢族物質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轉渡。1706年4月,大渡河上首座橋梁建成,康熙皇帝取「瀘水」之「瀘」,取「平定」之「定」,御筆親書了「瀘定橋」三個大字。
-
天險瀘定橋,一座與中央紅軍命運有關的橋梁
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河西街與成武路之間的大渡河上,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於1961年3月4日被納入中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03
-
「橋一橋」大渡河兩岸交通今昔過往!
環其周圍,瀘定大渡河上還有瀘定橋、瀘定大渡河吊橋等大橋巍然佇立,數橋並跨交相輝映,見證了中國橋梁建設的光榮與夢想。 大渡河大橋 這是大渡河上的瀘定橋(6月27日攝)
-
瀘定橋三百年祭(組圖)
有感於此橋對鞏固西部邊陲,維護國家安寧統一和在促進藏、漢貿易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一生勵精圖治、文韜武略,被毛澤東主席稱為「對中華民族大家庭做出過偉大貢獻」的康熙皇帝,獲悉大橋落成,欣然命筆「瀘定橋」,其意叛亂已平息,瀘河一帶,漢、藏、彝各民族可安定焉! 事實上,這座大渡河上的第一橋,被公認是清朝的「天下第一大橋」,也是當時屈指可數的具有世界影響的鐵索大橋。
-
摩旅瀘定縣,領略瀘定橋的天險
8月7日早上6點多從漢源出發前往瀘定縣,去瀘定的目的主要是看紅軍飛奪瀘定橋,經過3個小時的騎行到達了瀘定縣,縣城很小街道也很窄,小小的縣城很是熱鬧。我們的目標直接就是瀘定橋!當時的遊客很多,我們只是在旁邊參觀了一下瀘定橋的天險。
-
遊記:大渡河 鐵索橋 瀘定城
我們到瀘定縣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觀賞舉世矚目的「瀘定橋」。因為這座橋太有名了。小時候在課本上讀過關於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因此,內心裡對這座橋充滿了神秘與敬仰。在賓館辦完入住手續,等不及吃晚飯,就背上行囊在賓館對面乘坐市內公交奔向「瀘定橋」景區。
-
大渡河瀘定橋康定溜溜城裡找情歌,頭道雪山折多把老漢翻的喘粗氣
,看著橋下河水翻滾奔湧,如風不禁有點膽戰心驚,可一想到當年紅軍十八勇士,拽著光溜溜的鐵索,冒著槍林彈雨飛奪瀘定橋的情景 ,再加上看到@007學做紅軍奪橋的樣子匍匐在橋板上,如風立馬心裡不慌了。這瀘定橋是
-
飛奪瀘定橋:中國革命史上的不朽篇章
站在瀘定橋上,遊人往來。瀘定橋,康熙年間所建的一座橫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因為紅軍飛奪瀘定橋而聞名遐邇。瀘定橋橋長103.67米, 寬3米,是由13根粗粗的鐵鏈構架。橋身9根鐵鏈,光滑黝黑,每每相距1尺; 兩側各2根鐵鏈做橋欄。整座橋高懸半空,險情萬狀。
-
百年瀘定橋迎大修 甘孜藏區旅遊業飛速發展
(新春見聞)百年瀘定橋迎大修 甘孜藏區旅遊業飛速發展中新社甘孜1月18日電 題:百年瀘定橋迎大修 甘孜藏區旅遊業飛速發展作者 王鵬冬日的大渡河沒有了豐水期的洶湧臨近鼠年春節,這座因紅軍「飛奪瀘定橋」馳名中外的鐵索橋正迎來大修。資料圖:瀘定橋。中新社發 劉忠俊 攝 修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的瀘定橋,曾是橫跨大渡河的第一座橋梁,全長103.67米,寬3米,由13根鐵索鏈構成。西橋亭上,刻有康熙皇帝手書的「瀘定橋」御碑巍然聳立,橫批「一統山河」,記錄著漢藏互通的悠久歷史。
-
在安順場渡河無望之後,翼王石達開為什麼沒有搶佔瀘定橋?
1935年5月,中央紅軍抵達大渡河畔的安順場,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其實多年前就是在安順場陷入清軍包圍而全軍覆沒的。因此蔣介石調集重兵,滿懷信心地要把大渡河畔的中央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中央紅軍在幾天之內無法全部從安順場渡過大渡河,確實有成為「石達開第二」的巨大風險。然而紅軍才是上演軍事史的奇蹟,在三日內飛奪瀘定橋。中央紅軍從瀘定橋快速渡過大渡河,脫離了敵人的包圍。不過瀘定橋修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石達開到達大渡河時已經是交通要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