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難道君子就必須窮嗎?

2020-12-12 簡秋習文

有人說,「君子固窮」就是說:

想做君子就得安於貧窮,賺錢的過程充滿罪惡,所以謙謙君子就不屑於整個罪惡的賺錢的過程,所以,想作君子就自然賺不到錢,自然就是要受窮,引申而得就是「頑固不通於世事的人,肯定窮!」

對於這個觀點,我不知道是帶有褒義還是貶義的。

如果「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真正是自己的選擇,就應該沒有什麼可指責的。

因為,道德只能保證我們成為一個君子,而並不能保證我們成為一個有錢人。

在我個人看來,這就像「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一樣。

如果一個人想維持較高的道德水平,而且這個作君子本身就是自己內心的追求,那「窮」,「不窮」,就根本不是一個討論的話題了。

出處

」君子固窮,小人窮則斯濫矣。「

孔子說這句話是「絕糧於陳蔡」的時候,故事的經過是這樣的:

55歲的孔子,看到自己的政治抱負在魯國已經無法實現,於是辭官,帶著弟子們開始周遊列國。

他先去了衛國,然後去了曹、宋、鄭、陳,在陳國呆了三年之久。

這時陳國受到吳國、楚國爭霸的影響,馬上要興起戰事,孔子帶著弟子們決定前往楚國,在經過陳國、蔡國交接之地的時候,孔子一行人受到了陳、蔡兩國大夫們的阻擾。

這些大人們擔心孔子去楚國會給他們的權利帶來威脅,於是指使人搶走了孔子一行人的糧食,孔子一行人於是就困在了荒蕪之野。

糧食都吃完了,眾人都陷入了絕望之中,隨從的弟子們都餓得不行了,但是孔子卻仍舊在撫琴唱歌。

暴脾氣的子路受不了了,跑到孔子面前來說: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則斯濫矣。」

君子就應該窮嗎?

子路一直追隨孔子,是一個內心很單純、充滿光明的性子急躁的人,儘管他對孔子以及孔子的學說,有著非常虔誠的信仰,但是這時候他難免會想:

按理說德行高尚、理想純潔、充滿博愛之心的人,應該到處都受歡迎啊,怎麼會陷入這樣的窘境之中呢?

這是子路在這種為難時刻,對於道德、對於自己的信仰所產生的一種質疑。

而在這裡,孔子的回答非常簡潔精準:君子固窮。

君子本來就是應該常常陷於窘困之境的。

他的意思是說,不要以為道德水平高,就會好人好報。

事實上,因為君子道德水平高、講究原則、做事有底線,追求精神世界,所以在現實中常常被掣肘。

但是,君子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卻能夠堅持自己的道義,堅持自己的信仰,堅持自己的理想。

我想,真正的君子,也許就是按照自己的道德準則去行事,至於「窮」也罷,「富」也罷,這都是一種環境而已,「窮」和「富」本來就是相對的,也是因人而異的。

對於君子自己來說,「窮」和「富」也許都不存在,無論在哪個狀態裡,他就該幹嘛幹嘛就好了。

就像孔子說的另外一句:「貧而樂,富而好禮。」

安貧樂道,心裡根本沒有窮不窮這個事,欣然的接受現實,超越貧富之外。

君子,也是有所追求的,也追求成功。

但是,如果以犧牲道德或者說喪失人格作為代價,那麼君子肯定會做出他自己的選擇的。

就像平時總聽見大人教育說,做人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做事堂堂正正,無愧於心就好了。

無愧於什麼「心」,這個「心」就是自己的良知,就是自己的信仰吧。

小人窮則斯濫矣

「小人」,不是我們今天意義上的小人,指的是,相對於道德水平高的君子而言,道德水平比較低的市井百姓。

孔子說了,君子固窮,後面還有「小人窮則斯濫矣。」

這個「濫」,就是泛濫。

是說,普通人如果在欲望不能實現的時候,就控制不了自己了,會沒有原則、沒有方向,什麼事情都敢做,毫無底線可言了。

當然,也許在今天的我們看來,「生存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但是,在這兩句話中,我們是否也可以反思一下:

在我們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或者在我們陷於窘困之境的時候,什麼對自己來說,是最重要的吧。

相關焦點

  • 論語求義|《論語》中孔子的「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怎樣解釋
    《論語》中孔子說: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這句話的難點在「固、窮、濫」三個字上,「窮斯濫矣」,就是在遭遇到極限、困境時,自己的或強硬暴躁或柔弱畏懼等個性,和或怒或哀等情緒,暴漲開來,並表現在自己的言行上(比如逃跑、求饒、認命),或通過言行傳遞到他人他物身上(比如責怪、抱怨、懲治、敵對他人他物)。
  •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其實,沒有君子的品德風骨,人們不僅很難耐受貧寒,也很難享受富裕,因為發達繁榮的市場經濟必須有嚴格的商業道德和規範作為基礎。在這個方面,託代斯基尼教授對中世紀法蘭西斯修會經濟思想的研究具有革命性的意義,駁斥了亞當·斯密的謊言,也顛覆了馬克斯·韋伯對道德和經濟活動的基本看法。
  • 「君子固窮」是什麼意思?
    「君子固窮」,這個成語大家都很熟悉,大概的意思是,君子即使窮困潦倒、處處受挫,也不會改變操守,放棄自己的追求。今天為大家簡單分享下這個成語的來源和含義。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常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在衛國見到衛靈公,衛靈公向孔子詢問軍陣作戰的事情,因為他要打仗。
  • 古人論「君子與小人」
    ——《論語·衛靈公》 5、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論語·衛靈公》 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論語·裡仁》 7、君子得時如水,小人得時如火。
  • 是君子?是小人?孔子十句話教你明辨是非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 雖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 提議寫山川異域的日本人林隆樹:逆境中更要做君子
    林隆樹:逆境中更要做君子被問到林隆樹先生現在想對日本和中國的朋友說什麼,林隆樹先生想說的是,《論語》裡有一句「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他認為這也是中文裡非常優美的一句話。目前,日本的疫情也變得嚴重,不論在哪個國家,不論是誰,災難都有可能降臨。
  • 《論語》21則,君子固窮,當仁不讓,有教無類,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釋義:孔子在陳國斷了糧食,跟隨的人都餓壞了,躺在床上爬不起來。子路滿臉怨氣地對孔子說道:「君子也有窮困如此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能夠在窮困的時候堅持操守;小人窮困的時候就會胡作非為。」
  • 小人的10個特徵,發現一個,也要多加注意!
    關於君子和小人,《論語》上講了很多。俗話說:「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今天我們通過經典上的名句,分析一下小人的特徵,發現一個,也要多加注意。一,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四,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卻喜歡幸災樂禍,一看到別人有好事,他就心生嫉妒,就會千方百計地搞破壞;看到別人做什麼壞事,他就火上澆油,唯恐天下不亂。五,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何為君子?仁義禮智信乎
    也可以說,君子能夠堅持原則,而小人則結黨營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和而不同,是對於某個人的意見,既有贊成,也有反對;同而不和,則是一味贊同,沒有主見,因人而取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裡仁》)君子做事,以義為準則,只問此事當做不當做;小人做事,則以利為準則,總是計較做此事對自己有多大的好處。
  • 再窮,也不要欠錢玩消失!
    難道人與人之前的感情,真的那麼「塑料」嗎?多年的感情,隨著借去不還的幾百幾千塊錢,就這樣消失不見了,你的良心真的不會痛嗎?再窮,也不要欠錢玩消失 窮並不可怕,因為你在家人朋友面前還是有價值的存在,最怕的是你丟光了別人對你的信任,親手埋葬了自己在別人心目中存在的價值。
  • 從「否極泰來」中認識君子和小人
    唐玄宗晚年倦怠政事、驕奢淫逸,由明君退化成了偽君子和真小人!朝廷奸臣當道、小人上位,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禍國害民之徒紛紛得到重用,大批正直忠良之臣受到小人打擊陷害,勢力萎縮,躲避退隱。朝政之腐化混亂激起了亂臣賊子的狼子野心!當處在天下交泰、君子當道的清明環境時,君子能完全消除所有小人嗎?理想很美好,但不切實際。
  • 小人總能成功謀害君子,小人難道更幸運嗎?背後是殘酷的真相!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俗話說好人長命,禍害遺千年。生活好像永遠都很殘酷,總用最殘忍的東西承託出來真善美,古代流傳至今的不論是東西方,好像都是悲劇會多一點,西方的四大悲劇,東方的《竇娥冤》、《趙氏孤兒》,好像只有謀害別人的小人能夠活下來,真善美的人往往都被撕成了碎片。但恰恰是真善美能夠為人所銘記,小人所被人厭惡。《增廣賢文》中就有這樣一句:「賊是小人,智過君子。」
  • 為什麼你這麼窮?導致你窮的根本原因!
    孔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什麼意思呢?首先,這裡的「道」,指志向、修養、本事。孔子說,君子用心力於謀道,不用心力於謀食。君子只怕自己沒修養,沒本事,不怕自己沒飯吃,也就是沒錢。每個人都會有關於謀生、賺錢的問題!但謀生賺錢靠什麼呢,是靠你一身本事。所以只怕自己沒本事,不怕自己沒飯吃。人人都覺得自己沒錢,而沒本事,是沒錢的唯一原因。本事靠什麼呢?靠學習。
  •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有兩層含義,「小人」含義讓人意外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段對話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季康子問孔子一些治國理政的事情,季康子問:「為了成全符合道義的人,我去殺掉不講道義的人,這樣做可以嗎?」孔子回答說:「治國理政不要殺戮太重,只要您向善,百姓就會跟著您向善。
  • 「困卦」象辭「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破解
    故《繫辭傳》曰:「困,窮而通」。《困卦·卦辭》亦曰:「困、亨」。這是因為,《困卦》天時在仲春之月,事物處於上升的發展階段,「困」是前進中的困難,是上升中的困難,困難只是暫時的,而不是主流的。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上升過程中的困難。事物在上升過程中,「困」是必然的,但不是主要的,這正如《序卦傳》所言:「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