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乙:我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

2020-12-15 騰訊網

[摘要]寫作它是綁匪,而我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有時我覺得它還是一種癮,我是不能擺脫它的賭棍。

一直以小說寫作為主的阿乙在兩個月前出了一本隨筆集《陽光猛烈,萬物顯形》,書中文字簡潔、犀利、準確,相比小說,這些隨筆文字更像是他的「私貨」,表現得更真誠、更冷靜也更勇敢。近日,阿乙攜新書來深,在西西弗書店萬象城店和讀者分享了他這份「私貨」。由於阿乙最近身體狀況欠佳,晶報記者郵件採訪了他。阿乙說,寫作就像是綁匪,而他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

卡夫卡代表了一種逾越

晶報:新書《陽光猛烈,萬物顯形》收錄的是你2011年至今寫的隨筆,這些文章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就的?

阿乙:我的寫作分兩塊,一塊是小說,一塊是小說之外。《陽光猛烈,萬物顯形》和此前的《寡人》就是後一種。《陽光猛烈,萬物顯形》收錄了157篇文章,是從300餘篇裡遴選出來的。它們主要是對靈感的記錄、對某些人事的素描、對寫作與閱讀的分析。通常是在隨機狀態下完成。有時走在路上,突然想到,會找個地方坐下,在書頁旁邊記錄下來。然後忘記因何出門。

晶報:裡面收錄的隨筆篇幅特別短,有種很零碎的感覺,你自己是什麼感覺?

阿乙:受了卡夫卡的影響。作家可能也分兩種,一種是秉承亞里斯多德《詩學》傳統,寫作是由一種技藝的傳統推進;另一種就是卡夫卡,漠視、忽略或者說是越過技藝。卡夫卡解放了別的寫作者,寫作變得沒有規矩。在卡夫卡這裡,結構、技術變得輕微,寫作服從於表達與表現。字數是卡夫卡的一個重要體現,他不受字數限制。我們無法說他是短篇作家還是長篇作家。

不知怎地我想起一位在廣州白雲山賣牛肉丸粿條的朋友,他每天上山去,有時只賣一碗,有時上百碗,他想什麼時候下山就什麼時候下山。

晶報:跟碎片化閱讀有關嗎?

阿乙:沒有關係。我在抵抗自己的碎片化閱讀。我感覺現在的垃圾信息太多了,過剩。過去的電影,逃犯在被抓到時總會問,×隊和×隊打成幾比幾了。那時候信息因為傳播的有限和局限,是有力量的,甚至讓人激動,就像甘泉灌滿饑渴者。現在完了。

晶報:你說「跟卡夫卡的隨筆很像」,你很喜歡卡夫卡?怎麼評價他?

阿乙:他是獻身者、解放者。他帶給我的意義非凡。是這樣的,你很難想像,一個讀過卡夫卡的人,會去寫下崗工人、打工互助、城市白領之類的題材。卡夫卡代表了一種逾越。看看他的標題:《騎煤桶的人》。

寫作像一種癮,無法擺脫

晶報:現在在看什麼書?你會用手機、kindle、IPad等閱讀電子書嗎?

阿乙:在看楊伯峻注的《左傳》和徐蕪城的詩集《一個青年的肖像》。徐堪稱偉大。我之前對詩歌沒有多少判斷力,讀過徐詩以後,就能識出很多人寫的詩的壞來。徐是一把標尺。這個標尺極高。

我不習慣用手機等科技用品看書。可能某個春季一過,自己就完成了這種工具的革命。

晶報:聽說你最近身體不好?寫作會讓你覺得焦慮嗎?

阿乙:因為在2012年開始寫一部試圖達到自己人生最高峰的長篇小說,又因為個人才力的局限,身體健康被毀得差不多。為此進了醫院,身體差不多摧毀一半。以後那一半再也回不去。現在急了也能跑。有時候我很羨慕那些才力超群的人,對他們而言很輕鬆完成的事情,對我來說,是需要將自己的身體澆鑄進去的。另外,不能遵守紀律,沒有自控的能力,也是寫作出現焦慮的原因。

晶報:寫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阿乙:綁匪。它是綁匪,我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有時我覺得它還是一種癮,而我是不能擺脫它的賭棍。

晶報:你之前說過「我覺得中國現在是一個不太好描寫的時代」,但你仍然在寫,是什麼讓你堅持寫作,困難和誘惑有哪些?

阿乙:如果離開寫作,就不知道自己的魂該落在哪個地方。我嘗試在找別的方式,但找不好。吃喝,品茶,看電影,學習某種技藝,娛樂,似乎都可以拯救一下,但總還是心不在焉。寫作,可以稱為家鄉。如果不能寫作,可能和一位在工廠工作幾十年的工人下崗一樣,會非常痛苦。

明年將出四本作品

晶報:你說過不想複製自己,那你從哪裡尋找變化?或者說怎樣突破自己?

阿乙:我在閱讀別人的作品時尋找突破的啟示。我的閱讀朝著更厲害的人那裡進發,比如從卡佛向福克納,從福克納向但丁、普魯斯特。

晶報:介紹一下當下的創作情況和進展?

阿乙:我已經將明年的事情大致做完。會出四本書,其中有兩本是重版。

新短篇集《情史失蹤者》,是2012年至今短篇小說的集結。不多。

重版短篇集《灰故事》以及小說《下面,我該幹些什麼》,後者會進行將近1/3篇幅的修改。

2016年8月將出版長篇小說《早上九點叫醒我》。就是這篇小說將我弄病的。2014年底就寫好了。寫一個人沒有文化,但憑藉暴力與狡詐,混成幾十裡地最為強悍的人物,統治著當地的人、動物和植物。人們形容他的性格,就像形容古羅馬的暴君:摻雜著血的泥塊。字數有18萬字。寫完我就封在那兒,有時撿起一些列印的殘章,覺得自己再也不能將那種場景和體驗寫出來。(文/姜夢詩)

相關焦點

  • 人是可以被馴化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當被家暴的妻子不願和施暴的丈夫離婚時,當被體罰的小孩不願意責怪老師時,當高考工廠出身的同學認同學校理念時,甚至在看霸道總裁類的文章和網絡爽文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被頻頻提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是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真的存在嗎?
    可凡事總有例外,比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舉個例子,假如很不幸,你被綁架成了人質,該怎麼辦?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是「喂,110嗎,我要報警」。可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反應則是,「警察你們走開,不要傷害我和劫匪!」這……不是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嗎?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剖析權力與情感的隱秘聯繫
    在《以愛求生》一書中,迪伊·格雷厄姆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詞,以此對父權制進行了分析。「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揭示了權力與情感之間的隱秘聯繫,也讓我們看到不對等的權力關系所具有的複雜的表現形式,以及反對不對等權力關係的艱巨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源於發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起綁架案。
  • 情場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無法自拔只因性格倔強
    我因為熱衷於偵破片和心理戰,就不厭其煩地一部部看下去。每次看的時候總會想,這回不會又出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吧,結果,轉眼就看到果然有人質轉變立場了。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源自1973年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發生的一起銀行搶劫案。三名劫匪搶劫銀行,劫持了一男三女作為人質。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十問:我為什麼「愛上」傷害我的人
    在之後的新聞報導中,這個現象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如何判斷受害人出現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有位研究人員這樣描述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現狀:「這個詞兒在新聞媒體中出現的次數可比醫療報告中出現的次數多多了。」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剖析權力與情感的隱秘聯繫
    在《以愛求生》一書中,迪伊·格雷厄姆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詞,以此對父權制進行了分析。「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揭示了權力與情感之間的隱秘聯繫,也讓我們看到不對等的權力關系所具有的複雜的表現形式,以及反對不對等權力關係的艱巨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源於發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起綁架案。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十問:我為什麼「愛上」傷害我的人-虎嗅網
    在之後的新聞報導中,這個現象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二、如何判斷受害人出現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有位研究人員這樣描述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現狀:「這個詞兒在新聞媒體中出現的次數可比醫療報告中出現的次數多多了。」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十問:我為什麼「愛上」傷害我的人-虎嗅網
    在之後的新聞報導中,這個現象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二、如何判斷受害人出現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有位研究人員這樣描述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現狀:「這個詞兒在新聞媒體中出現的次數可比醫療報告中出現的次數多多了。」
  • 名詞解釋: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是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 愛情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今天來跟大家探討一下愛情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剛剛莫妮卡又來舉案例,我們藉此粗淺的分析一下。 其實這種情感就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情感是被完全馴化的,被操控的,無論被對方怎樣對待,都不願意離開。
  • 人也可以被馴化——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這種屈服於暴虐的狀況,心理學上叫做「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又稱斯德哥爾摩效應或人質情結、人質效應。是指受害人對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種情感造成受害人對加害一方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者。
  • 《兩隻老虎》聊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提到綁架者與被綁架者之間的「同盟」關係,就要談談一個常會被提到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來自於一起真實的綁架案件:1973年8月,兩名劫匪劫持了位於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銀行並綁架了一男三女共四名銀行職員作為人質,在與警方對峙130個小時之後,劫匪放棄了掙扎而被捕。
  • 鮑鵬山:林衝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就是要讓高衙內明白,我已放棄了老婆,任從她改嫁,剩下的事是你高衙內與我老婆的事了,與張教頭的事了,與我無關了,你不用再陷害我了!這種現象,現代心理學把它稱之為「斯德哥爾摩情結」或「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所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情結,是指犯罪事件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結來自1973年發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樁銀行綁架案。
  • 愛情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今天來跟大家探討一下愛情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剛剛莫妮卡又來舉案例,我們藉此粗淺的分析一下。 其實這種情感就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情感是被完全馴化的,被操控的,無論被對方怎樣對待,都不願意離開。
  • 《慶餘年》司理理愛上範閒,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還是被PUA?
    是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還是被範閒PUA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可謂聲名顯赫,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很多電影電視甚至真實事件都有相關的情節。指的是經過相處,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了好感和依賴,甚至愛上對方並幫助對方的一種情結。這跟司理理和範閒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很像?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有四個條件:人質真的相信生命正受威脅。施暴者給人質小恩惠。人質信息來源和思想被控制。
  • 《慶餘年》司理理愛上範閒,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還是被PUA?
    是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還是被範閒PUA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可謂聲名顯赫,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很多電影電視甚至真實事件都有相關的情節。指的是經過相處,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了好感和依賴,甚至愛上對方並幫助對方的一種情結。這跟司理理和範閒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很像?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有四個條件:人質真的相信生命正受威脅。
  • 斯德哥爾摩地鐵,最長藝術博物館,網友:我只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先不說有名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裡的地鐵都建造的如此與眾不同,被很多人稱為最美的地鐵。斯德哥爾摩地鐵站,從圖中就能夠看出,地鐵站很深,在扶梯上不斷下行時,會感到涼氣襲人,有一種進入地獄陰森森的感覺。
  • 零點49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案例
    心理學家們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描述為,一種在敵對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極端的應對或者生存機制。人是可以被馴養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娜塔莎·卡姆普什 (Natascha Kampusch)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最好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治療斯德哥爾摩首先要幫助受害者認識自己,發展受害者的個人潛能。 幫助受害者建立積極的心態,不輕易屈服於現實。 了解加害人的軟肋伺機發起自衛性反擊。建立限制加害人作惡的制度。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這讓我頭腦中閃現著一個挺專業的名詞「斯德哥爾摩症」。    有關「斯德哥爾摩症」的相關知識,我已記不得是從哪裡「認識」這個帶有地理意味的洋詞,好像是從某個犯罪電影中的影評知道的。粗淺記得,好像是人質愛上了劫匪,感情日漸濃重,導致最後捨不得讓警察抓到他,已然分不清是被害者,還是從犯。當然,我的記憶並不可靠,需要藉助萬能的網際網路來搞搞清楚。
  • 舌尖上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痛定思痛,又覺得,既然我這麼愛吃野菜,事到如今,實屬必然。接下來的問題是,我為什麼那麼愛吃野菜。哦,也可以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愛吃野菜。多年來我都以高等級野菜愛好者自居,甚至一度有過念頭,開個以野菜為主打產品的飯店。當然,現在該念頭打消了。我之所以對野菜有這麼大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時候採過、吃過很多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