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人的年,
最少不了的是那一桌年夜飯。
天大地大,世界再大,
也大不過那頓闔家團圓的菜餚,
它不光是豐盛,
更是家人滿滿愛意和對新年的期盼。
它不只是一桌豐盛佳餚,
更承載著我們骨子裡關於團圓。
關於家的深厚情義。
無論吃了多少美味,
兜兜轉轉,
那一頓年夜飯是怎麼也擱淺不了的情結。
身在貴州的你,
今年家裡的年夜飯都準備了什麼?
快看看下面這些是不是必備的桌上菜吧!
夾沙肉
將豆沙夾入肥厚適中的肉片中,蒸至酥軟作甜食上桌。成菜白裡透紅,鮮香甜糯,肥而不膩,老人們最愛吃,通常都會一口一片,仿佛能聽見豆沙與牙齒搏鬥後發出的香脆之聲。
圖源:街頭巷尾網
鹽菜扣肉
在貴州的西南地區,鹽菜扣肉是年菜和酒宴中不可缺少的蒸菜之一。將切成薄片的五花肉蓋在鹽菜之上,隔水蒸熟後肉的湯汁就會瀰漫整個鹽菜,通常大家都會趴開肉來尋找鹽菜下飯。
炸酥肉
酥肉是貴州火鍋的標配,所以到了春節,殺了年豬之後,怎麼可能不炸上一兩盤香噴噴的酥肉呢?!肥瘦相間的酥肉外酥裡嫩,令人回味無窮。小時候總是會守在鍋邊等著吃,所以就有了「大人炸,小孩吃,炸一盆,吃一碗」的說法。
小米渣
將準備好的小米渣和肉加入白糖或冰糖粉拌好,上鍋蒸25分鐘,一直蒸到肥肉化掉,看上去成金黃色,每1粒米都粘在一起就好了,吃的時候為了好看可以把它翻過來倒扣入盤子中,一道美味的年味美食就這樣出鍋了。
辣子雞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口味的辣子雞。它是由特色的餈粑辣椒與雞肉一起炒制而成,兩種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在一起,沒有那種川版和湘版的火爆,卻更加綿綿悠長,刺激著你的味蕾,好吃的讓你停不下口。
糟辣魚
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必須要買一條魚,代表年年有餘的意思。清蒸、黃燜、煎炸……依據各家口味不同來做,貴州人比較喜歡吃辣,糟辣魚可謂是最家常的一種做法,吃一口,年味記心頭。
庖湯飯
春節前夕,是殺年豬吃刨湯燻臘肉的時節,這時農家人把養了一年的大肥豬拉到院裡宰殺,將新鮮的豬肉、豬血、豬肝等下鍋翻炒,加以湯鍋及佐料等煮熟烹製,邀請親朋好友圍在一起吃一頓熱鬧的殺豬飯,年味就越來越近了。
農家臘肉
臘肉是貴州的特色美食,殺完年豬後便將鮮肉醃製燻製成臘肉。記得小時候,父母還會在架子上割幾塊沒燻好的臘肉,用鐵籤串來烤給我們吃,充滿柴火味的臘肉味道真的好極了!
香腸
在貴州,香腸是很多家庭的必備年貨,當窗戶外掛滿紅彤彤的香腸時,那就快要過年了。雖然現在不像以前那樣,自己在家做,但是很多人還是會買肉在加工點灌香腸。
血豆腐
血豆腐算是年味裡最有特色的菜餚之一,將新鮮嫩豆腐搗碎,加豬血、調料拌勻用菜葉包製,再用松枝燻烤,食用時將其切片,上籠蒸熟即可食用,清淡爽口剛剛好。
打餈粑
貴州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打餈粑」的說法,年近三十的時候,外面冰天雪地,屋裡餈粑打得熱火朝天!在貴州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數民族,每逢春節臘月二十八,幾乎家家都要打糯米餈粑!
紅粑粑
紅粑粑,也就是你們說的年糕,是現在還會出現在大年初一餐桌上的食物,銅仁那邊的傳統就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吃餃子跟紅粑粑。粑粑是銅仁傳統食品,逢年過節、訂婚、建屋、做壽、小孩滿月和周歲等都要做紅粑粑。
米豆腐
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做很多的米豆腐,一是自家吃,二是串親訪友用。小時候拜年,每家送的都是一包白糖,一方肉,幾個紅粑粑和米豆腐,走的時候主人家也會返上自家做的給你,可以見得它們是極重要的年禮。
攝影:周羽舒
包湯圓
每年大年初一或者元宵節的早上,媽媽都會起床為家裡準備湯圓作早餐。新年的第一天吃湯圓,有時還會在餡裡面放一個硬幣,誰吃到了就會代表好運。湯圓從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從字面上體現一種圓滿之意!
滷菜拼盤
將家人愛吃的滷菜,如滷豬腳、滷花生、滷豆腐、滷豬耳朵等切絲或切片拼裝在盤子中,並碼放整齊,再外加一份辣椒水,就是一份好看好吃的下酒涼菜啦。
涼拌皮凍
豬皮熬煮成濃厚的湯,放涼後自然凝固,就成了晶瑩的皮凍。為了防止皮凍融化,通常還會在容器下再放冰塊冰鎮,吃起來冰涼爽口,老少鹹宜。皮凍富含膠原蛋白,愛美女性可以放開吃,不過血脂高的人要少吃。
涼拌皮蛋
在年夜飯上,通常也少不了。取上幾枚松花皮蛋,加上辣椒、醬油、醋等佐料,再放鹽須菜、折耳根、香蔥等東西,這樣攪拌一下就可以,相當味美。
涼拌蕨根粉
蕨根粉是貴州人比較喜歡的一道涼菜,無論在家裡還是在酒席上,經常出現。蕨根粉先泡軟,然後與尖椒、陳醋、醬油等一起攪拌,最後撒上香菜,絕對是諸多涼拌菜中最先被消滅掉的一道菜。
蛋卷
金黃色的蛋卷,一口一個,清香又滿口,搭配著高湯和青蔥色澤的豌豆尖,超有滿足感!
一頓具有貴州特色的年夜飯
承載了無數人的期待
看完貴州人年夜飯必做的這些菜
是不是覺得年味更濃了呢?
過年回家吃飯
世界再大,
也大不過和家人吃的那一碗年夜飯。
除了列舉的這些,
還有哪些是貴州過年必備的菜呢?
快來留言補充吧!
內容來源:多彩黔行、網絡
原標題:《美食 | 都是小時候的味道,貴州人的「年夜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