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時評:中國外交「方圓之間」見格局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電 題:中國外交「方圓之間」見格局

中新社記者 聶芝芯

100分鐘,23個提問,中國外長王毅的記者會,信息量巨大。面對疫情下各種中國外交熱點,王毅時而鄭重說理,時而剛直回擊,時而真情流露,時而含蓄點化……守住原則,亦顯圓融。

5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維護公共衛生與健康,記者會採用網絡視頻形式進行。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這種「可方可圓,方圓融合」的風格,令網際網路世界大呼過癮。所謂「方圓之間有天地」。在電子屏幕的另一端,「方圓之間」盡顯中國外交格局。

「今天的中國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國,今天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王毅這句話展露出這場發布會的基本底色,同時也正是「可方可圓」的底氣所在。

置於百年歷史的框架下看,世界已變,中國已變,中國與世界之間的「磁場」已變。集體記憶裡「弱國無外交」的屈辱淡去,「國家強則外交強」的意氣成為主流。這份意氣裡,不僅承載著「中國能力」,還有「中國擔當」。

中國外交的「方」,首先體現於,中國堅定地站在國際道義、歷史趨勢、基本事實、公共利益、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一邊。

發起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緊急人道行動;維護全球化大趨勢和多邊主義潮流,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呼籲全球疫情敘事應客觀真實;重申中國不會稱王稱霸,始終站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一邊,站在歷史發展潮流的正確一邊……通過捍衛這些國際公認的「常識」,加固託舉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文明的支柱,從而維護世界基本秩序。

中國外交的「方」,也體現於,中國重申核心利益「底線」,絕不被人所左右。

面對國際上借疫反華的政治操弄,王毅強調「中國人的原則與骨氣」,對於蓄意中傷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對於無端抹黑一定會擺明事實真相。對於美國打臺灣牌的圖謀,他正告美方不要試圖挑戰中國的底線,不要誤判14億中國人民捍衛國家統一的堅定決心。這些表述鏗鏘有力,不僅警告「麻煩製造者」及時止步,也能通過事實還原為中國爭取更多國際支持。

中國外交的「圓」,體現在外長的情感流露裡。

作為中國外交的代言人,在多個瞬間,聽者能捕捉到王毅的真性情。他在開場白裡對抗疫的各國醫護工作者致以敬意,向所有罹難者表示哀悼,談中美關係時首先對疫情下美國民眾的不幸表達同情,也不忘向幫過中國的美國社會致謝,同理心讓國際社會感受到中國外交的溫度。面對中國援助世界有企圖的話題,他從懂得感恩、「朋友陷入困境從來都不會袖手旁觀」的視角解釋,通俗易懂又有人情味。

中國外交的「圓」,也體現在對能力邊界、外交分寸的把控上。

對於抗疫援助,中國將自己定位為「不是救世主,願做及時雨」,盡力而為;對於中歐交往,「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環,不是你輸我贏的淘汰賽」,傳遞正向期待;對於中美關係,既有「本著對人類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處理好關係的誠意,又有「中國無意改變美國,更不想取代美國」的宣示,還有對少數政客綁架中美關係的駁斥;將美國少數政客和美國政治精英、有識之士進行切割,有助於營造「於我有利」的國際氛圍。

這場外長記者會,不僅是一節外交課,也是一堂哲理課。「方」的堅守與剛直,「圓」的圓潤與變通,方圓之間,彰顯中國外交的格局,也見證中國外交的穩健成熟。(完)

相關焦點

  • 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新時代外交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有力地推動了新時代外交格局的構建,一張波瀾壯闊的外交畫卷正在徐徐呈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中國網評」中國外交在變局中重塑格局
    中國網評論員 戚易斌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造成了重大公共衛生災難,也給百年大變局增加了新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新形勢下,中國將在全球承擔何種角色、發揮何種作用?「疫情為各國交往按下了『暫停鍵』,但中國外交並沒有止步,而是逆勢前行。」全國兩會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答記者問時,用言簡意賅的話語,道出了中國外交的堅強定力和積極有為。
  • 中國形成全方位軍事外交格局(圖)
    點擊進入>>>   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負責人日前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已經形成了全方位的軍事外交格局,「中國加強了在多邊框架內的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的多邊安全合作也不斷進展,東協與中國、東協與中日韓框架下的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也正在逐步展開」,「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透明度也隨著對外軍事交流的頻繁、深入而加深,交流領域的擴大而加強
  • 中國外交布局進入新時代
    原標題:中國外交布局進入新時代   近一段時間,從接待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訪華,到舉世矚目的中美元首北京會晤;從習近平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越南、寮國進行國事訪問,到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在多邊框架下同東協領導人進行集體對話……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動密集展開,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新氣象、新作為,實現了十九大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精彩開局
  •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舉行
    圍繞「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的主題,與會專家就疫情大背景下的大國外交、國際秩序、全球治理、中美關係等當前國際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旨在通過學術交流,及時總結經驗,研判國際環境的變化趨勢以及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的目標與任務。
  • 學習讀書會聚焦新時代中國外交
    世界如何理解中國、中國如何面對世界?新時代,中國應當如何應對當下的外交形勢?2020年12月11日,第五十八期學習讀書會在滬舉辦,邀請到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王健,圍繞「百年大變局與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關鍵問題,分析國際環境、把握中國外交的發展趨勢。
  • 中國外交的幾何學:點、線、面建構立體外交
    原標題:中國外交的幾何學:點、線、面建構立體外交 「中國人自古就主張和而不同。我們希望,國與國之間、不同文明之間能夠平等交流、相互借鑑、共同進步……」今年3月,習近平首次作為中國國家元首外訪前夕,這樣闡述中國的「世界夢」。
  • 中國外交的新理念新實踐新特點
    2013年3月,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外訪行程中就包括了訪問非洲三國,期間他首次提出了正確義利觀。正確義利觀承繼了中國外交的優良傳統,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已經成為中國與包括非洲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交往的重要指南,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一面旗幟。  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區域大合作觀。
  • 國際時評 | 中國發展新開局 世界經濟新機遇
    國際時評 | 中國發展新開局 世界經濟新機遇 2020-12-21 21:17:57   來源:新華社
  • 揭秘方圓薈·香港財富中心如何撬動仙遊商業新格局?
    方圓薈·香港財富中心是世紀金源商業管理集團攜手帝源集團,強強聯合共同打造的仙遊城芯商業力作,以大開大闔的闊達格局改寫仙遊城市新封面。   方圓薈·香港財富中心自進駐仙遊以來,便在諸多品牌商家中得到了極高的關注度,此次藉助招商大會平臺,與眾多品牌商家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共同尋求新時代下仙遊商業發展的新機遇,這也將為仙遊注入新鮮血液,釋放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 大外交|王毅出訪歐洲五國,期待更清晰的多極化格局發展方向
    王毅此次歐洲之旅足跡將遍布南北中歐,這是中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之後中國外長的首次正式出訪,同時也是王毅今年第二次赴歐。2月13日至15日,他曾應邀赴德國出席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並與德國外長馬斯共同舉行第五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
  • 紀碩鳴:中美在南海對峙 改變世界五大格局
    那麼這種的對峙,不管未來南海怎麼發展,起碼在南海這個問題引發出世界大概有五大格局的一種變化。第二個在外交上也是一種對峙,就雖然中美之間非敵非友,但是運用外交這種互動的方式來斡旋兩國這種關係產生紛爭和矛盾的時候,就是通過外交手段來達成一致,或者說有些緩解,這是以前常用的,但是現在外交手段也不太作用,甚至於中國的外長到了美國,美國的原來說好的防長相見節目全部取消,那互相之間跟美國的克裡互相之間溝通和交往火藥味也非常重,中國希望美國不要只重視在南海的部署的一些雷達
  •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指導思想和總體布局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歸根到底是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的優良品格與人類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訴求相結合為指導思想,以兼顧中國自身利益與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本原則,以參與全球化謀求共同發展並引導全球治理向更高水平邁進為終極目標。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國際社會鄭重承諾:「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 「新格局、新階段與區域化新發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的...
    12月9日,中國進出口銀行一帶一路金融研究院(上海)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舉辦「新格局、新階段與區域化新發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的長三角」論壇。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吳富林、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發表致辭和主旨演講。
  • 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與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
    早在1956年中東發生蘇伊士運河事件時,他就根據美英兩國暴露的矛盾指出:現在衝突著的,有「兩類矛盾,一類是帝國主義跟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即美國跟英國、美國跟法國之間的矛盾,一類是帝國主義跟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矛盾。三種力量,第一種是最大的帝國主義美國,第二種是二等帝國主義英、法,第三種就是被壓迫民族。」①他還認為,在這些矛盾著的力量中,「帝國主義之間鬧,互相爭奪殖民地,這個矛盾大些。」
  • 世界不會走向兩極格局,中美關係緊張之際,俄外交學院院長表態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以川普為代表的華盛頓政客們更是頻頻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進行大肆攻擊。一時間,關於中美兩國將走向冷戰的言論甚囂塵上。那麼,中國和美國是否會重演二戰後的美蘇冷戰呢?就這個問題,俄羅斯人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 王存剛:中國外交全球戰略環境的新特點與新趨勢
    面對全球戰略環境的新特點與新趨勢,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必須勇於面對複雜局面,辯證看待現實狀況,始終保持信心,並在此基礎不斷開拓創新,在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發展、為人類謀大同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一個國家的外交戰略環境是指該國所面對的主客觀環境中那些宏觀、長遠且對外交全局產生至關重要影響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這種戰略環境具有多維屬性。
  • 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格局的影響
    ①在這場「抗疫戰爭」中,世界各國之間有合作,但也有競爭;各國遭受疫情打擊的程度不同,在防疫抗疫中的應對表現也不同。這些都將促進國際力量的此消彼長、分化重組,從而影響國際格局的演進。  進人21世紀以來,國際格局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
  • 方圓薈·中匯購物中心籤約落地 世紀金源方圓薈持續引領昭通購物新...
    2020年4月15日,世紀金源方圓薈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雲南分公司與雲南中勁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籤約儀式在昆明世紀金源大飯店舉行,標誌著雙方合力打造的方圓薈•中匯購物中心項目強勢落地昭通,也標誌著雙方正式攜手,共譜華章,持續引領昭通購物新時代。
  • 迎難而上 為國擔當 奮力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徵程
    外交戰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以抗疫外交為主線,迎難而上,主動應變,同步抗擊新冠病毒和國際政治病毒,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世界和平與全球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