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山邑社區離縣城16公裡,國土面積14平方公裡,轄8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有1251戶4140人。山邑社區作為雲南省62個古村落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村莊背倚群山、面臨野鴨湖溼地,整體沿山體呈帶狀分布。村域內溝渠水網縱橫、農田相映、屋舍錯落、林木豐茂,宛若一幅在青山綠水間繪就的「生態畫卷」。
做好村莊規劃。山邑社區按照「全面保護,突出重點,主次分明,點線面結合」的規劃原則及「千畝荷塘、十裡畫廊、生態農業、休閒勝地」的發展思路,堅持規劃先行,以「核心保護區、風貌協調區、建成控制區」三大區域為核心規劃,強化主體功能定位,科學合理布局,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村莊規劃對農戶建房和公共空間進行管控和引導,凸顯傳統古村落風貌,堅持保護生態溼地為主,順承鄉村生態旅遊發展路線。山邑社區做到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充分發揮生態旅遊特色,以生態環境融合帶動多產業發展,形成休閒、垂釣、餐飲為一體的蓮藕生態旅遊體驗區。
姚關鎮山邑社區(董林 供圖)
保護生態環境。山邑社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保護野鴨湖溼地資源,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在「原汁原味」保留傳統古村落風貌的基礎上,通過實施項目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累計投入資金3500多萬元,完成山邑大河支砌、河埂出口道路擴建、渠系構築物、景觀橋、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等項目建設。拆除25戶違章建築,推進沿河農戶沼氣、水井、圈舍等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對農村生活汙水、生活垃圾進行集中統一處理,帶動村莊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共同提升,營造出生態宜居、和諧優美、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生態野鴨飛來山邑社區(張天理 供圖)
盤活土地資源。黨委政府引導山邑社區群眾樹立「種養結合、生態旅遊」發展觀念,針對「土地經營分散,效益低,增收難,致富慢」等土地「窮」的問題,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鞏固烤菸、水稻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充分挖掘區位、資源優勢。通過「合作股份」的形式,成功流轉459戶農戶(4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006畝土地,按照每畝每年800元的標準共計80.48萬元股份入到施甸縣溼地紅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老百姓在同一塊土地上有了「土地租金、務工報酬和收益分紅」三份收入。目前,山邑社區發展3000餘畝蓮藕集中連片種植基地,種植紅蓮藕136噸,放養魚種18噸,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0餘萬元。解決25戶116人就業問題,其中11戶47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困難群眾創收10多萬元。
野鴨湖種植的蓮藕(施甸縣自然資源局 供圖)
發展鄉村旅遊。來到美麗的山邑社區,遊客可以領略一下溼地野鴨湖春、夏、秋、冬渾然一體詩情畫意的自然美境,看到各種魚兒在湖中穿梭嬉遊,觀賞不可勝數的野鴨、白鷺,同時可近距離地感受生態溼地的美。一年一度的「荷花節」更是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每年接待遊客約20萬人次。山邑社區溼地野鴨湖周邊現有31家農家樂,遊客可以吃荷葉宴,品荷葉茶,喝蓮藕排骨湯,嘗涼拌荷芽兒絲、蓮葉肉丸子、荷花蒸雞蛋......2019年山邑社區群眾人均純收入15751元。
絡繹不絕的遊客來到山邑村(董林 供圖)
山邑社區實用性村莊規劃讓當地群眾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環境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體會到真真切切的幸福。山邑社區結合實際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為保山市施甸縣鄉村振興起到示範帶頭作用。(保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施甸縣自然資源局)
完
編輯:姜永華
責任編輯:楊清宗
關於保山新聞網
該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傳部保山新聞網管理,保山新聞網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體。關注本帳號您將能及時收到保山的新聞資訊。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保山新聞網聯繫信息
電話: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號)
投稿郵箱:wx@bs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