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鄒炳良
提到普洱茶大師鄒炳良,想必很多喝普洱茶的朋友並不陌生。鄒炳良先生是中國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從事茶葉生產、科研40多年,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為普洱茶之鄉勐海乃至西雙版納州茶葉生產發展付出了汗馬功勞,做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廣大人民的信賴和各種榮譽。
和鄒炳良老師有過幾次接觸,每次都能學到很多的知識。深入淺出的講解,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每每提到他最熱愛的普洱茶,總能侃侃而談。在和他的交談中,他說的一句話揭示了普洱茶泡不好的秘密,不知道你做對了嗎?
茶葉泡不好是有原因的……
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鄒炳良老師說:普洱茶泡得好不好,重要的是茶有沒有醒好!
經常有人會把酒與茶來對比,正如:萬丈紅塵一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喝酒的朋友,總會在喝一些酒之前說要「醒酒」。那么喝茶的朋友,在喝茶前要不要「醒茶」呢?
關於「醒茶」,有時候我和朋友會說,不同種類的茶,就好像不同性格與年齡的女性,想要泡她,當然,要用不同的方式才能激發出她的熱情。越是鮮嫩的茶葉越像芳心初放的少女,只要多「捨得」一些,便可捕獲芳心,醒茶的必要性也就沒有那麼大;反而越陳的茶,就越像歷經煙火的女人,這時候想要抱得美人歸,就需要文火慢燉潤物無聲的不懈追求,醒茶在此刻就顯得無比的重要。
記得,我在看《中國茶葉大辭典》時,關於「醒茶」有這樣的解釋:「醒茶是為了洗去了茶表面的雜質,誘發茶味、茶香,是古人遺習」。
對我們喝茶的人來說,喝茶之前,讓存放的茶通過與空氣和水的接觸甦醒過來,吸收天地人氣,讓茶葉經過短時氧化,使沉睡或被封存的茶在衝泡時重新煥發茶香本味。尤其對於普洱茶經過醒茶以後,普洱茶中的花香、木香、樟香、茶氣等,就會漸漸擴散出來,口感也會變得更豐富、順滑,飽滿,因此,醒茶這件事對於喝普洱茶是很有必要的!
我記得提到醒茶的作用,鄒炳良老師說:普洱茶,不論是熟茶,還是生茶經壓制後進入了一個「睡眠期」,如果直接飲用,不能很好的展現這餅茶的滋味。那麼,醒茶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醒茶有什麼作用呢?
作為自然發酵的普洱生茶,一年期以內的,口感往往還帶有一定的茶青味,且水性、茶氣、茶韻各方面,對我們的口腔還有較強的的刺激性。經過醒茶,可以有效緩解茶葉中的水性和茶青的味道,減少口腔的刺激感。作為渥堆發酵的普洱熟茶,同樣一年期以內的,因渥堆發酵的關係,可能還有一些堆味。經過醒茶,可以加速茶葉內含物質的融合,增加茶湯的協調性,也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茶葉中的堆味,從而明顯改善茶湯的適口度。
對於存放了一段時間的老茶而言,尤其是十幾年以上的老茶,內含物質處於低活躍狀態,此時的茶湯味平,不順,香氣陳悶,有點散。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醒茶,茶葉內部所有內含物質才會重新變得活躍,茶湯稠度,醇度都會明顯提高,倉味也會大幅度降低。
醒茶有哪些方法?
鄒炳良老師對普洱茶有著深入的研究,不論自然發酵的普洱生茶和渥堆發酵的普洱熟茶,他提到我們都需要醒茶,那麼,在醒茶方面我們又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對此,鄒炳良老師對廣大普洱茶友提出了以下兩點建議。
方法一:幹醒法
茶友們在確定要飲用一款普洱茶之前,存放時間久的茶,如「冬眠」一樣,醒茶的目的就是為了喚醒「沉睡」中的茶葉。對於一些老茶,如果是放在紫砂罐或一些密封的環境下,從中取出來之後,將撬散的茶塊放置在醒茶罐中,醒茶罐宜選用陶罐或者紫砂罐,然後放在無光照直射、無異味、空氣流通的環境中,上面蓋上棉紙靜置。這個過程,根據不同的茶,需要時間7天至3個月。對於新茶,以同樣的方式置放3至15天。
方法二:溼醒法
普洱茶溼醒的過程,又稱為「潤茶」。我們用熱水溫壺之後,把茶葉投入壺中或蓋碗,注入開水,一般5~10秒後出湯倒掉(不同地區和年份的茶時間不等),目的在提高茶葉及泡茶器具的溫度,通過對茶葉進行溫潤浸泡,起到讓茶葉舒展和茶汁浸出的作用。然後,讓我們靜靜等待,讓茶葉在容器中靜置10-30秒(靜置時間根據茶餅壓制的鬆緊度、新老程度靈活調整),讓幹茶充分吸收壺中的熱氣慢慢甦醒展開,再倒入熱水。溼醒在整個衝泡過程中,決定著茶葉內在品質的表現,對之後的衝泡有直接的影響。
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鄒炳良老師說:普洱茶泡的好不好,重要的是茶有沒有醒好!想要體會更加醇香的普洱茶滋味,就要學會醒茶。茶友們,記得叫醒你的那杯茶呦……
如果您也是一位愛茶人,想了解更多關於普洱茶的知識。發私信「醒茶」給小編,免費送您一套我三年來整理的養茶和茶道大禮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