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自主成長的特點
一、個人內需生成成長動力
自主成長不是在於崗位規定、基於領導要求的被動應付,而是出於職業自覺、內在需求的主動選擇。教師成長的路徑有很多,但是關鍵在於自主成長。不甘落後,不甘平庸,想要有所作為,就要奮發圖強。教師成長的內需緣於一種教育夢想、基於一種職業信仰、出於一種事業執著、成於一種畢生追求。教師成長不是一陣子而是一輩子的事兒。市場需求刺激經濟發展,職業需求刺激行業發展,內在需求促進自主提高。得過且過、不求上進者,他會止步於規範教師。滿足現狀、不思進取者,他會停滯於骨幹教師。雖說努力,但缺少悟性不得其法者,難以成為有效教師。
既有學習韌性,又有教學靈性,還有教研悟性者,才可能成為優效教師乃至卓越教師。有需求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會有動力。現實中職稱評審的推動力、教研評價的助動力反而成了某些教師發展的主要因素,恰恰缺失了自主發展的源動力。所以,一些人為了拚湊職稱條件才會去做教研講大課、才會去搞課題寫論文。而 真正具有教育情懷的人,會出於一種樸素的熱愛,一種真誠的熱情投身於教育事業,所有的付出都心甘情願,所有的努力都無怨無悔。「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源動力讓人行走的暢快,堅持得長久,付出的甘願,最終收穫自己的成長、成才與成功。
二、學習方式提升教學效能
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質既是一種學習速度的競爭,又是一種教學效能的競爭。學習是一種隱性的發展,別人看不見而你自己知道。效能是一種顯性的提高,別人看得見而你自己也能感得到。自主成長意味著三層意思,其學習方式與學習過程由個人選擇,學習態度與學習品質由個人調控,學習感受與學習效能由個人支配。有效學習強調目標清楚,要求策略正確,看重方法得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比較學習、項目學習、深度學習是新時代日漸流行的學習方式。學習取勝的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效能提升的核心是發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方法得當、運用恰當、情景適當、評價正當才能達到提高學習速度,提升學習品質,優化學習效果,轉化教學效能之目的。
教師學習有六個境界:重在學以致用,貴在學以明理,難在學以求是,高在學以悟道,巧在學以通慧,贏在學以創新。效能是指事物所蘊藏的有利的作用。效果看重教學成績,滿足於短期效應。效率看重教學進度,滿足於完成任務。至於聽不聽是學生的事兒,會不會也是學生的事兒。效能看重教學匹配,看重學生需求,致力於追求核心素養的課程落地,也致力於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
三、終身學習保障學習品質。
終身學習是指為適應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和實現個人內涵發展的需求,貫穿於一生的持久的學習過程。古人說「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意思。習慣上人們把人生分為學習積累期,工作實踐期與退休養老期。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變遷、老齡化及推遲退休的到來,終身學習與學習型社會的概念得到迅速普及推廣。終身學習具有終身性、全民性、廣泛性、實用性等特點,其四大支柱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終身學習的三重意義:一我們可以更好地面對工作中的問題,事業中的考題,研究中的課題,發展中的難題。二滿足生存發展的必要,鞏固提高的需要。三充實個人精神生活,提升家庭生活品質。世界正在獎勵終身學習的人。只有終身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適應未來的變化。
教師要明白四道選擇題:比成績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思維,比思維更重要的是習慣,比習慣更重要的是品質。高品質的學習者有六個特點,對世界充滿好奇,對他人充滿善意,對學習充滿渴望,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未來充滿嚮往,對自己充滿信心。學習品質包括十大要點:1濃厚興趣主動投入,2良好習慣梳理結構,3專心致志精力集中,4踏實求學持有韌性,5比較學習發現差異,6批判思維獨立見解,7肯於專研追根溯源,8反思感悟富有靈性,9心有靈犀無師自通,10融會貫通啟迪智慧。品質決定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