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讀書就夠了:拆為已用,才是真正的學

2020-12-25 粵讀時空

荀子曰: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意思:沒有聽到的不如聽到的,聽到的不如見到的,見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實行,學問到了實行就達到了極點。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在曾國藩小時候,老師布置了一個家族作業,要背書。

普通人讀個幾十遍也能背誦,但是曾國藩反覆讀了上百遍,還是背不下來。

曾國藩顧著背書,卻不料梁上潛伏著一個梁上君子。小偷想趁著曾家人睡著後偷東西。但是他在梁上幾個小時,都等不到機會下手偷東西。

聽到曾國藩讀了幾小時還沒有背熟,小偷忍不可忍,從梁上跳下來,把《嶽陽樓記》背了一次就揚長而去。

這個故事只是說明曾國藩不是聰明的人。

但他讀書十分有恆心。關於如何讀書才有效果,曾國藩總結了幾條十分實用但很笨的方法。

那是什麼方法呢?

1.必須專一。

很多人看書,可以同時看好幾本書,但是曾國藩一本書沒讀完,是不會讀第二本。

2.必須理解。

曾國藩讀書是一句一句讀,並且必須理解,如果一個句子沒有理解,是不會看下一句的。

3.讀書有計劃。

曾國藩之所以學識淵博,與他的勤奮分不開。他每天都會有讀書寫文章,無論工作多忙,多晚他都會按計劃完成。在晚年,身體不好,但卻依然每天讀八十頁書。

4.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曾國藩讀書,不只看字面的意思,而是聯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實踐中體會,在跟皇上匯報工作時,每次有自己的見解,得到皇上的信任。

曾國藩之所以成為晚清政治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正是由於他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把書本的知識轉為自己的能力,並且運用到解決生活和工作的問題。

您在工作中是否遇到這樣的情形?

1. 想要升職加薪,很努力但是沒效?

2. 想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報了很多培訓班,買了很多書,但經常半途而廢?

3.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沒底氣沒信心跳槽?

4. ……

這些都是由於我們的學習能力不足所導致的。

我們應該如何提高學習能力?

今天我們一起看看《這樣讀書就夠了》有什麼好的方法幫我們解決我們煩惱?

《這樣讀書就夠了》亞馬遜職場學習類暢銷榜第一名。

作者趙周。作者趙周是拆書幫創始人。

這本書是一本增強學習能力的學習方法,它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關聯經驗,聚集實際問題的解決。落到實處即是提供組織學習的「RIA現場學習」和個人學習的「便籤學習法」

作者認為,成年人很多讀書的問題,都是由於學習能力不足所導致的。

如果學習者缺乏內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沒有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即使解決了時間、沒精力、看不懂,記不住,看不下去等問題,也沒有多大意義。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一、學習力

1.什麼叫學習能力?

這裡不是指快速讀書,記憶知識,應對考試的能力,而是改變行為,解決問題,升級能力的能力。

學習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礎,只有不斷不提高學習能力,並且擁有學習力,你就擁有了對生活的掌控力。

2.學習技能的三個階段

作者將學習者的學習技能分為三個階段,從低到高分別是初級學習者,高級學習者和學習促進者。

(1)初級學習者

把書本當作權威,認為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從所呈現的材料中找出正確的答案。

認為學習的目標是在於通過考試,學習的成果在於拿到證書

(2)高級學習者

高級學習者先判斷學習的目標、讀書的類型。

高級學習者把問題當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他們會追問和反應真正的的問題是什麼。

他們主動、有效地學習,並將書本知識並聯自己的經驗,並將書中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並在應用後進行「復盤」。

(3)學習促進者

學習促進者擁有最強的學習能力:教別人,而讓自己更深刻掌握某個知識。

學習促進者會將相關知識折為已用,通過教學,從而提高和強化自己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思維能力。

3.拆為已用,才是真的學。有效學習的五大公理

1) 自我導向

成人變得自我導向性,意味著成人學習者能夠參與者診斷自身的學習需求,規劃,實施和評估自身的學習經驗。

2) 關聯經驗

成人具有豐富的且不斷增長的經驗,這些經驗應該作為學習資源供自己和他人使用。

3) 強調實踐

成人學習強調實踐,主要表現在「在用中學{」和「在學中用」成人選擇學習內容首先考慮是否用得上,判斷學習效果的標準要考慮是否用上了。

4) 聚焦於解決實際問題

作者建議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搭建起的關係和系統,遠比理論學習的知識體系重要

5) 內在驅動

成人學習更多是受到內在因素,如希望解決問題,提升能力和自我實現等。具備內在驅動力的成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樂趣,在學習後更有實實在的收益。

二.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我們提升知識管理能力的最終目標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而知識體系可以幫我們樹立成長思維,批判思維和系統思維。有知識體系的人可以升級自己思維方式,並擁有專家的方法論。

怎麼做才能構建自己的知識價系?

1.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尤其是碎片化時代的知識管理,重點不是對文檔和文章進行管理,而是對加工知識的大腦進管理。

職場人需要聚沙成塔的知識管理,用於解決問題,提升能力的知識體系,並且有助於深化思維,升級表達,最終達到成為專家。

2. 知識體系讓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主要提升內在修煉的三方面:

(1)升級成長思維、批判思維和系統思維

具備成長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世界充滿了有助於自己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

具備批判思維的人,習慣刨根問底,務求認知全面,判斷出於理據,評價必求公正。

具備系統思維的人,習慣於梳理信息或經驗的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

(2)「從零到一」成為專家的能力

我們有自己知識體系和方法論,就知道如何把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如何通過經驗發現真正的問題。

(3)待人接物的智慧

我們自己搭建的知識體系會在不斷接納和加工新信息的過程中調試和完善,更會隨著實際應用和解決問題而生長而成熟。

三、提升學習力的學習方法:用於個人便籤法和用於組織的RIA

(一)用於個人的便籤法。

1.讀致用類使用便籤法,有幾個好處:

緩解書太厚讀不完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幫你集中注意力,在閱讀中反覆體驗和反思聚集於對書中知識的內化和應用,而不是知識本身保持興趣,效果外顯化方便事後整理能更有效地處理書中晦澀難懂或重要的地方不斷提升自己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能力

2.原則

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自己身上找方法,在自己身上加要求在任何一個領域或任何一本書都可以讓我們有學習的知識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只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用上一點兒,我們的閱讀和學習就有回報只使用筆和便籤,簡單易用

3.便籤法需要的輔助工具

3種不同顏色的可以反覆粘貼的便籤紙,掌心大小即可3類筆記本 第1類拆解(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信息

第2類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第3類拆解(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一組多色指標標籤 一支筆

4步驟:七步曲

a) 確定你要讀的是致用類的圖書,確定你讀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你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解決具體的問題,並能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b) 遇到書中對我重要或有用的,放慢速度,細讀相關內容。

c) 在I便籤上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相關信息,也可以是總結自己得到的啟發,有價值的提醒。寫好後貼在相應的書頁

d) 針對書中的某個信息,問問自己有沒有相關的經歷,是否聽說或者見到類似的事情,寫在一張A1便籤上,貼在I便籤旁邊

e) 規則今後如何應用。儘量先考慮應用的目標,再寫下達到目標應實施的行動,寫在一張A2便籤上,也貼在書頁上。

f) 在貼了便籤的書頁旁,貼一張指示標籤。提醒自己這一頁有自己的學習資料

g) 看完一本書後,把所有A2便籤拿出來貼在冰箱或牆上,提醒自己落實行動。

5.使用注意事項

若原書內容簡明易懂,則可以不用I便籤,只需要在重點內容下面加下劃線或側面加劃線就可以想好再寫,內容請儘量控制在一張便籤。 I和A1便籤文字較多,可以再加一張,A2便籤儘可能清晰、精練。指示標籤的作用相當於升級書籤,用於提醒自己哪幾頁貼過便籤。你可以嘗試用一套適合自己的標籤使用規則,如黃色指示標籤對我非常有價值,綠色指示標籤表示要儘快行動,橙色指示標籤意味著需要再次加工便籤等

6.按以上步驟先寫出10組,再根據以下經驗進行優化:

I:重述知識的標準

例如:

好的便籤:

在這一段時,作者分析了賈伯斯人生的兩次失敗。 (詮釋)

其中第二次賈伯斯在市場中遇到的挫折給了他真正的學習感悟。 (準確,清晰)

所以要從失敗中不習,必須充分嘗試和運用反饋。 (致用)

(1) 詮釋:基本用自己的語言,不直接引用原文語句

(2) 準確:對原文相關知識點解讀準確

(3) 清晰:邏輯清晰,文字精練

(4) 致用:即原文知識點總結或加工成具體的操作方法或建議步驟

A1:內化知識的標準

例如:好的A1標籤:

上個月去見蘇州的合作夥伴,我努力跟他們強調新項目的好處,但並沒有什麼用,他們只說考慮考慮。 (鮮活。故事)

現在想來,問題就在於「以已度人」 (對應)

我講了太多我認為好的地方,沒有想過他們最在乎什麼,最擔心什麼。 (反思)

(1) 鮮活:是自己親身經歷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認知

(2) 故事:相關敘事要素基本完整,能夠清晰地體現出起因和結果

(3) 對應:和原文或I便籤的4個要求對應,使之成為貼切的案例

(4) 反思:能幫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

A2應用知識的標準

例如:好的A2便籤

目標:記一個月的晨間日記 (目標)

行動:每天10點半睡覺 ,6點半起床。 (行動)

這樣可以提早半小時到辦公室。

用「印象筆記 」來記日記 ,主要記幾項:自己前一天感恩的事,有成就感的事,人限流關係和近期的重要事項。 (關聯)

為了讓自己能堅持,在辦公桌上貼一個打卡表。 (可控)

(1) 目標:是否規劃了目標?目標是否符合SMART?

(2) 行動:行動是否接近現狀和目標的距離?具體步驟?行動人?何時開始行動?步驟如何?

(3) 關聯: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中I便籤的方法

(4) 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動他人做到的嗎?可以量化做的程度嗎?行動顯性化嗎?

(二)供組織學習的RIA現場學習法

準備一本能帶來核心知識的書,這是權威的知識來源。

其次我們需要一位拆書家,幫助學習進更好地理解知識,也可以適當點評,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自我反思。

R-Reading 閱讀拆頁,拆學家請學習者閱讀原書拆頁

I- Interpretation講解引導,拆學家進解引導,促進學習者理解知識並並聯自己

A- Appropriation拆為已用,拆書家催化促動,促進學習者將書中內容拆為已用。

對個人而言,只要能夠內化和應用知識,具備把知識轉化為個人能力的能力。RIA也可以用於個人

@粵讀時空 讀到這裡,我有幾點想跟大家分享:

1. 我們成人學習不再是以考試為目的,而是以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思維,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為終級目標。我們需要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

例如:

王清任是我國清代著名醫學家,其心得之作是《醫林改錯》。

他在研究《黃帝內經》時,發現書中錯誤不少,我國古代醫書中對人體臟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並不確切。

他決心修正其中關於人體結構的部分。

但是沒有解剖用的屍體卻成為困擾他的一大難題。

當時,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災區觀察未掩埋的屍體300多例,逐一進行了解剖和觀察,繪製了大量的臟腑圖。

王清任修正了《黃帝內經》中的有關錯誤,寫成了《醫林改錯》一書,並附上了25幅人體結構圖。

2. 變中求不變,無招勝有招。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大數據,大數據,虛擬實境,區塊鏈,計算神經學等層出不窮,我們怎麼跟的上?

其實他們的方法論是一樣,只要我們找到其中最深層的,不變的核心能力,通過主動學習,增強自己的內驅力,就像武林人士增加自己內力,只要內力深厚的人,就可以輕鬆駕駛任何門派的招式。

3. RIA和便籤法是學習方法,我們需要不斷反覆練習才能變成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位結婚5年的妻子,拉著丈夫一起拆讀了《婚姻的意義》和《幸福的婚姻》,重新認識了兩人之間問題的本質,並共同討論具體該如何行動,直接挽救了他們的婚姻。

關注我「粵讀時空」,每天進步一點,為遇見最美好的自己加油!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請點讚評論轉發哦。

感恩遇見!

#新手作者專屬活動#

相關焦點

  • 《這樣讀書就夠了》:3招教你告別心浮氣躁,提高學習力
    一天下來,以為自己學了很多,其實真正的學習時間寥寥無幾,於是越來越心浮氣躁。趙周在《這樣讀書就夠了》中寫道:人們的很多麻煩都是因為學習能力不足。這裡所說的學習能力,不是快速讀書、記憶知識、應對考試的能力,而是改變行為、解決問題、升級能力的能力。
  • 努力讀書2年寫出百萬筆記,才發現這樣讀書才是對的
    第一,大部分人不看那些需要花精力,才讀的懂的書,他們只是喜歡自己看上去在讀書。第二,就算真開始看了,大多數人也沒有完整看完一本書。第三,即使看完了,其中大多數人也沒有看懂。這樣看書的得到的結果,只是一堆談資平時吹牛顯得自己讀書多,下次遇到類似的觀點,感覺自己很熟悉,但是又講不出所以然。
  • 談讀書|如何用「蔥鮪火鍋」筆記法增強讀書體驗?
    當然,有很多人讀書不會像我這樣,為了獲取知識點,他們純屬為了情感需求、打磨時間等等。這樣也可以,自己讀的有樂趣就行,畢竟個人需求不一樣。我的建議:選書要目的明確,就像相機的聚焦功能一樣。具體方法,可參考閱讀:《6步法打磨真正適合自己的書單》2)收集該領域的大神推薦書單。不管你想學哪個領域,總有比較厲害的大咖,想學PPT可以找秋葉大叔,想學拆書可以找趙周,想學經濟學可以找薛兆豐,想學寫作可以找夏丐尊和葉聖陶,等等。
  • 學寫拆書稿的體會
    不知不覺,學習寫拆書稿已經五天了,在這五天裡收穫了很多,也輸出了知識,這正是我想要的不僅要輸入,還要保持輸出!從閱讀到寫作,這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學會快速閱讀並且結合思維導圖可以記住一本書的要點,一本十幾萬字的書也可以變成幾百幾千字,用自己的進行總結,保持一個輸出的狀態。
  • 《菜根譚》:真正會讀書的人,讀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後的智慧
    意思是書籍就如同草藥一般, 善於讀書就可以醫治「愚昧」的病症,從而使人們變得更有智慧。在實際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為了讀書而讀書,死讀書,讀死書,他們讀的只是書中的文字,如果不能體悟書中的義理,即使能夠倒背如流,書中的知識仍然不能轉化成自己的智慧,更不能學以致用,這樣,對於自己的成長沒有任何意義。
  • 學不可以已——耳熟能詳的勸學詩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作為大詩人大文豪的朱熹,用「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這樣的親身體會告訴年輕人自己的經驗——人生易老,學問難成。勸解年輕人應該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時光,努力學習,一點時間都不能浪費才能有所成就。「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 讀書:青燈黃卷似的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
    正象人有三教九流,好人壞人一樣,書也有好壞,好書教人向善向真向美,壞書卻引誘人去墮落,因此,學會選擇鑑別是讀書的第一功夫。當然,人不同,讀書的層次與品味便不同。有人愛讀武俠,有人愛讀佛書,有人愛談玄,有人重實用,這自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沒有高下之分。讀書須知放下。
  • 想寫拆書稿,先看完這篇文章
    拆書稿又叫共讀稿,還有人叫拆解稿、拆讀稿,就是把一本書精讀了以後,拆解成5篇、7篇、或10篇文章,目前來說,平臺上都是100元一篇,拆解成7篇大概是700元這樣的收入。所以上面視頻中的那位朋友所說的一篇500元,到底是一本書還是一篇文章。除了拆書稿,還有其它的幾種讀書產品,比如說聽書稿、書評、讀後感、書單,都算是讀書產品。
  • 你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才能少吃生活的苦
    在這份名單中,華為為華中科技大學博士提供201萬年薪,為西安交通大學本科生提供100萬年薪。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讀書,真的能夠改變命運。你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將來才能少吃生活的苦。有人說,生活的苦,是一種消耗;讀書的苦,是一種收穫。當你吃夠了讀書的苦,才能更從容、更自信的面對生活的苦。老話說,念書的人腿長。今天這個社會,努力讀書的人,跨越了階層,走向了更遠的世界。
  • 靠寫拆書稿月入5萬是真的嗎?多家平臺籤約作者為你獨家揭秘!
    一、什麼是拆書稿拆書稿就是用一篇或者幾篇文章的長度,為大家分享書中的精華。像我們平時在得到、樊登讀書會、十點讀書、有書等這些大平臺上,聽到的有聲讀書節目就屬於拆書稿,只不過是最後以音頻或者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大家。
  • 讀書不覺已春深——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說」給我們的閱讀啟示
    之恥,而每天讀書到深夜,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便用錐子刺大腿這樣血淋淋的方法迫使自己清醒起來,長時間苦讀後,終於成為身佩六國相印、周遊列國的大縱橫家。他倆用「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說明勤學苦讀的重要性。杜甫有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宋代的大文豪蘇軾,不僅天資過人,而且勤學苦讀更勝常人。
  • 愛讀書 讀好書 善讀書
    「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人的一生只充一次電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只有像一塊高效蓄電池一樣,不間斷地、持續地充電,才能不間斷地、持續地釋放能量。   領導幹部是社會中的 「關鍵少數」。領導幹部在黨內和社會上處於重要位置,具有強大的行為導向和風氣引領作用。
  • 冰心《憶讀書》教材習題答案,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
    1、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說說作者回憶了讀書的哪些經歷,她認為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七歲時開始讀《三國演義》,相較於《蕩寇志》來說更愛讀《水滸傳》;十二三歲時看《紅樓夢》,然而到了中年才嘗到讀書中的真正滋味;從日本訪問回來後,讀了大量的書,並學會了如何挑選書。作者認為人物個性鮮明、故事情節感人的書是好書。具體地說就是古典小說要精彩而不煩瑣,引人入勝而非索然無味;現代文藝作品要充滿質樸淺顯的真情實感。
  • 丨《讀書讀書》
    但是,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去讀了原書,把表單裡的書都給讀一遍的,就不得而知了。畢竟,這樣的表單可不少。我想,其主要原因,可能還在於大家的業餘時間並不多,精力有限,以及快節奏的時代特點。再加上進入大學或出了大學,漸漸感覺到讀書並非那麼迫切了。反而是賺錢養家,學技能,以及積累社會經驗等等,這些才更為急需要解決。2.
  • 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三個故事告訴你!
    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三個故事告訴你!為什麼要讀書?我記憶非常的深刻,在上小學的時候學過這麼一篇文章,每當回想起來,內心都會激動不已。這篇文章叫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講的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十二三歲在瀋陽讀書的日子,周總理學習非常的刻苦,勤奮,經常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讀書學習上的問題,同時,周總理,時刻觀念著祖國的安危。書中有這麼一段話,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有一天,東關模範高等學堂的魏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為了什麼?」
  • 中小學語文學習,能屏蔽幹擾靜心讀書,才能真正提升寫作能力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絕對不是出在吃的動作和數量上,而是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出了問題。這樣一比方你就明白,好多同學寫不好文章,首先是閱讀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多讀書是會寫好作文的,但是讀的書不夠好,或者讀書的方法不正確,或者讀了之後不思考,別人的思想和材料不能夠有助於你寫文章構思行文,其價值又在哪呢?
  • 讀書苦,讀書累,讀書以後心不累
    對於讀書的感悟文字/夕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真的很厲害。讀書使人學到知識,讀書使人增長見識,讀書使人提高境界。對於沒有用心讀過幾本書的我,也想談談讀書。然而當下卻不停地讀書,深知想要到達夢想的彼岸,需讀書。或許現在和未來,就像一條河流的兩岸,而讀書就是在中間建造橋梁。所以需要我們堅持和努力,只有橋梁牢固了,走起來才安心舒坦,才能儘早到達夢的彼岸。
  • 看到鄰居家的櫥櫃這樣裝,後悔我家裝早了,想回家拆了學裝一個!
    看到鄰居家的櫥櫃這樣裝,後悔我家裝早了,想回家拆了學裝一個!廚房是我們一天都會用到的地方,因此在裝修的時候,最好是多花一些心思,當初我家在裝修的時候,為了省麻煩就隨意裝修,入住後才發現問題不斷,廚房用起來非常的不順手,都入住很久了也沒適應過來。最近去鄰居家裡做客,無意間看到他們家在改裝廚房,一看到櫥櫃我就後悔家裡裝早了,想回家重裝一個。
  • 《閱讀整理學》:閱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這是個講究速度的年代,所有的事情都以快為勝,以速度為中心。就拿讀書來說,有人一個月讀六本書,有人一天讀一本書,還有人一年讀一千本書。大家都講速讀,認為讀書越快越好。但書一定是讀得越快越好嗎?日本作家外山滋比古的《閱讀整理學》一書中,作者將閱讀分既知的α型閱讀,與閱讀未知的β型閱讀。作者認為,既知的閱讀就是一看就懂的閱讀,這樣的閱讀,儘管可以很快地讀完一本書,但是一種沒有多少意義的閱讀。真正意義的閱讀是閱讀那些自己認為讀不懂的東西,也就是未知的β型閱讀。
  • 一代大家範仲淹,刻苦讀書的同時,也不忘報答醴泉寺
    其中,範仲淹就是一位值得我們讚許的偉人,他的讀書時代充滿艱苦,但絲毫沒有阻攔這位偉人繼續前行。 能夠擁有如此好的成就,自然與所接觸的環境有關。範仲淹從小就受過很多的酸辛,而他的母親更是辛苦,但範母一直都以孟母為榜樣,不斷在教導範仲淹,讓他好好讀書。一心想幹大事的範仲淹也知道自己只有通過讀書才能夠有所成就,於是就一直非常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