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訊,手串、手鐲、鏡子、梳子、簪子、刺繡錢包、臉譜……在北京的各大景點,公開銷售的是眾多雷同、低劣的旅遊紀念品。北京晚報本報記者兵分多路,探訪了南鑼鼓巷、天壇、大柵欄、頤和園、王府井等,發現在不同類型的景區,不斷重複出現的都是這些毫無「特色」的紀念品。它們多數缺乏特色,質量低劣,沒有標識,並且很難代表北京——「上海雪花膏」、「雲南特產」竟被作為北京符號擠進景區櫃檯。
售價10元、20元、30元不等的景泰藍手鐲,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
「什麼都賣」的小店,儘管也號稱創意產品,但雷同居多
那些高度雷同、劣質化的紀念品,沒商標、沒廠家、沒品牌,居然公然售賣這些年。
南鑼鼓巷胡同售賣老上海雪花膏始建於元朝的南鑼鼓巷,如今是北京最著名的旅遊街區,這裡已經被注入「老北京」、「胡同情懷」、「小資情調」、「浪漫情節」等等特色元素。
在這裡,多數遊客都是從南到北花兩到三個小時走一遍,他們的旅遊體驗多來自沿著小巷分布的琳琅商店。和其他景點較大的區別是,南鑼鼓巷的旅遊紀念品都打著「創意產品」的旗號。
南鑼鼓巷確實有一些申請了正規商標的品牌創意店,他們銷售的紀念品,如創意文化衫和鞋帽等等,質量較高,特色鮮明。但是很多「什麼都賣」的小店,儘管也號稱創意產品,但雷同居多。
街頭能看見的景泰藍手鐲,巷尾還是有;左手邊店裡賣的刺繡錢包,右手邊也賣。至於手串、臉譜、簪子、牛角梳、桃木劍等小紀念品,更是高頻次出現。這些紀念品沒有單獨包裝,沒有商標,遊客購買後,店主用塑膠袋簡單包裹,或者直接由遊客佩戴在身上。記者試圖詢問紀念品的商標和生產廠家,多數店主並不理睬,或用「不買就算了」搪塞。
從售價上看,紀念品都不太貴,一般在10到50元之間徘徊,買的多,還可以講價。
「我們昨天剛去的王府井,今天到這裡來逛逛胡同,不過好像東西都是差不多的,我也不知道買點什麼了。」一位南方來的遊客小琳告訴記者,有些紀念品甚至在她的家鄉也能找到:「你比如說手串、簪子這些,哪兒都有的賣,我家那邊還便宜一點。」
記者發現,在南鑼鼓巷,不止一家店在銷售一種「老上海雪花膏」,包裝簡單,售價也不貴,約20元一盒。這讓小琳更是感到詫異,她覺得這似乎不能代表北京的胡同特色,「這要是老北京雪花膏,我可能會買幾盒;,老上海的,我去上海買才正宗吧。」
大柵欄僅有的的特色是「雲南特產」前門-大柵欄商區,在近些年的升級改造後,已經成為中高端旅遊商業街的代名詞。然而,在大柵欄西段及煤市街上,劣質紀念品的販售卻非常普遍。
進入煤市街,走過其與前門西河沿街的交叉口,街西側一家打通了三間門面房的紀念品商店顯得格外氣派。但是店裡賣的東西與其他景點毫無二致,50元的「玉石手鐲」,38元的景泰藍手鐲,各種材質的手串,不斷被重複的髮簪、鏡子、梳子、陶瓷胭脂盒、繡品等。
這些產品,在煤市街內的其他紀念品商店中被不斷複製,絕大部分沒有單獨的標牌和價籤。令人意外的是,這裡也出現了「老上海雪花膏」,甚至獨佔一個櫃檯,導購直接打開包裝在自己手上塗抹展示。
更令人困惑的是,在煤市街和大柵欄西段,開有多家「民族風情」紀念品店,從裝飾風格和店員穿著來看,應是售賣雲南風情的特產。,然而進入店中卻發現,除了少量的帶有少數民族風格的耳飾,大部分商品仍是與其他店面相當雷同。
記者在店中找到一件與其他店中繡品相差無幾的布袋,向店員詢問這是北京特產還是雲南特產,店員思考片刻後答道「是雲南特產」,並稱這些設計都是有版權的,拒絕記者拍照。
天壇全面複製其它景點紀念品分布在天壇公園各處的商店,大約有十幾個,而每個商店銷售的紀念品種類基本一致。在北京其他景點能看到的各種飾品、擺件、掛件、印刷品,天壇無一例外地複製了一遍。
以景泰藍手鐲為例,售價10元、20元、30元不等的景泰藍手鐲,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既無商標也無包裝。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最著名的工藝品之一,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而天壇售價低廉的景泰藍手鐲,拿在手中分量很輕。在靠近東門處一家商店,銷售人員確認,這景泰藍就是銅的,並反問「銅,你要多重?」。記者進一步詢問,是否是正規廠家生產、是否有商標,銷售人員回應:「正規不正規,這個我就不清楚了。十塊錢的東西,你要就要,覺得行就買,你要覺得不行,就不買。沒有商標,特別普通的手鐲,沒那麼多什麼……」
在另一處商店,銷售人員比較耐心,解釋了一番何為「景泰藍」:「這個沒有牌子,但是你可以網上查景泰藍,景泰藍就是一種牌子,做這手鐲的廠家,叫景泰藍。生產這種東西的有幾十家,做的最好是北京,景泰藍就是裡面做的最好的一家。」
頤和園高度同質化的商鋪有12家「這條街就是蘇州街,以前叫買賣街,是乾隆時期仿照江南水鄉的樣子建成的,現在有64家商鋪。」頤和園北宮門內,一名導遊一邊領著4個遊客走向依水而建的蘇州街,一邊講解。在他們前方,便是頤和園裡全長300餘米、以水當街、以岸作市的蘇州街。
蘇州街購票點以西不到10米開設了一家商鋪,鋪位南北走向,除了售賣食品,鋪位上更多的是小紀念品,琳琅滿目,密密麻麻地佔據著全部鋪面。12生肖「頤和園紀念幣」,標價40元一枚;標價65元一套的冰箱貼,有臉譜、瓷瓶、古代仕女畫、天壇、鳥巢、水立方、華表等圖案;仿古造型的金屬髮簪,標價15元一支;鑲嵌著彩色珠飾的化妝鏡和梳子,一套標價45元;陶瓷牙籤盒,25元至40元不等。有遊客在攤位前看了看,默默地走開,老闆則在一邊懶洋洋地摳著手指頭。
蘇州街裡的商鋪與這裡並無二致。巴掌大小的金屬化妝鏡,景泰藍手鐲,仿古金屬髮簪,過濾菸嘴,摺扇,鑰匙扣、冰箱貼,鼻煙壺,號稱手工刺繡的大小包,宮女頭飾發箍,小香囊,套娃,小泥人擺件,「玉」手鐲。在蘇州街走上一圈之後,會發現幾乎所有售賣小紀念品的商戶裡都有它們的身影,只不過標價會相差5至10元。有時,可不等顧客開口,店主往往會自動降價。
整條蘇州街裡,高度同質化的紀念品商鋪有12家。
王府井每家的紀念品半數雷同進入王府井美食街不遠,路北側一條巷子裡是售賣旅遊紀念品的集中地,巷子兩側布滿攤位。
巷口的商戶擺出了不少貨品,其中最顯眼的是兩個貨架,掛滿了紅色為主的小香囊,架子頂端的「招牌」上寫著「手工刺繡,10元3個」。往裡走,緊挨著的商戶鋪位上,擺放著一模一樣的宮女頭飾發箍。有些不一樣的是,這家展示的仿古金屬髮簪數量更多,擺放得更緊密,一名外國女遊客在攤位前遲疑地看著,最終輕輕搖著頭走開了。
在這條街上,每一家售賣的紀念品至少有一半是相同的:要價40元一把的摺扇,60元至80元不等的小泥人擺件套裝,10元3個的小香囊,「最低價15」的景泰藍手鐲,要價25元至50元不等的鼻煙壺,號稱手工刺繡的錢包和挎包,均價10元一個的冰箱貼,10元一個陶瓷牙籤筒,10元至15元的鑰匙扣,10元一隻的「玉」手鐲。
不斷地有外國遊客一臉茫然地走進這條街,看了三五家之後,掉頭往回走。
北京晚報記者在探訪的5個景區,均出現的紀念品包括:景泰藍手鐲(10-100元不等)、玉石手鐲(10到200元不等)、刺繡錢包(10到50元不等)、髮簪(15元左右)、梳子(10元左右)、臉譜(20元左右),而且均無商標、無廠家、無品牌。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孫毅 習楠 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