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溫手繪讀紅樓|第58講
秦可卿吃了張友士的藥,病情反反覆覆,到了這年冬至,迎來了關鍵時刻,賈家上下一派緊張。賈母、王夫人、王熙鳳不斷派人去探望她。王熙鳳更親自探望看著不好,私下裡還告訴尤氏,讓給準備後事的東西。
那麼,不過一個冬至。為什麼讓賈家上下那麼緊張呢?畫家孫溫沒有表現賈瑞「邂逅」王熙鳳後的情景,本文多說一句。
(第十一回)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節的那幾日,賈母、王夫人、鳳姐兒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來的人都說:「這幾日也沒見添病,也不見甚好。」王夫人向賈母說:「這個症候,遇著這樣大節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賈母說:「可是呢,好個孩子,要是有些緣故,可不叫人疼死。」說著,一陣心酸,叫鳳姐兒說道:「你們娘兒兩個也好了一場,明日大初一,過了明日,你後日再去看一看他去。你細細的瞧瞧他那光景,倘或好些兒,你回來告訴我,我也喜歡喜歡。那孩子素日愛吃的,你也常叫人做些給他送過去。」鳳姐兒一一地答應了。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認真寫日期,除了逢年過節外,並不太多。第十一回這個冬至,卻清清楚楚記載的是十一月三十日。賈母還有意再強調一次「明日大初一」。都證明這個日子很有意思。
有人好奇,專門查詢過《紅樓夢》成書前後的時間,冬至日符合十一月三十日的有兩個:即1813年12月22日,清嘉慶十八年十一月三十是冬至日。那時候《紅樓夢》已經成書多年。
第二個日期是1642年,即明崇禎十五年,這一年的冬至是十一月三十日。距離崇禎皇帝上吊自盡,明亡,還有十六個月。
所以有紅學家據此說:崇禎是上吊而亡,秦可卿也是上吊而亡,曹雪芹寫出這個日子是「悼明」。這種理論咱們看個熱鬧就行,讀書就讀書不做「紅學」研究。
具體到這個日期,個人以為一定會有意義。就像林如海死的日期是九月初三,秦可卿應該也是同時去世。這個日期與「可憐九月初三夜」的白居易《暮江吟》有關,影射《紅樓夢》中太上皇與皇帝父子爭權,是「雙懸日月照乾坤」唐明皇與兒子唐肅宗的關係。賈家捲入其中,像楊貴妃的楊家一樣,被消滅了。
關於十一月三十日,沒有什麼特別線索,卻有兩個知識點補充學習下。關於農曆六個規則中的兩個。
第一個,月全黑規則 - 月全黑的日子是農曆月的第一天。農曆月周期由此而定。《紅樓夢》中月是指皇帝。
第三個:冬至規則 - 冬至必須落在農曆冬月。如果落不上,臘月之前就要添上一個月,成為閏年(閏十一月)。
所以,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正好在冬月結束,十二月初一開始「月全黑」,新一個月開始。曹雪芹有意如此寫,一定有目的。這裡不展開。說回秦可卿的病與冬至的關係。
冬至在古代不像現代,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節氣,更是傳統節日。古人稱為「冬節」,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那時候,漂在外地的人要在冬至節氣趕回家過冬節直到春節結束,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冬至一陽生」的講法是實實在在與中醫有關的理論。古人認為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病人或者體弱者熬過去會有大改善。反之,冬至這一天前是極陰,對病人的身體最不利。很多人挺不下去,消磨了生理根本,最終不治。
秦可卿的病症嚴重,冬至日前後賈家上下都緊張,就是擔心挺不過冬至。張友士也說:
(第十回)「……依小弟看來,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總是過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所謂一冬主要也是指冬至大關節。王夫人向賈母匯報,說:
「這個症候,遇著這樣大節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
指望就是「冬至一陽生」的說法,隨著冬至一過,陽氣漸漸重了,人也會得天地氣息眷顧,容易好轉。
事實上,秦可卿確實挺過了冬天,按照時間計算,她是在第二年九月初三與林如海同時去世的。不過曹雪芹因為聽從脂硯齋的勸說,刪除了五六頁文字,才顯得就像是冬至不久就去世一樣。
文|君箋雅侃紅樓
別忘了關注:君箋雅侃紅樓,動手轉發一下,沒準您的朋友也愛看,感謝讚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