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各大購物中心人氣凋零 實體商業運營到底如何?

2020-12-20 搜鋪網

近期,包括三宅一生、優衣庫都相繼在太古裡有新店開業,其中三宅一生的4大品牌集合店更是國內首家。而就在這些品牌相繼加持對成都市場的關注的同時,不得不看到的是,就在今年年初,包括GAP、華潤萬家、摩爾百盛、百佳等實體商業相繼遭遇了撤店和關門。矛盾的現狀讓成都實體商業的運營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那麼目前成都市場實體商業的運營到底如何?記者分別走訪了實體商業中具有代表性的綜合體項目和街區商業,對此來自仲量聯行、第一太平戴維斯和中成房業的相關負責人也對此進行了分析和詳解。

年前撤店的春熙路GAP現在賣的是四川特產

5月27日將開業的優衣庫太古裡店

現狀:超500萬平方米零售物業存量綜合體表現最「秋」

隨著去年以尚泰百貨、摩爾百盛、天虹百貨紅牌樓店等一系列百貨商業的關門,再到今年年初以來部分品牌的撤店,成都實體商業似乎一直深陷話題的「漩渦」中。

根據仲量聯行的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12月31日成都市場零售物業整體存量565萬平方米,購物中心總存量高達480萬平方米。購物中心無疑是成都目前零售商業物業中最大的問題所在,對此,記者也在3月21日和23日兩天分別走訪了包括新世紀環球中心、IFS、群光廣場、339歡樂頌在內的4大綜合賣場,以及遠洋太古裡,綜合體的確有些「秋」。

時間:3月21日下午17:00

地點:新世紀環球中心

記者分別在負一樓、1樓和2樓進行了走訪,商場內十分冷清,尤其是1、2樓服裝區,只有寥寥數人,大部分店鋪內都只有工作人員。只有負一樓超市、餐飲區人氣略旺,記者在商場內走訪了近一個小時,因為正好碰見下班高峰期,由於商場接駁地鐵,5點半之後商場陸續開始有些人氣,但也僅局限於負一樓。

新世紀環球中心一樓

新世紀環球中心負一樓

時間:3月22日下午16:30

地點:IFS國際金融中心

作為2015年成都商業銷售業績第一名,IFS是近幾年商業綜合體中表現最為亮眼的一個,仲量聯行褚總對此表示,IFS品牌度很豐富,覆蓋全客層,且推廣方面非常專業,曝光率高是其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

不過,3月22日下午16:30記者來到IFS,同一時間段,1—3層商業相較環球中心來看,人氣只是略旺,且記者在隨機採訪發現,閒逛或休息的人較多,店鋪內消費的人也很少。人氣也主要集中在負一層,但與環球中心類似的是,項目也與地鐵接駁,通過軌道交通導入的人流較為明顯。

IFS商場內

時間:3月22日下午17:45

地點:成都339

339可能是這幾個綜合體項目中「最慘」的一個,從去年開始接連遭遇各種空置率低得驚人、品牌撤店等消息。而就在今年年初,華潤萬家撤出了339了。

22日下午17:45記者來到339,正值下班高峰期,當其他購物中心都或多或少迎來一波人潮的時候,339隻有一個「秋」字,記者從負一樓坐手扶梯至1、2和3樓,大多店鋪都是打圍關閉的狀態。記者採訪了正在負一樓做兒童玩具促銷的商家,他說他感覺339好像一直以來都是這個樣子,我們過不到好久也要撤走了,一天都買不到幾個客戶,太焦人了。

成都339商場內

專業機構分析:

仲量聯行仲量聯行成都零售地產部招商負責人褚丹:南部新區問題最突出同質化競爭激烈是主因

根據仲量聯行的數據監測,預計2016年新增入市零售商業面積將達到90萬平方米,該數據不含以往延遲開業而推遲入市計劃的零售商業面積。在90萬平方米的數據中,約三分之一來源於南部新區,第二大的新增來源板塊是雙楠板塊。而預計入市的零售商業面積均是以購物中心類型為主,可以想像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其中南部新區存量高達110萬平方米,全部是以購物中心的物業形態入市,這些客觀的數據表明,零售物業投放量過於集中在南部新區片區,而區域內物業同質化競爭激烈,物業形態並沒有大的區域,商業定位並沒有完全做到依據項目情況而區分,招商品牌單一且重複度高。而臨運營管理的能力也決定零售物業後期的存活。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西區商鋪部董事鄧耀華:2015全年新增體量約65.5萬㎡,專業團隊運營是關鍵

截至到2015年第四季度,成都迎來銀泰城、龍湖金楠天街和大悅城的相繼入市,為成都零售商業市場帶來約530,000平方米的新增體量。至此,2015年成都共有5個優質購物中心入市,全年新增體量約655,000平方米。

以成都一些比較成功的商業項目為例,他們大多在開業前從項目規劃、招商定位、主力店設定乃至建築空間利用等方面進行了專業的規劃,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及時洞察先機,積極應對,儘管市場不斷變化,也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展現項目優勢。

中成房業策略中心總監蔡玉蘭:模式單一發展過快,傳統商業面臨前所未有挑戰

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商業新業態不斷湧現,電子商務帶來巨大衝擊,居民消費需求與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傳統的商業模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甚至對整體商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產生了影響。

目前成都商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商業越來越多、體量越來越大,這是源於城市規劃的不合理,因而導致商業體分布密集,各個商業體能輻射的商圈越來越小、客流嚴重分流,同時商業地產發展速度過快、僧多粥少,導致商業地產人才與品牌商家跟不上商業地產發展速度,招商難、開業難成為普遍現象。

以東客站板塊為例,區域目前在售商業項目超過20個,未來五年還有351畝商業土地上市;其中不乏品牌開發商的項目,也不乏大規模項目,甚至不乏停工的項目,市場競爭環境惡劣。

目前成都經營的商業地產商業模式單一,資金投入量大且成本高,後期經營困難,虧本經營,舉步為艱,甚至關門歇業的不是少數。

(來源:騰訊網)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

相關焦點

  • 海洋館逆襲購物中心?實體商業+主題公園=進化
    中國商業地產遇到階段性泡沫是人所共知的常識。  在電商和大規模的產品同質化供應的雙重夾擊下,幾乎所有的購物中心都在使出一切招數吸引人流。業內購物中心產品理念領先的大悅城系列就提出,購物中心的核心就是就是經營人氣。
  • 成吸金利器 盤點成都五大購物中心的「真冰場」
    在於4月21日舉辦的「2015年中國綠公司年會」上,王健林和馬雲,分別作為實體商業與電商的代表人物,就零售與商業市場進行了有趣的對話。與之前談論電商將給實體商業帶來「毀滅性」影響的觀點不同,現在已有媒體指出,實體商業已針對電商的短板逐漸形成對其的「反包圍」態勢。這一短板就是體驗,而對於實體商業來說,它卻是能夠重新喚醒商機與市場活力的關鍵與亮點。
  • 成都新世紀環球購物中心如何吸引大客流?
    為此,以成都新世紀環球購物中心為代表的新勢力推陳出新,以增強體驗性消費來吸引消費者,試圖引領購物中心的營運變革。  增強體驗性 吸引消費者  成都新世紀環球購物中心體量龐大,如何吸引眾多客流量?朱志軍介紹,環球購物中心計劃在11月初開業的兒童大店motherswork也是首次進入西南的品牌。  記者也注意到,很多購物中心往往在運營一年時間以後,就會根據前期銷售數據對品牌和業態進行大力度調整,以順應消費者的需求,在成都經營得還不錯的成都凱丹廣場也在國慶前對部分休閒運動品牌進行了調整。而成都蘇寧廣場則已經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業態及品牌調整,預計明年初將會有全新形象出現。
  • 「夜貓子」吸引法則 | 購物中心如何在深夜運營?
    對於購物中心和百貨等實體商業來說,提供夜間消費服務是增加收益的重要方式之一。那麼,夜間消費對他們來說是怎樣的機會,可以如何把握,以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 夜間消費指的是晚間6點至次日早6點間產生的消費行為,一般來說,晚間10點之後產生的消費被稱為深夜消費。
  • 成都地鐵線路商業地圖 沿線購物中心大盤點
    成都地鐵線路商業地圖 沿線購物中心大盤點來源:聯商網2017-06-02 09:31根據公開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全成都僅有7座購物中心是無縫連接地鐵,年營業額超過10億的商場中,僅有5家購物中心是無縫連接地鐵,佔比51%,距離地鐵300米之內的購物中心預計為65%,在業績或客流上明顯好於其它同類商場。
  • 萬聖節大趴來臨 成都的購物中心有什麼「鬼主意」?
    進入年底,成都的消費市場又要掀起一股買買買的狂潮。對於購物中心而言這是一年一次的重大節點,而對於實體商業來說,接下來的「黑色11月」要是不搞點動作把客流引過來怕是日子也不好過。敵人來勢洶洶,但我方對策也是不少呢。
  • 文創點亮商業 購物中心人氣大咖臺灣文創物產「嫁」到
    如今,在中國很多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他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氣的保證。臺灣商業早起於內地,而內地商業也正在經歷「更新換代」,我們如何將臺灣的新型玩意兒嫁接於內地商業中,如何開闢出一條「新新」之路?
  • 攪動成都商業 交通樞紐購物中心催熟東站商圈
    交通樞紐帶動商業新城崛起已屢見不鮮,上海虹橋站締造了赫赫有名的虹橋商務區商圈,廣州南站開闢了著名的番禺新城商圈……同是全國六大樞紐客站,成都東站未來的商業潛力可見一斑。   2011年5月8日,成都東站正式投入運營。這一利好蘊藏的巨大商機讓各大開發商聞風而動,紛紛搶灘東站片區布局,一個以東客站為中心的現代商旅城正在快速崛起。
  • 成都環球MALL朱志軍:購物中心人流包括兩個層面
    (贏商網報導)11月26日,2015年中國體驗式商業地產發展論壇在深圳蛇口希爾頓南海酒店舉辦。本次活動以「回歸本質、重塑商業生態」為主題,特邀中國商業地產行業頂尖人物眾論中國體驗式商業在創新上,該如何平衡人氣與收益,共同探討創新商業面臨的挑戰。
  • 地產前沿 | 大阪軌道綜合商業給成都的幾點淺思考
    銳理君去了趟日本,在大阪、京都、衝繩三個城市停留了幾天,見識到其實體商業的發達程度,尤其是依託軌道交通的商業運營能力,有很多值得成都地鐵商業借鑑和思考之處。   以有名的JR大阪站為例,主要從軌道交通規劃和商業中心運營兩方面,說說其軌道交通綜合商圈運營的成功之處有哪些。
  • 疫情期間,深圳各大購物中心開啟「雲購」新模式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對於線下實體商業來說,暫時「告別」了線下生意的深圳各大購物中心,開始在線上購物紛紛發力。情人節期間,如組建微信群、推送門店微信、發力線上商城、直播帶貨等服務形式,為各位情侶「隔空送愛」。   贏商網也針對深圳各大購物中心推出的「線上情人節」活動事先了解並體驗了一番。
  • 新型體驗業態受關注 「海洋館+購物中心」全新商業模式初探
    但不跨界,沒有創新能力,商業就沒有未來。海洋是稀缺資源、生態是稀缺資源、正如藝術、文化、農莊是稀缺資源一樣,用合適契機和實體商業進行「創新」結合,都將重新定義購物中心的生命力。   海洋館作為一種有特色、能帶來高人氣的商業業態,一直備受商家的關注,海洋館不僅自身可以盈利,還可幫助購物中心增加銷售額。在國內外,將海洋館搬進購物中心的案例不勝枚舉。
  • 龍華九方購物中心:極致的運營和體驗 深圳北商業的領航者
    作為龍華片區人氣最高的購物中心,龍華九方購物中心不管是在業態組合、商場運營、政府合作,還是區域影響力等方面,都有著其他購物中心所不可比擬的優勢。   林丹:首先從大的區域來講,深圳的城市發展外擴,龍華成為了福田的後花園,承接南北向的一個拓展,基於這個有利的條件,龍華片區不管是商業、住宅、包括其交通等配套設施日益完善。而在龍華九方購物中心出現之前,龍華片區大多都是一些類似於華潤萬家、人人樂、天虹等商超,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購物中心,龍華九方適時的出現撞上了好的發展機遇。
  • 保利商業的實力秀:揭秘4大運營策略 今年迎9大購物中心亮相
    承載著保利商業打造「都市生活體驗+」的願景,在2018年,將有9大購物中心全新亮相。   保利商業的「多元」發展 四大業務共創都市生活體驗+   購物中心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已經走過了5個時代,現在正經歷著第6個時代——存量時代。
  • 盤點成都2015年開業的購物中心 龍湖中糧銀泰「掰手腕」
    編者按:2015年,成都商業地產繼續走在高存量時代。2015年,成都商業地產仍然可圈可點。以遠洋太古裡為代表的8家購物中心亮相成都,究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原本說好要開業的各大商業項目,為何失約了10家?
  • 大咖告訴你:IP粉絲、品牌效應如何提升購物中心人氣
    另一方面,現在的購物中心又大都有品牌同質化嚴重,營銷活動持續性較差,主題和調性不突出,顧客粘性較差等諸多痛點。這時候,IP就自然而然成為了購物中心突圍的救命稻草。      那麼,IP能為購物中心帶來哪些多重收益?購物中心如何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熱門IP?IP主題活動如何與購物中心運營相結合?未來購物中心IP的創新發展有哪些方向?
  • 如何知曉商業底層邏輯,從資產管理視角,提升購物中心精細化運營能力?
    前言 儘管現在很多購物中心都還在信息化完善階段,但數位化的進程已經勢不可擋,真正落地的第一步需要做好數據化,數據化覆蓋租賃資產、店鋪、會員、現場運營等。再通過企業組織管理優化,及數據指標監控、預警體系追蹤等方法論的加持,使購物中心精細化運營成為現實。
  • 論商業地產現代化——購物中心
    由於這個時期是購物中心在內地的起步階段,市場培育期普遍較長,許多購物中心因為沒有挺過培育期而被淘汰,而經過及時調整存活下來的購物中心大多保持著旺盛的人氣商氣,上述的幾個項目都是全國知名的第一代購物中心。
  • 寵物經濟出道,看實體商業如何接招|商業地產
    3.寵物元素賦能品牌傳播近年來,各大品牌開始在品牌的推廣傳播中融入寵物元素,不單單有向雕牌、網易未央這樣本身便具備相關元素的品牌,就連原本不具備「動物屬性」的品牌,也開始想方設法的融入其中。03 實體商業的創新方向實體商業也關注到寵物主在其核心消費人群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為了滿足核心客群的消費需求,創造更多消費機會,越來越多的實體商業抓住這一機遇,圍繞寵物經濟推出各種新的玩法。
  • 成都陽光新業購物中心轉型升級 打造西南智慧商場
    剛剛過去的一年,實體商業經濟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痛苦與糾結,也感受到了迷茫與探索中的冰火逆反境遇。斷崖式的轉型,使實體商業對於傳統企業模式的危機與恐慌、對於新商業模式的探索和嘗試興奮交織在一起,使他們在這個新的商業時代面臨著爆發式的前所未有的創新機會與商業機會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