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真的爛泥扶不上牆嗎?歷史上的胤礽為何被康熙廢掉?

2020-12-13 覃仕勇講史

胤礽是清代歷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國官方正史上最後一位明立皇太子。

胤礽自幼聰慧好學,長大後文武兼備,曾代康熙祭祀、監國,深得群臣稱讚。

如果能順利繼位,應當是一代英主。

不過,話說回來,胤礽能得冊立為太子,並不是因為他在康熙諸子中特別出類拔萃。

而是他的身份特殊。

他是皇后赫舍裡氏所生,而且,皇后赫舍裡氏在生下他後,不足兩個時辰便去世了。

既是嫡長子(胤礽親兄、嫡長子承祜早夭折),又是皇后唯一的兒子,康熙義無反顧地在當年十二月十三日將這個襁褓中的嬰兒為皇太子。

為了培養這個帝國未來的儲君,康熙煞費苦心。

胤礽六歲以前,康熙親自教他讀書,耐心講授四書五經,培養他熟練運用滿、漢、蒙三種文字,並授以騎射、言詞、文學諸藝。

胤礽六歲就傅,康熙替他選擇了名儒張英、李光地、熊賜履為師。

胤礽七歲,康熙又特召著名理學家湯斌為詹事府詹事,另命徐潮、高裔、熊賜瓚、耿介、達哈塔、尹泰等人參與對太子的教育,讓胤礽耳濡目染治國之道。

胤礽八歲,康熙便大興土木,命修文華殿,迫不及待地指定為太子日後出閣講書處。

胤礽勤奮好學,又兼天資聰穎,學習舉一反三,樣樣出色。

他的書法兼有晉、唐人之長,筆筆得體,一絲不苟。

他的學問常常讓博學大儒們慚愧不已。

湯斌曾多次以學問淺陋為由,辭請不敢擔任太子輔導的重任。

其他大儒也怕博學的太子考倒了自己,致使在皇帝跟前出醜,不敢接任。

康熙帝沒辦法,不得不動用特權,改推舉為直接指定太子輔導老師。

在騎射方面,胤礽騎得劣馬,拽得硬弓,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

五歲時,他隨父往景山射獵,連發五箭,射中一鹿、四兔。

八歲時,已能挽強弓射倒猛獸。

康熙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康熙親徵準噶爾部噶爾丹。22歲的皇太子胤礽坐鎮京師,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

……

但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康熙的兒子眾多,且為多傑出之輩。

如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等等,他們成年後,分別封為郡王、貝勒,開府稱藩,各有部屬。除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外,其他皇子都各有一黨,他們聯合在一起,共同攻擊已立為皇太子的胤礽,並且分頭在康熙面前大講太子的壞話,目的是讓皇父重新洗牌,好讓自己成為皇位繼承人。

俗話說,明槍易擋,暗箭難防。

而且,太子單拳難敵眾手,很快就潰不成軍。

偏偏,康熙耳根子又軟。俗話說,謊話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聽多了皇子的小報告,開始疑神疑鬼起來,對太子左看不順眼,右看不順眼,處處責難。

他甚至把十幾二十年前的爛帳翻了出來。

《清聖祖實錄》記:康熙曾拿皇十八子胤祄七歲患急性病時,皇太子沒表現出足夠的關心一事對胤礽進行責難。

這充分突現出了康熙的小心眼。

相關焦點

  • 胤礽被廢是爛泥扶不上牆?還原一個歷史上真實的胤礽
    歷史上的胤礽並不是爛泥扶不上牆的人,但是胤礽在前期也就是青少年時期表現非常不錯,但是到了中後期胤礽則是完全變成了驕橫狂妄之徒,所以相比於他那些都很優秀的兄弟們,他就有些黯然失色了。胤礽自幼喪母,康熙對其極為溺愛,最終導致了胤礽越發不堪胤礽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最後一位太子,他既是清朝第一位明立太子也是清朝和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子,胤礽之後中國歷史上再無太子。胤礽是康熙的原配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生,胤礽是康熙序齒的兒子中第二子,其母赫舍裡氏與康熙感情極為深厚,但赫舍裡氏再生育胤礽時,因產後大出血而死,所以胤礽自幼喪母。
  • 太子胤礽真的爛泥扶不上牆嗎?真實歷史上,胤礽為何被康熙廢掉?
    胤礽,確實是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胤礽,是康熙與自己最喜愛的皇后生的兒子,他的母親在生他的時候因難產而死,一者是因為康熙對其母親的懷戀;二者也是其母的娘家為索尼家族,為了拉攏他們;出生不久的胤礽就被立為了太子。
  • 康熙朝太子胤礽廢黜,是真的爛泥扶不上牆嗎?
    太子胤礽真的爛泥扶不上牆嗎?肯定不是啦,康熙的眼光沒有那麼差。胤礽作為康熙皇帝的嫡次子,很大程度上是佔了生母赫舍裡氏的光。赫舍裡氏是康熙的結髮妻子,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原本是為了牽制鰲拜的政治婚姻,但康熙、赫舍裡氏成婚之時,年紀尚小,培養出深厚的感情。
  • 康熙廢太子胤礽才華橫溢,出類拔萃,為何還兩度被廢掉太子之位?
    但是管轄天下社稷綽綽有餘的康熙,卻在皇位繼承的問題上犯了愁,太子愛新覺羅·胤礽,雖也才華橫溢、出類拔萃,可處理人際、應對社會問題時就遠不及康熙了,並且在這些事情上,他還一度惹惱康熙,導致太子之身份被康熙廢了兩次,最終原本可以到手的皇位也就不了了之了。
  • 真實歷史上太子胤礽是個怎樣的人?是什麼原因導致康熙廢了他呢?
    一、在我看來不管是歷史上還是在小說和影視劇中,胤礽都是個既可憐又悲劇的存在,同時也是個很特殊的存在。為什麼說他既可憐又悲劇呢?首先他出生沒多久,他的母親赫舍裡就離開了人世,沒娘的孩子最可憐。其次,他「上有老,下有小」日子過的很艱難。
  •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最終沒能坐上皇位?
    「九子奪嫡」是清朝歷史上一個怎麼也繞不過去的坎兒,其對於清朝就好比「玄武門」之變於唐朝。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在權力面前是那樣的脆弱單薄可笑。而作為失敗者的皇太子胤礽,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做實力作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 胤礽跟康熙的妃子苟且,康熙竟沒殺他還重立他為太子,這是為何?
    《康熙王朝》中體現的胤礽跟鄭春華偷情的事情,其實只是編劇杜撰出來的,在歷史上不存在這樣的史實,只是胤礽確實是因為了一些原因被康熙廢掉了,只是後來卻將他放了出來還重新立他為太子了,所以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胤礽真的是個懶惰的人嗎?兩次被冊封為太子,卻都被康熙親手廢掉
    在康熙晚年,眾阿哥為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場「九子奪嫡」的鬧劇,這也是康熙最不願看到的一幕。早些時候,康熙曾兩次把胤礽立為太子,把他當作儲君,以求避免皇子為了繼承權而明爭暗鬥。但遺憾的是,胤礽最終還是讓他失望了,不僅沒有政治才能,品行也不端正,對康熙不孝對兄長很不友好,甚至還一直記載著他和庶母曾經有過不清不楚的感情。這樣的事情也未免令人感到疑惑:當真是胤礽軟弱無能嗎?如果這真是一句俗話,沒有治世之才,為什麼康熙還要用他作儲君呢?
  • 歷史上真正的太子胤礽,並非是一個昏庸之輩
    其實對他的刻板印象是源於影視作品的影響,影視作品欣賞把他塑造成一個無能太子的形象。歷史上真正的太子胤礽,並非是一個昏庸之輩。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的要求,使得胤礽成為了太子的最佳人選,所以他從出生註定就是要成為太子的,而胤礽與康熙之間的父子情也是非常深厚的。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康熙17年的時候,胤礽得了天花。對於如今人們來說,天花並不是一個可怕的疾病,但在當時,天花卻是一個幾乎不可能被醫治的疾病。
  • 胤礽真的是扶不起的「阿鬥」嗎,康熙為何要廢了他?
    作為一代雄主,康熙一生內除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剷除噶爾丹;外驅沙俄,維護國家主權。他的文治武功,即便放在歷史上的帝王群,也稱得上佼佼者。然而,在立儲問題上,他卻多次失誤,從而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晚年的心境和朝局。
  •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冊立胤礽為太子,康熙為何言聽計從了?
    周培公這些所為,即在康熙面前表現了自己,讓康熙見識到了自己的才略,又為自己將來鋪好了路,畢竟有了擁立太子之功勞。可以說周培公這個建議真的是巧妙之際,無形之中就提升了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所以說康熙並不是瞬間對周培公言聽計從,而是周培公在適當的時候表現了自己,給康熙提出了合理的建議,而周培公的暗示之舉也正符合了康熙內心的想法,因此康熙才會聽從周培公的暗示冊立了胤礽為太子。那歷史上的康熙是如何冊立胤礽為太子呢?
  • 歷史上的太子胤礽:荒淫如此,難怪康熙毅然將其廢黜,圈禁終生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正於木蘭圍場行圍的康熙皇帝,突然召集諸王公大臣、諸文武官員和諸皇子皇孫,「垂涕宣諭,且諭且泣」,宣布了廢黜胤礽太子之位的決定:今觀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朕包容二十年矣。
  • 康熙皇帝一廢太子胤礽和二廢胤礽有什麼不同點?
    康熙皇帝在清朝歷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是有名的「千古一帝」,就是這樣一個聖明燭照的皇帝在他的晚年對於儲位之爭也是力不從心,只能是一聲嘆息。本文要說的就是奪嫡之爭的引發者——皇太子胤礽,正是因為胤礽被廢,所以才會導致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為何會看上康熙的妃嬪?各取所需罷了
    從性格差異上看,太子胤礽和鄭春華之間不會發生交集;從倫理輩分上看,太子胤礽和鄭春華之間也不容許發生荒唐關係;從當時的政局環境來看,太子胤礽如果和鄭春華發生關係,無疑會對其原本就不再穩固的儲君之位帶來致命打擊。可這件看似絕不可能的事卻真實發生了,而且在太子胤礽行將被廢的關鍵時刻,兩人還沒忘了於鹿苑幽會。
  • 歷史上的太子胤礽:絕非昏庸之輩,一件小事,斷掉了其繼位可能
    導讀: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公開冊立的皇太子,康熙皇帝事實上的嫡長子——愛新覺羅·胤礽,在清朝的存在感絕對不亞於任何一位帝王。康熙皇帝對胤礽兩度廢立的過程,讓後世充滿了疑惑。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太子胤礽乃係賣官鬻爵、踐踏國法、威脅皇權乃至荒淫無道的無能昏庸形象,太子之位被廢乃係必然結果。那麼,在清朝歷史上,這位身居太子之位長達30多年的皇子,果真如此嗎?
  • 太子胤礽給康熙帶了綠帽子,康熙為何沒有追究,反而復立了太子?
    《雍正王朝》裡有這樣一段,太子胤礽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偷情,被康熙發現。太子自知自己被廢就在眼前,而此時政局已開始不穩定,十四爺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便與八阿哥密謀偽造了太子的調兵手令,給康熙製造了一個太子派兵謀反的假象。
  • 雍正王朝:康熙被胤礽戴了「綠帽子」,為何還會再次立他為太子?
    他第一次被廢時,康熙對其已經失望透頂,為何還要給他機會呢?首廢太子,用力過猛熱河狩獵時,到處暗藏殺機,八爺等人興風作浪,偽造調兵手諭,以至於形勢晦暗不明。康熙為了防止中途生變,就廢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這當中有不得已而為之的成分。
  • 康熙為何會廢除皇太子胤礽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大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年號康熙。是清朝時期定居北京後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是順治帝的第三個兒子,其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清朝康熙統治的後期,發生了歷史上重大事件——「九子奪嫡」。
  • 康熙兩廢太子胤礽,旁人都沒看出康熙真正用意,卻讓胤禛撿了便宜
    身為皇太子的胤礽,可以說是康熙悉心培養的儲君了。但後來,胤礽為何二度被廢,落得晚年悽慘幽禁而亡,以至於,他的嫡子弘晳都被乾隆皇帝打壓,這個問題值得一說。 據史料記載,胤礽第二子弘晳是為康熙的皇長孫,自幼獲得祖父寵愛,撫育宮中。在其父胤礽被廢太子之後,弘晳已長成了一名青年。
  • 太子胤礽,究竟為何被廢?康熙的一道諭旨,揭露其荒唐行徑
    在這份決定中,康熙皇帝列舉了太子胤礽數項罪行,尤其是其「專擅威權,鳩聚黨與,窺伺朕躬起居動作」的瘋狂表現,甚至對康熙皇帝造成了「不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的巨大威脅。再加上其長達二十年的「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才讓康熙皇帝做出了廢除其太子之位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