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揚州為什麼如此繁榮?江海形勢圖告訴你

2020-12-15 一起看地圖高清地圖

唐代,揚州是全國最大的經濟都會,也是最發達的國際港口城市,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稱譽。「市橋燈火連霄漢,水郭帆檣近半牛」是對揚州地區貿易往來、商賈雲集景象的寫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更是了道盡了揚州地區首屈一指的經濟地位。

唐代揚州地理位置示意圖(《中國歷史地圖集》「唐時期·淮南道圖」)

唐代揚州繁盛的原因,要歸於其地處長江、運河交匯地帶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水運條件。一方面,揚州是隋唐大運河邗溝段的起點,這條最初由春秋時期吳國開鑿的運河,歷經隋煬帝時期的疏浚、整治,到唐代已經成為溝通長江、淮河流域的紐帶,也是通往長安、洛陽的重要水路。另一方面,唐代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流域的經濟地位有所提升,揚州和益州(即成都)兩大經濟中心甚至超越北方的長安、洛陽,成為全國工商業和貿易發展最為繁盛的地方,稱為「揚一益二」。揚州正處於長江、運河一橫一縱的水系交匯處,其在水路交通和商業貿易中的地位和優勢顯而易見。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唐代以後乃至明清時期的揚州一直位於長江、運河的交匯處,為何唯獨在唐代顯現出空前絕後的繁榮景象?在揚州地區的江海形勢變遷圖中,能得到些許答案。

歷史時期揚州以下長江河道變遷圖

(中國科學院《中國自然地理》編輯委員會:《中國自然地理地貌》,科學出版社,1980年,第94頁。)

距今2000年前,揚州是長江河口的頂點,其下是水面開闊的喇叭狀河口灣,水面開闊。隨著泥沙淤積、沙洲並岸,長江河口東遷,河道束狹,但是直至唐代,揚州以南的長江河道仍是一片較為開闊的水面(見圖),有感潮環境的存在。李白有詩句:「我來揚都市,送客回輕舠。因誇楚太子,便睹廣陵潮。」「廣陵」是揚州的舊名,「廣陵濤」是對揚州以南長江河道所感潮水的稱呼,類似於今天錢塘江的湧潮。

歷史時期長江河道與揚州城市分布

(楊靜、張金池、莊家堯、毛鋒:《基於3S技術的揚州2500年間城市演變分析》,《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第3期)

潮水對唐代揚州地區的水運和商業貿易意義重大。由於揚州城下是長江泥沙淤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土質鬆散,本是不利於建立海船停泊港口的,但是由於揚州以南的長江河道能夠感潮,在漲潮時刻,揚州城下的通江河道能夠達到船舶進出的水深。在唐代許多送別詩中,乘船出行往往都與潮水聯繫在一起。王灣《次北固山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斜。」《次北固山下》描述的是鎮江漲潮與航運的關係,這一情形同樣適用於一江之隔的揚州。漲潮時長江水面開闊,港口水位上升,達到了通航的條件,往來船只能夠乘潮進出揚州。潮水甚至沿邗溝上溯至揚州城,為運河提供水源。唐代梁肅《通愛敬陂水門記》:「當開元(713—741年)以前,京江岸於揚子,海潮內於邗溝,過茱萸灣,北至邵伯堰,湯湯渙渙,無隘滯之患。」這裡的「京江」指揚州、鎮江段的長江,茱萸灣在揚州城東,邵伯堰在揚州城北,表明長江潮水可以直達揚州地區,濟運通船。不僅運河感潮,揚州城中的河道水位也受江潮調控,城內河道密布,水環境豐富。唐代詩人李頎(690-751年)有詩:「鸕鷀山頭片雨晴,揚州郭裡見潮生。」因此,是感潮環境的存在,使船舶在漲潮時仍能乘潮水到達揚州城。

唐代揚州城不僅是一個商業都會,更是一大國際港口城市,「南北大衝,百貨所集」。這一國際化城市的形成離不開上述提到的江海形勢所帶來的便利條件。唐代揚州與泉州、廣州、明州並稱四大港口,其中揚州位置最靠北,也是外國人員和商隊由長江流域北上到達長安、洛陽的必經通道之一。據日本僧人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其所在的船隊就是由日本渡海進入長江口後經海陵縣(今泰州)至揚州,在揚州停留大半年後繼續北上。

唐代的揚州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來自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等國的商人聚集此處。杜甫有詩:「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遊。」《全唐文》記載:「嶺南、福建及揚州蕃客,宜委節度使常加存問,除收舶腳進奉外,任其往來通航。」其中,「商胡」、「蕃客」指來往於唐朝的外國商人和旅人。揚州胡商、蕃客的聚集說明國際貿易的活躍。唐代,輸入揚州地區的外來商品主要有瑪瑙、琉璃等珠寶和一些貴重藥材,出口的主要有瓷器等物件。1998年德國打撈公司在印尼勿裡洞島附近海域打撈了一艘唐朝船隻,船隻上裝載67000多件中國瓷器,還有一些金銀器和銅鏡。諸多證據表明,這艘船隻曾經停靠在揚州港口採集物品。

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等編:《南海絲綢之路文物圖集》,廣東科技出版社,1991年,第52頁。)

唐末,隨著長江河口進一步東遷,揚州以南的長江河道的感潮環境有所減弱。之前,長江潮水可沿運河上溯至揚州城北,但是隨著感潮環境的轉變,潮水無法上溯至揚州城,不僅影響了揚州地區作為海港的地位,運河隨之出現淤淺難行的情況。唐代詩人李紳有《入揚州郭》詩前小引:「潮水舊通揚州郭內,大曆以後,潮信不通。」1978年,在揚州市區發現兩條在晚唐、唐末時淤塞的古河道,也證明了揚州河道的淤塞。由於之前揚州城內河道水位很大程度上受江潮的調控和節制,潮信不通城郭以後,揚州城內河道淤淺日益嚴重,「江派南徙,波不及遠,河流浸惡,日淤月填。若歲不雨,則鞠為泥塗,舟檝陸沈,困於牛車。」唐末江海形勢的變遷,不僅帶來揚州運河和通江水道的淤塞,還帶來揚州城水環境的惡化,這些都影響著揚州國際港口城市地位的維持和發展。

宋元明清時期,揚州仍是很重要的商業都會,例如宋代的揚州有「淮左名都」的美譽,明清時期揚州和淮安組成的「淮揚地區」商業繁盛,但是像唐代那樣具有恢宏繁盛的國際都市景象再未出現過,其中原因錯綜複雜,但是江海形勢的變遷,為回答這一問題提供了一種思路。

相關焦點

  • 唐代揚州由子城和羅城組成 與成都並稱「揚一益二」
    導讀:唐代,是揚州歷史上的第二個繁盛時期,有「揚一益二」的美譽。講座一開始,原揚大人文學院副院長、歷史系教授張連生,就向現場觀眾介紹了唐代揚州的城池與地理形勢。在揚州博物館一樓報告廳,原揚大人文學院副院長、歷史系教授張連生,與現場百餘人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使現場觀眾對唐代揚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第二個繁盛期唐代揚州由子城和羅城組成唐代,是揚州歷史上的第二個繁盛時期,有「揚一益二」的美譽。
  • 唐代的詩歌為什麼空前繁榮?淺析唐代詩歌之所以繁榮的原因
    的確如王國維所說,在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的唐代文學中,詩歌獲得了空前的繁榮,是最光彩奪目的一種文學形式,是唐代文學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什麼詩歌在唐朝獲得了空前的繁榮?這是一個值得人深思的問題。我個人感覺,唐朝時期,詩歌出現井噴式的發展,並繁榮起來。
  • 常說:煙花三月下揚州,在唐代詩人眼中,揚州是什麼樣的?
    作為一座充滿歷史神韻的文化名城,它更多的是寄託了唐代詩人的揚州情懷。唐代詩人的揚州情懷與「揚州詩」現代人去揚州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感受一下這座歷經千年洗禮的古城魅力;以及親自去體驗一下歷史文化名城的滄桑與內涵。
  • 揚州江海學院人事調整:孫永如任學院院長兼董事
    現代快報訊(記者 臧曉松)現代快報記者10月15日獲悉,江海學院董事會近日召開一屆第二十五次會議。會議傳達了揚州市委推薦孫永如同志擔任江海學院董事長兼院長的意見,會議擁護和贊成市委意見並作出兩項決議,一是決定聘任孫永如同志為江海學院院長和法定代表人,並任董事會董事。
  • 2020揚州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招聘公告
    2020江蘇揚州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招聘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28人。報名方式:現場報名或晚上報名。報名時間:詳見公告。   (2)EMS郵遞或直接報送:江蘇省揚州市揚子江南路5號江海學院人事部門,張舒雯老師,0514-87579919。請註明:應聘。
  • 政通人和,水陸交通便利,為何科舉制還能促進唐代旅遊的繁榮?
    由此可見,唐代遊玩賞樂的氛圍早已有之,唐代旅遊文化在此環境下,焉能不繁榮。但若說唐代旅遊的繁榮單靠文化興盛支撐起來的,顯然是不全面的。除了文化領域的推動,旅遊業發達最離不開的當屬時局的統一。廣袤的土地孕育出千姿百態的絢麗景色,這些景色為唐代旅遊的繁榮提供了物質載體。
  • 北沿江高鐵揚州南站正式落戶南區!選址江海學院南側!南區...
    其中,鐵總及省發改委、省鐵路辦在揚州南部江海學院南側新建北沿江高鐵揚州南站,打造未來揚州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交通樞紐,集高鐵服務、公交換乘中心、地鐵、汽車客運站等於一體的大型樞紐中心。屆時對於揚州加快融入揚子江城市群建設和加入寧鎮揚同城化提供堅實有力的交通保障。
  • 自古繁華的城市,揚州、杭州、南京和蘇州,為什麼揚州落後了?
    自古繁華的城市,揚州、杭州、南京和蘇州,為什麼揚州落後了?,其經濟發展沒有其他城市快速的原因,記得1950年,揚州地區不是揚州而是揚州地區,當年初,揚州地區如皋、海安分成南通地區 江浦縣給了南京,揚州只能得到楚州區劃的六合縣, 看看1952年以後的地圖,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泰州還屬於揚州,南京的六合當時屬於揚州。
  • 讓揚州來告訴你!
    揚州來告訴你!揚州的春天 是綠色的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揚州的春天 是藍色的揚州的春天,是藍色的。這裡的天是那麼藍,水也那麼藍,微風不燥,陽光正好。揚州的春天 是粉色的春天來了,揚州的花開了,滿園春色關都關不住了。春風拂過,迷人的花香讓人心曠神怡,一個不經意間便會和春天撞個滿懷。
  • 揚州名揚天下,現在為什麼發展不如蘇杭二州?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都知道揚州在古代歷史長河中,曾經非常繁華富裕,歷史地位僅次於現在的上海!可是現代的揚州為什麼發展一落千丈!而2019年揚州的GDP只有5850億,排在江蘇僅排第7,僅約為蘇州三分之一不到些!如此天下名城沒有與蘇杭二州齊頭並進,實在可惜。如果揚蘇杭同進全國前十,那是何等盛況。
  • 在煙花三月下揚州上你不應該錯過什麼?
    煙花的揚州是最美的季節,如果你去揚州,哪些地方和經歷不能錯過?大運河為什麼要把大運河放在第一位?因為揚州是一條由水組成的運河城市,運河的歷史就是揚州城市的歷史,在周敬王第(公元前),吳王夫被越國打敗並被越王勾踐俘虜。吳軍利用勝利的機會指揮渡江,併兼並了江北的邗國。《左傳》的記錄中只有7個字:「吳城邗,溝通江淮。」
  • 中國最有名的古運河,揚州著名景點,奠定了江南城市繁榮
    許多參觀者說蘇州,其實南京和揚州也很漂亮,尤其是揚州,隋唐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這是因為隋煬帝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將揚州作為陪都,為江南城市的繁榮奠定了基調。那時,楊廣對揚州的愛戀,正如乾隆對蘇州、海寧的愛戀一樣強烈,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兩條水上大動脈有何特殊?這是世界上最長、最具工程價值的運河,和新疆的坎兒井、長城一樣,也是中國古代三大運河。
  • 江蘇這座山僅僅海拔100米,為什麼敢稱「江海第一山」?
    「江海第一山」這個頭銜,聽起來的確是氣勢磅礴、氣宇軒昂啊,而你知道它具體指的是那座山嗎?來過江蘇南通旅遊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了,「江海第一山」指的就是位於南通市崇川區的狼山,也是來南通旅遊必遊的標誌性景點,現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江蘇省中心城市揚州為什麼沒能成為省會,主要是這個原因
    說道揚州,歷史可是相當悠久,唐詩宋詞中很多都是對揚州的嚮往和讚美,揚州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世界美食之都。同時,揚州地理位置優越,是江蘇省的地理幾何中心,處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同時作為長三角城市群城市。
  • 揚州這個校園裡藏了一列「復興號」?
    連淮揚鎮高鐵即將開通,揚州將邁入「高鐵時代」。你知道嗎?在揚州江海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裡藏著一列「復興號」,這是怎麼回事?昨天記者前往江海學院一探究竟。幾天前,一位讀者問記者:「你知道嗎?江海學院裡藏著一列『復興號』!」校園裡會有「復興號」?昨天上午,記者前往江海學院一探究竟。在測量體溫,填寫信息後,記者進入了江海學院。沿著大路一直向東走,在校園裡有一個「模擬艙實訓中心」,「復興號」就藏在裡面。
  • 尋找古老的揚州,二日遊策略,帶你去古老揚州
    說到揚州,人們會立刻想到煙花下揚州,揚州歷史悠久,已經建成2000多年,揚州的繁榮可以在史書中看到,大概在唐宋時期,這一時期的繁榮大多來自於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在宋之後,絲綢之路的道路逐漸衰弱,揚州城市的繁榮逐漸衰落。從那時起到明清時期,揚州的繁榮逐漸恢復,但仍然遙不可及,這一短時期的繁榮主要來自於京杭大運河的水運業務。我想帶你去揚州之旅體驗不同的揚州!
  • 河南洛陽與江蘇揚州的2020上半年GDP出爐,兩者排名怎樣?
    洛陽市是我國歷史非常悠久的古都,如今的洛陽是河南省的著名城市,這裡城市繁榮,旅遊景點眾多,是我們河南境內排得上號的旅遊城市,而江蘇揚州同樣也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在隋唐年間曾達到過歷史巔峰,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說過煙花三月下揚州,可以證明我們當年揚州的繁華,那麼GDP流行的今天,洛陽與揚州的成績如何呢?
  • 來揚州,邂逅最美的揚州詩詞
    《寄揚州韓綽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青山隱隱約約綠水千裡迢迢,秋時已盡江南草木還未枯凋。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這美人現在何處教人吹簫?二十四橋:一說為二十四座橋。
  • 看唐代女子服飾思古代服飾鼎峰繁榮
    由隋入唐,我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婦女服飾是我國服裝中最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唐代婦女的服裝主要分為襦裙、男裝、胡服三種。唐代婦女穿襦裙服,即上身穿短襦或衫,下身穿長裙,佩披帛,加半臂(短袖)。唐代婦女短襦的領口形式多種多樣,有圓領、方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盛唐時代還有袒領,即領口開得很低。早期袒領短襦只在宮廷嬪妃、歌舞伎者間流行,後來連豪門貴婦也開始穿著。
  • 「百忍堂」張氏遷來揚州三百餘年 《百忍歌》家訓從唐代傳承至今
    昨天上午,揚州西山百忍堂張氏後人張承瑤通過《張氏宗譜》講述了張氏起源、「百忍堂」由來以及揚州西山張氏一族的遷徙歷程。  張氏始祖發明弓矢  黃帝封其為弓正,封地清河  張承瑤告訴記者,據《張氏宗譜》中記載,張的本義是把弦繃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