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當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就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節氣。這一天的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夏季真正的開始了。2017年夏至的時間是6月21日(星期三)。
「冬至餃子夏至面」……瞎說,明明是「夏至餛飩」!
夏至面!夏至餛飩!夏至面!夏至餛飩……
夏至的習俗到底該吃什麼?餛飩還是面?
大家也別爭了,中國地廣物博嘛,民俗不統一也是正常。
吃麵還是吃餛飩,也只是地域問題。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習俗中,吃麵的地兒可真不少:
老北京的習俗裡,自然少不了一碗炸醬麵。勁道的面出鍋後,淋上泛著油光,色澤紅亮或黑亮的炸醬,配上紅色的胡蘿蔔絲,和翠綠的黃瓜絲,隔著屏幕都能味道香味兒!
山東人在夏至這天吃麵,要特別加個步驟:將煮熟的麵條過涼水,俗稱過水麵。
切,不就是吃個涼麵嘛~
南方麵條的種類就多了去了,什麼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你要是喜歡,也可以去四川吃吃擔擔麵,一切憑你喜歡。老祖宗的夏至習俗可沒規定一定吃哪種面。
1、 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2、 如果你吃的是熱面,那就連湯了喝了吧,發發汗,帶走你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3、面嘛,長長的,取「長壽」之意,自然就是健康、長壽的祈盼咯!
雖然夏至吃餛飩的習俗傳得挺廣,但真正流傳這習俗的地兒也沒幾個。
夏至人家都吃麵,無錫人卻傲嬌得很——我就不吃麵,我吃餛飩。他們早晨喝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
哦,他們為此還特牛逼的創造了一句諺語: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1、 使人聰明。
這還要說,「餛飩」諧音 「渾沌」,老祖宗們其意,無非就是想打破渾沌,開闢新天地。這不就變成吃了餛飩可得聰明嘛!
2、 遊泳不怕水。
煮餛飩要經過「三滾三冷」,最終都會浮上來。而夏天又是遊泳的好時節,要是像餛飩一樣能浮在水上,就可以盡情的暢遊,而不被水淹了。
雖然這理由有點瞎,但也取個好兆頭嘛~
3、 免「疰夏」。
你肯定要問,「疰夏」是啥?它就是一種夏季常見時令病,長期發熱、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口渴尿頻、消瘦煩躁……話說,我能只要「消瘦」嗎?
夏至,天氣乍熱,本就容易胃口不佳,而疰夏病人整天吃些粥、雜糧等半流質食物,肯定會營養不良。
這時候,餛飩就踏著七彩祥雲而來了,它既有麵粉,又有鮮肉、蔬菜,很適合給這類人調節口味。
夏至無論吃麵,還是吃餛飩,都有它的好處。你要是樂意,早上吃麵,晚上吃餛飩都行,不吃米飯,減肥!!!或是乾脆來一碗雲吞麵,面和餛飩的面子都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