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內首條用於通勤的自行車專用路下月開建

2020-12-17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董兆瑞) 近日,經北京市政府專題會和市委常委審議通過,《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正式印發。針對回龍觀、天通苑地區交通配套設施不完善、交通擁堵嚴重的現狀,《計劃》提出實施交通治理攻堅工程,共計23個項目,涉及完善路網、發展公共運輸、建設區域慢行系統等方面。

現狀:最大「堵城」成居民一塊心病

回龍觀、天通苑地區被網友戲稱為亞洲最大的「堵城」、「睡城」,常住人口約86.3萬人,接近東城區的人口總量。居住人口集中、職住嚴重不平衡等,造成了該區域向心交通進一步加劇,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居民通勤時間增加等問題。

根據統計,居住在這一區域的人口中,80%左右就業地分布在上地、中關村、望京、CBD、三元橋等區域。這意味著,每個工作日的早晨,生活在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的大部分居民將通過各種交通方式「湧」入北京的中心城區,帶來的是巨大的交通壓力。

從2017年9月的監測數據看,這一區域早晚高峰比全市平均長1小時,全天擁堵時間長達8小時,全市地鐵站進站客流量排行前十的地鐵站有7個位於該區域,天通苑、回龍觀、龍澤等多個地鐵站實行常態化限流措施,大大增加了居民的通勤時間。交通問題一直是困擾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居民的一大難題。

行動:建設「一縱一橫」兩條快速路 完善路網

回龍觀地區堵點、斷點示意圖

造成擁堵的一大原因是不完善的交通路網。京藏高速、地鐵13號線以及鐵路線的阻隔,使得區域內「斷頭路」、「瓶頸路」多,東西向、南北向聯絡不通暢。《計劃》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路網規劃實現率,加快完善「一縱一橫、五通五暢」主幹路網架構。

根據計劃,2019年將開工建設安立路、北清路「一縱一橫」兩條快速化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改造項目的設計方案編制。改造完成後,安立路將由雙向8車道改建為雙向12車道,北清路將由雙向4車道、局部6車道改建為雙向12車道,可有效優化區域東西向及與中心城區的交通聯繫。

2020年前,還將分批推進定泗路、中東路、回南北路、太平莊北街、太平莊東街5條橫向主幹路建設,以及文華路、林萃路、建材城東側路、北苑路北延、北苑東路5條縱向主幹路建設,實現黃平西側路開工建設。

打通「斷頭路」 疏通「瓶頸路」 暢通區域微循環

針對嚴重擁堵節點,《計劃》也明確要分類施策、科學編制疏堵方案,逐個打通道路堵點斷點。今年2月,已完成中灘村路與陳營東橋順接工程。在該斷點打通前,附近居民需繞行雙向兩車道的清河路前往中心城區,清河路較為狹窄且外部連通性差,早高峰經常發生嚴重擁堵。

北郊農場橋改造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三分之一,預計今年底橋梁主體結構將完工,明年通車。

明年,位於回龍觀西大街與京藏高速交道的北郊農場橋交通「瓶頸」也將疏通。北郊農場橋是回龍觀地區居民往來中關村科技園的必經之路,現橋寬僅16米,布置「一上一下」兩車道,高峰期間擁堵嚴重。改造完成後,北郊農場橋將增加為「兩上兩下」四車道斷面布置,並加寬非機動車和人行步道。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三分之一,預計今年底橋梁主體結構將完工。

按照計劃,還將打通林萃路五星啤酒廠斷點。斷點打通後,將形成連接回南北路至北五環路的一條南北向的城市主幹路,成為回龍觀地區居民快速進城的又一選擇。目前針對五星啤酒廠整體疏解工作已啟動項目評估,正在有序推進中。

公交優先 建設速度快、銜接換乘方便的公交體系

《計劃》明確要堅持公交優先,加大軌道交通、公交設施的規劃建設力度,大力提升公共運輸服務能力,使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為骨幹的公交系統在居民出行特別是通勤出行中起主導作用。

軌道交通方面,加快建設地鐵17號線、研究推進地鐵19號線北段北延項目和連接「三大科學城」的軌道交通項目。更新改造地鐵13號線龍澤站、回龍觀站等擁堵嚴重的站點,增加進出站口。加快設置地鐵快速安檢系統,提升通行效率。

地面公交方面,將施劃潮汐式公交專用道,新建或改造港灣式公交站臺,加快推進北苑北樞紐建設,實施公交場站建設。安立路快速路改建後將設置兩條快速公交專用通道和兩條普通公交專用通道。此外,還將規劃研究上跨京藏、京新高速公路的公交專用路。

倡導綠色出行 國內首條用於通勤的自行車專用路明年建成

明年,家住回龍觀、在上地工作的「碼農」們可以選擇騎自行車上下班了。目前,由於連接兩地的道路被京藏、京新兩條高速公路阻隔,加之現有自行車道通行效率低,實現自行車快速通勤還存在困難。今年9月,連接兩地全長6.5公裡的自行車專用路將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完工,目前正在開展該地區自行車專用路二期的規劃方案研究。《計劃》提出堅持綠色優先,逐步完善覆蓋區域的慢行系統,未來將逐步完善連接居住區、森林公園、交通樞紐、公建設施的適宜騎行和步行的專用通道。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

相關焦點

  • 國內首條通勤用自行車專用路一年累計騎行總量超140萬輛次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熊琳、丁靜)5月31日,國內首條通勤用自行車專用路——北京昌平回龍觀至海澱上地軟體園自行車專用路開通滿一年,騎行總量超140萬輛次。記者從北京市昌平區獲悉,2019年5月31日,國內首條通勤用自行車專用路正式開通。一年來,該專用路日均騎行量為4000至6000輛次。通過分組出行對比,自行車出行成回龍觀與上地軟體園之間便捷、性價比高的出行選擇:用時為45分鐘,出行費用為0元。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將開通 禁止騎電動自行車
    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禁止騎電動自行車本周將開通,東起回龍觀,西至軟體園,全長約6.5公裡,限速15公裡/小時5月23日,北京市政路橋養護集團施工人員鋪裝自行車專用路彩色面層。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北京首條「自行車高速」——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本周將開通,有望緩解昌平回龍觀至海澱上地軟體園交通擁堵狀況,惠及兩地之間約1.16萬「通勤族」。這條自行車專用路共設8個出入口,其中6個安有自行車助力裝置,路面防滑性優於普通非機動車道。新京報訊 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本周將開通。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誕生記
    經濟觀察報 記者 丁文婷作為北京市首條擁有獨立路權的自行車專用路,自2019年5月31日開通至2020年12月9日,其累計通勤輛次超過260萬,日均騎行量在4600輛次左右。這條自行車專用路東起昌平回龍觀,西至海澱後廠村路,全長6.5公裡。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將南延至西直門 年內開工[圖]
    2019年,回龍觀、上地之間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記者從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規劃所獲悉,自行車交通二期示範工程計劃今年內陸續開工建設,全長約13公裡,與回龍觀、上地之間的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無縫銜接,沿著地鐵13號線走向一路向南,直達西直門交通樞紐。工程計劃分期實施,成熟一段開通一段。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專在哪?電動自行車也禁入
    資料圖自行車專用路的規劃是在去年啟動,耗時一年完成,那麼北京市的第一條自行車專用路為什麼選了這個路線呢?我們來聽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軌道交通所副所長王書靈的介紹。王書靈:「回龍觀是北京比較大的居住區,上地又是北京高新產業的一個聚集地,兩地之間的早晚高峰通勤需求量非常大。現在這兩地因為受到中間高速、鐵路以及一些地面道路的阻隔,兩地交通基礎設施的連接並不方便,道路比較擁堵,軌道也存在限流,公交也比較慢。」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沿途8個出入口位置,哪個離你最近?
    近日小編跟隨建設單位中交一公局五公司來到現場第一視角感受全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最高時速2001為啥叫自行車專用路?自行車專用路主要用於通勤那麼騎累了?渴了?想休息怎麼辦?保護氣體是二氧化碳(有時採用CO2+Ar的混合氣體),主要用於項目鋼結構焊件。▲新工藝:路基、路面施工倡導自行車專用路節能環保主題思想,採用半自動噴淋設備補水、養生。▲智慧工地:掃一掃了解項目進展。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丁靜)紅綠相間的潮汐車道洋溢著青春動感;助力系統讓自行車爬坡更加省力;40分鐘通勤時間被壓縮到26分鐘……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於5月31日開通,成為首都北京綠色出行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這條路連接回龍觀和上地地區,起點位於同成街與文華路交叉路口,終點位於後廠村路與上地西路交叉口。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5月底開通運營 8個出入口位置公布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什麼時候開通運營?  截至4月19日,北京市第一條自行車專用路——昌平回龍觀至海澱上地自行車專用路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約60%,橋梁工程、道路工程、下穿鐵路橋及交通工程等正在緊張實施,項目整體處於施工高峰期,全部工程預計於5月底基本完工,並具備試運營條件。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總騎行量近200萬輛次 自專路騎出通勤休閒新...
    原標題:無斷點、顏值高、服務贊,自行車專用路總騎行量近200萬輛次 自專路騎出通勤休閒新風尚  藍天白雲下,塑膠車道紅綠相間,騎著各式各樣自行車的市民,穿梭在不斷變換景致的自行車專用路(簡稱「自專路」)上,享受著在「快車道」騎行的暢快,忙裡偷閒地品味著「慢下來」才能看到的風景。
  • 空中俯瞰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 | 組圖
    新京報訊 5月31日7時,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正式開通,限速15公裡/小時,行人、電動自行車禁入。按照設計時速,騎行者26分鐘可從昌平回龍觀騎到海澱上地軟體園。地鐵13號線龍澤站旁的自行車專用路。自行車專用路設置了潮汐車道。紅色的是潮汐車道,綠色的是正常行駛車道。早尖峰時段東向西方向開啟潮汐車道,晚尖峰時段西向東方向開啟潮汐車道,路中間不會設置硬隔離裝置,主要依靠導流信號燈進行指引。自行車專用路緊貼地鐵13號線,高架高出地面五六米,橋身和橫梁都是鋼結構。
  • 自行車專用路,你確定它會被專用?
    北京自行車專用路開通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  5月31日,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正式開通,自行車專用路東起昌平回龍觀,西至海澱後廠村路,全長6.5公裡。  根據《北京晚報》的分析,自行車專用路有效服務了通勤需要。「回龍觀與上地軟體園之間直線距離約為3.8公裡,通勤距離6公裡。在2到5公裡範圍內,更適合於自行車、公交車出行。而且,在回龍觀居住區人群通勤集中地的測算中,上地軟體園佔比達13.8%,中關村佔8.4%。回龍觀到上地軟體園通勤人數約為1.16萬人,高峰尖峰小時出行量為0.86萬人次。
  • 北京晚報評論:期待自行車專用路連線成面
    王海欣/攝 資料圖作為北京首條自行車高速路,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自5月31日開通,截至12月18日,已累計通行突破100萬人次;冬季工作日的日均通行量也保持在3000人次上下。騎行數據有力表明:專用路受到市民歡迎,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解決回龍觀及上地出行痛點」,是該項目建設的初衷。不過,刷爆騎行流量,只是「騎」出第一步。項目還期望達到另一個重要目的:「通過專用路的建設,帶動沿線自行車網絡通行條件的整體改善。通過構建連續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車網絡體系,保障自行車路權。」今後,回龍觀至上地一帶的居民,有望「騎」得更遠。
  • 自行車專用路會成為「標配」嗎
    自行車專用路會成為「標配」嗎  日前,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建成投入使用。開通試運行27天,累計通行25.93萬車次,工作日日均通行量約7500人次,周末日均通行量約8500人次。眾多的騎行俱樂部、各年齡層的普通市民、來北京辦事和旅遊的外地人等,爭先恐後地前來目睹和體驗這一新鮮事物。  那麼,什麼是自行車專用路?國內外對此有過哪些嘗試?
  • 市規劃院擬建首條自行車「高速」路 回龍觀將直通中關村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陳斯)直線距離只有6.3公裡,每天卻要在路上堵1個小時——這就是從回龍觀到上地通勤的現狀。記者從市規劃院了解到,北京已經選定回龍觀到上地一段,試點建設一條自行車高速,並正在編制方案。市規劃院的一份網絡問卷調查顯示,回龍觀居民有接近兩成的人在中關村上班,有超過16%的人在上地工作。
  • 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累計通行突破100萬
    開通近半年,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人氣」不減。記者今天(12月18日)上午從市交通委獲悉,自行車專用路(回龍觀至上地軟體園)累計通行突破100萬人次,即使進入冬季,工作日日均通行量也保持在三千人次左右。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你該知道的幾件事 - 新京報 - 好新聞...
    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今早七點,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正式開通,限速15 公裡/小時,行人、電動自行車禁入
  • 北京自行車專用路將東拓 擬延伸至天通苑地區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總騎行量近200萬輛次,日均4000至6000輛次,吸引約1500名「通勤鐵粉」自行車專用路將東拓 擬延伸至天通苑地區8月21日8時許,市民在自行車專用路上騎行上班。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去年5月31日,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車道——更高設施配置提供更好騎行體驗
    5月31日早7點,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車道正式開通,全長6.5公裡,東起昌平回龍觀,西至海澱上地。其中新建段長5.46km,路面淨寬6m,屬於全封閉路段,限速15km/h,行人、電動自行車、機動車禁止入內。
  • 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的運行情況解析及認識思考
    5月31日,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回龍觀至上地軟體園自行車專用路開通試運行,至今已經開通快兩個月。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會同交通委項目中心對專用路運營情況開展了連續的監測分析,並聯合瑞典隆德大學瑞典國家公共運輸研究與教學中心趙春麗博士,結合國際城市自行車發展經驗,提出了對北京市自行車專用路的認識與思考。
  • 北京:自行車專用路多次違章將大屏幕曝光
    自行車專用路多次違章將大屏幕曝光 回龍觀至上地專用路開通一年,累計騎行總量超140萬輛次;工作日騎行量呈「雙駝峰」曲線,潮汐性明顯昨日,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昌平回龍觀至海澱上地自行車專用路開通滿一年,總騎行量超過140萬輛次,日均騎行量為四千到六千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