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臺灣的滷肉飯,吃完之後,嘴唇都是黏的,合起來不使勁你都張不開。如果你嫌誰話,倒是可以使用這招,請他吃臺灣滷肉,不傷和氣,卻能清淨。
不過我的朋友卻叫它「肉臊飯」。她是臺南人,後來我才知道,雖然食材和做法都差不多,不過在臺灣,北部人叫「滷肉飯」,南部人多叫「肉臊飯」。說差不多,那就還是有些許不同。滷肉飯的肉一般都是肉塊,像紅燒肉一般,而肉臊飯,實際上是肉臊子,是碎肉末而已。
滷肉飯要想好吃,除了精選好的豬肉,關鍵是「滷」。和大陸的百年老店經常宣傳自己的老湯幾百年薪火不滅一樣,臺灣的滷肉飯老店也愛宣傳自己的老滷。基本的方式就是展示一口老鍋,一定是幾百年不洗的,甚至鍋裡會有一個老滷形成的鍋殼。
但是除了老滷,滷肉飯要想好吃,一定還要有特別的配料,一個是紅蔥頭,一個是冰糖。前者讓肉充滿異香而又不辣,後者讓肉格外的光亮油潤。而至於肉臊飯,改良版的更合我意,是以碎豬蹄肉代替一般豬肉末,以滷豬腳的黏湯取代了一般的五花肉滷汁,質滿溢,汁香濃稠,更是香的不得了。
吃滷肉飯,也不是光讓你吃肉和米飯。一般會配一鍋滷好的雞蛋,還有一碟燙好的青菜,時間也不長,帶著新鮮的水靈勁兒。也有醃過的小鹹菜,不過並不很鹹。還要配碗湯,最好是白蘿蔔片熬的,最是鮮甜,解膩消食,讓你滿足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