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和謝靈運,都寫過山水田園詩,究竟誰是山水詩的創始人呢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有名的詩人和文學家。上過中學的朋友,對陶淵明寫的一首散文應該都不陌生,那就是有名的《桃花源記》。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虛構了一個寧靜祥和,自由平等的理想世界。而陶淵明的詩,比起他的散文來,也毫不遜色。其中最有名的詩,是他寫的一組題為《飲酒》的詩,共計二十首,為大家所熟知的是這組詩的第五首《飲酒 結廬在人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首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結廬,用普通話說就是「蓋房子」,在這裡是居住的意思。車馬喧,原意是人喊馬嘶的喧囂聲,在這裡引申為人與人之間,迎來送往,客套應酬之類的活動。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雖然居住在嘈雜的人世間,但是我這裡卻沒有人世間的,不厭其煩的無聊的應酬。「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句話其實是回答上一句話,既然居住在人世間,怎能少得了人來且去的應酬呢?「問君何能爾」,是作者的自問自答,為啥能做到呢?「心遠地自偏」,你的志向比一般人高遠,自然也就覺得自己住的偏遠了。這句話和「心靜自然涼」,有異曲同工之妙。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一句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千古傳誦的佳句。內容淺顯易懂。「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寫傍晚秀麗的景色。最後一句有一定的哲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面對著此情此景,覺得這裡邊蘊含著某些大道理,可是自己又一時說不上了,好像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說到這裡,大家也許明白了,其實這是一首典型的「田園詩」。因此後人也稱陶淵明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謝靈運,南北朝時期的有名的詩人、文學家。謝靈運的詩,主要以山水為主。幾乎在他的每一首詩中,都或明或暗地描寫了山、水、石、草等這些自然景觀。在詩中極盡描寫山水景物,以及園林的美景。把這些景物寫得栩栩如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他的筆下,似乎都有了靈氣,賦予它們人類的情感。
詩中很多佳句被人們所熟知,比如《過始寧墅》中的「白雲抱幽石,綠筱媚清漣。」再如《登江中孤嶼》中的「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以及《登池上樓》中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和《過白岸亭》中的「近澗涓密石,遠山映疏木」都是帶有「山水詩」特色的佳句。
正因為謝靈運寫了那麼多優美的「山水詩」,所以後人稱之為「一代山水詩的鼻祖」,把他尊為山水詩的創始人,就不足為奇了。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陶淵明和謝靈運,都寫過山水田園詩,而陶淵明側重寫田園詩,而謝靈運側重山水詩,所以說,陶淵明是「中國田園詩第一人」,而謝靈運是山水詩的創始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贊同這種說法,如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