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最愛吃的就是烤紅薯了。還記得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烤紅薯,用泥壘成一個窯狀,放進去一些柴火,把泥燒得通紅,然後把紅薯放進去,用木棍把泥塊敲塌,把紅薯埋在裡面。
等半個多小時,把泥扒開,就能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烤紅薯了,過程非常的有意思。這樣烤好的紅薯外皮黢黑黢黑的,但是裡面的紅薯肉黃燦燦的,非常誘人,咬上一口,香甜軟糯,非常的好吃。
烤紅薯,上海那邊叫烘山芋,東北人叫它烤地瓜,還有湖北人愛稱之為烤紅苕,不過大部分地區還是習慣叫它烤紅薯,或是烤番薯。那時候的烤紅薯2元一個,個頭很大,軟嫩香甜。在煙燻火燎的爐子旁,迫不及待的輕輕一掰,中間輕微裂開,露出軟糯的黃澄澄的心。
買的多了有了一套自己的挑選法則。喜歡挑皮和肉烤分離的,外皮皺皺巴巴,最好破了的地方還流著黏黏的金黃色糖汁。
要粗細軟硬剛剛好,一掰開,熱氣騰騰往上冒,香氣撲鼻,還能看到紅紅火火的內芯,完美的焦糖色,吃起來軟軟糯糯的,像蜜糖一樣,這大概就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烤紅薯了。
經過烘烤的紅薯皮,變得緊實焦香,連帶的那一圈紅薯,會給你最奇妙的口感。而裡面的紅薯心,甜到讓人膩歪~
對待烤紅薯,兒時的記憶裡,我們只有一個動作——「啃」。不能啃的烤紅薯,是沒有靈魂的。時過境遷,烤紅薯在很多人眼裡,早已不是一種簡單的食物,而是寒冷冬季裡的一段回憶、一絲溫暖、一抹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