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市,時名「石家市」,1947年更名為石家莊市。1968年河北省會遷至石家莊市。京廣、石太、石德、朔黃四條鐵路幹線交匯於此,是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樞紐之一,被譽為「南北通衢,燕晉咽喉」。石家莊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西柏坡是國家5A級景區,被稱為「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2019年,當選「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
01西柏坡景區
石家莊平山縣西柏坡景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中部,總面積為 16440 平方米,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黨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揮了決定解放戰爭走向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全中國,故有「新中國從這裡走來」、「中國命運定於此村」的美譽。
西柏坡,是我國革命聖地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遷入北平。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石家莊平山縣西柏坡景區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西柏坡,這個冀西山區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水土肥美。據史書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於唐代,因村後坡嶺上翠柏蒼鬱而得名。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
石家莊平山縣西柏坡景區,位於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匯處,在一片向陽的馬蹄狀山坳裡,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距華北重鎮石家莊僅90公裡。交通方便,易守難攻,既適宜危機時刻向山裡撤退,順利時又便於向城市進軍。從經濟條件來看,西柏坡村一帶村莊稠密,相距多在1-2公裡,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灘地肥美,地寬糧豐,稻麥兩熟。聶榮臻元帥曾這樣說過:「平山縣可稱得上是我們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較發達的農業經濟,有利於保障軍民的經濟供給,為黨中央駐地提供物質基礎。
02趙州橋
趙州橋,是一座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橋,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當地人稱之為大石橋,以區別於城西門外的永通橋(小石橋)。趙州橋始建於隋代,由匠師李春設計建造,後由宋哲宗趙煦賜名安濟橋,並以之為正名。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其建造工藝獨特,在世界橋梁史上首創「敞肩拱」結構形式,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雕作刀法蒼勁有力,藝術風格新穎豪放,顯示了隋代渾厚、嚴整、俊逸的石雕風貌,橋體飾紋雕刻精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趙州橋在中國造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全世界後代橋梁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
1961年3月4日,安濟橋(大石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趙州橋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03正定古城牆
正定古城牆位於河北省。始建於北周,初為石築。唐寶應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城日以圮,進行拓建。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擴建為周長二十四裡,高三丈二尺,上寬二丈的土城。隆慶五年(1571年)真定知縣顧授始將土城改為磚城,後任知縣周應中申動府庫銀六萬餘兩,徵用真定府轄各縣民夫,分段興工,於萬曆四年(1576年)竣工。
四城門東曰迎旭,南曰長樂,西曰鎮遠,北曰永安,並均附有月城和甕城。後世重修或改建也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在預防水患和軍事防衛上起了重要作用。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近年城鎮建設的發展,正定城除現存城門外、已多為土城。東城門已埋於國防工事之下,南門存裡城門和甕城門,西存裡城門、甕城門、北存裡城門及月城門。正定城牆於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