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上北下南天南地北,讀懂先天八卦的大秘密,一般老師不願說

2020-12-11 李秀筆記

先從看地圖說起,記得小時候在學校每次看地圖都要死記硬背「上北下南」,而家裡的長輩看傳統文化地圖,每次念叨的則是「上南下北」。後來才簡單地分清,「上北下南」是西方的用法,而「上南下北」才是我們東方的用法。

於是,每次看到現代的地圖就要面北而立,看到我國古代的圖,就面南而站。終於,每次都能站對位。

上南下北

元代天文學,非常了不起

為什麼在我們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南方在上,下面李秀筆記將會對此做詳細的分析。這其實是和我國古代的天文曆法相關,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天文學非常發達,精準度極高,是非常了不起的一門學問。

除了看地圖的「上南下北」,涉及到南北,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會說「天南地北」。「天南地北」是漢語中約定俗成的用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了,就是這麼用,喻義是地域不同,或者兩地相距甚遠。事實上,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元朝,元好問的《邁陂塘》詞,關漢卿在《沉醉東風》中也有用過。當然若真的追溯這個詞的來源,其實是來自《易經》,更久遠一點,可以推到更早的河圖。

那麼,元好問和關漢卿為什麼會知道這個大秘密,李秀筆記認為和一位著名的元代科學家有關,那就是郭守敬,當時非常厲害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當然,也許在元朝,我所說的這件事只不過是天文學的科學常識而已。

郭守敬,在天文方面是非常厲害的,因為我現在知道,國際上有以郭守敬命名的小行星,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也有「郭守敬天文望遠鏡」。

理解「天地定位」,是學通先天八卦的最好方法

繼續說天南地北與《易經》的關係,孔子所作《說卦傳》裡面有「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的說法,同時還有「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的記載。大致意思是說,先弄清楚乾、坤的方向和位置,然後再具體理解其他6個卦象。面南而站立,向著太陽的方向,就能知道偉大的天文意義。這裡的「天地定位」,並非只確定天地的上與下,而是還有有具體的角度和方位。

首先,我們都知道,天一定在上面,地一定被我們踩在腳下,其次我們結合上面《說卦傳》的內容可以明確,在祖先的天文視角下,《易經》認為:天所在的方向是南,地所在的方向是北,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也就是說,天既然是在上的,也是在南的。而這個位置,也是我們神話故事裡的「南天門」。

上述這些內容,看似矛盾,實則有其天文學含義,讀懂其天文學含義,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天文學的偉大之處,而《易經》被稱為大道之源,名副其實。

天赤道,理解先天八卦的關鍵所在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理解的地圖,是把大地的方向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也就是說地圖的方向是水平的。

而在我國漢語中,天南地北所指的是一種天圖的方向,與水平方向呈現一定的夾角,在天文學上,這個圖一般稱作太陽視運動,也就是天赤道,或者說是太陽每天東升西落的路線,每年東升西落的路線。這是以北半球面南背北觀測的結果(如圖所示)。

古天文學意義上的南方和北方

假設我們把每天正午時分太陽所在位置,用一年的時間做個點的合集,這就是古老傳說中的南天門所在的大概位置,也就是上圖所示的南方。

知道了上述這個道理,基本上先天八卦、河圖也就不存在什麼秘密。南既然是在天上,所對應的地自然是在與之相對的地下。也就是說,我們的先天八卦,在天文學上可以作為太陽的運行路線圖來解讀。

由此,乾在上,坤在下,就順理成章了。也就是說,假如你現在看先天八卦,或者河圖,只要面南站著,如同我們日常讀書的時候舉著書,與水平呈現一定的夾角,就立刻明白了。原來乾在上、坤在下是這個意思。

按照上述內容,重新讀八卦的8個符號,超級簡單

雖然簡單,但卻非常精準的天地定位,是讀懂先天八卦的基礎。由此解讀卦者「掛在天上 」也,最為明了,古人的智慧實在了不起。孔夫子的每句話都頗具深意,看來《說卦傳》也不例外。

下面將八卦與具體的時辰相對應,也許你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我的感覺是這樣讀八卦的8個符號,真是超級簡單。

伏羲八卦方位圖

震是日出之前太陽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東北方向,離是日出的位置,兌是日出與日中的中間,乾代表日中,巽代表日出與日落的中間,坎是日落,艮是日落之後。所以一天中對應的時辰就很清楚了。

乾,是正午,陽氣最足,所以三個陽爻;坤,是子夜,陰氣最盛,所以是三個陰爻;震是日出之前,陽氣有所上升,所以一個陽爻在最下面,古代說是震旦;離,太陽出來了一半,還有另一半照地球的另一半,用現代科學解釋也是非常清楚的;兌,陽氣繼續上升,陰氣減弱,感受到水汽上升,蒸騰作用最為明顯,兌為澤;巽,陰氣上升,有絲絲涼風,所以巽為風;坎,日落時分,相對於我們的半球來說,和另一個半球陰氣相平;艮,陰氣繼續增加,但仍留存部分陽氣,太陽落山只留下了山,所以是艮。

綜上所述,上北下南、天南地北,簡單的詞語中蘊藏著讀懂先天八卦的大秘密,只不過一般老師不願說。

至於為什麼西方用上北下南,則是因為西方用的是北鬥星,當然在我看來這說明,在西方古代的地圖也並不是完全水平的。

相關焦點

  • 《易經》知識:什麼是八卦?怎樣區別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是被人發現並推演出來的,遵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下往上,先陽後陰」的規律。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兌、三離、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確定天地方位,對大自然的總體描述。天八卦序為:坎一,坤二,震三,四巽,五中,六乾,兌七,艮八,離九,風水學上多用後天八卦。
  • 易經:現代數學解密手指掐算,快速學會飛八卦,古人智慧讓人驚嘆
    易經:現代數學解密掌上掐算,快速學會飛八卦,古人智慧讓人驚嘆我們看電視,經常會看到古人用手掌進行推算,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相當的了不起。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也會遇到懂傳統文化的人,不用查日曆或者萬年曆,而是直接用手指來掐算天幹地支年份、月份,以及節氣等等的事宜。
  • 曉梅說事:「天南地北」一詞,八卦方位無關
    我曾撰《周易成詞例說》一文,認為與八卦方位有關的詞語,只與文王后天方位(坎,北;反,東北;震,東;坤,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良,西北)有關,而無有因伏羲先天方位(龔,南;兌,西南;坎,西;良,西北;坤,北;震,東北;離,東;兌,東南)而成詞者。
  • 易經尋根:六十四卦是先天八卦的發展和延伸
    周秋鵬六十四卦方圓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型,它抽象地描述了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而且與先天八卦一脈相承。歸納成一句話:六十四卦方圓圖就是先天八卦的發展和延伸。六十四卦方圓圖的卦象排列方式也是易經的核心,尤其的外面一圈圓形的卦象,直接是從先天八卦放大的。它的特點是再次告知了八卦所對應的方位,那就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兌東南。
  • 去天宮的門為什麼是南天門,《易經》的北坎南離如是說
    天南地北來源於先天八卦圖,先天圖中代表天的乾卦位於南方,代表地的坤卦位於北方,故說天南地北。因地理是人站在中央,以經緯線來定方向,面向北,故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而易經是北坎南離,東震西兌,是人面南而立觀察的。角度不同,方位不同。根據齊家的《簡易經》記載:"初,唯天無地,水去而地顯也。方向唯南,與天同語,後有地,命北,尚無東西。"
  • 易經八卦,方位排序小技巧
    我們通過學習和了解知道,易經八卦分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什麼叫先天?以哲學的觀點說,宇宙萬物沒有形成以前,即是所謂的先天,有了宇宙萬物,那就是後天了。或許可以理解成從起源到變化。先天、後天這兩個名詞,只是一種代號的作用,只是一種界說,用以劃分出階段範圍而已。
  • 八卦與六十四卦:《易經》的骨架
    卦爻由下向上數,共有六個。六個爻分為三部分初爻、二爻為地三爻、四爻為人;五爻、上爻為天。這三者稱為「三才」。天之道說的是陰和陽,地之道說的是柔和剛,人之道說的是仁和義。爻有兩種,即陽爻和陰爻,陽爻以「--」表示,陰爻以「--」表示。陰陽二爻象徵由太極衍生的陰陽兩儀。兩個爻組合在一起,即象徵兩儀和合產生的四象。三個爻組合即構成八卦,八卦兩兩組合,即構成有六個爻的六十四卦。
  • 《易經》三維立體圖找出先天八卦排列順序及八卦物性象徵規律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傳統的易經用五行金木水火土相互對立的關係建立起三維立體坐標,透過坐標上各五行的對立的關係和陰陽屬性建立起傳統的陰陽學說:用陰爻陽爻簡單的符號畫出八卦,以預示萬事萬物的基本規律,以明自然之理而遵循。
  • 十分鐘讀懂八卦圖式簡史
    易經成書也同樣如此,易書不如易圖。一但加入文字解說,反而畫蛇添足,多此一舉。況且文過可以飾非,偽說可成真理。例如「地心說」與「日心說」誰對誰錯?「日心說」就絕對正確嗎?我看未必!依照易學觀點,萬物負陰而抱陽,有太陽就會有太陰。日星是太陽,月星是太陰。如果日星為太陽系的中心,那麼,地球就是月亮的中心,是月亮圍著地球轉啊!那麼,地球就是太陰系的中心,人類遠太陽而近太陰!
  • 讀懂《易經》,這10句話的解析基本搞定,值得收藏品鑑
    《易經》由卦辭及爻辭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而《易傳》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繫辭上、繫辭下、說卦、序卦、雜卦十篇。《易傳》成書於春秋至戰國中期,是對易經的注釋和發揮。3、史學界認為《周易》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聖合著,即伏羲畫八卦,文王作卦辭,周公著爻辭,孔子撰《易傳》。
  • 《易經》:什麼是卦?八卦是怎麼來的?
    《易經》這部經典很難讀懂,末學雖然很久之前就已經接觸,但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了解的可能連一點皮毛都算不上,但還是希望把自己學到的分享給大家,有一點算一點,現學現賣吧,大家多包涵,多指教!其實也沒什麼秘密可言,只是因為對它不了解,所以才覺得神秘。什麼是卦?古人說:「卦者掛也」。簡單說,「卦」就是指掛起來的現象,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自然現象,就擺在我們面前,只要看就可以了。
  • 易經八卦深度解析-八卦的八個先天卦性
    最早對八卦的類象又成體系的描述和總結的,是孔子的《說卦傳》。孔子將卦的卦性,卦象和類象都進行了一個詳盡描述,包括其中還隱藏有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原理。因此我們想透徹的理解卦象,必須先從孔子的說卦傳中入手。
  • 什麼是易經的八卦,奇門的八門又指什麼,它們在方位上如何對應?
    通過學習《易經》,我們了解了《易經》的八卦,知道了《易經》八卦有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為體,講的是時間或者數字,是人樸素的認知、感知。而後天八卦為用,說的是空間或者方位,就是人日常的使用、實踐和運用。
  • 想要讀懂《易經》,要掌握這3個重要訣竅,一般師傅都不會告訴你
    想要讀懂《易經》,要掌握這3個重要訣竅,一般師傅都不會告訴你一、《易經》的完整體系,由簡到繁,從陰陽兩儀,演繹成64卦嬰兒和幼兒,如何開始認知一個人?他會知道,人有頭部、五官,有四肢和軀幹,這是一個人的基本架構。
  • 只解釋易經「八卦」的形成,就能寫兩千字!
    這句話說了跟沒說一樣。但示再深入研究一下你就會發現,它講的是說八卦掛起的現象,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八卦」就等於「八掛」。 八卦就是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有八種東西,這八種東西掛出來就組成了「八卦」。
  • 丁肇中:千年之前,《易經》已記載物質基本構造:粒子觀源於八卦
    中國古代早在千年之前,闡明物質的基本構造:「粒子觀源於八卦」民族自信心,這是當代西方思想不斷湧入,以西方為主的科學技術改變了全世界的前提下,漸漸被拾起的話題。儘管在當代,中國技術已經愈發先進,大量的科研成果已經領先於世界,帶領世界前行。
  • 關於八卦:究竟是先有「先天圖」,還是先有「後天圖」?
    八卦,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易經》的基礎。將八卦分布於八方,就形成了八卦圖。這也意味著,後天八卦方位很可能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形成了。而先天八卦方位,則是由北宋著名理學家兼道士邵雍首先公布的。在此之前,並沒有兩種八卦的區分。尤其是先後天八卦之說得到了儒學宗師朱熹的採納,遂使之廣為流行,成為了主流學說。
  • 陰陽二氣8字形運動規律,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之間的關係
    學習《易經》是我最大的興趣和愛好。對《易經》的學習和思考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開悟。四柱(時間)與八卦結合得最緊密的是易學大師邵雍,他的成就至今無人超越。8字形旋轉學習《易經》最重要的是理解八卦所描述的宇宙模型。陰陽二氣的變化規律是什麼樣的?先天八卦如何轉化成後天八卦?先天八卦的運動規律是什麼樣的?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句簡單的話,隱藏著《易經》八卦圖
    我讀《易經》,寫了一百多篇文章分享,有靈活變通的基礎,當我讀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發現這句簡單的話,隱藏著《易經》八卦圖。 今天,我把自己的發現,分享給大家,這是一個讀懂《易經》的小竅門。
  • 《周易》雜談 | 什麼是先天八卦?
    既然說到先天,那麼就有後天。這是一個階段劃分範圍。所謂的先天,字面解釋是,自開始即存在。這樣一來,我們不難理解,先天八卦就是從易學開始便呈現的八卦。通常,指的是我們常說的伏羲八卦。伏羲的「先天八卦」,是畫上去的,像圖畫一樣,這跟我們中國文字起源類似,都是來源於圖畫。分析卦的圖案,每個卦都有三畫,我們稱為三畫卦,卦中的畫叫「爻」。爻者,交也。古人想通過卦告訴我們,宇宙萬物,縱橫交錯,相互作用,時時變化。爻,分「陽」「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