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敦煌資源庫:呈現經典洞窟的高清數位化內容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數字敦煌資源庫:呈現經典洞窟的高清數位化內容
2016-04-29 18:37: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4月29日,敦煌研究院舉行發布會披露,「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第一期已構建完成。圖為甘肅省政府副省長夏紅民啟動「數字敦煌」資源庫。 楊豔敏 攝

2016年5月1日,敦煌研究院將首次向全球發布敦煌石窟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位化內容及全景漫遊節目。圖為與會嘉賓觀看「數字敦煌」資源庫。 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4月29日電 (記者 馮志軍 魏建軍)敦煌研究院29日披露,「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第一期已構建完成,將於今年5月1日,首次向全球發布敦煌石窟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位化內容及全景漫遊節目。

  「這標誌著一個持續了20多年的項目終於走向了世界,走近了民眾。」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當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民眾可以通過這30個洞窟,看到莫高窟在不同歷史時期「連成一條線」的壁畫特點,包括從它的創建、鼎盛,然後到最後的收尾等,是一個什麼樣的歷程。

  發布會的消息稱,匯集了國內外諸多科研院校力量的這種技術是獨特的,也是一種當前最適合敦煌石窟藝術數位化存儲與再現的手段。

  王旭東透露,此次上線的絕大多數洞窟是遊客看不到的,因為確實比較珍貴,我們不希望對它本體有更多地幹擾,但可以通過數位技術和網絡技術,與民眾分享。

  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文化發現」的敦煌石窟,以4至14世紀的藝術和文獻遺存聞名於世,但由於自然因素、人類活動等多種原因,敦煌石窟集珍貴性、脆弱性於一身。針對其不可避免的衰老退化,敦煌研究院集中力量推進「數字敦煌」建設,利用數位化手段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共享文化資源信息。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敦煌石窟數位化技術的探索與研究,目前已形成一整套掌握核心技術的數位化技術,完成了敦煌石窟120個洞窟的攝影採集、40個洞窟的圖像處理,以及120個洞窟的全景漫遊和20尊彩塑的三維重建。

  經歷幾十年的搶救性保護後,敦煌石窟進入科學預防性保護,數位化保護是敦煌石窟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重要手段。王旭東表示,數字敦煌資源庫上線後,目前已開發出資源庫的中文版本,英文和日文版本以也將會很快與全球民眾見面。

  甘肅省政府副省長夏紅民告訴記者,「數字敦煌」資源庫上線加速了敦煌走向世界的步伐,不僅使優秀中華文化「走出去」讓國外民眾收穫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和體驗,古代多元文明交流薈萃之地敦煌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來優秀文化和先進技術。(完)

相關焦點

  • 「數字敦煌資源庫「英文版全球上線
    「數字敦煌資源庫「英文版全球上線 2017-09-20 19:26: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敦煌9月20日消息 (記者孟永輝 王妍
  • 「數字敦煌」30年:從構想到不斷完善
    藉助高科技手段,「數字敦煌」讓一批敦煌藝術精品通過數字平臺、數字展覽、手機App等途徑走出敦煌。在2003年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樊錦詩提交了《關於建設敦煌莫高窟遊客服務中心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建設數字影院和球幕影院等現代化多媒體演示場所,向觀眾全面展示莫高窟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石窟藝術經典。
  • 吳健:「數字敦煌」讓文物走向「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10月13日,由人民網·人民數據(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主辦的「啟航·數智新經濟」系列論壇開講,第四期圍繞「數字如何賦能文化新業態」主題進行探討。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文物數位化研究所所長吳健在研討時表示,通過數位化手段讓文物走出敦煌、跨出國門,走向「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是文物傳承保護的遠大目標。
  • 數字敦煌 人在畫中遊
    敦煌研究院   找尋打開歷史的新方式   「太震撼了!」   1月12日上午,在甘肅敦煌看完《夢幻佛宮》後,來自杭州的遊客張賢剛神採飛揚,「那些壁畫真真切切地呈現在眼前,仿佛一抬手就能摸到。」
  • 真好,敦煌莫高窟230多個洞窟有了數字檔案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6月11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記者從敦煌研究院了解到,經過30多年的努力,敦煌研究院目前已累計為230多個洞窟有了數字檔案,「數字敦煌」成果正在得到廣泛應用,讓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實現「永久保護,永續利用
  • 數位化賦能 敦煌「活」起來
    進入莫高窟參觀前,兩部「數字敦煌」專題片帶遊客提前感知石窟魅力;為230多個洞窟建立了「數字檔案」,遊客「掃一掃」就能了解窟內全貌,通過微信小程序可以隨時隨地看石窟壁畫,還能聽自助講解……  數位化技術賦能,正在讓古老的敦煌莫高窟這一文化瑰寶「活」起來,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滿足人們遊覽、欣賞
  • 「數字敦煌」展首赴國外展出 科技成果與藝術相融(圖)
    丁小勝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28日電 (安慧莉 馮志軍)由敦煌研究院與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甘肅省文化廳支持的「絲路明珠,數字永恆——數字敦煌成果展」於27日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開幕,其旨在大力弘揚敦煌文化藝術,全面展示敦煌研究院數位化研究成果。
  • 樊錦詩:「數字敦煌」意義在於永續利用
    80年代末提出,就是將數位技術引入敦煌石窟保護,將洞窟、壁畫、彩塑及與敦煌相關的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數字圖像,匯集成電子檔案,以利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思路。經過多年探索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先進的數字影像拍攝、色彩矯正、數字圖片拼圖和儲存等敦煌壁畫數位化保存技術。現在圖像已經達到高清標準,沒什麼變色。有可能以後還有更好的辦法,那就只能以後繼續探討,它是一個永遠的探索過程。 數字電影「窟外看窟」東方早報:即將開放的數字展示中心是什麼樣子的?
  • 樊錦詩:敦煌只有一個
    從那時起我知道了,只要壁畫能變成數字圖像,就可以永久保存。經過不斷琢磨,一個大膽的構想漸漸清晰起來:我們要為敦煌石窟的每一個洞窟及其壁畫和彩塑建立數字檔案。我認為,只有把敦煌石窟所有文物的信息數位化,才能切實地讓敦煌石窟信息永久保存,才能真正地讓後代永續利用。
  • 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數位化不會減弱敦煌的魅力
    敦煌石窟是世界知名的文化藝術寶庫,其中最典型的莫高窟,就包含735個石窟,45000平方米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飛天號」在莫高窟的運用只是敦煌石窟數位化保護的一部分,更加龐大的「數字敦煌」計劃還在後面。
  • 聽「敦煌女兒」樊錦詩講敦煌(之四):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
    敦煌研究院多年來始終遵循「不改變原狀」的文物保護要義,採取多種保護技術措施,實施莫高窟崖體和洞窟加固,搶救了許多洞窟精美的壁畫和彩塑;針對莫高窟壁畫和彩塑逐漸退化,採用數位化技術,逐步實施莫高窟全部文物的數位化儲存;為提高莫高窟保護的主動性和預見性,以風險管理理論為指導,進一步開啟了預防性保護,建立了莫高窟安全技術防範系統等,防患於未然。
  • 【攝影報導】數位化 讓敦煌莫高窟神韻長存(組圖)
    敦煌研究院數字中心工作人員在圖像採集洞窟內調試燈光。  本報記者呂建榮 通訊員孫志軍  春日的一個上午,敦煌莫高窟一洞窟內,幾名工作人員正在用專業超高像素數字相機對窟內壁畫進行圖像採集。而在不遠處的敦煌研究院數字中心,數十名技術人員正在電腦前細心拼接前期在洞窟內拍攝的畫面。一臺計算機前,隨著滑鼠的輕輕滑動,已經拼接完成的壁畫在顯示屏上緩緩展開。絢爛多姿、美輪美奐的莫高窟壁畫撲面而來。
  •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開幕 展敦煌數位化最新成果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開幕 展敦煌數位化最新成果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15日在北京開幕。該展覽通過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的深入融合,將千裡之外的敦煌石窟搬到京城,為大眾提供一場可沉浸體驗的敦煌文化藝術盛宴。
  • 講好「敦煌故事」 讓莫高窟文化動起來活起來
    敦煌研究院在文化遺產保護、價值挖掘、旅遊開放、文化傳播等方面作出巨大貢獻,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典範。  莫高窟的保護是第一位的  一座球狀和線條混搭的建築拔地而起,黃色的外貌和周圍的戈壁渾然一體,這便是觀眾到敦煌莫高窟的第一站——數字展示中心。觀眾在這裡觀賞《千年莫高》《夢幻佛宮》兩部高清電影,然後再實地參觀莫高窟。
  • 留住千年芳華 延續敦煌故事——莫高窟文物保護中的科技創新
    「為保障洞窟壁畫和彩塑保存環境穩定,我們採用現代物聯網技術構建了莫高窟監測預警體系,制定了科學的洞窟開放管理制度。」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監測中心主任王小偉介紹。在監測中心的大屏幕上,洞窟內微環境監測數據、莫高窟小區域氣象站數據、區域遊客數量分布圖、接待信息及窟區主要區域視頻一覽無餘。
  • 「雲遊」敦煌,一覽莫高窟的春夏秋冬
    莫高窟「雲」端一直在線,讓你在家就能一覽莫高窟的春夏秋冬遊覽「數字敦煌」探索敦煌文化創意內容漫遊精品展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雲遊」莫高窟吧!「數字敦煌」為你提供近觀敦煌藝術的平臺。「「數字敦煌」資源庫隨時隨地遊覽欣賞」「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以敦煌石窟藝術的數位化成果為基礎,匯集有關敦煌石窟的圖像、影像、考古研究和保護等方面的數據,在數字世界中再現敦煌石窟的精美絕倫,滿足觀眾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遊覽欣賞需求。
  • 敦煌數字畫師俞天秀:莫高窟的一千零一個故事
    《我們正年輕 敦煌數字畫師》劇照1993年後莫高窟數位化逐步發展,尤其是2010年數位化的標準化制定以後,進度明顯加快。然而,經過20多年,目前敦煌石窟壁畫的數位化僅僅完成了200多個,僅佔敦煌石窟的四分之一,還剩四分之三的洞窟未完成。對俞天秀來說,這是一項需要用盡一生的事業。
  • 敦煌·數字·大賞:數位技術重現莫高窟輝煌(組圖)
    來源:蘭州晚報  作者:甘霖文/圖  2014-08-30 11:01  編輯:耿寧   敦煌·數字·大賞  全仿真三維立體洞窟  →初唐時期的332窟彩塑,運用自適應三維重建技術,通過對莫高窟內塑像進行三維掃描數位化處理,經3D列印重建,與以往其他複製方法相比,具有誤差小、還原度高的優勢。
  • 樊錦詩:11年「數字敦煌夢」成真
    在洞窟外「看見」窟裡景象  說起「數字敦煌」,樊錦詩馬上一掃連日來的疲憊。就在去年,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落成,所有遊客在參觀敦煌莫高窟之前,都能在高清球幕影院觀看《千年莫高窟》高清寬銀幕數字電影,20分鐘後直接轉場觀看球幕電影《夢幻佛宮》,在洞窟外可以直接「看見」窟裡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