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集體亮相 「小題大作」講述香港藝術館傳奇故事 (1/6)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鎮館之寶」集體亮相 「小題大作」講述香港藝術館傳奇故事 (1/6)

"← →"翻頁

闊別4年多的香港藝術館去年11月底經修繕和擴建後重新開館,受到市民和遊客的青睞。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藝術館今年以來多次暫停開放,直到5月初,隨著疫情緩解,香港藝術館再次重新開放。藝術館正在展出的眾多展覽中,最具匠心的莫過於展示藝術館自身價值的「小題大作——香港藝術館的故事」展覽。該展覽精選藝術館四大館藏——中國書畫、中國文物、外銷藝術和現代及香港藝術中的29組星級藏品,其中不乏「鎮館之寶」,這些經典「大作」看似小而瑣碎,卻承載著重要的文化和歷史價值,更蘊藏著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圖為觀眾欣賞當代藝術家徐冰的代表作《天書》。《天書》是徐冰1987年7月至1991年秋四年間的艱苦創作。他自創了4000多個偽文字,由刻板至印刷,以嚴謹認真的態度,苦行僧式地製作了這套無人讀懂的《天書》。 中新社記者 張瑋 攝

發布時間:2020-05-22 13:00:21 【編輯:翟璐】

「鎮館之寶」集體亮相 「小題大作」講述香港藝術館傳奇故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鎮館之寶」集體亮相 「小題大作」講述香港藝術館傳奇故事 (3/6)
    「鎮館之寶」集體亮相 「小題大作」講述香港藝術館傳奇故事 (3/6) "← →"翻頁
  • 浙江省各大美術館「鎮館之寶」集體亮相
    中新網杭州1月6日電 (記者 施佳秀 通訊員 陳緯)任伯年的國畫《行令酒拳漁家樂》、林風眠的彩墨《風景》、顧生嶽的國畫《維族老人》……為總結該省美術館藏品普查的成果,檢閱該省美術館藏品建設的風採,浙江全省美術館(藝術館、紀念館)館藏精品展6日亮相浙江美術館。這是該省各大美術館「鎮館之寶」的集體亮相。
  • 文物搖身變網紅 六件「鎮館之寶」講述與孫中山的故事
    晚會上,該館六件「鎮館之寶」亮相,講述與孫中山先生的故事。大元帥府是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的辦公地。與其他地方的中山紀念館不同,這是孫中山先生三次建立政權的地方,承載了孫中山先生政治生涯的輝煌時刻,而館內收藏的文物,也見證了這百年的風風雨雨。
  • 香港藝術館以新面貌演繹多元的藝術世界
    1. 擴建後的香港藝術館 香港藝術館的大型擴建及翻新工程現已竣工(圖1),預計於2019年年底與公眾見面。擴建後的藝術館展覽空間增加約四成,達到約1萬平方米,展廳從7個增至12個,包括兩個新設的展廳「吳冠中藝術廳」和「至樂樓藏中國書畫館」,重開後將展示這兩項國際知名的捐贈。另外,「香港藝術」常設展廳將會重開,可以長期展示本地藝術,並通過策展、研究和出版敘述香港的藝術發展。
  • 香港藝術館擴建四年今開放,「小題大作」展香港最早圖像
    澎湃新聞獲悉,歷時4年的閉館修繕擴建,香港藝術館於11月30日重新對外開放。此次重新對外開放的香港藝術館不僅在建築外觀設計及展陳空間上做了全新的升級,還同時舉辦「小題大作——香港藝術館的故事」、「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展」等11項重量級展覽。
  • 專家熱議十大「鎮館之寶」評選—— 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黃敏)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舉辦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吸引廣大網友投票,也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專家們認為,博物館與媒體聯合發動公眾進行投票、評選,是對「鎮館之寶」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非常有意義。
  • 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原標題: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用來確定船舶航行位置的「哈裡森天文鐘」 /晨報記者 鍾暉 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珍藏的「哈裡森天文鐘」、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明混一圖》、17世紀荷蘭繪製的《中國地圖》……
  • 國外博物館鎮館之寶的背後故事
    《哭泣的女人》   日前,「群珍薈萃——全國十大美術館藏精品展」正在火熱進行,各大美術館傾情展出的鎮館之寶吸引了無數眼球。在國外的知名博物館中,很多鎮館之寶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有些離奇曲折,有些浪漫深刻。本期「環球廣角」邀請您走進各國知名博物館——   《蒙娜麗莎》:層層謎團造就的傳奇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現今被安置在法國羅浮宮的一處顯要位置,隔著厚厚的防彈玻璃,以神秘而永恆的微笑迎候無數來訪者。
  • 聽浙江自然博物館講述:「鎮館之寶」灰鯨標本背後的故事
    走進寬敞明亮的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大型的生物展示牆,在一堆古生物標本中,有一個「站立」著的龐然大物特別吸引人眼球,它就是浙江自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灰鯨骨骼標本。    「撿」來的鎮館之寶  浙江自然博物館第一任館長,88歲高齡的韋直老人說起這個「鎮館之寶」時,依然思路清晰。
  •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藝術撰就香港故事 傳承中華文化
    >每一個香港藝術館事跡,洞見跨時代的香港藝壇發展歷程;每一件藝術珍品,演繹著承接千年、貫穿中西的香港故事。「這個由藝術寫就的香港故事,勾勒出香港藝術發展圖騰,傳承著五千年來的中華文化系譜。」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介紹道。位於香港尖沙咀的香港藝術館。人民網 沈婧婕 攝回望來路 勾勒香港藝術圖騰藏品是藝術館的靈魂,一個特有的收藏體系成就一個藝術館的獨特魅力。
  • 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金枝玉葉」亮相
    2020年11月27日在南京博物院開幕的《晶·華——礦物之至善至美》展上,全球僅此一件的工藝品「金枝玉葉」亮相。這件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的明代「金枝玉葉」的工藝品,是上世紀50年代出土於蘇州,屬於女性裝飾物,已經多年沒有公開展出,其長度約5釐米,造型為黃金鑄造的知了橫臥在玉雕的一片薄葉片上。知了的觸角、樹葉的莖脈及捲起的造型,通過高超的技藝,整個作品富有真實感,顯得極為生動。
  • 長沙博物館都看不到的鎮館之寶,個個都是世界級古董
    鎮館之寶上篇 長沙文博單位裡最有分量的鎮館之寶 就像一個藝術家會有引以為傲的代表作, 每個藝術館也有自己的鎮館之寶。 上期,八條安利了幾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大家可以在周末去一飽眼福。 因為改擴建,原先可以看到的被先後認為是鎮館之寶的雙面全異繡《熊貓老虎》,和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劉愛雲繡的那隻左前腳探入山澗的那隻老虎(飲虎)沒再展出。
  • 國家圖書館四庫全書集體亮相 堪稱鎮館之寶(圖)
    第1頁:國圖所藏《四庫全書》首次集體亮相 第2頁:國家數字圖書館正式開館接待讀者  昨天,國圖鎮館之寶——《四庫全書》已全數放置於新館地下一層藏書區的玻璃幕牆內。國圖收藏的文津閣《四庫全書》是現今唯一完整擁有原架、原函、原書一體的一套《四庫全書》,1914年自承德避暑山莊運抵北京後,先後經歷了6次搬遷。  趙前介紹,由於放置在玻璃牆內書架上的《四庫全書》均藏身書函內,為了讓讀者能一睹其真跡,國圖還特意從善本庫抽調了30餘冊《四庫全書》放置在展櫃內。
  • 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換新顏 多件「鎮館之寶」將首次亮相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房琳 閭斌 文圖 1月18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獲悉,經過近7個月的提升改造,該館文物展廳《周風虢韻——虢國歷史文化陳列》將於1月20日對社會公眾開放。據悉,該展廳佔地面積2100餘平米,經改造重新布局後共展出文物580多件套,其中多件堪稱「鎮館之寶」的一級文物將首次亮相。 據了解,為優化參觀環境,豐富展覽內容,虢國博物館文物展廳於今年7月份實行封閉改造。
  • 香港展區:「香港旗袍」的傳奇故事
    原標題:香港展區:「香港旗袍」的傳奇故事   時值周末,大量深圳市民湧入會展中心參觀文博會,入場處大排長龍,人頭湧動,好不熱鬧。記者在2號館香港展區看到,一批精緻的「港味」手工旗袍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尤其是女性參觀者的目光,大家駐足圍觀,拍照留影。
  • 世界著名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如何誕生的?
    ,論大小、規模,不及「曾侯乙青銅編鐘」,但它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又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那些鎮得住的故事,還將隨著研究不斷續寫《蒙娜麗莎》僅僅那神秘的微笑,數百年間就有無數的專家研究和闡釋過,這些內容都是達文西其他作品中沒有的當然,作為「鎮館之寶」的最具代表性藏品,都有特別能夠鎮得住的內容以及相關故事。
  • 三大鎮館之寶齊亮相 領略世界文化遺產風採
    本次特展,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首次在成都集體亮相,從更加豐富全面的角度,向觀眾展示大足石刻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風採。
  • 【展覽預告】上海寶龍美術館及其鎮館之寶背後的故事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提前為大家帶來關於上海寶龍美術館、開館展及鎮館之寶背後的故事。【 你需要知道「上海寶龍美術館」和「寶龍藝術中心」】在地理位置上,上海寶龍美術館位於閔行區七寶商務生態區內的核心位置,佔據了上海虹橋國際樞紐藝術新高地這一坐標,也是閔行文化公園內首個開業的文化藝術場館。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