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老爸豐子愷,縱容孩子玩鬧,形成的漫畫作品感動幾代人

2020-12-26 有兩夏子

豐子愷,一個在中小學課本中多次出現的男人。

他不僅是著名的漫畫家和散文家,也是著名的爸爸。

他的孩子們,實在太幸福了。

豐子愷9歲左右就失去了父親,但這並不妨礙他後來成為一個好父親。

他有7個子女,加起來戰鬥力有多強可想而知。但在他的漫畫和散文作品中,我看到的不是柴米油鹽的磋磨,不是戰火紛飛的慌亂,而是童真童趣。

據我淺顯的分析,豐子愷帶孩子有三大方針——在思維上認同孩子,在行動上支持孩子,在習慣上引導孩子

1.一群活寶

豐子愷的長子瞻瞻(豐華瞻)小時候很容易哭。但在豐子愷看來,這是因為瞻瞻是一個凡事都很認真的人。

不小心把泥人玩具打碎了,就認真地痛哭;

用兩把芭蕉扇做腳踏車,用麻將堆成火車汽車,就認真地模擬出車子的聲音;

看到老爸剃光頭,就以為老爸變成了和尚,認真地拒絕被老爸抱,從來不掩飾情緒。

你看這份認真,是不是很值得敬佩!

所以,雖然瞻瞻經常搞破壞,但豐子愷還是誇他「真率、自然與熱情」。

長女阿寶(豐陳寶)也是搞事情的一把好手。

有天晚上,她拿了軟軟(豐寧馨)的新鞋子和自己腳上剛脫下來的鞋子,全給凳子腳穿上了。

然後她也不管自己穿著襪子踩在地上,還在那兒得意地叫:「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

果不其然,阿寶立馬被老媽逮到,她的「傑作」也被毀了。

有一次,豐子愷因為妻子要離家很久,不得不獨自照顧兩個小孩子。

每天晚上,他都得和孩子們一起睡。孩子們睡著後,他才開始讀書、寫作,直到過了半夜才睡覺。

但小朋友睡得早醒得早啊,他們大清早就嘰嘰喳喳催大人起床。

於是,豐子愷練出了一項神技——邊做夢邊聽孩子們吵鬧。

他知道自己在做夢,也聽得到孩子們說話,但同時還可以繼續做夢。

直到孩子們在他耳邊大喊:「爸爸!起身了!」才終於醒了。醒了之後他和孩子們說話,哄孩子們唱歌,然後蒙上被子還可以繼續剛剛做夢的劇情。

就算孩子們打斷了好幾次,他的夢都能繼續進行下去。

一直等到夢結束了,或者孩子們大哭了,他才終於起床了。

某年寒假,孩子們天天在家玩鬧。有多鬧騰呢,豐子愷說「堂前好像每日做喜慶事」。

有個孩子玩累了,就癱一回兒,順手翻了一下旁邊的日曆,然後驚呆了,「寒假只有一星期了!假期作業還未動手呢!」

此話一出,太影響玩耍的心情了。另一個孩子說:「我看還是未放假時快樂,一放假就覺得不過如此,現在反覺得比未放時不快了。」

按正常邏輯,豐子愷應該去催孩子們寫作業了吧。

但是,他沒有啊,他覺得孩子說得很有道理,表示同情和理解,然後根據這件小事寫了一篇《實行的悲哀》,發表在雜誌上

小孩子鬧騰很正常,但豐子愷卻能一直保持著平常心。雖然偶爾也會斥責孩子,但很快就能反思、認錯。

他甚至覺得,相比於孩子的坦蕩和天真,他作為大人反而自卑。

「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我比起他們來,真的心眼已經被世智塵勞所蒙蔽,所斫喪,是一個可憐的殘廢者了。

正因如此,才有了那麼多以孩子為主角的漫畫作品,匯成《子愷漫畫》出版。

2.說走就走的旅行

豐子愷喜歡旅行,他的旅行很多時候都是「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是帶著全家一起走的那種。讓人莫名想到那句歌詞,「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

某天,豐子愷讀起了蘇曼殊的詩句。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讀著讀著,他順便給家裡的小朋友講蘇曼殊的故事。

講著講著,他忽然問:「錢塘江大潮是什麼時候?」大家說在八月十八,就是下個禮拜。

豐子愷立馬決定,全家人一起去海寧看潮,連讀高中的大外孫也強行請了假。

又是一年暑假,不知道誰提起避暑聖地廬山。

豐子愷反覆吟誦一首寫廬山的唐詩,然後決定,全家人去遊廬山

這次旅遊,他們足足玩了十天。

3.豐家的遊戲一般人玩不了

豐子愷家經常玩一種遊戲,是他們改編之後的「飛花令」。

據豐子愷的大外孫宋菲君回憶,有一次他們在飯店的包間點菜之後等得無聊,就玩起了這個遊戲。

他們先讓豐華瞻出去,其他人在裡面商量出一句詩詞,「九裡山前作戰場」。

然后豐華瞻進來隨便問問題,隨便點人回答。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必須包含那句詩的第一個字「九」。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必須包含那句詩的第二個字「裡」。

而且每個答案都要和問題對得上,不能答非所問。

以此類推,然后豐華瞻要從答案中猜出是哪句詩。一般在三次問答之後,豐華瞻就能迅速猜出了那句詩。

這絕對是個讓人望塵莫及的家庭遊戲。想要參加這個遊戲,首先得知道不少古詩詞。

由此可知,豐家人玩歸玩鬧歸鬧,對於學習還是很注重的。

4.豐氏春晚的儀式感

豐子愷家不僅玩遊戲很溜,過除夕也有他們獨特的傳統。

第一步,準備「除夜福物」

除夕那天,他們家所有人都得花五毛錢買一份禮物包起來,貼上寫了「除夜福物」的紅紙。

第二步,吃年夜飯

男女老少全部聚集在豐子愷的住處,加起來有幾十口人。

第三步,表演節目

豐子愷的後代,有彈鋼琴的,有唱京劇的,有拉二胡的。反正人才多,湊一場春晚沒壓力。

第四步,「除夜福物」抽籤

每個人的禮物都加了編號,把編號寫在小紙條上面就可以抽籤了。

小孩子們都希望抽到豐子愷夫婦的禮物,因為老兩口是最年長的長輩,準備的禮物都是一塊五往上走,比其他禮物好。

抽籤結束後,就開始拆禮物了。

緊接著,開始「交換福物」。孩子們把自己抽到的毛巾、肥皂等物品交給大人,換來玩具和文具。

第五步,發「壓歲錢」

他們家的壓歲錢每份兩塊錢,豐子愷和妻子各出一塊。

發完壓歲錢,大家開始吃點心,什麼年糕啦、酒釀丸子啦……應有盡有。

最後一步,放煙花

看完煙花,豐家的「春晚」圓滿結束。

整套流程走下來,不得不說,豐子愷家的孩子真幸福!

5.愛的教育

豐子愷崇尚「愛的教育」,他的七名子女都學有所成。

長子豐華瞻學的是外文專業,後來成為復旦大學教授。

次子豐元草學的是音樂,任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

幼子豐新枚通曉多國語言,任海外專利代表。

長女豐陳寶,中外文水平俱佳,曾任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

次女豐宛音是一名中學老師。

幼女豐一吟,在文學、書畫、翻譯等多方面都有所成就,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養女豐寧欣,曾在杭州大學數學系任副教授。

俞平伯曾評價豐子愷:「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朱自清看過他的作品也說,「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你將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我們這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著那味兒。

豐子愷用愛與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孩子,哪怕他面對的是滿目瘡痍,依然能夠領略到美麗與慈悲。

我們可能無法遇到如他這樣的父母,也可能無法讓自己成為這樣的父母,但我們能夠學習他生活的態度。

做人若像豐子愷,生活處處皆可愛。

他的作品經久不衰,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相關焦點

  • 重溫豐子愷漫畫
    該系列畫集從豐子愷先生畢生的漫畫作品中精選出約1500幅漫畫,分為兒童卷(一、二、彩色卷),詩詞卷(一、二、彩色卷),學生卷(一、二),自然卷,世態卷,充分展現出大師作品的風採。這套書旨在為當今普遍讀卡通和看動畫片長大的青少年提供優秀的經典的讀物,使讀者從一幅幅歌頌童心、歌頌生活、歌頌大自然的畫面中領略真、善、美,感受大師筆下的童心、童真、童趣,從而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 中國美術館展出「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
    與前兩站不同的是,在北京舉辦的「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展集合了中國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和豐子愷家族及個人藏家收藏的豐子愷150餘件套作品、手稿及實物,展示了豐子愷畫家、散文家、藝術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裝幀設計家和翻譯家的多元身份,全面還原豐子愷多樣的藝術人生。  浪漫主義的無聲之詩  豐子愷,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人。
  • 品評豐子愷漫畫---近乎傳統國畫的抒情漫畫(圖)
    他畫的都是人們日常生活情景,可都有普遍人情世故的含義和動人的情趣,小學生看得懂,大人看了也感動。  ■豐子愷(1898—1975)  我國現代著名的漫畫家、文學家和美術、音樂教育家  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我上學時候就看,很喜歡。記得是1943年,他來到四川樂山縣南的五通橋鎮舉行他的畫展,我看得很仔細。我正在黃海化工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員,還沒從事漫畫工作。
  • 豐子愷的詩意漫畫
    原標題:豐子愷的詩意漫畫   作為我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豐子愷以其風格簡易、意境樸實、含蓄雋永的漫畫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中一枝獨秀。他的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兒童題材,被認為是溝通文學與繪畫的一座橋梁。
  • 豐子愷漫畫如詩 揭秘真正吸引其走進漫畫世界的人
    豐子愷漫畫如詩 揭秘真正吸引其走進漫畫世界的人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2016年08月02日09:06 一詞,因他而廣為人知;他的漫畫寥寥數筆,卻蘊含深深意味;他,就是中國漫畫史上的大家豐子愷。
  • 豐子愷誕辰120周年 「子愷漫畫」即將在杭州展出
    在現代藝術大師中,豐子愷對杭州特別鍾情,在他結緣杭州的六十年歲月裡,杭州被他多次稱道。豐子愷曾說:「杭州山水秀美如昔。我走遍中國,覺得杭州住家最好。」在豐子愷誕辰120周年之際,西子湖畔再次展現豐子愷的漫畫世界,「子愷漫畫」將在浙江美術館展出。
  • 豐子愷漫畫裡的春天
    然而,人們忽略了,豐子愷也是漫畫春天的高手,因為童心和春天是相通的。豐子愷的《銜泥帶得落花歸》借雙燕的飛姿和盆栽的生機,舞動出陣陣春情,與少女寂寥的背影形成對比。於是,在簡潔的點、線、面中,我們找到了春的芳然,她掩在手絹和團扇間,由跳動的「心」和惆悵的「等」散發出來。
  • 人文詞「佛系」:是有目的地放下,佛系不等於將就和縱容
    精彩內容,歡迎持續閱讀:全文約 1300 字,閱讀需 5 分鐘「佛系不等於將就和縱容」,它的本義是「有目的地放下」,是斷舍離的簡短另類詮釋,而不是我們偷懶洩氣的正當理由!而且網上也出現了大量「指責」年輕人過於佛系並不是好事,而應該在大好青春努力奮鬥,爭取傲人的成就。於是,在大量自媒體的「批評文」宣揚下,佛系一詞徹底變了味,因而,目前已鮮有人使用它了。可以說,佛系一詞也是很可愛了,轟轟烈烈地來,靜靜悄悄地去,頗有再別康橋的風味。為什麼佛系一詞會火?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亦是人文的一部分,而佛系則顯然與人們的生活態度脫不了干係。
  • 他是課本塗鴉界的鼻祖「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來了
    豐子愷先生(1898—1975)是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是浙江近代頗具影響力的文藝大家。他提倡「美育」,以幽默風趣的漫畫聞名於世。豐子愷早期漫畫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尤喜兒童題材。
  • 原來豐子愷是這樣的人:他是中國「漫畫之父」,也是與魯迅「撞車...
    時隔38年,滬上觀眾得以在新開館的上海海派藝術館與「作品最多,形式最豐富」的豐子愷畫作重逢。短短一個月展期,館內門庭若市,吸引了3萬餘參觀者,足見「豐子愷」三字的號召力。上海文聯日前也透露,該展不日將移師文聯展廳,以饗觀眾。 「豐子愷」意味著什麼?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答案。
  • 80餘幅豐子愷藝術作品在港展出
    原標題:80餘幅豐子愷藝術作品在港展出  今年適逢中國現代著名書畫家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北京保利在香港舉行「真·善·美——豐子愷愛在人間」藝術展。展覽展出豐子愷80餘幅不同題材的作品。  本次展覽分為「童心無價」「努力惜春華」「愛的教育」「人間冷暖」「萬物有情」「漫教人生」等多個專題,較為全面地展現了豐子愷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思想。  在展覽的一塊展板中,豐子愷女兒豐一吟寫道:「父親作畫的題材,從兒童相、學生相、民間相、都市相、戰時相、古詩新畫,一直到護生畫,無不具有人間情味。
  • 豐子愷漫畫:松間明月長如此
    漫畫:松間明月長如此曾有讀者這樣評價:「這幅畫有點太現代了,怎麼能是水泥臺階呢?與詩句完美融合應該是一條山路,奇松輔之,才更顯意境。」我在下面是這樣評論的——豐子愷漫畫的特點除了意境深遠外,還有就是貼近生活。
  •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豐子愷的漫畫世界(下)
    豐子愷的漫畫創作,是從畫古詩詞意境開始的,據他自述,童年時讀《千家詩》,美妙的詩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豐子愷說他喜歡看書的詩和詞,因為書中的詩詞把最優美最動人的句子匯集起來,讀來令人心情暢快。網絡配圖1924年,豐子愷發表的第一幅漫畫便是畫宋朝詩人謝無逸的《千秋歲·詠夏景》中的一句詩,「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豐子愷通過描繪這句詞意,開創了中國漫畫先河。
  • 紀錄片《豐子愷》青年影像節獲獎 記錄當代青年人「精神場」
    豐子愷故居 明月樓室內  豐子愷的藝術人生觀形成於中國內憂外患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由於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成長曆程,他的藝術人生觀有著不同於其他文人的顯著特點。透過一幀幀漫畫,人們感動於豐子愷的赤誠之心,其中,既有他對於家國情懷的解讀,更有他對於人間百態的豁達。  豐子愷的作品「畫裡有詩意,有諧趣,有悲天憫人的意味;它有時使你置身市塵,也有時使你啼笑皆非,肅然起敬。」他主張以藝術涵養人生,突破小我實現大我,達到人格精神和生命境界的詩意提升。
  • 勞動創造奮鬥——青春勵志故事:豐子愷
    在豐一吟的眼中,李叔同不僅將豐子愷引上了藝術之路,更重要的是李叔同身上可貴的精神深深影響著豐子愷的一生。創立「子愷漫畫」 開中國漫畫先河 1919年,22歲的豐子愷從浙江一師畢業,初出茅廬的他也開始了積極的「藝術追求之路」。
  • 豐子愷畫作裡的愛與真
    《白雲無事常來往》 豐子愷 繪/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光明書話】 四十五年前,中國現代漫畫第一人豐子愷逝世,給後人留下了四千餘幅漫畫作品。時至今日,完整保存下來的漫畫作品不足其全部創作的一半,彩色漫畫更是少之又少,僅有兩百餘幅。
  • 唯一一本豐子愷彩色漫畫集《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上海書展...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他的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8月16日,豐子愷外孫宋雪君、楊子耘,外孫女楊朝嬰做客上海書展,與讀者分享他們眼中的外祖父豐子愷,以及《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一書背後的故事。
  • 天下誰人不識豐子愷?周總理見了也連稱「久仰」
    觀賞別具一格的豐子愷漫畫,閱讀清新溫潤的《緣緣堂隨筆》,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學者精英,腦海中都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出豐子愷先生的形象。在讀者心目中,豐子愷的作品,永遠都是有趣的,讀著看著便會讓人不由自主地綻開笑臉,繼而若有所思。
  • 他的畫曾深深啟發了豐子愷 : 竹久夢二紀念
    在簡筆詩畫一途,夢二先行,豐子愷受其啟發,將平常瑣事或古詩詞句作成小畫,而這些畫一經《文學周報》刊載,便以「子愷漫畫」為名風靡了全國。與竹久夢二一樣,豐子愷也創作了大量描寫兒童生活的繪畫作品。他們都欣賞並且描畫孩子為遊戲而遊戲的純粹、將宇宙萬物視作平等的無我、出自本心不做矯飾的真誠以及美好的孩子眼中那被美化了的成人世界,這成為他們作品中詩意與趣味的重要來源。他們尊重兒童的天性、還原兒童的生活,畫中絲毫沒有作為成年人的優越感,也不帶任何成年人的文化期待和意志,這使得豐子愷與夢二的兒童作品看起來極為相似。
  • 當豐子愷邂逅竹久夢二……
    據悉,此次共展出竹久夢二畫作40幅及豐子愷作品80幅,展品分別來自日本竹久夢二伊香保紀念館及豐子愷家族,其中竹久夢二的作品為首次走出日本展出。展覽共分為5個板塊,包括:大時代下的中國與日本,竹久夢二對豐子愷的觸動與豐子愷的學習,竹久夢二的藝術,豐子愷的繪畫,以及竹久夢二、豐子愷的繪畫之差異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