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讓基層黨建在服務群眾中更加接地氣、有溫度

2020-12-25 人民網

位於呼和浩特市西南方的玉泉區是老城區,現如今,老城區煥發著新活力。走進玉泉區街道社區,老舊小區換新顏,小區環境變得更加美麗;區域黨建聯合,為社區治理集社會力量;解決群眾身邊事,給社區居民「家」的溫暖……

社區既是百姓生活的基本單元,也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不斷創新理念,強化黨建引領,探索「融合黨建」之路,不斷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在激活城市基層黨建接地氣、有溫度上出招使勁。小區環境變得更加美麗、鄰裡更加和諧、文化氛圍更加濃鬱,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區域黨建聯合,形成共建共享新格局

「擲骰子,走三步,請說出至少三個廚餘垃圾。」在萬錦社區玉泉區社會組織便民服務中心,小朋友和家長在社區志願者呂子木的帶領下,正玩著一盤「特殊」的飛行棋——垃圾分類知識競賽棋。

這是玉泉區社會組織便民服務中心「泉民共益坊」的「智魔方」創意者庫中的一款產品。記者看到,整個棋盤從起點到終點共設置了50個步驟,幾乎在每步都融入了「垃圾分類」相關的小知識,將難分類、易混淆的日常垃圾融入到遊戲棋中,寓教於樂。

萬錦社區玉泉區社會組織便民服務中心,小朋友和家長在社區志願者呂子木的帶領下玩著「垃圾分類知識競賽棋」。張聿修 攝

呂子木說:「飛行棋設計的初衷就是希望在遊戲的氛圍中教孩子們垃圾分類的知識,讓他們運用到生活中,增強小朋友和家長的環保意識,以後這個活動也會繼續推廣下去。」

「泉民共益坊」,「泉」代表玉泉區,「民」代表轄區的居民、民眾,「共益」代表希望這個平臺成為打造治理共同體的陣地。玉泉區社會組織便民服務中心在黨建引領下,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組建本土智囊團,凝聚專家、民間、政府、社區各方的智慧,不斷研究推出一些智慧成果產出,為社區治理建言獻策。

萬錦社區社會組織便民服務中心項目專員閆琦向記者介紹「泉民共益坊」情況。張聿修 攝

萬錦社區社會組織便民服務中心項目專員閆琦介紹,目前「泉民共益坊」在玉泉區開展了兩項組織的項目,大學生社區公益創意挑戰賽和全民公益妙招比賽,已有25個項目申報,申報成功的項目會得到進一步的指導和小額資金的支持。「我們堅持黨建引領,實現黨員帶動群眾,形成區域黨建的聯合,參與到社區治理中,形成共建共享的理想新格局。」

解決群眾身邊事,讓外來務工人員有了「家」

在西菜園街道黨工委與烏蘭察布市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中心第一服務點,袁女士前來查詢社保,「我是烏蘭察布的,來呼市七八年了,之前交社保都在村裡,現在家門口就能辦,很方便。」

在西菜園街道黨工委與烏蘭察布市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中心第一服務點,社區居民袁女士前來查詢社保。張聿修 攝

烏蘭察布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勞務輸出地,自上世紀80年代起,大量農村牧區剩餘勞動力舉家搬遷湧入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北京市。由於這些進城務工人員社保關係全在原戶籍地,每年參保、繳費、年檢、報銷等需多次往返原籍,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加重了群眾負擔。

西菜園街道黨工委與烏蘭察布市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中心黨委為更好地服務轄區烏蘭察布市籍居民,推動各領域黨組織更好地服務群眾,於2019年12月13日掛牌成立了聯合黨委,就地就近為轄區內3萬餘名烏蘭察布市籍務工人員建檔立卡,提供社會保障,培訓就業、法律援助、工會福利、婦女維權、助殘幫扶、紅十字會救助等共15類25項服務,平均每年服務外出務工人員達2萬多人次。

烏蘭察布市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中心第一黨支部書記池建業向記者展示微信群裡發布的培訓信息。張聿修 攝

烏蘭察布市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中心根據外來務工人員的實際和市場需求,有針對性的,採取不同方式為他們提供培訓服務,幫助外來務工人員提升勞動技能、增加收入。烏蘭察布市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中心第一黨支部書記池建業介紹:「我們整合區域教育資源,為外來務工人員舉辦了電工、焊工、護工、家政、母嬰護理、電梯工、信號工等各種技能培訓班,不斷提升他們的能力素質,為外來務工人員提升勞動技能、增加收入。平時會在微信群裡發布培訓信息,成立以來已培訓了將近3000人。」

同時,服務外出務工人員及流動黨員在聯合黨組織的引導下積極投身環境衛生整治、文化建設等活動,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參與社會治理。烏蘭察布籍的王艾三年前退休來到呼和浩特市,加入西菜園雲中路西岸國際居民黨支部,積極參與小區疫情防控、小區建設、植樹造林、慰問貧困戶等工作。「外來務工人員在接受社區服務的同時,還要服務社區,真正融入到當地的生活。」

聚焦老百姓需求,開展各項為民服務

長和廊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建立「暖空間」,分為舒心坊、暖心坊、親子坊、巧手坊、綠尚坊和兒童活動區,為居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空間,讓黨員和群眾充分在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暖空間感受「家」的溫暖。

社區居民王聰慧正在暖心坊裡製作盤扣胸針。張聿修 攝

暖心坊裡,一個個造型別致、色彩鮮豔的盤扣胸針正在社區「繡娘」的飛針走線下「誕生」。7月14日,玉泉區長和廊街道黨群活動服務中心聯合呼和浩特市婦聯共同主辦的「青城布絲瑰行動計劃」千名婦女手工職業技能培訓班開班,來自轄區30名婦女成為第一批培訓學員,她們在15天培訓期內跟著專業老師學習盤扣胸針的製作工藝。

經過15天的培訓,社區居民王聰慧已經順利結業,她向記者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現在每天可以製作一到兩個,利用空閒時間來這裡體驗,做出的成品還能賣錢,增加收入。」

巧匠坊裡擺放著各類工具,為社區居民免費借用。張聿修 攝

入駐黨群服務中心的社會組織「小小書橋」「微公益」,以及工會、婦聯、共青團、關工委等群團,利用黨群服務中心發揮自身優勢,開展特色活動。通過街道暖空間——社區——社會組織深度融合,攜手開展各項為民服務,凝聚更多黨員、居民共同形成愛上暖空間、愛來暖空間、共建暖空間的良好局面,並有效將社區組織的各項活動、服務延伸到社區、小區、樓棟,拓寬服務領域、延伸服務觸角。

長和廊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副主任、觀音廟社區書記楊俊愛說,「暖空間」設立的初衷就是始終聚焦老百姓需求,發揮社會組織和居民群眾主體作用,真正讓社區居民從共同利益出發形成治理的共同體,共同維護好社區生活空間,使社區居民獲得更多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探索「黨建+自治」模式,引導居民參與基層治理

「以前的小區髒亂差,還有一排自建平房,環境很差。」恆昌小區的住戶王彩鳳說,她在這裡住了近30年,見證了小區的「變身」。「現在政府下大力氣整治環境、改造老舊小區,小區裡的住戶都很高興,把小區裡私搭亂建的平房拆除之後,人們進出也方便了,改善了小區居住環境,我們住的也更加舒心了。」

恆昌社區還對小區樓體進行了彩繪、安放了居民座椅和可愛的玩偶等。張聿修 攝

始建於1993年的恆昌小區承載了很多舊城人的記憶,是典型的老舊小區。2017年2月,玉泉區委、區政府對恆昌小區進行了綜合改造,拆臨拆違、強弱電入地、基礎設施建設、小區環境改造等民生工程碩果纍纍,小區面貌日新月異。

恆昌社區書記張華說:「改造前小區內私搭亂建大概有190多家,還有15排平房。小區周邊無圍欄,小區居民的安全和居住環境條件等都沒有保障。2016年社區協調相關部門對小區進行改造,涉及到地上地下改造約23項,包括管網建設、小區地面硬化、綠化還有對小區整體封閉,進駐物業等。」

同時,恆昌小區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黨建+自治」模式,依託「民聲工作室」陣地,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的作用,引導居民參與基層治理,讓轄區居民享受更多便捷、便利、精準服務,實現「社區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對社區一呼百應」。

恆昌小區裡,小朋友們正在進行體育活動。張聿修 攝

張華介紹,小區黨組織接到居民「想讓孩子們的暑假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的訴求後,開展「學校放假,社區開學」繽紛為小活動,開展了「瓶子變裝記」等三場主題繪畫活動,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和發散思維、「環保小衛士」等系列活動,教孩子們學會垃圾分類的知識、開展趣味運動會,增強孩子們的身體素質。

近年來,玉泉區不斷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在激活城市基層黨建貼地氣、有溫度上出招使勁,以黨組織「一馬當先」引領各類組織「萬馬奔騰」,著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職、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讓居民的幸福感與日俱增。 

(責編:劉澤、張雪冬)

相關焦點

  •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為養老服務提檔升級
    王慧 攝「只要打開電視連線菜市場,不出十五分就能受享到送菜服務。家裡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只需要打開電視就能找到社區各類修理、諮詢、服務的人員電話。」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清泉街社區主任武荷香告訴記者,這些方便社區居民的服務是社區裡入戶安裝的社區電視上的功能,社區電視的內容和功能十分豐富,有教人做菜的視頻,有心理諮詢和法律諮詢服務,還有上門為老人擦玻璃收拾屋子的呼叫服務等。智慧型手機在這個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已經是人們的必備物品,可是對於絕大多數老年人來說,智慧型手機相對複雜的操作讓他們望而卻步。
  • 劉珊杉:用人民情懷涵養城市基層黨建溫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市工作,先後召開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作出部署,對城市基層黨的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人民是城市的主人,要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品味城市的煙火氣,讓人民群眾於細微處感受城市的溫度。
  • 市北區海倫路街道:黨建引領有力度,便民服務有溫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張任遠 群眾滿意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市北區海倫路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拓寬「服務半徑」,做實「服務深度」,提升「服務溫度」,打通聯繫和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 青島市北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打造服務群眾快速通道
    中國山東網12月13日訊 今年以來,青島市市北區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中,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建立「群眾吹哨、街道響應、部門報到」問題處理全周期管理機制,通過全方位布局、全要素聚能、全場景發力,條塊聯動、高效協同,抓好群眾反映問題的落實解決,營造出基層治理良好生態。
  • 玉泉區委組織部舉辦「呼和浩特基層黨建學院實訓基地」 授牌儀式
    7月16日,玉泉區委組織部在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舉辦「呼和浩特基層黨建學院實訓基地」授牌儀式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座談會,裕隆工業園區、小黑河鎮黨委、各街道黨(工)委書記、副書記、黨辦主任和社區黨組織書記共70餘人參加此次座談。
  • 十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讓群眾生活安心省心舒心
    去年以來,張灣區總結疫情防控先進經驗,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從組織運行、服務供給、民主協商、多方參與等多方面,推動基層黨建為城鄉治理聚力賦能,努力把基層黨組織打造成群眾叫得應、離不開的「主心骨」和「貼心人」。
  • 玉泉區:最美「中國紅」
    10月3日,遊客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塞上老街遊覽。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進一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通過在旅遊景區、學校等地升掛國旗、滾動LED標語等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真誠祝福,讓廣大群眾在濃濃的國慶氛圍中感受祖國的日益強大。
  • 總投資84億元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重點商業項目開工
    4月29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舉行金宇新天地、鄂爾多斯廣場、洪興物流園、玉泉大廈重點商業項目開工奠基儀式。  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韓志然出席開工奠基儀式。  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韓志然(右三)為玉泉區重點商業項目開工奠基。
  •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慶陽西峰區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原標題: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西峰區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綜述西峰區東大街社區的壹樂園兒童服務站裡,孩子們在學習繪畫。本組圖片攝影: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盤小美西峰區九龍南路社區便民服務廳,工作人員耐心接待辦事群眾。
  • 【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工作】東風路街道光華街社區大力推動...
    【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工作】東風路街道光華街社區大力推動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一體化信息平臺使用 2020-11-24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文旅融合激發老城新活力
    寒風瑟瑟,落葉紛飛,北方的冬夜顯得更加蕭瑟寒冷,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有這麼個地方似乎讓人們忘記了寒冷,或駐足欣賞,或品嘗美食,在紅燈籠映襯的古樸街巷裡,滿是人間煙火氣,這裡就是玉泉區的通順大巷。
  • 李榮燦:全域黨建引領全域治理 開創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
    有效應對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全面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城市工作的領導,與時俱進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樹立全域黨建理念,更加注重全面統籌,更加注重系統推進,更加注重融合共建,更加注重整體效應,確保城市基層社會發展到哪裡,黨的組織和工作就覆蓋到哪裡,更加充分地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最大限度地把城市各方面力量調動起來、資源整合起來
  • 呼和浩特市資訊|內蒙周末一日遊,風景宜人,值得一去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呼和浩特市。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大藏傳佛教寺院大召寺,「召」即藏語廟宇之意。明末清初,寺成因寺院供奉銀佛像而得名,又稱「銀佛寺」,蒙古文史中有稱「阿勒坦召」的記載。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前街。位於呼和浩特市東二環與新華東街交匯處西北側,毗鄰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廈,主體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設計新穎,設備先進。
  • 石泰峰深入呼倫貝爾市慰問困難群眾勞動模範老黨員並考察基層黨建...
    1月5日至6日,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來到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根河市,代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看望慰問困難群眾、勞動模範和老黨員,並深入考察基層黨建工作和冬季旅遊發展。
  • 玉泉區又增添一家為老...
    > 6月28日,生活在玉泉區鄂爾多斯路街道康居社區老人們增添一件喜事,當日,康居社區為老餐廳正式開業。
  • 區域化黨建拉起「紅色湖岸線」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傳統以「單位黨建」為主的黨建模式已不適用於變革中的社會現實,如何夯實黨組織在基層社會的核心地位? 在成都東部新區三岔街道,這些問題逐漸清晰。屆時,公園將植入黨建主題元素以及三岔水庫「打通龍泉山,引水灌良田」的歷史資料,變成一個開放式、共享式、全天候的黨性教育基地,不僅能讓居民們在休閒娛樂中潛移默化受到引導與教育,讓黨建工作更加接地氣,也感染大家傳承三岔水庫精神,積極投身東進,為建設東部新區貢獻自己的力量。
  • 基層黨建,江門交卷了!
    江門基層黨建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合格答卷:黨在基層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更加有效,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更加堅強,政治引領更加突出,體制機制更加科學,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結合更加緊密……在黨建引領下,江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質。
  • 倉山區三叉街街道開展黨建聯盟黨員志願者服務活動
    (三叉街街道供圖)  福州新聞網1月6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通訊員 黃強偉)按照倉山區近鄰黨建「小區『鄰』聚力」工程系列活動部署,5日,倉山區三叉街街道黨建聯盟黨員志願者服務活動在融僑則徐道壹號舉行,將近鄰黨建工作融入轄區安置回遷工作,眾多外遷過渡黨員和行動不便的群眾被街道黨建愛心服務車隊接回原居住地,共敘鄰裡情,享受暖心服務,感受街道新變化。
  • 宿城:小木屋裡的「黨建溫度」
    「這些都是常態,閒來無事時,社區居民特別是老人會來這裡休閒娛樂,打打牌、下下棋、聊聊天、看看書,時間長了,鄰裡間變得熟絡起來,關係也更加融洽。」「鄰裡驛站」建成使用後,府前社區黨委書記譚玉友每天都會前來轉上一圈,「因為來得勤、走得近、服務好,群眾對黨組織和政府的滿意度不斷提升,現在工作做起來也容易多了。」
  • 江蘇張家港:以「網際網路 」打造開放式城市基層黨建
    近年來,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依託區域化黨建平臺,運用「網際網路 」思維,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構建了線上線下互聯互通、各類組織融合發展、黨員群眾互動參與的開放式黨建工作體系,讓基層黨建煥發出更多生機和活力,讓城市黨建更有溫度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