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和翻譯家,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豐子愷先生去世35年,海豚出版社隆重推出一套《豐子愷兒童漫畫選》,全系列共10冊。
該系列畫集從豐子愷先生畢生的漫畫作品中精選出約1500幅漫畫,分為兒童卷(一、二、彩色卷),詩詞卷(一、二、彩色卷),學生卷(一、二),自然卷,世態卷,充分展現出大師作品的風採。
這套書旨在為當今普遍讀卡通和看動畫片長大的青少年提供優秀的經典的讀物,使讀者從一幅幅歌頌童心、歌頌生活、歌頌大自然的畫面中領略真、善、美,感受大師筆下的童心、童真、童趣,從而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重溫豐子愷漫畫
李忠孝
在當前幾米繪本、日韓漫畫風行的圖書市場,再看到豐子愷那一幅幅充滿詩意的漫畫,心中會是別樣一種情緒湧動。將經典與流行對照閱讀,經典總是讓人充滿溫情和敬意。
1924年,豐子愷的漫畫代表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面世,給文化界帶來一片驚喜。鄭振鐸讚嘆:「雖然是疏朗的幾筆墨痕,畫著一道卷上的蘆簾,一個放在廊邊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壺,幾個杯,天上是一鉤新月,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一個詩的意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隨後鄭振鐸為豐子愷專門出版了畫集《子愷漫畫》,由朱自清、鄭振鐸、夏丏尊等作序, 俞平伯寫跋,品評致賞,可謂名家雲集,成一時盛事。朱自清的評價道出了豐子愷漫畫的無盡韻味:「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你將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我們這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得那味兒。」 毫無疑問,這味兒是回味悠長的。八十多年後,無論是重溫還是初讀,那些富有意境的漫畫還會讓人驚喜,讓人賞心悅目。它們經過歲月淘洗,仍歷久常新,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恆的藝術魅力,成為了經典。
只是在時下塵世喧囂中,讀豐子愷漫畫,也許更適合在靜靜的夜裡,一盞青燈,慢慢翻閱,心也會隨之沉澱下來。無論是勾勒兒童、描摹自然,還是觀照世態、古詩新畫,都曲盡其態,深入其理。在那一片落英繽紛中,我們可以感受「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這裡有著小橋流水,殘陽古道;有著扁舟獨坐,觀雲飲酒。靜靜的畫面,默默地交流,沉浸在古典的詩意中,自我開闢出一塊心靈的牧歌田園,讓自己在那裡暫住棲息。
讀豐子愷漫畫,人們可以讀出一種自然的趣味,讀出一種寧靜與閒適,讀出一份溫柔敦厚,也可以獲得人性本真的回歸。
曾有人說豐子愷的藝術和思想是孩子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的確,豐子愷對兒童給予了全身心的關注,甚至將自身生命融入兒童。他稱讚兒童「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有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顯、最完全地見到。」兒童是他作品的重要題材,描摹兒童的生活情狀,捕捉自由狀態下的兒童生活,抒發內心的喜悅、愧疚等複雜感情,率真自然,又妙趣橫生,把兒童天性表現得活靈活現。《瞻瞻的車》裡用兩把蒲扇當車騎,稚趣橫生;《花生米不滿足》中孩子看著桌上只有四粒花生米,哭喪著臉時的樣子……生活中孩子的一個個細節在豐子愷筆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不僅小讀者可以從那一幅幅歌頌童心、歌頌生活、歌頌大自然的畫面中,領略真、善、美,感受大師筆下的童心、童真、童趣。同時以其題材「小中能見大,弦外有餘音」,讓曾經少年的成人看了也會倍感親切。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就與童心漸行漸遠,但看到豐子愷那些對人的本真狀態的模畫,童年的記憶,也會在輕輕翻動一頁頁畫面時斷斷續續、絲絲縷縷被勾起,或是清晰完整的一幕,或是模糊殘缺的片段。這時宛如時光流轉,不僅將人拉回到人生的童真年代,也使人獲取心靈的一時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