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人的長徵|瀘定橋是怎麼飛奪的?
飛奪瀘定橋,只是幾十場大戰中,一場幾十勇士突擊奪橋的小戰役而已,為什麼被紅軍軍史定義為:紅軍長徵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一座橋而已,真的這麼重要麼?壹、絕處並未逢生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紅一軍團一師一團,在劉伯承與聶榮臻率領下,奪下了大渡河的重要渡口,安順場。
-
漲姿勢 紅軍「飛奪瀘定橋」根本不存在?
紅軍戰士絕處逢生,創造了繼續北上長徵的軍事奇蹟。毛澤東《七律·長徵》中「大渡橋橫鐵索寒」的詩句,更讓紅軍英勇無畏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有關這段歷史「真實性」問題的謠言卻從未停息。 英籍華人作家張戎及其夫婿喬·哈利戴所著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說:「其實,在瀘定橋根本沒有戰鬥。
-
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紅軍展英姿
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中的一場重要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東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240裡,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
-
大渡河上飛奪瀘定橋
3年多以來,幾次想去看一看大渡河與瀘定橋,卻未成行。康熙題寫的瀘定橋 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境內,康熙44年(1705年)開始修建,次年修成,康熙親自題寫「瀘定橋」,瀘定橋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長的一座橋梁,橋上有十三根鐵鏈,橋體分別由橋身、橋臺、橋亭三個部分組成。
-
飛奪瀘定橋:中國革命史上的不朽篇章
瀘定橋,康熙年間所建的一座橫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因為紅軍飛奪瀘定橋而聞名遐邇。瀘定橋橋長103.67米, 寬3米,是由13根粗粗的鐵鏈構架。橋身9根鐵鏈,光滑黝黑,每每相距1尺; 兩側各2根鐵鏈做橋欄。整座橋高懸半空,險情萬狀。
-
大渡橋橫鐵索寒 變身紅軍一起「飛奪瀘定橋」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是毛澤東著名詩詞《七律·長徵》中的句子,描繪的是中國工農紅軍「飛奪瀘定橋」時的場景。 「飛奪瀘定橋」這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9日。
-
為什麼有人說「飛奪瀘定橋」是偽造的?歷史不容污衊
可是,令人心寒的是,近年來有很多質疑「飛奪瀘定橋」的流言開始四起。他們認為歷史是偽造,英雄是誇大其詞。 其中流言典型代表英籍作家張戎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引經據典」表示:「飛奪瀘定橋」是當時政治權利爭奪的烏龍,是有心之人的虛構。對此,他為了讓自己的言論得到別人的深信,還專門列舉了兩條據點。 一,推翻歷史據點。 張戎對外肯定說,他四處走訪當地老百姓和查閱相關資料發現。
-
飛奪瀘定橋虛構?紅軍逼老百姓當人肉盾牌?媒體求證
率爾操觚地否定「飛奪瀘定橋」的史實而別有他圖,是不足為訓的。今年是紅軍「飛奪瀘定橋」勝利85周年。長期以來,「飛奪瀘定橋」一直被視為紅軍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典型戰例。但近年有人對此提出質疑,甚至以訛傳訛,混淆視聽。如英籍作家張戎宣稱:「其實,在瀘定橋根本沒有戰鬥。
-
為什麼有人說「飛奪瀘定橋」是偽造的?歷史不容污衊
可是,令人心寒的是,近年來有很多質疑「飛奪瀘定橋」的流言開始四起。他們認為歷史是偽造,英雄是誇大其詞。 其中流言典型代表英籍作家張戎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引經據典」表示:「飛奪瀘定橋」是當時政治權利爭奪的烏龍,是有心之人的虛構。對此,他為了讓自己的言論得到別人的深信,還專門列舉了兩條據點。 一,推翻歷史據點。 張戎對外肯定說,他四處走訪當地老百姓和查閱相關資料發現。
-
飛奪瀘定橋是虛構的?紅軍逼老百姓當人肉盾牌?歷史不容污衊!
飛奪瀘定橋是虛構的?紅軍逼老百姓當人肉盾牌?歷史不容污衊!率爾操觚地否定「飛奪瀘定橋」的史實而別有他圖,是不足為訓的。今年是紅軍「飛奪瀘定橋」勝利85周年。長期以來,「飛奪瀘定橋」一直被視為紅軍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典型戰例。但近年有人對此提出質疑,甚至以訛傳訛,混淆視聽。如英籍作家張戎宣稱:「其實,在瀘定橋根本沒有戰鬥。
-
四川瀘定:飛奪瀘定橋85周年 紅軍精神永流傳
5月29日,是紅軍飛奪瀘定橋85周年紀念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紀委監委,依託飛奪瀘定橋,打造出瀘定紅色廉政文化教育示範基地。85年前的1935年5月29日,紅軍22名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組成奪橋突擊隊,在槍林彈雨中勇往直前,視死如歸,最終飛奪瀘定橋。飛奪瀘定橋油畫85年後,在瀘定紅色廉政文化教育示範基地,紅軍精神在這裡代代傳承、生生不息,清正廉潔永葆本色、浩氣長存。
-
讓紅色文化大放異彩 「紅軍飛奪瀘定橋精神」研討會側記
「紅軍飛奪瀘定橋精神」研討會在瀘定召開。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已經從傳統的教育場所進化到時代所需要的歷史記憶場所,紅軍飛奪瀘定橋也是教育系統在教科書中再現的重大革命事件,我們應挖掘紅軍飛奪瀘定橋精神的時代價值,在實踐中不斷傳承弘揚。姜廷玉(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飛奪瀘定橋精神蘊含於長徵精神之中,長徵精神包含著飛奪瀘定橋精神,兩者相互包容,相輔想成。
-
重走長徵路 | 飛奪瀘定橋:13根鐵鏈劈開勝利之路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取得了飛奪瀘定橋的重大勝利,瀘定橋因此而聞名於世。85年前中央紅軍左右兩路夾擊奔向瀘定橋開路先鋒紅四團一晝夜急行240裡處於絕境中的紅軍面對滔滔大渡河以及河岸頑抗之敵選出22名勇士擔當飛奪瀘定橋的先鋒
-
紅軍長徵途中,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都是誰?
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這是長徵途中險象環生、柳暗花明、極其光輝絢爛的一筆,當年參與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其中有4位壯烈犧牲,其餘18位回到了自己的部隊。由於持續的急行軍以及隨時隨地都會發生的戰鬥,飛奪瀘定橋的戰報在戰火中丟失,倖存的18人也在以後的戰鬥中有的犧牲了,多重的原因導致勇士的姓名遲遲沒有被公布,成了歷史的遺憾。
-
重走長徵路筆記 (DAY 16,飛奪瀘定橋)
這一次重走長徵路的行程中,我比較期待的之一就是「飛奪瀘定橋」。對於很多人而言,《飛奪瀘定橋》我們並不陌生,這是小學中的一篇課文,也是紅軍長徵途中的一個重要戰役。瀘定橋位於雅安瀘定縣,也是坐落在山谷之間,位於大渡河兩岸的一個縣城。車開過十八彎的盤山公路之後,終於看到了這座狹長的縣城。首先我們去到了飛奪瀘定橋紀念館。館前有座紀念碑,碑體為鐵索抽象幾何體造型,錯落有致。
-
「飛奪瀘定橋」純屬虛構?央媒逐條還原歷史、反駁質疑
「大渡橋橫鐵索寒」,毛澤東在《七律·長徵》中的這句描寫,讓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壯舉變得家喻戶曉。1935年5月29日, 紅2師4團趕到瀘定橋。此刻,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16時整,由連長廖大珠等22人組成的突擊隊,踩著搖晃的索鏈向對岸衝去,一個隊員倒下了,後面的仍奮勇向前……至19時,紅4團擊潰川軍,一舉佔領瀘定城。
-
帶您去四川瀘定橋,玉臥佛護佑紅軍飛奪瀘定橋,可你敢走過去嗎
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由13根鎖鏈組成,為一座歷史悠久古橋,該橋因「飛奪瀘定橋」戰鬥而聞名中外。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經瀘定橋,索橋板已被拆掉,橋那頭還有機槍架設,奪橋難度可想而知。
-
飛奪瀘定橋時,敵人為何只拆木板不炸橋?老川兵:傻瓜才炸
壯士悲歌垂千古,新橋落成萬世歡—葉介吾前言:中國工農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吧,在1934年第五次圍剿失敗,紅軍被迫將戰略轉移,退出了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漫長的徵途中,經歷了很多令人敬佩,令人震撼的故事,其中就有一個今天我們所說的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也正是經歷了飛奪瀘定橋的事件,我們的紅軍變得更加團結,這也給我們後續抗日戰爭儲存了強大的力量。
-
飛奪瀘定橋的是22勇士還是12勇士?為何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由已經渡河的紅一團,以及陳賡率領的幹部團,沿著大渡河東岸北上;而由楊成武、王開湘率領的紅四團,則沿著大渡河西岸北上,兩軍前後夾擊,奪取瀘定橋,以便主力部隊從瀘定橋過河。得知了我軍將要奪取瀘定橋的消息,守河的川軍接到命令:抽掉瀘定橋上的木板,讓紅軍插翅難飛!但由於川軍戰鬥力差,執行能力也弱,等到我軍趕到時,只抽調了一部分木板,這就為我軍的飛奪瀘定橋提供了條件。
-
飛奪瀘定橋是虛構的?為何有這樣的說法?有哪些史料證明此戰例?
2020-11-27 20:10:33 來源: 過去的夢呀 舉報 長期以來,「飛奪瀘定橋
-
紅軍飛奪瀘定橋之前,國軍何不索性炸毀橋梁?老兵晚年道出實情
「飛奪瀘定橋」是紅軍長徵中的一場重要戰役。當時紅軍正處於進退兩難的境遇中——若用僅有的幾隻船將數萬將士渡過河,起碼需要一個月。而在士兵疲憊、武器也遠遠比不上國軍的情況下,打灘頭防衛戰也會吃大虧。▲飛奪瀘定橋油畫而另一條路就是從瀘定橋過河。瀘定橋是一條什麼樣的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