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豐子愷漫畫---近乎傳統國畫的抒情漫畫(圖)

2020-12-20 搜狐網
■子愷漫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子愷漫畫《劫法場》■子愷漫畫《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子愷漫畫《都會之春》

  ■豐子愷的漫畫流行很廣,報紙雜誌上常見。他畫的都是人們日常生活情景,可都有普遍人情世故的含義和動人的情趣,小學生看得懂,大人看了也感動。

  ■豐子愷(1898—1975)

  我國現代著名的漫畫家、文學家和美術、音樂教育家

  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我上學時候就看,很喜歡。記得是1943年,他來到四川樂山縣南的五通橋鎮舉行他的畫展,我看得很仔細。我正在黃海化工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員,還沒從事漫畫工作。因為是年輕人,看他老先生留著長鬍子,沒敢上前和他談話,失去一次討教機會。

  他的漫畫流行很廣,報紙雜誌上常見。他畫的都是人們日常生活情景,可都有普遍人情世故的含義和動人的情趣,小學生看得懂,大人看了也感動。他畫過許多孩子們的活動,看來平常,卻引起人的回憶,感受畫家的愛心和深情。他的畫好像和常見的世相寫生畫差不多,然而畫裡有話,這正是漫畫動人的藝術特色。比如畫的是兩個孩子看拉著乘客的洋車(人力車)。這種景象很平常,人人得見。看那標題是:「兩家的父親」——這不就是畫裡有話,引人慨嘆的嗎?畫兩個孩子圍著一個賣零食的小商販,這也是常見的事,看標題:「去年的先生」,能不引人深思嗎?有一幅畫的是先生上課對學生拉胡琴,標題:《音樂課》或《村學校的音樂課》,不知別人看了有何感受,我是一看就樂了的。有一幅畫的不過是兩人在茶館裡喝茶,一個堂倌提著水壺來沏水,標題「茶店一角」。簡直就是幅寫生畫。再看柱子上貼著張紙,上面寫的是「莫談國事」。舊社會茶館和飯館裡到處都是這樣,誰能看不出畫中含義呢?其中的諷刺性清楚得很,而畫家卻不動聲色地以平凡的手法畫出感人至深的圖景。像這種畫面多得很,如畫兩個婦女在一起洗衣,標題:「張家長,李家短」;畫一討飯的孩子坐在學校課堂窗外,標題:「二重饑荒」,都會引人意會。特別是那幅標題「最後的吻」,畫的是一位貧窮婦女正把她的嬰兒放進「接嬰處」的抽屜更使人感動。

  有的畫如同古詩句的插圖,也很平常。一幅畫的是一個女青年倚地柳樹上,只畫背影,標題「月上柳梢頭」。但看了使人想起歐陽修詞《元夕》中「月上柳梢頭」下面一句「人約黃昏後」。看他畫的《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會使讀過蔣捷那首《舟過吳江》詞的人想到「何日歸家洗客袍」和「時光容易把人拋」的含義。另一幅畫著三個剃光頭的人在桌旁,蹲坐吃喝,題為「話桑麻」,一看便知畫的是農民生活情趣,從標題會看到孟浩然詩《過故人莊》是「把酒話桑麻」的意境。

  豐子愷漫畫中的人,大都不畫出臉上五官的表情,而是讓看畫的人自己推想,比如畫的兩幅《待車》,使人感覺候車人的臉上用不著畫出表情,一想就自然勾畫出來了。往年街上挑擔的理髮師,理髮之後要給人挖耳朵的,這種景象現在可能看不到了。豐子愷畫了出來,看兩人的動作姿態就可笑,也是沒畫出人的五官表情的。他的畫給人的印象是樸實無華而有引人回憶思索的藝術效果,這也是漫畫的一個特色。有一幅是畫著一個身穿大衣,戴眼鏡手拄著拐杖的白須老人和旁邊一個年輕女子,他們身前地上放有兩件行李,標題:《夫妻》,誰看了都明白的。

  畫家用筆極簡約,正如常言說的:「寥寥幾筆就畫出來了」,看來很容易畫,也容易引人學著畫,還真有學的,但至今沒見學成的「豐子愷第二」,想是自愧不行,罷手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過,很可能是,畫的雖然是人人可見,也引人思索的一些日常生活情景,但感受卻有深淺不同。豐子愷閱世深,心懷仁厚,又富於文學修養和丹青技藝,感受既深,就會用筆表現出來。這是很重要的產生創作激情和動手作畫的條件。除此之外,因為他畫得多,引人矚目,久而成為人所熟知的畫風,有它特有的藝術動人之力。這種個人創作條件,硬學自然很難,也是一般人學不來的。從事文學藝術創作的人,開始總是學別人,然後才形成自己的風格。想學成為什麼人的「第二」,那不是「有出息」的人的想法。

  也許有人會問豐子愷漫畫有什麼特色?我想,可說是一種近乎傳統國畫的抒情漫畫。古代文人畫常借景抒懷,他是用漫畫表現的。

  ■文並圖/方成(漫畫家)

  少見的子愷漫畫

  ■豐子愷(1898—1975)

  我國現代著名的漫畫家、文學家和美術、音樂教育家

  ■在中國漫畫發展史上,豐子愷是「少見的」。1925年,正是由於他的專欄「子愷漫畫」出現在上海《文學周報》上,中國才正式開始統一使用「漫畫」二字,並作為一個畫種的名稱。

  ■展覽/豐子愷漫畫藝術展

  ■時間/8月28日至9月2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主辦/浙江省桐鄉市人民政府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

  有的研究者說,豐子愷「在新文學藝術史上是少見的」。同樣,在中國漫畫發展史上,子愷先生也是「少見的」。「子愷漫畫」早已成為我國漫畫界非常熟悉並載入史冊的專用名詞。1925年,正是由於「子愷漫畫」名稱出現在上海《文學周報》上,中國才正式開始統一使用「漫畫」二字,作為一個畫種的名稱。子愷先生的名字同中國漫畫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豐子愷是中國文人抒情漫畫的開創者。你知道豐先生發表最早的漫畫是哪一幅嗎?就是那幅《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那是1924年他的好友朱自清把畫稿拿去,刊發在由朱自清和俞平伯合辦的不定期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上。這幅畫的題目取自謝無逸的詞《千秋歲——詠夏景》,而描寫的則是畫家自己的感受。鄭振鐸先生看後讚嘆不已:「實在的,子愷不惟複寫那句古詞的情調而已,直已把他化成一幅更足迷人的仙境圖了。從那時起,我記下了『子愷』的名字。」

  按豐先生自己的說法,他的漫畫創作約略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是描寫古詩句時代;第二是描寫兒童相的時代;第三是描寫社會相的時代;第四是描寫自然相的時代。但又交互錯綜,不能判然劃界。他的「古詩新畫」如《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等,他的描寫「兒童相」的如《瞻瞻底車——腳踏車》、《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等,他的描寫「社會相」的如《最後的吻》、《勞動節特刊的讀者不是勞動者》等,他的描寫「自然相」的如《滿山紅葉女郎樵》、《大樹根柢固,生機永不絕》等,無不充滿詩情畫意,看了令人回味無窮。誠如俞平伯先生所言,子愷漫畫「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朱自清先生也說:「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你將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我們這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得那味兒。」

  「子愷漫畫」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豐先生是中外景仰的漫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和翻譯家,有著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他善於吸收中外藝術傳統而形成自己富有民族特色和個性的藝術風格。他認為漫畫是一種「簡筆而注重意義的繪畫」,自謂「要溝通文學及繪畫的關係」,創作中追求「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餘音」。他的那些含意雋永,造型簡括、用筆流暢、畫風樸實的漫畫,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恆的藝術魅力,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傳之久遠的藝術珍品。

  ■文並圖/黃遠林(藝術史家)

  ■豐子愷的故鄉——浙江省桐鄉市,在豐子愷誕辰百年之際,

  政府撥專款建立了「豐子愷漫畫館」。這次將豐子愷先生的120

  件漫畫原作展示予首都,這是豐子愷的漫畫首次在北京展出。

  「子愷漫畫」的德與才

  

  葉瑜蓀

  「子愷漫畫」問世至今,70多年來能對讀者充滿恆久魅力,一直深受大眾喜愛,我想是因為作品本身具有德才兼備的品格之故。

  說到「子愷漫畫」的德,首先是它的通俗化、平民化本色。沒有一點晦澀、深奧之感,明白曉暢,男女老幼,各種階層,各個文化層次的人都能看懂。就像他十分推崇的白樂天詩一樣,從不賣弄學問,卻自有大學問在。子愷先生的畫中沒有仙山瓊閣,也不畫風花雪月,更不用濃妝豔抹,作品都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身邊瑣事和細微感觸,故十分貼近生活,貼近大眾。

  其次是「子愷漫畫」的基調,能積極、率真地指導人生。無論是歌頌真、善、美,歌頌童心,歌頌生活,歌頌大自然,還是指出社會不公現象,揭露人類卑汙心靈,其根本目的是指導讀者怎樣做人,怎樣理解人生,享受生活。他提倡,「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藝術。故藝術非專科,乃人人所本能;藝術無專家,人人皆生知也」的藝術觀。讀他的畫,能提示你藝術就在你的生活中,美就在你身邊,給人予生活的希望和情趣。

  子愷先生在創作漫畫時從未忘記藝術作為精神食糧的社會責任性和使命感,有一種十分嚴肅的對人生的啟迪和指導意義。即使是長期被人當作佛教宣傳畫的「護生畫」,也沒有一點頹廢的意識。因此「子愷漫畫」的基調是引導人積極向上的。從這一角度而論,「子愷漫畫」當屬「載道派」。

  然而論「子愷漫畫」的才,它又是詩趣橫溢,直抒胸臆的「性靈派」。子愷先生被公認為「20世紀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在他看來,生活中無處不是藝術。他那能「靜觀萬物,使人心豐富」的藝術天賦,使他的畫筆能將一切生活升華到藝術的高度。

  他又能熔東西洋繪畫於一爐,即採用西洋的構圖式,運用西洋的解剖、透視、明暗和色彩學,卻仍充滿傳統的畫趣,嫻熟於國畫的筆法。他使用傳統的筆墨和宣紙,卻畫出了西洋畫法的活潑酣恣,又熔文學與繪畫於一爐,真正達到了畫中有詩,寥寥數筆,卻蘊含了很深的意味。

  再則,同樣能顯示「子愷漫畫」才氣的是它功能的全面性和對生活的豐富表現力。子愷先生曾將自己的漫畫創作概括為4個時期,即從描寫古詩句,到描寫兒童相、社會相和自然相。像子愷先生那樣能自如地運用漫畫來表現如此廣闊的生活者,在中國大概還找不出第二人。與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只剩了戰鬥性諷刺類一種功能的政治漫畫迥然不同,「子愷漫畫」不僅能針砭時弊、諷刺庸陋,揭露醜惡,更能頌揚真善美,指示迷津,排遣世慮,陶冶性靈。子愷先生不僅是中國漫畫的開創者,也是漫畫功能的完善者。在中國,漫畫要作為一個獨立畫種與其他繪畫相抗衡,非抬出「子愷漫畫」不可。

春在賣花聲裡

相關焦點

  • 重溫豐子愷漫畫
    該系列畫集從豐子愷先生畢生的漫畫作品中精選出約1500幅漫畫,分為兒童卷(一、二、彩色卷),詩詞卷(一、二、彩色卷),學生卷(一、二),自然卷,世態卷,充分展現出大師作品的風採。這套書旨在為當今普遍讀卡通和看動畫片長大的青少年提供優秀的經典的讀物,使讀者從一幅幅歌頌童心、歌頌生活、歌頌大自然的畫面中領略真、善、美,感受大師筆下的童心、童真、童趣,從而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 豐子愷漫畫如詩 揭秘真正吸引其走進漫畫世界的人
    一詞,因他而廣為人知;他的漫畫寥寥數筆,卻蘊含深深意味;他,就是中國漫畫史上的大家豐子愷。有一天,李叔同和氣又嚴肅地對豐子愷說,他教了許多年的書,從未見過像豐子愷進步這麼神速的,實在是有天賦的青年。豐子愷受寵若驚,自那天起,他便決定了要以繪畫為生,且一生從未為此決定後悔過。 畫風受陳師曾影響 竹久夢二「引」其作漫畫 現代書畫大家陳師曾和日本抒情畫家竹久夢二,是對豐子愷畫風形成影響最大的兩個人。
  • 豐子愷的詩意漫畫
    原標題:豐子愷的詩意漫畫   作為我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豐子愷以其風格簡易、意境樸實、含蓄雋永的漫畫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中一枝獨秀。他的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兒童題材,被認為是溝通文學與繪畫的一座橋梁。
  • 豐子愷漫畫裡的春天
    【美術經典】    作者:陳向向(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  眾所周知,豐子愷是描繪童心的高手,他的漫畫滲透著天真稚樸的氣息,讓生活在塵緣中的俗子,能暫緩「棋局」一般成人世界的謀慮然而,人們忽略了,豐子愷也是漫畫春天的高手,因為童心和春天是相通的。
  • 中國美術館展出「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與前兩站不同的是,在北京舉辦的「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展集合了中國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和豐子愷家族及個人藏家收藏的豐子愷150餘件套作品、手稿及實物,展示了豐子愷畫家、散文家、藝術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裝幀設計家和翻譯家的多元身份,全面還原豐子愷多樣的藝術人生。  浪漫主義的無聲之詩  豐子愷,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人。
  • 怎樣的漫畫文本才能流行?漫畫如何市場化?(圖)
    漫畫與其他的繪畫是不一樣的,至今中國傳統的畫論和西方畫論都沒有對漫畫的一個很好的論述和解讀,尤其是對漫畫審美特徵的一個具體描述。《西方畫論輯要》中,就沒有發現關於漫畫的美學觀點,因為漫畫在西方繪畫裡是不入流的,尤其是現代西方繪畫藝術裡沒有漫畫這個門類,不過,很多畫家卻有漫畫的經歷,甚至很多中國傳統畫派的作品,都有漫畫的成分。
  • 豐子愷的這幾幅漫畫 畫的都是啥「月」?
    有問必答提個醒 豐子愷的這幾幅漫畫畫的都是啥「月」? 答: 請根據豐子愷的漫畫來判斷農曆的大致日期和時間。漫畫中月相的畫法是否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 他是課本塗鴉界的鼻祖「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來了
    「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他,是中國漫畫第一人;他,是課本塗鴉界的鼻祖;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他,是浙江近代頗具影響力的文藝大家;豐子愷先生(1898—1975)是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是浙江近代頗具影響力的文藝大家。他提倡「美育」,以幽默風趣的漫畫聞名於世。豐子愷早期漫畫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尤喜兒童題材。
  •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豐子愷的漫畫世界(下)
    豐子愷的漫畫創作,是從畫古詩詞意境開始的,據他自述,童年時讀《千家詩》,美妙的詩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豐子愷說他喜歡看書的詩和詞,因為書中的詩詞把最優美最動人的句子匯集起來,讀來令人心情暢快。網絡配圖1924年,豐子愷發表的第一幅漫畫便是畫宋朝詩人謝無逸的《千秋歲·詠夏景》中的一句詩,「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豐子愷通過描繪這句詞意,開創了中國漫畫先河。
  • 豐子愷誕辰120周年 「子愷漫畫」即將在杭州展出
    在現代藝術大師中,豐子愷對杭州特別鍾情,在他結緣杭州的六十年歲月裡,杭州被他多次稱道。豐子愷曾說:「杭州山水秀美如昔。我走遍中國,覺得杭州住家最好。」在豐子愷誕辰120周年之際,西子湖畔再次展現豐子愷的漫畫世界,「子愷漫畫」將在浙江美術館展出。
  • 豐子愷漫畫:松間明月長如此
    漫畫:松間明月長如此曾有讀者這樣評價:「這幅畫有點太現代了,怎麼能是水泥臺階呢?與詩句完美融合應該是一條山路,奇松輔之,才更顯意境。」我在下面是這樣評論的——豐子愷漫畫的特點除了意境深遠外,還有就是貼近生活。
  • 原來豐子愷是這樣的人:他是中國「漫畫之父」,也是與魯迅「撞車...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他的漫畫、翻譯,還是美育理念乃至音樂思想,都對後人產生了深遠影響。3月1日下午,滬上眾多文人雅士齊聚克勒門文化沙龍,以「一鉤新月分外明——海上『豐』採豐子愷」為主題,回憶、探討他們記憶中的豐子愷。而「一鉤新月」幾字正是取自豐子愷的一幅重要畫作,這幅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中國「漫畫」的誕生。
  • 四川高考作文漫畫作者是個「大神」:醫生畫畫被譽「當代豐子愷...
    題幹要求考生圍繞漫畫「畢業前最後一節課」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作為題幹的那幅漫畫也被大家廣為轉發,成為被大家集體欣賞、閱讀、思考的「明星」漫畫。(據「小林漫畫」作品改編)林帝浣這幅漫畫是「小林漫畫」的其中一幅,作者「小林」林帝浣並不是專職漫畫家。出生於1975年的林帝浣,幼年酷愛畫畫,但家境貧寒,只得在業餘時間邊自學邊畫。
  • 從「治癒」到「逍遙」,最新「小林漫畫」撫慰疫情中的你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環球網】;【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 張妮】「小林漫畫」自去年成為全國高考III卷作文題後,關注度急劇上升。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小林漫畫悄然進入前線各大醫院、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在奮力忙碌之際,病患在等待治療之時,一抬頭便可瞥見一張張溫暖、勵志的水墨漫畫,紓解緊張情緒。最近,中山大學孫逸仙醫院客座教授、人文藝術治療科主任林帝浣推出全新漫畫集《小林漫畫:人間逍遙遊》。正值全國各地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小林漫畫上市當日銷量即突破5000套。全新漫畫集傳達了林帝浣一直以來的理念:「我願做一個『無用』的作者,以『無用』之心向社會傳遞一種自在淡定的態度。」
  • 漫畫原稿走俏拍場 名家手筆迭創新高
    唐勇力《中國傳統文化故事薈萃》插圖原稿, 成交價218.5萬元丁聰《笑贊圖》,成交價13800元老夫子漫畫《搖滾老夫子》,成交價65萬港元華君武《老鼠吹牛》,成交價95200元方成1980年作《武大郎開店
  • 唯一一本豐子愷彩色漫畫集《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上海書展...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他的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8月16日,豐子愷外孫宋雪君、楊子耘,外孫女楊朝嬰做客上海書展,與讀者分享他們眼中的外祖父豐子愷,以及《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一書背後的故事。
  • 豐子愷吳語漫畫中的土味童謠,原來化用了一首樂府古詩?
    作為一個詩詞愛好者,一直以來比較喜愛豐子愷的漫畫,特別他根據古詩文句子創作的,豐子愷真是近現代一位非常偉大的藝術家,這些詩文漫畫不但意境優美,並能與時俱進,對於普通人來說,在這種賞心悅目的圖文中走進古詩詞是很輕鬆的。
  • 豐子愷:片片落英,含蓄人間情味
    豐子愷自幼對美術表現出了格外高的天賦和興趣,並於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師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期間夏丏尊對其影響很大,給予了豐子愷「媽媽般的教育」,而李叔同給與的是「爸爸般的教育」。漫畫幽默風趣,流傳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朱自清、鬱達夫、巴金、葉聖陶、林清玄,對其文章和漫畫均讚譽有加。豐子愷,是中國現代受人敬仰的漫畫家,散文家。他的繪畫,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一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漫畫更是膾炙人口。
  • 宮崎駿《天空之城》飛艇,靈感居然來自民國漫畫?
    在那時,與張光宇同行的漫畫大師也很多,最有影響力的要數丁悚、豐子愷、葉淺予,他們以最接地氣的藝術形式揭發、諷刺當時社會的複雜矛盾。那麼,書裡到底畫的啥?下面就來為你道一道這四位大神級民國漫畫家筆下的中式幽默。
  • 佛系老爸豐子愷,縱容孩子玩鬧,形成的漫畫作品感動幾代人
    但在他的漫畫和散文作品中,我看到的不是柴米油鹽的磋磨,不是戰火紛飛的慌亂,而是童真童趣。據我淺顯的分析,豐子愷帶孩子有三大方針——在思維上認同孩子,在行動上支持孩子,在習慣上引導孩子。1.一群活寶豐子愷的長子瞻瞻(豐華瞻)小時候很容易哭。但在豐子愷看來,這是因為瞻瞻是一個凡事都很認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