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每臨近端午,飯桌上便頻繁開始出現熱氣騰騰的粽子。家裡的長輩擺上碗筷,催促道:「這是從嘉興買來的鮮肉粽,好吃,快嘗嘗!」。這一幕似乎是很多江浙人對端午共同的童年回憶。
在嘉興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古老民謠:「端午不吃粽,死了沒人送」,雖然聽上去有些駭人,但足可見粽子在嘉興人生活中的地位。
雖然伍子胥、屈原等歷史人物的故事讓端午食粽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儀式感,但嘉興端午食粽的傳統習俗其實與兩者並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繫。在這片被譽為「水澤之鄉,天下糧倉」的土地上,老百姓最關心的是免受澇旱之苦,因此粽子的起源更多的是將其作為祭祀祖先,供奉龍王的貢品,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而且除了端午節之外,嘉興人在很多節日都離不開粽子。比如在清明節有裹「苦粽子」的習俗(因為清明節後天氣回暖,各種農事開始忙活,「苦粽子」寓意「吃苦在先」,鼓勵大家開始生產),婚嫁時還會贈送「蠶信粽」,夏至時母親會帶孩子回娘家吃「夏至粽」,甚至還有迎接新生兒的「催生粽」等等。
不過,不管北方人怎麼想,在南方人最愛的「鹹粽子大家庭」裡,心目中的No.1永遠是最經典的「鮮肉粽」。而在江浙地區,無人不知「嘉興肉粽」味道最靈。
嘉興粽子是浙江嘉興的特色傳統美食,其中「肉粽」最為知名。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從張家弄到月河古街的「粽子文化之旅」
說起「嘉興肉粽「的味覺之美,人們常常用「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香,鹹甜適中」來形容。箬葉的清香,糯米的軟糯,和鮮肉的肥美,讓這道傳統小吃「俘獲」了許多人的胃。
而對於生長在江浙地區的人來說,粽子的美更在於親民和實在,不管是晚自修結束後飢腸轆轆的歸家之路,還是掐著時間趕班車的轆轆飢腸的早晨,路邊的小攤上總能看見冒著熱氣和撲散著誘人香氣的粽子,摸進口袋花幾塊錢,既果腹又解饞。
「嘉興肉粽」的故事總離不開一條叫張家弄的街。據說民國初年,有一批浙江蘭溪人來到嘉興,他們在冬天經營彈棉花的生意,春夏時節走街串巷子叫賣粽子。一個叫做張錦泉的蘭溪人與幾個老鄉一起在張家弄6號開了首家粽子店,取名為"榮記五芳齋",嘉興張家弄的粽子開始聲名大噪了起來。
隨後到了1935年,朱慶堂和馮昌年兩個本地人在看到粽子生意的紅火後,在"榮記五芳齋"對面又開了「頂頂老五芳齋」和「真真頂頂老五芳齋」。三家「五芳齋」相互競爭,一時之間在張家弄上形成了三族鼎立的格局。 直到1956年公私合營後,三家握手言合併成了一家,才形成了現在全國家喻戶曉的「五芳齋」的前身。
如今,張家弄內老店們互相較勁的畫面早已看不見了,不過嘉興的月河歷史街區內還保留住了江南水鄉昔日的風光和關於粽子的那些故事。
月河歷史街區是當地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水鄉古街 王昱 圖
作為京杭大運河的一條支流,月河因「其水彎曲抱城如月」而得名。自明清以來,兩岸商鋪林立,官舫賈船絡繹不絕,曾經是江浙一帶十分繁榮的水鄉城府。如今佔地約9萬平方米的月河歷史街區是當地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水鄉古街,與梅灣街,蘆席匯並稱為「嘉興三大歷史街區」。
在月河歷史街區內,仍然可以看到許多清末民初留下來的白牆黑瓦的建築群,加上縱橫交錯的小河,古色古香的小橋、窄弄和長廊,濃濃的江南水墨風情呼之欲出。
清末民初風格的建築 王昱 圖
水鄉古鎮風情的街道 王昱 圖
不過對於遊覽過許多「江南古鎮」的遊客來說,千篇一律的古鎮已經沒有多少新鮮感。粽子文化無疑是振興月河古街必不可少的元素。
從東門步入月河歷史街區,沿著中基路大道上走,一路上可以遇見一連串的老字號—「五芳齋粽子店」,「御莊園粽子店」,「真真老老粽子店」等等。店內除了經典的「鮮肉粽」外,自然也少不了蛋黃鮮肉粽,醬汁排骨粽,甜口的豆沙粽,蜜棗粽腐乳肉粽,還有迎合年輕人口味的麻辣粽,水果粽,老年人喜歡的高湯養生粽等等。既可以選擇堂食,也可以選購精美的粽子禮盒帶回家。
老字號「真真老老」也是當地的粽子名店 王昱 圖
據說創始於光緒三十三年的老字號粽鋪 王昱 圖
面向年輕人消費者開發的柚子銀耳和麻辣口味的粽子 王昱 圖
外地遊客往往走到這兒便邁不開腿了。 這時,有好奇的客人問:「你們這家粽子和別家粽子有啥區別?」,店內工作人員一邊手速極快地包著粽子,一邊自信滿滿的說「他們家賣的是名氣,我們家賣的是味道」。
店內的工作人員在包粽子 王昱 圖
外地遊客可以在這裡選購自己喜歡的口味 王昱 圖
順著中基路繼續走,「真真老老」老字號品牌的傳人在不遠處開了一家「嘉興粽子文化博物館」,介紹嘉興粽子文化起源和自家老字號的創業故事。
難得有這樣一個地方樣集中介紹粽子的文化,自然是吸引了不少海外的遊客。在展示廳內部看包粽子師傅表演裹粽技藝時,他們都不由地嘖嘖讚嘆,拿起手機拍照。
其實如果要體驗DIY,自己親手包個粽,走出博物館,右手邊宅子的門口站著一個穿著青布衣衫裹著頭巾的工作人員,旁邊的招牌寫著 「20元4個粽,現學現包」。有趣的事是,雖然是賣的是南方的特產,但是手把手教包粽的師傅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
嘉興粽子文化博物館 王昱 圖
嘉興粽子文化博物館內展示老字號過去的樣子 王昱 圖
DIY包粽體驗 王昱 圖
從博物館出再往前走,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去看一看 「嘉禾端午民俗體驗館」,了解一下當地端午時節裡划龍舟,吃五黃等其他的傳統民俗活動。
在月河,從吃到學習到體驗,形成了一道完整的「粽子文化之旅」。 除此之外,幾乎每年臨近端午的時候,划龍舟,裹粽比賽等與端午相關的慶祝活動也開始在這裡輪番上演。這些活動的舉辦也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旅遊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