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記者 苑蘇文)歷時五年,財政投入12.45億元,對1億多件/套可移動文物進行普查,並把其中6407萬件文物的完整信息登記在冊,包括385萬餘件珍貴文物。4月7日下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發布了首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結果,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發布會上發言稱,這次普查「摸清了中國可移動文物資源總體情況」。
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國有的可移動文物進行普查,從2012至2016年持續五年,普查範圍為國有收藏單位。根據普查結果,登記的可移動文物最多的為錢幣、古籍圖書、檔案文書、陶器、瓷器。文物所屬時代多為清、宋、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來源主要為舊藏、發掘和徵集購買。其中錢幣數量最多,約為2482萬件,佔比38.75%。古籍圖書約1191萬件,佔比18.59%;檔案文書、陶器和瓷器分別佔比6.36%、3.57%、佔比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