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化驚喜多 聽深澳古建築群跟你說-讓文物活起來·走近桐廬活動暨文物專項工作培訓會在桐廬縣江南鎮深澳村舉行

2021-02-28 醉美江南

粉黛黑瓦馬頭牆,古鎮老街鎖深巷,

澳坎深藏水流淌,訴說故事千年往。

深澳村隸屬桐廬縣江南鎮,位於富春江南岸,總人口4262人,85%的村民複姓申屠,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

深澳古建築群現有建築面積大約4萬平方米,保存完好明清民國等傳統民居建築140餘幢,它是千年古鎮的縮影,擁有濃鬱民俗風情、獨特水系資源、龐大古建築群和深厚宗氏文化,集合一個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村落綜合體。

為有效「活化」杭州文物資源,活躍社會參與文博事業氛圍,實現「全民參與保護,資源你我共享」目標。同時推進杭州鄉土建築與歷史村鎮保護等各項工作。9月2日,讓文物活起來·走近桐廬活動暨文物專項工作培訓會在桐廬縣江南鎮深澳村文化禮堂舉行,吸引了來自杭州各縣市區文物工作人員參會。

杭州市園林文物局黨委書記、局長高小輝,桐廬縣政協副主席周媛玉,杭州市園林文物局黨組成員、巡視員林敏,杭州市園林文物局一級調研員呂雄偉,杭州市園林文物局一級調研員趙爭,桐廬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雷啟迪等領導出席活動。

桐廬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何璟主持

深藏千載古韻,澳彰百態新風-以桐廬縣江南鎮深澳古建築群保護為例,主要做好以下幾大板塊的活化工作。

建於光緒十七年的懷荊堂,是中西混合風格的建築,其主人又是民國時期的鄉紳,參加過抗日戰爭。房屋修繕後,因其臨街,就開辦了「民國記憶咖啡館」,館文化讓這裡成為遊客打卡的網紅點,國慶單日營業收入破萬元。

深澳村與杭州裕喜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引入「深澳古村百匠慢生活態文化綜合體項目」,入駐業態包括葫蘆烙畫、裕囍餐飲、自然讀本香氛伴手禮店等11家,形成產業集聚的文旅產業街區,文創讓深澳老街變得更有人氣有生機有魅力。

「三生一宅」民宿,以建於清嘉慶年間荊善堂為主體,佔地1000平方米,保持原有肌理構架和空間布局,天井區域融入更多採光,茶道、雅集、桿秤非遺集合。

「雲夕·深澳裡」書局,以清末古宅景松堂為主體。秉著面對傳統建築先」尊重「後」設計「的理念,在室外室內都盡最大可能保留了老宅的歷史形態,打造鄉土建築裡的圖書館米其林,融入圖書館、體驗遊學、住宿。宿文化讓老宅新興,融入更多元化的體驗。

2014年拍攝以展現第七批省級文保單位深澳古建築群,省級非遺古民居營造技藝、江南時節等元素,原創村歌《相約深澳》,斬獲第六屆全國村歌大賽「中國村歌十大金曲」、「詞曲創作金獎」、「最佳村歌MV」等六項大獎,2016年12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展演。村歌通過線上展示,讓深澳古建聲名遠揚。

2015年以後,深澳古建築群作為江南古村落旅遊景區重要組成部分,典型傳統建築,開放供遊客,深澳文化禮堂陳列沙盤展示村落格局,申屠氏宗祠展陳家規家訓,懷素堂、恭思堂、九德堂、戴公館展示美輪美奐的木雕裝飾、吉祥花卉、神仙瑞獸、忠孝節義,成為學習感受傳統文化體驗的場所。

深澳村根據本村特色,結合深澳古建築群特色,把古建築木雕圖案、技法、形象融入到舞蹈中,編排一系列原創節目,如《古鎮騰雲》、《鎏光蓮影》,

在省市縣比賽中多次獲獎,同時還積極承辦省市縣大型文化活動,鄉村音樂節、鋼琴演奏會、村歌大賽、繪畫攝影比賽等,更多元化讓古建築活起來。

2018.4.21「家在錢塘」—第九屆童畫杭州名人主題繪畫比賽桐廬首發儀式在江南鎮深澳村舉行,2018.6.7「拾起一片鄉愁」——桐廬縣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啟動儀式在深澳村舉行,2019.4.26第八屆中國桐廬休閒鄉村旅遊季開幕式暨桐廬高鐵專列開通在深澳村舉行。

2013.8.25 CCTV4 中國好地方(海峽衛視)走近深澳古鎮,2017.7.7中央電視臺CCTV2輝煌中國-古村落養生,2018.10.22CCTV-4_《國寶檔案》  家在錢塘——江南古村藏奧秘。

他談到讓文物活起來活動,從主城區走入區縣市,這是走入鄉村的第一站。今年是決戰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75周年,組織這個活動的目的就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蹟上的文字能夠活起來的重要指示精神。讓廣大的人民群眾樂享文物資源帶來的美好生活,同時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先烈堅韌不拔的精神,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桐廬的鄉土建築保護和利用工作,在杭州非常有特色,2013年的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現場會就是杭州召開,江南鎮荻浦村、環溪村也作為參觀示範點,桐廬的鄉村活化利用的形式十分多樣,有作為農村文化禮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鄉村陳列館等公益性用途,也有作為咖啡吧、民宿、農家樂、文創場所等與商業旅遊結合。桐廬的鄉土建築保護和利用方面樹立了標杆,也做出了表率,值得大家進一步學習交流和借鑑。桐廬的古村落安全保護工作具有代表性有深澳澳坎,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做到集中成片的木構類祠堂和民居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所有的鄉村建設保護中,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難題,值得我們共同探討和研究。對於鄉土建設保護提出三個要求,一是再接再厲,打造鄉土建築保護的鄉村樣板,自2009年開始,杭州投入保護資金達11.78億元,杭州市本級3.3億元,其他撬動了縣區的配備資金,在全國都做出很好的示範。在現階段我們也碰到一些困惑和挑戰,也會繼續保留財政資金扶持的同時,落實好地方配套資金,做好下個五年維修計劃的謀劃。圍繞杭州美麗城鎮建設、擁江發展、唐詩之路、革命遺址保護等省市重點工作,分級分類做好政策協調。要聚焦自身文化特色,引進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新的資本,妥善處理好鄉土建築中新與舊、人與文、保與用之間的關係,以多樣靈活合理的活化利用模式,在鄉土文化遺產的創新性發展和創新性的繼承。二是警鐘長鳴,牢固樹立文物安全底線意識,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基礎,是紅線底線和生命線,杭州文物安全工作總體穩中向好,沒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但這也導致我們產生鬆懈和麻痺思想,從全省看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存在文物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基層安全監管人員薄弱、火災隱患比較突出、法人違法屢禁不止、盜挖盜掘仍然猖獗等問題。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複雜性,認真反思查找漏洞彌補短板。三是要開展創新,傳播文物活化利用的杭州模式,講文物故事,傳優良家風,活動形式越來越豐富,影響越來越廣泛,「家在錢塘」系列活動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作為歷史文化名人,價值傳播的杭州模式向全國推廣。「紅色記憶」活動被評為杭州市100個正能量網絡活動精品,並在疫情期間被國家文物局和新浪網收至全國網上。怎樣才能讓文物活起來,就是要對文物認真的研究、認真的解讀,讓古老的文物開口講話,讓冰冷的器物變得有溫度,讓人們感受到文物背後蘊藏的鮮活故事,滿足人民了解和喜愛傳統的需求,激發正能量。

考察三生一宅民宿、自然讀本文創等

鄉土建築保護活化利用工作

與杭州裕喜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

交流文物保護工作

文:蘇文

圖:吳斌、皇甫迪華、社會事務辦等

審核:鄭繼紅

相關焦點

  • 【桐廬】文物活化驚喜多,聽深澳古建築群跟你說
    ,實現「全民參與保護,資源你我共享」的目標,9月2日,讓文物活起來·走近桐廬活動暨文物專項工作培訓會在深澳村文化禮堂舉行,吸引了來自杭州各縣市區文物工作人員參會。,深藏千載古韻,澳彰百態新風,為此主要做好以下幾大板塊的活化工作。
  • 市園文局「讓文物活起來·走近你「活動...
    臨安民族日報社、新四軍臨時傷員急救站舊址雖經歲月崢嶸,卻仍歷久彌新;姚思銓,一個以刀為筆、以筆為刃的愛國志士,在桐廬博物館的精彩講解和展示下,一下子變得又形象又鮮活;深藏千載古韻,澳彰百態新風的深澳古建築群的保護案例則充分體現桐廬在鄉土建築的保護和利用方面發揮的標杆和表率作用……大家在宣講員們娓娓道來中,感受到了抗日狼煙的烽火和眾志成城的決心,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新農村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遷與成就。
  • 市園文局「讓文物活起來·走近你「活動...
    臨安民族日報社、新四軍臨時傷員急救站舊址雖經歲月崢嶸,卻仍歷久彌新;姚思銓,一個以刀為筆、以筆為刃的愛國志士,在桐廬博物館的精彩講解和展示下,一下子變得又形象又鮮活;深藏千載古韻,澳彰百態新風的深澳古建築群的保護案例則充分體現桐廬在鄉土建築的保護和利用方面發揮的標杆和表率作用……大家在宣講員們娓娓道來中,感受到了抗日狼煙的烽火和眾志成城的決心,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新農村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遷與成就。
  • 玩在浙裡:帶你走進浙江最美古村落之桐廬深澳村
    深澳村,位於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南岸天子崗北麓,西距桐廬縣城16.5公裡。地處丘陵,南高北低,村落前迎璇山,後擁獅巖,應家溪和洋婆溪東西分流,七常公路村中通過。深澳古村是申屠家族的血緣村落,憑藉其古老的文化,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獨特的地理環境,源遠留存的文物古蹟,成為桐廬著名的江南古村。深澳村居呈長方形。中有老街,南北走向,長500餘米,寬約3米,卵石鋪面,下築引泉暗渠(俗稱澳),澳深水洌,因以名村。
  • 桐廬古村落 養在深閨今人識
    撩開面紗的古村落  桐廬共有9處傳統村落,分別是江南鎮深澳村、江南鎮荻浦村、江南鎮徐畈村、江南鎮環溪村、富春江鎮茆坪村、莪山畲族鄉新豐民族村戴家山村、合村鄉瑤溪村、富春江鎮石舍村及鳳川街道翽崗村。  古村落的保護與建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許重崗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到桐廬縣文管辦任職的,被人稱為古村落的「保護神」。
  • 桐廬古村煥然新生:深澳裡 追尋民清記憶
    繞過村口的那棵百年古樟樹,穿行於青石板鋪地的古巷中,我們就這樣進入了位於桐廬縣江南鎮的深澳古村。古村似乎還是原來的那個模樣。雕梁畫棟的明清古建築,光潔圓潤的青石板路面,時時提醒人們,這裡曾有著數百年的悠久歷史。而古村卻又不全是以前的模樣。輕柔的音樂聲與濃鬱的咖啡香,新銳的時尚氣息與懷舊的文藝範兒,在此交融碰撞,並行不悖。
  • 杭州這場特別的宣講會,分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案例,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梁心韻 王敏「讓文物活起來」,就是要對文物進行認真研究、解讀、展示,讓古老的文物開口講話,讓冰冷的器物變得有溫度,讓人們真切感受到文物背後蘊含的生動故事,從而激發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認同和熱愛,激發正能量。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
    這些年,基於文物資源作為歷史文化的承載者、國家形象的「金名片」、推動發展的「助推器」的特質,讓文物活起來,日益成為黨和國家持續關注的文化重策,日益成為文物工作對標提質的中心任務,日益成為普通百姓常掛嘴邊的熱門話題。文物場所,可以成為國家客廳。
  • 桐廬古村煥然新生:深澳裡 追尋民清記憶
    繞過村口的那棵百年古樟樹,穿行於青石板鋪地的古巷中,我們就這樣進入了位於桐廬縣江南鎮的深澳古村。古村似乎還是原來的那個模樣。雕梁畫棟的明清古建築,光潔圓潤的青石板路面,時時提醒人們,這裡曾有著數百年的悠久歷史。而古村卻又不全是以前的模樣。輕柔的音樂聲與濃鬱的咖啡香,新銳的時尚氣息與懷舊的文藝範兒,在此交融碰撞,並行不悖。
  • 力促文物「活」起來 力推文物「舞」起來
    「如何更好地保護南安的文物資源?」「如何提升文物資源的綜合效益?」「如何讓文物會『說話』?」「要大力推動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推廣營銷」……11月25日上午,福建省南安市政府和市政協召開「加強南安市文物保護管理」專題協商會議,圍繞加強文物保護管理、促進文物「活」起來深入協商。
  • 文物活化應形成「合力」
    天津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臧天傑回憶道:「2019年春節之前,在與某科技公司策劃活動的時候,他們的工作人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策劃選題。這個選題的內容乍聽起來非常有趣,但被我們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一票否決了。這個選題的內容是:xx博物館的豬丟了!」「什麼意思呢?就是因為當時是豬年春節,他們希望呈現一個與觀眾的互動項目,讓觀眾在觀看展覽的過程中,可以尋找到博物館裡的陶豬。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
    這些年,基於文物資源作為歷史文化的承載者、國家形象的「金名片」、推動發展的「助推器」的特質,讓文物活起來,日益成為黨和國家持續關注的文化重策,日益成為文物工作對標提質的中心任務,日益成為普通百姓常掛嘴邊的熱門話題。文物場所,可以成為國家客廳。
  • 桐廬:深澳時節曬出當地非遺家底
    :深澳時節曬出當地非遺家底 11月20日(農曆十月廿一),是江南鎮深澳村過時節的正日子。當天,遊客、村民們不僅在千年古村品嘗到「洋咖啡」,吃了傳統小吃,同時還大開了一次眼界——一場熱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在深澳老街裡亮相。整個街巷人流攢動,就跟過年似地熱鬧。  桐廬地區過「時節」的風俗,大約起自宋元,盛於明清,一直延續至今。時節是當地非常重要的節日。每個村子過時節的具體日期不一樣,節日的長短也不一樣。
  • 讓文物活起來
    其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利用,曾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提出了「讓文物活起來」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如「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等。眾所周知,山西是當之無愧的文物大省。我國文物保護單位4295處,其中山西佔據了425處,相當於全國文物單位總數的10%。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文明之聲)
    這些年,基於文物資源作為歷史文化的承載者、國家形象的「金名片」、推動發展的「助推器」的特質,讓文物活起來,日益成為黨和國家持續關注的文化重策,日益成為文物工作對標提質的中心任務,日益成為普通百姓常掛嘴邊的熱門話題。文物場所,可以成為國家客廳。
  • 分類保護、開發、利用 讓文物資源「活」起來
    本報記者 曹英 吳暉面對新時代新形勢,如何讓文物「活」起來?如何推進文物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有效傳承?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保提出:「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正是新時代對文物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然而,現行的《文物保護法》(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對於如何利用好文物的內容仍然比較缺乏。」
  • 桐廬:深澳打造百匠文化村
    :深澳打造百匠文化村   日前,桐廬江南鎮深澳村來了許多有手藝的匠人,他們將與江南鎮一起,打造深澳百匠文化村。  走在深澳老街,木龍香坊、裕囍餐廳、春德堂等一批店鋪陸續開門,雖然給深澳古村帶來一絲活力,但各店鋪單打獨鬥並沒有給古村落帶來太大的變化,杭州裕禧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近日成立,它將匯聚更多致力於豐富古村落文化的匠人、手藝人在此抱團發展。
  • 第三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論壇舉行 聚焦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暢):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主辦的「第三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論壇」26日在北京舉行,兩百多名中國行業內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文物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如何在保護文物的基礎上,讓文物活起來?
  • 桐廬出臺古建築和歷史建築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桐廬出臺古建築和歷史建築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來過桐廬的人無不對江南鎮深澳、荻浦,鳳川鎮翽崗村等的古建築完好保存讚不絕口。這得益於桐廬縣一直以來對古建築以及歷史建築的保護重視。日前,該縣修訂出臺《桐廬縣古建築和歷史建築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桐廬古建築和歷史建築的保護與管理,提高專項資金使用績效,讓古建築和歷史建築更好地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