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兒媳的我們,過年,要不要給公公婆婆買衣服?
你和閨蜜,和同事,甚至跟媽媽,討論這個問題嗎?
答案是肯定的。作為結婚馬上十年的「老人」。我總結下這麼多年,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朋友們的親身經歷。
我剛嫁給我老公的時候,我公公婆婆住鄉下老家,家裡的衣櫃是以前很古老的那種,因為他們白天要去地裡幹活,晚上回家大概9點左右就睡覺去了,基本上是不收拾家的。
剛結婚的時候,我婆婆跟我講,以後我們是一家人,這就是你的家。好的!很開心。老公跟我講了公公婆婆年輕時候有多苦,多累。我也是感同身受的,畢竟我也是農村長大的孩子。
老公說爸媽做事情很累了,叫我有空幫忙收拾下他們的衣服,幫忙整理一下。我心裡樂開了花,心想,表現的時候到了,整理衣服這是我的強項呀。然後三下五除二就整理好了,也就知道他們需要添什麼衣服了。
年輕人,不太了解老人其實需要的是寬鬆,舒適的衣服,我就照著衣櫃衣服的尺碼,買了衣服回去給他們。心想,公公婆婆一定會很開心的。
他們試穿以後,要不然肩膀那太窄,不好活動,要不顏色不對,要不就是衣服還是要自己去試買的好。我說,要不我再去換。又不讓換,將就穿。這也還算好的。
我身邊的朋友A,她的長輩比較挑剔了,女兒買的就是好,兒媳買的哪哪不好。身邊是不是總有那麼幾個長輩是比較刁鑽的呢!
也有不同型號的長輩。朋友B自從嫁進他家。婆婆就對媳婦高度認同,該認同的認同,該批評的也批評,基本上相處得跟母女似的。她給婆婆買的衣服,婆婆首先是肯定朋友的付出,還有朋友的出發點。衣服喜歡就更是肯定,這樣朋友經常去逛街買衣服的時候,看見合適的就給公公婆婆也買。慢慢的,婆婆每次說一點自己的喜好,朋友也就記得差不離了。
我們一起聊天,除了老公,孩子,她說起婆婆來也是眉飛色舞。
再回來說說我吧,經過我的觀察,我拿朋友B的方法改良了下,就是自己細心去了解公公婆婆的喜好,直接去觀察,連褲長,衣長都仔細的量了,還做了記錄。買回來的衣服,好像還是不能盡如人意。
再過了大概1、2年,我發展,直接給錢會比我去買衣服合適,要不然就是直接買紅參,西洋參,田七等這些「補品」,給他們。
那到底要不要買衣服?
總結:如果你對你的眼光很認可,你也知道公公婆婆的喜好,你能預測買回來的衣服他們會喜歡,不會因為不喜歡而受傷的是自己,還有,遇見平常高的婆婆。那就買。
要不然就不買,去接觸接觸他們的朋友,他們的朋友喜歡什麼,大概他們也會喜歡什麼。比如我公公婆婆喜歡直接了當的給錢,要不就是「補品」。
別糾結哈,投其所好很重要。
在我們不能改變別人的情況下,優先改變自己,也許就不一樣了呢。
我是#劉蔓育兒#。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
分享,作為兒媳,你給公公婆婆買衣服嗎?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