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賦能 敦煌「活」起來

2021-01-12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進入莫高窟參觀前,兩部「數字敦煌」專題片帶遊客提前感知石窟魅力;為230多個洞窟建立了「數字檔案」,遊客「掃一掃」就能了解窟內全貌,通過微信小程序可以隨時隨地看石窟壁畫,還能聽自助講解……

  數位化技術賦能,正在讓古老的敦煌莫高窟這一文化瑰寶「活」起來,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滿足人們遊覽、欣賞、研究等需求,更好助推文物走向「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數字展示中心帶來旅遊模式「革命性」變化

  在距離莫高窟13公裡遠的地方,一座臥於沙漠之中的建築格外顯眼,建築線條像風吹過沙丘一樣充滿著強烈的流動感,窗的設計有如洞窟。這就是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也是莫高窟數位化建設的重要展示窗口。

  敦煌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8月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開放以後,所有遊客在實地參觀莫高窟之前,能夠先在直徑18米的球幕影廳中,通過兩部時長各20分鐘的「數字敦煌」專題片《千年莫高》《夢幻佛宮》,身臨其境般地觀看洞窟建築、彩塑和壁畫,提前了解莫高窟自然、歷史、文化背景和數位化洞窟景觀。觀看影片後,遊客再乘坐擺渡車前往莫高窟,由講解員按照既定路線引導遊客進洞窟參觀。

  數字展示中心的建成,給莫高窟的旅遊模式帶來了「革命性」變化——莫高窟參觀活動用時由原來的120分鐘延長為150分鐘至180分鐘,遊客在實景洞窟內的時間壓縮到75分鐘以內,但獲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這種參觀模式既可緩解洞窟壓力,減少遊客參觀給珍貴而又脆弱的壁畫彩塑帶來的潛在威脅,又可利用多媒體展示滿足多種參觀需求,提升服務質量和遊客參觀體驗品質。」敦煌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數位化賦能,為緩解莫高窟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之間的矛盾提供了重要支撐。

  230多個洞窟建立了「數字檔案」

  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其中保存完好、存有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現存壁畫4.5萬平方米、彩塑2000多尊。由於窟內彩塑和壁畫都是由泥土、木材、麥草等材料製成,隨著時間推移和遊客增多,莫高窟文物保護面臨巨大壓力。

  針對其不可避免的衰老退化,自20世紀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開始探索和研究用數位技術保護莫高窟,把洞窟的信息採集下來,建立檔案,以達到「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目的。

  「給佛拍照」,是石窟數位化最簡明的解釋。在昏暗的洞窟中,專業人員自製軌道、燈箱,分層、逐行拍攝壁畫,然後利用計算機技術,將數量龐大的照片逐一比對、拼接和修正。

  2016年,數位化的另一成果「數字敦煌」資源庫上線。首期30個洞窟的高清圖像及全景漫遊免費在網絡上公布,人們在屏幕前就能身臨其境般地欣賞洞窟景象。

  隨著數位化技術的提升,在石窟內採集的圖像比原作更清晰,遊客在屏幕上看遠比在洞窟裡看生動。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經為230餘個洞窟建立了「數字檔案」。

  「數字檔案」讓不可移動的壁畫精品可以越過山川海洋,抵達世界任何角落。現代化的展示手段,也為人們提供了了解敦煌的全新視角。

  虛擬實境+指尖「雲遊」,敦煌旅遊體驗很潮

  在利用數位化技術建立檔案、保護好洞窟文物的基礎上,結合「數字檔案」的數據成果,敦煌研究院加快與科技企業的合作步伐,讓數字資源和敦煌學研究不斷接軌最新科技,敦煌莫高窟的旅遊體驗越來越潮。

  如今,莫高窟的許多洞窟前都張貼了二維碼,遊客「掃一掃」就能詳細觀看此洞窟的立體畫面,上線的「雲遊敦煌」小程序,也更好滿足了年輕遊客的旅遊體驗,減少了不能全部進入洞窟參觀帶來的遺憾。

  今年,面對疫情挑戰,敦煌研究院運用人工智慧、虛擬漫遊等新技術,與華為合作打造了「AR地圖」產品,遊客站在洞窟外面,打開手機的一個程序就可以瀏覽洞窟內的情況,可以達到足不進窟便覽全貌的效果。

  以保護文物為出發點,落腳在遊客體驗端。數位化技術,讓莫高窟「容顏永駐」正在成為可能。

  敦煌研究院通過數字和多媒體技術,實現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播雙贏等成功經驗,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決心,也為做好龍門石窟數位化保護展示、數字博物館建設等提供了借鑑。我市代表團成員紛紛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通過一系列數位化手段做好保護、弘揚等工作,切實讓文物「活」起來。

責任編輯:趙檬

相關焦點

  • 講好「敦煌故事」 讓莫高窟文化動起來活起來
    讓敦煌文化藝術走出洞窟「活」起來  近日,敦煌研究院與故宮博物院籤約,攜手推進「文物+數位化+網際網路」多領域的深度融合;此外,敦煌研究院還同時與武威市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籤約,攜手發展,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  讓文物活起來,敦煌研究院是國內文博界的引領者和實踐者。
  • 做「全球數位化產業中臺」,敦煌網賦能小微企業共克時艱
    利用中臺優勢構建良性生態,賦能小微企業逆行2020受疫情影響,短期內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將延緩,但從長期來看,疫情將迫使供應鏈和服務進行快速調整和升級,優質的產品、企業、服務隨之沉澱,整個生態會變得更加紮實,提升回彈力。
  • 讓莫高窟文化動起來活起來(文化脈動)
    值得一提的是,敦煌研究院始終將學術研究作為事業發展的核心,不斷完善敦煌學學術研究體系和學科體系建設,持續引領敦煌石窟研究的發展方向。讓敦煌文化藝術走出洞窟「活」起來近日,敦煌研究院與故宮博物院籤約,攜手推進「文物 數位化 網際網路」多領域的深度融合;此外,敦煌研究院還同時與武威市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籤約,攜手發展,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讓文物活起來,敦煌研究院是國內文博界的引領者和實踐者。
  • 十二藝節|這部「流動的敦煌」,讓千年壁畫活了起來
    為了保護敦煌壁畫,為了讓更多人欣賞到敦煌燦爛的藝術,一代代敦煌人在荒涼大漠裡獻出青春甚至獻出了生命。5月15日,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參評劇目《敦煌》在上海保利大劇院上演,一幕幕流動的飛天舞,讓千年壁畫活了起來,也讓敦煌背後的守護者再現人前。
  • 新技術賦能敦煌莫高窟文物保護和展示
    通過構建莫高窟窟區釐米級3D地圖、結合高精度空間計算技術,數字敦煌成果得以在實景空間呈現。這給遊客帶來了參觀新體驗。「我們希望為遊客提供管家式的導覽服務。」蘇伯民說,目前這一技術只融合了靜態洞窟信息,未來將進一步充實壁畫故事、藝術特點等,讓遊客不僅能看到概貌,也能品味細節。莫高窟窟外展示遊覽技術讓飛天「飛入實景」。
  • 科技賦能旅遊產業創新「蝶變」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數位化發展,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山西文旅數字體驗館是國內首座省級文化旅遊融合的數位化綜合體驗展館,也是資源推廣、數字體驗、文創新零售、數字文旅經濟多效合一的平臺,綜合運用人工智慧、混合現實、邊緣計算、大數據、全息成像、動作捕捉、CAVE空間技術,把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先進的數位化方式,直觀展示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 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數位化不會減弱敦煌的魅力
    樊錦詩說,正在進行中的敦煌石窟壁畫數位化,首先是為了搶救敦煌石窟珍貴的文物信息,使之得以永久真實地保存,同時為敦煌學研究提供準確詳細的信息資料,並可製作虛擬洞窟供遊客欣賞參觀,為緩解石窟開發的壓力,保護壁畫提供技術保障。  「20平方米的洞窟,又窄又暗,即使進去看,也不一定能看得清楚。」樊錦詩說。
  • 雲遊四方|科技賦能旅遊產業創新「蝶變」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數位化發展,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推出「在家雲遊博物館」項目,不僅讓遊客坐在家中即可看到國寶級文物,還帶動了博物館文創的銷售。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業要有新思維、新動能和新模式,要堅持科技創新,升級智慧旅遊,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 數位化賦能「旅行+ 」 助力「捷途速度」再提速?
    隨著5G時代的到來,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崛起,數位化轉型的浪潮已經席捲全球,並與汽車產品深度結合,汽車產業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數位化轉型的絕佳時機。作為國內汽車9+6格局主機廠之一的奇瑞捷途也深刻的洞察到了這一變化,並順勢而為,通過科技賦能,為消費者開創數字「旅行+ 」的生活方式。
  • 數位化賦能產業供應鏈
    11月27日,由中國物資儲運協會主辦,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管理委員會、能鏈集團、煙臺市物流協會、普洛斯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協辦,中國物資儲運協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儲運雜誌社聯合承辦的2020第七屆中國儲運發展高峰論壇在山東煙臺舉行。來自政府、行業、企業、媒體等近300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賦能高級研修班」在宜興遠東控股集團開班
    央廣網南京8月17日消息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與遠東控股集團聯合主辦的「遠東大講堂——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賦能高級研修班」開班儀式15日在宜興舉行。立足趨勢前瞻,直擊行業痛點,來自政府部門和企業界的頂級專家學者、實踐標杆企業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之道。
  • 小視AI賦能行業,與大咖探索數位化轉型
    此次小視科技與兆騰科技籤約合作,將聚焦地產、商業等場景,共同推進企業數位化轉型,以科技賦能增長。發布會同期舉辦圓桌沙龍,華為、中軟等頭部企業共同參與,從各自專業角度出發共論地產數位化發展,以期共建數位化轉型新生態。
  • 新意互動曲偉海:讓「新意」賦能車企數位化轉型
    新意互動曲偉海:讓「新意」賦能車企數位化轉型11月21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以「科創未來」為總主題的2020中國汽車產業峰會在廣州萬富希爾頓酒店隆重舉行。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影響,讓在市場寒冬裡醞釀著變革的汽車產業,格局調整更為深刻。下半年車市的快速復甦,則再一次彰顯了中國汽車消費的巨大前景與機遇。
  • 能鏈合伙人劉新桐:數位化賦能出行能源產業變革升級
    (原標題:能鏈合伙人劉新桐:數位化賦能出行能源產業變革升級)
  • 蒲惠:數位化精益製造賦能中小企業轉型
    製造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和主幹,企業數位化轉型是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軌的必由之路。而作為社會化大生產主力軍的離散型中小型製造企業,其數位化轉型被公認為世界難題。而生產管理一旦能夠圍繞「活」數據說話,生產過程從原材料入庫到成品出庫全過程就能數據化、可視化,及時發現生產中的「腸梗阻」,從而實現質量控制的及時性和可追溯,並大大降低傳統生產管理的工作強度和用人成本。「降低庫存、盤活資金佔壓,企業才能『快』起來,各個環節的管控才能『清』起來。」一位長期為大企業做配套的機械加工企業負責人這樣對本報記者說道。
  • 新零售數位化賦能雙循環
    今年2月以來,國內多家電商平臺積極行動起來,為外貿企業轉內銷打開了綠色通道。淘寶特價版、京喜、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通過各種方式,以提升性價比為基本前提,為外貿企業打開國內市場提供了保障與支撐。在以往的認知中,外銷型製造企業長期依賴海外加工訂單,不了解國內市場變化,沒有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缺乏自有銷售渠道。
  • 數字賦能生活服務業,值得買科技承辦「數位化轉型供需交流會」
    作為「豐臺區數位化賦能中小企業行活動」的重要一環,此次交流會,在以新發地市場、大紅門服裝商貿城、北京花鄉花木集團、集美集團為代表的來自生活服務業的數位化轉型需求方,和以有桐科技為代表的數位化服務供給方之間,搭建了一座交流與合作的橋梁。
  • 茅友公社:文化科技兩手抓,數位化賦能老酒行業
    【天極網IT新聞頻道】疫情期間,各行業充分意識到數位化、智能化對於行業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並紛紛開始進行數位化轉型。在此趨勢下,茅友公社積極探索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與老酒行業這一傳統產業的融合方式,同時準確把握白酒新消費人群的飲酒理念和消費習慣,以「文化+科技」賦能老酒行業,用數位化為老酒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 九毛九:電子合同賦能餐飲HR數位化創新
    註:本文為法大大「解密企業數位化轉型秘籍」系列訪談視頻《數智大咖談》第4期:《九毛九:電子合同賦能餐飲HR數位化創新》的鏡像文字稿。發言人:九毛九集團信息總經理付丹偉、九毛九集團信息高級經理張留鋒、九毛九集團績效與勞動關係高級主管劉嘉慧。九毛九國際控股,是一家有25年歷史的中式餐飲連鎖集團,2020年1月15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
  •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開幕 展敦煌數位化最新成果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開幕 展敦煌數位化最新成果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15日在北京開幕。該展覽通過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的深入融合,將千裡之外的敦煌石窟搬到京城,為大眾提供一場可沉浸體驗的敦煌文化藝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