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有兩個美國飛行員,在4天之內,相繼駕駛B-29戰略轟炸機,連續投下兩枚超級炸彈(原子彈),毀滅掉了日本的兩個城市。
正是由於他們的兩次投彈,造成了巨大的殺傷力和破壞作用;加上百萬蘇聯紅軍進軍中國東北,中國抗日軍民對日寇最後一戰,一舉打敗了日本關東軍,迫使日本法西斯迅速投降,從而減少了人類的遭難和繼續死亡。
這兩個著名飛行員,就是親自駕駛B-29重型轟炸機,帶領機組轟炸了日本廣島和長崎、人類史上就他們倆投擲原子彈作戰的美軍轟炸機駕駛員和指揮官保羅﹒蒂貝茨上校和查爾斯·斯維尼少校。本文主要介紹保羅﹒蒂貝茨上校。
一、第509混成飛行大隊組成,29歲的保羅﹒蒂貝茨上校出任大隊長
那是1944年9月1日的早晨。在美國空軍第2航空隊司令官的辦公室裡,司令官恩特將軍正在和一個胸前佩戴著美軍工兵部隊符號的中校一起,看著一份厚厚的檔案材料。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中尉進來報告說:「那個人來了!」中校示意讓來的那個人馬上進來,準備先和他談談。然後,中校就把那個人帶進了隔壁的洗漱間裡。
兩個人經過簡短的對話,中校感到很滿意(其實他們兩個都是中校軍銜),於是又把他介紹給了恩特將軍。此人就是後來被日本人稱為「最大的殺人犯」的美國空軍飛行員保羅﹒蒂貝茨中校。
保羅﹒蒂貝茨中校1915年出生,畢業於佛羅裡達大學,1937年參加美國陸軍航空隊。1942年7月,他趕赴歐洲參加作戰,在這期間,曾經駕駛飛機運送過歐洲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將軍。
1943年2月,「二戰」還在緊張進行時,保羅﹒蒂貝茨回到美國,成為轟炸機試飛員,參與B-29重型轟炸機的試飛工作。他共有3000多個小時的飛行經歷,是一名優秀的轟炸機飛行員和指揮官。
司令官恩特將軍非常滿意地看著年僅29歲、英姿勃發的保羅﹒蒂貝茨中校,高興地說:「我們的原子彈快要研製成功了,投擲原子彈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以此同時,恩特將軍還根據來自軍方最高層的指令,任命保羅﹒蒂貝茨為新組建的特種飛行隊——第509混成大隊的隊長,並晉升為上校軍銜。
隨後,美軍新編的第509混成大隊,被指定在偏僻的猶他州溫多弗基地進行秘密訓練,所有人員不能隨意跟外界接觸,一切都處於嚴格保密狀態,違者送交軍事法庭。
溫多弗基地離城市較遠,地域偏僻,條件很差,但第509混成大隊卻享受著極為優厚、別的飛行部隊根本無法比擬的特殊待遇。他們只要在大隊司令部發出的電報末尾加上一個暗號——「銀盤」兩個字,就可以很快得到他們所需要的一切給養和器材,甚至可以從2000公裡以外,用運輸機給他們運來水果和鮮魚。
他們挑選的機組成員,也是隨叫隨到,任何人都不敢耽擱。如投彈手菲阿比少校、副駕駛路易斯、射手卡倫等,都是保羅﹒蒂貝茨上校臨時點名調來的。
二、經過秘密訓練後的核轟炸編隊奉命出發
1945年4月底,隊伍調配齊全後,保羅﹒蒂貝茨上校就率領第509混成大隊,秘密飛離了美國本土,來到了太平洋海面上的馬裡亞納群島中的提尼安島北機場。
從這一天開始,第509混成大隊全體人員,就被圈在了一個用帶刺鐵絲圍起來的秘密基地內,在一大群秘密警察的保護下進行工作。
為保證原子彈投擲的成功,第509混成大隊在這裡進行了緊張、嚴格、秘密的訓練。1945年6月以前,主要是進行一般性的技術訓練;從6月底開始,他們進入戰鬥演習訓練;此後又進行了實戰投彈訓練,即使用普通炸彈,對日本實施轟炸。
他們之所以要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飛行人員熟悉即將轟炸的重要目標地區的具體情況,提高轟炸戰術水平;另一方面,專門模擬與投擲原子彈相似的戰術,使日本人誤認為美軍的B-29型飛機小編隊高空飛行,又是來投擲普通炸彈的,以此麻痺日本,掩護原子彈進行突然襲擊。
經過幾個月秘密、嚴格的訓練,他們的投彈命中率大大提高,可以完全保證百發百中了。著名的投彈手菲阿比,甚至能夠在萬米高空進行目視瞄準,把模擬彈準確地投擲在直徑100米的圓圈內。
當保羅﹒蒂貝茨率領第509混成大隊在緊張訓練之際,以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為首的臨時委員會,也在緊張地進行擬制特殊作戰計劃和選擇原子彈襲擊目標等方面的工作。6月1日,杜魯門總統下達指令:儘快地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城市。為了保持攻擊的突然性,轟炸前不要透露轟炸方式和炸彈性質。
1945年7月29日,在美軍太平洋關島基地第20航空隊司令部裡,一批指揮軍官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會上下達了一項新的、極為特殊的作戰任務。美國戰略空軍司令官斯帕思宣讀了一道命令:「第509混成大隊要在1945年8月3日以後,在氣象條件允許時,儘早對下述目標之一目視投擲原子彈。目標是:廣島、小倉、新瀉、長崎。」
這時,綽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已經完成製造和技術檢查,並秘密運到了提尼安島上的空軍基地。所需的零部件,也由「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於29日送到,正在加緊組裝。
從7月27日到8月1日的6天時間裡,美國飛機連續出現在日本各大城市上空,不斷散發《波茨坦公告》和傳單。在傳單上警告說,如果日本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將會遭到更加猛烈的空中轟炸。每次傳單散發完之後,緊接著就是一次普通炸彈的猛烈轟炸。
8月1日,執行原子彈轟炸任務的美軍第509混成大隊,進行了最後一次演習。8月2日,航空隊司令官下達了正式的原子彈轟炸命令,確定用7架B-29飛機出擊,首先轟炸廣島。其中1架飛機運載原子彈,由大隊長保羅﹒蒂貝茨上校親自駕駛;另有兩架飛機擔任觀測,還有3架飛機直接擔任氣象偵察。
此外,還有一架飛機作為預備隊,留在硫磺島機場待命,隨時準備替換可能發生故障的飛機。還指定了兩架飛機,在原子彈轟炸後,負責進行作戰效果檢查。而美軍第20航空隊,則負責擔任海、空援救任務,以防不測。
8月5日下午,執行轟炸任務的原子彈完全準備就緒。一名核技術人員把一小塊鈾固定在彈殼內,然後把這顆5噸重的「小男孩」放置在早已挖好的小壕溝內,再打開B-29飛機機身腹部的艙門,把原子彈升起來裝入飛機,牢牢地固定在機艙內。
8月6日凌晨,3架負責氣象偵測的飛機首先起飛。2點45分,裝載原子彈的飛機機組人員共12人一起登上飛機,做好了起飛出發的準備。不一會,保羅﹒蒂貝茨上校便駕駛他的82號飛機,迎著微微的暖風,滑至A跑道的起飛線上。
這架飛機的機頭上,寫著保羅﹒蒂貝茨上校的母親的名字——「埃諾拉·蓋伊」。這是在頭一天,他才讓機務人員專門寫上去的代號。在跑道兩側,停著幾輛消防車和救護車。
2點49分,塔臺傳來命令,飛機馬上起飛。保羅﹒蒂貝茨上校又慎重地檢查了一遍飛機的所有儀表。隨即,他啟動飛機,鬆開剎車,加大油門,飛機風馳電掣般地向前方衝去。
然而,由於飛機整體太重,上面除了裝有5噸重的原子彈以外,還有2.65萬升汽油,這是必須備足的燃料。飛機以每秒80米的速度全速滑行,眼看就要到達跑道盡頭了,可是飛機仍然抬不起頭來。
這時,保羅﹒蒂貝茨萬分焦急,渾身已被汗水浸透。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他用盡全力把駕駛杆往上一推,在距離跑道盡頭只有幾米的地方,機頭終於抬起來了,離開了地面,慢慢向上爬升,在夜空中飛向他們的第一個會合點——硫璜島。
三、第一個目標:轟炸廣島
2小時後,「埃諾拉·蓋伊」號轟炸機順利抵達硫璜島上空。當它與擔負照相和偵察任務的兩架飛機會合後,它們編成「V」字隊形,在晴朗的太平洋上空,沿著324度航向,直接飛向日本四國島。
隨著保羅﹒蒂貝茨上校率領的飛行編隊漸漸接近日本,空中的烏雲也多了起來。見到這種情景,機組成員們都有些擔心,他們都擔憂到時候目視瞄準受到妨礙,轟炸不準確,效果不好。
正在這時,機組收到了伊扎利駕駛的的氣象偵察機發來的氣象通報:廣島天氣良好,不會影響投彈。接著,去小倉、長崎進行偵察的飛機,也相繼發回了氣象通報:可以投彈。
保羅﹒蒂貝茨決定,及時趕往第一目標,並向指揮部發回電報:轟炸廣島!就這4個字,對廣島市民來說,真是太不幸了,等於對他們判了死刑。
此時正是夏季高溫,這一天,廣島天氣晴朗,城市上空異常炎熱。在廣島時間7點09分,市區響起了一陣防空警報,因為美軍的數架飛機飛入了廣島上空,卻沒有轟炸,而是盤旋幾圈後,又飛離而去。這是一種迷惑戰術,就是為了欺騙日本人。
8點整,廣島上空又出現了3架飛機,也就是保羅﹒蒂貝茨上校率領的原子彈轟炸小組。雖然這時下面的城市裡也及時發出了防空警報,但飛機下面的廣島市民,好像沒聽見一樣,根本不當回事。
因為這一年來,美軍飛機不斷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而廣島卻未遭受到多大的破壞,人們對防空警報早就習以為常了。雖然警報響起,但市民很少有人進入防空壕進行隱蔽的,他們不以為美軍是要來轟炸廣島,因為剛才的美軍飛機,也是轉幾圈就飛走了。
他們更沒有想到,美國即將對廣島進行原子彈轟炸。市民們有的在工作、有的在家裡、有的正走在大街上,還有的正在仰著頭看天上的飛機。
8點06分,「埃諾拉·蓋伊」號轟炸機飛越廣島縣東部的松永觀察哨上空,8點13分通過西條上空。8點14分17秒,投彈手菲阿比報告:「發現目標,廣島就在前面!」
保羅﹒蒂貝茨上校聽到報告後,心花怒放!因為他在儀表上看到,飛機僅比規定的時間晚了17秒鐘,就飛到了指定地點,算是基本準時。
1分鐘後,飛機彈艙門打開,「小男孩」滑出了彈艙,向地面砸去。保羅﹒蒂貝茨知道,43秒鐘後,原子彈就要爆炸了。為了自身安全,他必須使出特種訓練時掌握的全部技能,穩妥地操縱飛機,儘快逃離現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為此,他迅速加大油門,讓飛機邊俯衝、邊壓大坡度急轉彎,急忙向廣島東北方向逃去。
當時,廣島市的NHK廣播電臺的播音員古田正在廣播防空警報:「敵3架大型機已通過西條上空,繼續西飛,要嚴加……」還沒等他念完稿子,「小男孩」就在相生橋東南150米的外科醫院上空爆炸了,這時正是8點16分!
「小男孩」離艙50秒後,在距地面600米的空中爆炸,立即發射出令人眼花目眩、刺激神經的強烈白光,隨即傳來震耳欲聾的大爆炸聲音。頃刻之間,一團酷似蘑菇狀的煙雲開始向上騰升,全市立即被這一團黑暗的煙雲所淹沒。
原子彈爆炸時發出的強烈光芒,使地面上的人們雙目失明;爆炸衝擊波形成的狂風,所到之處,把所有的東西都摧毀殆盡。廣島頓時化為焦熱的火海,廣島被摧毀了。
四、長崎,在劫難逃
原子彈「小男孩」的突然襲擊,加上百萬蘇聯紅軍的參戰,中國各地抗日軍民對日寇發動全面反攻,一舉打垮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這兩件事同時到來,對日本統治集團震動極大。
1945年8月9日上午,日本內閣在皇宮舉行戰爭會議,討論如何結束戰爭的問題。會上意見不一,爭論不休,幾個死硬派法西斯分子依然不肯屈服,還在叫囂「一億玉碎」「血戰到底」。
10點58分,與會人員還在爭吵,這時又傳來美國飛機向長崎投擲了和轟炸廣島一樣的「特殊炸彈」,也就是遭到了美國人命名為「胖子」的第二顆原子彈的轟炸。這一次,「埃諾拉·蓋伊」號轟炸機的駕駛者,則換成了查爾斯·斯維尼少校。
按照原來的計劃,美國的第二顆原子彈,是準備投在小倉的。可是,由於當時小倉的天氣突然變得很不好,不利於準確投彈。攜帶「胖子」的美軍飛機進入小倉上空幾次,都沒有發現目標,後來決定改為轟炸長崎,讓小倉躲過一劫。
10點多鐘,「埃諾拉·蓋伊」號轟炸機飛臨長崎上空,發現這裡的天氣也不是很好,也影響準確投彈,城市上空雲霧很濃,不能用目視直接看清目標,只能依靠雷達引導轟炸了。
10點58分,在即將準備用雷達指揮投彈的一瞬間,突然發現雲層中有一個縫隙,能夠看清楚長崎市區的境況,機組隨即決定改為目視轟炸。
查爾斯·斯維尼少校毫不猶豫,馬上下令投彈轟炸。「胖子」隨即滑出飛機彈倉,原子彈在離開彈艙一分鐘後,準時爆炸。長崎地處山谷,當天又沒有風,特殊的地形阻礙了原子彈爆炸時發出的部分衝擊波,因而使這次轟炸所受到的破壞,總體上要比廣島輕得多。
即便是這樣,由於撤離不夠及時,也就慢了一、兩秒鐘,原子彈爆炸的巨大氣浪,不僅摧毀了地面的建築物,也使正在逃離的「埃諾拉·蓋伊」號飛機受到了猛烈的衝擊,劇烈的抖動,把機艙內忘了系安全帶的乘員掀出了座椅,坐在機尾的射擊手卡倫嚇得大叫。他們覺得飛機好像被高射炮擊中了似的。返航途中,大家就把剛才的感受用錄音機錄了下來。
8月15日上午,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向全世界宣讀了投降詔書。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美國軍艦「密蘇裡」號上正式舉行。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