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古人為區分天文星象,將星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丁綿孫先生《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基礎知識》將有關三垣的內容放在了「二十八宿」和「四象」之後介紹。這樣的次序似不妥,故略作調整。
丁綿孫:「古人將北極星周圍鄰近的星座,用想像的線條聯繫為三個星空區,各區都以東西兩藩的星繞成牆垣形式,故取名為三垣,作為天宮中天帝的官署。」三垣分別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在北天極中央,太微垣在紫微垣東北,天市垣在紫微垣東南。
【紫微垣】
紫微垣以北極星為中心,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是三垣的中垣,居於北天中央,《史記·天官書》所稱之「中宮」。或曰紫微宮。《宋史·天文志》:「紫微垣在北鬥北,左右環列,翊衛之象也」,「極星之在紫垣,為七曜、三垣、二十八宿眾星所拱,是為北極,為天之正中。」紫垣,就是紫微垣,古人認為是天帝所居。前文例舉之古代曾為極星的右樞、北極二、北極五、勾陳一等,都在紫微垣中。
【紫微垣共有三十九個星座】
北極(五星)、四輔(四星)、天乙(一星)、太乙(又稱太一,一星)、左垣(又稱東垣、東藩,八星)、右垣(又稱西垣、西藩,七星)、陰德(二星)、尚書(五星)、女史(一星)、柱史(一星)、御女(四星)、天柱(五星)、大理(二星)、勾陳(六星)、六甲(六星)、天皇大帝(一星)、五帝內座(五星)、華蓋(七星)、槓(九星)、傳舍(九星)、內階(六星)、天廚(六星)、八谷(八星)、天棓(五星)、內廚(二星)、文昌(又名司祿,六星)、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天床(六星)、太尊(一星)、天牢(六星)、太陽守(一星)、勢(一星)、相(一星)、玄戈(一星)、天理(四星)、北鬥(七星)、輔(一星)、天槍(又名天鉞,三星)。
「槓」是華蓋之柄,故丁氏將此星座與華蓋合併,又將三師三公並為一個星座,以紫微垣為三十七星座。《史記》、《漢書》無內廚二星。
【紫微垣星名略釋】:
北極五星:太子、帝、庶子、後宮、天樞。《觀象玩佔》:「北極五星在紫微宮中,一曰天樞,一曰北辰,天之最尊也,其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其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為太乙之座,為最明而赤者也;第三星主五行,庶子;第四星後宮也;第五星天樞也。」
天乙,又稱天一。《史記正義》:「天一一星,疆閶闔外,天帝之神,主戰鬥,知人吉兇。明而有光,則陰陽和,萬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閶闔,天門也。下左垣、右垣南起首星各稱左樞、右樞,為閶闔門。右樞,即右垣一,是紫垣西藩首星。前4800年前為極星。《晉書·天文志》:「紫宮垣十五星。其西藩七,東藩八,在北鬥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
太乙,又名太一。又為天帝之別稱。在紫微宮閶闔門旁。《史記正義》:「太一一星,次天一南,亦天帝之神,主使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革饑饉、疾疫所在之國也。佔以不明及移為災也。《星經》云:『天一、太一二星主王者即位,令諸立赤子而傳國位者。星不欲微,微則廢立不當其次,宗廟不享食矣。』」
陰德,《星經》:「陰德為二星在紫微宮內,尚書西。主施德惠者,故贊陰德遺惠,周急賑撫。」
尚書,《晉書·天文志》:「門內東南維五星曰尚書,主納言,夙夜諮謀;龍作納言,此之象也。」
女史,《晉書·天文志》:「柱史北一星曰女史,婦人之微者,主傳漏(奏時刻),故漢有侍史。」
柱史,《晉書·天文志》:「極東一星曰柱下史,主記過,左右史,此之象也。」
御女,《晉書·天文志》:「勾陳北四星曰御女宮,八十一御妻之象也。」
勾陳,《星經》:「勾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後宮,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軍將軍,又主三公。」勾陳一即現代的北極星。
天棓,《史記正義》:「天棓五星在女床東北,天子先驅,所以御兵也。佔星不具,國兵起也。」
文昌,《天官書》:「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
天牢,在北鬥魁下,貴人牢。
相,在北鬥南。「總領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國,集眾事也。」
輔,在北鬥第六星旁。古又稱北鬥第九星。
【北鬥七星是紫微垣中的重要星座】
北鬥,是接近北極星的七顆星。分別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天樞是七星樞紐,天璇掌旋轉,天機掌變動,天權掌權衡;玉衡平輕重,開陽施開陽氣,搖光搖其光芒。七星連線似有柄之鬥在北方,故名北鬥。第一星至第四星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連成方形如鬥,統稱為「魁」。第五星至第七星即玉衡、開陽、瑤光,此三星連成一線,統稱為「杓」。北鬥又為七政。《星經》:「北鬥星謂之七政,魁四星為璇璣,杓三星為玉衡。」
北鬥在「天官」中負有重要職責,可以說是「天之喉舌」。
《書·堯典》:「在旋璣玉衡,以齊七政。」《史記·天官書》:「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於鬥。」《正義》:「張衡云:『文曜麗乎天,其動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日者,陽精之宗;月者,陰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眾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峙,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有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謂之北鬥;四布於方各七,為二十八舍;日月運行,歷示吉兇也。』」
《晉書·天文志》:「鬥為人君之象,號令之主也。又為帝車,取乎運動之義也。石氏云:『第一曰正星,主陽德,天子之象也。二曰法星,主陰刑,女主之位也。三曰令星,主中禍。四曰伐星,主天理,伐無道。五曰殺星,主中央,助四旁,殺有罪。六曰危星,主天倉五穀。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又曰:『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吳,五主燕,六主趙,七主齊。』」
在今天,北鬥七星為大家所熟知,主要是它在夜空中很容易辨認。我們可以利用它來辨別方向,定季節。把天璇與天權連成直線並延長約五倍距離,就可以找到北極星。而從玉衡引一條直線與連接天璣、天權的直線平行,就可以確定南鬥(北方七宿之鬥宿)的位置。
古人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就可以確定季節。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