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重走長徵路的行程中,我比較期待的之一就是「飛奪瀘定橋」。
對於很多人而言,《飛奪瀘定橋》我們並不陌生,這是小學中的一篇課文,也是紅軍長徵途中的一個重要戰役。
或許在當時坐在教室中的我們只能夠從文字中去感受那個現場,去體會當初紅軍的精神,然而今天,我有了近距離觀看的機會。
瀘定橋位於雅安瀘定縣,也是坐落在山谷之間,位於大渡河兩岸的一個縣城。
車開過十八彎的盤山公路之後,終於看到了這座狹長的縣城。
首先我們去到了飛奪瀘定橋紀念館。館前有座紀念碑,碑體為鐵索抽象幾何體造型,錯落有致。遠觀此碑的造型,就像一支凌空發射的手槍,它象徵著毛澤東同志所論述的「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革命武裝鬥爭理論。近看碑體,稜角凹凸有致,線條環環緊扣鐵索鏈。
與碑體緊緊相連的前部平臺上,聳立著兩尊重約四噸,屈身高4米的紅軍戰土銅像,在鐵索上攀緣前進衝向敵人,一個在舉槍射擊,一個在揮臂投彈。這雕塑的姿態再現了當年奪橋激戰中紅軍戰士的雄姿英骨。
而後我們去往了瀘定橋。當我踏上瀘定橋,在課本上的那座橋,此時就在我的眼前。現在的橋有木板,但過橋的時候還是膽顫心驚,搖搖晃晃,對於我這樣一個有著恐高症的人來說,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與我們一起走瀘定橋的人群中,有很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踏上這座透著危險的鐵索橋。也許跟我一樣,有著對這些紅軍戰士的敬意。只有親身感受,才能體會到當年紅軍「飛奪瀘定橋」的艱辛。
幾根鐵索,簡單的木板搭建,隨著橋下面大渡河的河水湍急地流過,我仿佛看到了洶湧澎湃的大渡河水拍打著兩岸高聳的山崖,一條搖搖晃晃的小橋橫貫兩頭,但木板卻全部被截去,只剩下生鏽的鐵索,紅軍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頂著滾滾濃煙,忍受著敵人火燒鐵鏈,而受到的痛苦,繼續艱難爬行……
我了解到在飛奪瀘定橋的二十二位勇士中,其中有兩位是我們贛南籍的紅軍戰士。贛南人民為中國革命、為紅軍長徵承受了巨大犧牲。他們是我心中的英雄。
如今,在我們贛南蘇區,引來了很大的變化。我們開著贛州人自己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重走長徵路,不用像我們的革命先烈一樣,那麼艱苦、那麼困難。
站在橋頭,我望著這座鐵索橋,瞬間,被這無數個革命戰士,不,是革命英雄所感動了!為了戰鬥的勝利,為了人民,為了祖國的解放,他們不顧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頑強地與敵軍作鬥爭。戰鬥勝利了,可他們卻長眠在了濤濤大河中。他們是多麼偉大啊!
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今天能開著小智新能源汽車來到瀘定橋,該是多麼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