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聽說一種酒裡攜帶傳染病毒會怎樣?我想大家一定會把家中的酒全部丟掉,即便在超市看到它,也會躲得遠遠兒的。沒錯,最近很多外國友人都在紛紛銷毀家中的科羅娜啤酒(Corona)。就像這樣↓↓↓
為什麼呢?還不是因為科羅娜啤酒的名字和我們正在舉國抗爭的新冠狀病毒重名了!原來,「Corona」源於拉丁語,在現代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等拉丁語系中有「皇冠」的意思。1965 年,當人類首次發現這種帶有冠狀尖刺的病毒時,就形象地用「Corona」命名為冠狀病毒(Coronavirus)。不知 1925 年誕生於墨西哥的科羅娜,在得知有一種病毒與它重名後,會是什麼感受?
看到這則新聞時,小編只是搖搖頭,無奈苦笑。以為不過是外國友人的惡作劇,便沒再當回事。誰曾想,竟然真有人信以為真,引發了相當大的連鎖反應:很多人聽信謠言,導致科羅娜股票大跌!
公司坐不住了,不斷在官方推特上闢謠:「再次重申!喝我們的啤酒不會感染冠狀病毒!」
這波謠言實在令科羅娜頭疼不已,他們走投無路,竟然宣稱願意捐款 1,50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1 億元),只為把病毒的名字改成百威(Bud Light)!
估計很多人聽到這條消息都會大為震驚,不過他們的發言人卻表示這事兒是認真的!而當有人問到為什麼要改為百威時,他們竟答到:「你不覺得比起『Coronavirus』來說,『Budlightvirus』更順口嗎?」看到這裡小編已經啞口無言,這種時刻也不忘帶上百威。
雖然科羅娜公司是被迫宣傳,但這波操作實在太秀。一個早在 1965 年就確定的病毒名稱,豈是能說改就改的。同樣,至今也沒有消息稱科羅娜公司的確捐出了這筆錢。
不過,網友們的惡作劇也還在繼續。有網友打趣說,既然不能改病毒的名字,不如直接改啤酒的名字好了。為此,網友專門製作了圖片,竟毫無違和感。
↑↑↑「伊波拉」(Ebola,之前肆虐非洲的病毒)
還有網友調侃科羅娜加青檸的經典喝法為「科羅娜病毒和萊姆病」(Corona virus with lyme disease),因「萊姆病」(lyme disease,一種細菌傳染病)與英語裡的青檸(Lime)同音。
不得不佩服外國網友的想像力,看到這些讓我笑了好一陣。網友們的惡搞估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看著這些搞笑的惡搞,我竟然有些心疼起科羅娜。上海垃圾分類的風口浪尖上,因檸檬和玻璃瓶要分開回收,科羅娜就無辜躺槍。而這次與之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或許還有人不知道這 2 個品牌,小編就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科羅娜啤酒
科羅娜是墨西哥莫德羅啤酒公司旗下最知名的啤酒品牌。公司前身是 1 個叫莫德羅(Modelo)的啤酒廠,該酒廠一直採用頂級蛇麻草和麥芽為原料,釀製出的同名酒款廣受歡迎。
1925 年莫德羅啤酒廠升級為格瑞波·莫德羅集團,並釀製出世界上第 1 瓶科羅娜特級啤酒(Corona Extra)。如今,莫德羅啤酒公司旗下有大約 10 種產品,但科羅娜特級啤酒仍然是他們的招牌產品,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科羅娜」。
科羅娜啤酒是淡味啤酒,屬於比爾森啤酒(Pilsners)的一種。普通啤酒放棄在麥芽汁中添加啤酒花,而是用啤酒花提煉物作為替代品,以保持啤酒的香味。而科羅娜啤酒則添加純正的啤酒花,這使得其口感帶有微微的苦味,整體味道偏淡。
因墨西哥龍舌蘭酒的傳統喝法需要搭配鹽和檸檬。於是,墨西哥人在偶然的機會下,把檸檬隨手放入了科羅娜中,卻驚奇地發現,檸檬的酸甜與清涼的科羅娜竟是絕配!於是,這種特殊的喝法也逐漸流傳開來。
百威啤酒
百威(Budweiser)是世界知名的啤酒品牌。由阿道夫·布希(Adolphus Busch)於 1876 年在美國創立。百年來,以其純正的口感、過硬的質量贏得了全世界消費者的青睞。一直被譽為是「啤酒之王」,是世界上最暢銷的啤酒。
百威啤酒素來只採用質量最佳的純天然材料、用料篩選嚴、要求高,工藝嚴謹、整個流程不使用任何人造成分,又使用數百年傳統的山毛櫸木發酵工藝、並通過自然發酵的方法釀造而成。如此釀造出的百威牌啤酒酒體格外清澈、口感格外清醇。而圖中的「Bud Light」 是百威出品的一款清啤。名稱中的「Bud」 實為「Budweiser」的縮寫,其原麥汁濃度低於普通百威啤酒,只有 4.2% 。
雖然截至目前,重名事件對其啤酒的銷售並未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擱誰也不喜歡和病毒這樣不好的東西扯上關係,沒人願意喝一款叫做「伊波拉」的啤酒吧!希望疫情和謠言都趕快過去,好讓大家能重新相聚,痛快的喝頓大酒!到時候,一定要來一瓶科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