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區到處在養豬:打口井幾十米都是豬尿,米發黑一捏就碎

2020-12-16 澎湃新聞
洞庭湖內密密麻麻的圍網。

曾經「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的洞庭湖,如今許多地方竟是豬糞處處,穢物成片,惡臭遠揚。每讀古詩「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等句,反觀眼前景象,不禁悲從中來。請看半月談記者從洞庭湖一線發回的報導。

打井下去,幾十米都是豬尿

在洞庭湖區的臨澧縣柏枝鄉,記者看到,一個大型養豬場正將棕黑色汙水源源不斷排到廠區外的池塘內,池中淤積大量黑色汙染物,儼然成為大片汙水晾曬池。池塘周邊若干溝渠與外界水系相連,汙水隨之流出最後匯入澧水進入洞庭湖。

村民沈文兵告訴記者,這家名叫湖南湘瑞健農牧有限公司的豬場建成後,水庫裡的水就不能再飲用,用來灌溉長出來的米都發黑,一捏就粉碎。養豬場排汙池幾百米外就可聞見惡臭,還滋生了大量蚊蟲,夏天只要一開門蚊子就黑壓壓撲面而來。

類似的規模化養豬場在洞庭湖區比比皆是。記者從嶽陽、益陽、常德的畜牧水產部門了解到,洞庭湖區周邊密布著20多個養豬大縣,沿湖三市規模以上(年出欄500頭)養豬場均有1500家左右,規模以下的更是數量驚人。

隨著生豬規模的不斷擴大,汙染問題日益嚴峻。「過去是千家萬戶養殖,豬糞可以用來做肥料自行消化,現在集中養殖,相應處理措施卻跟不上,由此帶來的汙染十分嚴重。」常德市畜牧獸醫水產局副調研員楊立平說。

生豬調出大縣嶽陽縣畜牧水產局副局長王麒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以一個年存欄600頭的養豬場為例,每天汙水要排放70噸到150噸,那麼一個萬頭豬場,排汙量相當於2.5萬人的排汙量。由此推算,湖區養殖業的排汙總量遠超工業汙水和生活汙水之和。

無序擴張的規模養豬給洞庭湖區造成了沉重的環保壓力。據湖區多地的環保部門介紹,近年來養殖業汙染佔據群眾投訴量的近一半。在嶽陽市一個生豬養殖大鎮,居民打井下去,幾十米都是豬尿。

除生豬養殖外,湖區水產養殖汙染形勢同樣嚴峻。在湖區,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養殖水面,小的幾十畝,大的上萬畝;僅常德市,養殖水面就達150萬畝。

為了追求產量,自上世紀80年代起,湖區養殖戶們就採取了向水體投肥的養殖模式,近年來愈演愈烈,高峰時每畝水面的年投肥量接近500公斤。大量的投肥導致湖區水體富營養化,而這些氨氮嚴重超標的廢水,幾乎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最終都流入洞庭湖。

守著洞庭湖,群眾沒水喝

浪撥湖鎮,鎮如其名,是個湖水蕩漾的水鄉。它位於洞庭湖腹地的湖南省南縣,有三個內湖,有兩條外河流經。一條為藕池河,是長江水注入洞庭湖的三條通道之一。上世紀50年代中期,其年均徑流量超過了黃河。

但近十年來,這裡的江湖關係發生了巨變。浪撥湖鎮水利站站長黃建國介紹說,上遊來水明顯減少,大洪水很少發生,乾旱缺水倒是成了浪撥湖的常態。藕池河每年斷流天數從60多天增加到了200多天,最嚴重的一年甚至斷流350多天,接近全年斷流。

比水少更讓人擔心的,是日益加重的水汙染。

浪撥湖鎮黨委書記潘文劍告訴記者,浪撥湖鎮有南鼎垸和育樂垸兩個垸,垸內有3個內湖,都是自然生態湖。原來,這些湖泊是重要的調蓄湖、補給湖,澇時可以排漬,旱時可以飲用,但現在這些功能幾乎全部喪失了。

「現在都被承包用來養魚,大量投化肥,甚至還有抗生素,導致湖水汙染,完全沒法飲用,灌溉也不可能,承包人要講經濟利益,乾旱時不可能放水給村民。」潘文劍說。

記者在浪撥湖鎮多個村莊看到,內湖、內河、溝港多是一灣死水,顏色泛綠,水面上漂浮著各種垃圾,湊近一聞,一股濃烈的腥臭味撲鼻而來。

上世紀90年代,當地村民就開始打「搖水井」,從一二十米的地下取水飲用。後來,這些水井也遭遇了水少、水差等問題。從2006年開始,政府投資從地下取水,興建集中取水點。2013年,國家財政投入1000多萬元,從地下100多米取水,興建大型水廠,才保證了全鎮5萬多居民的飲水。

但是,這些地下水的質量如何呢?在浪撥湖鎮的水廠,技術人員給記者作了一個演示:一大杯澄澈透明的水,徐徐倒入一小口茶,瞬間,清水變成了藍黑墨汁色。面對驚訝不已的記者,當地工作人員解釋,這是由於地下水鐵錳含量超標嚴重,一遇到鹼性茶水,就現出原形。

南縣水利局人飲辦主任蔡鑫銘告訴記者,「這是洞庭湖區很多地方的普遍現象,浪撥湖還算好的,隔壁的三仙湖等多個鄉鎮,地下水鐵超標84倍,錳超標20多倍。」

專家介紹,鐵、錳一旦過量攝入,將對人體肝臟、神經系統、生殖功能產生慢性毒害作用。為了對鐵錳超標進行處理,浪撥湖鎮的飲水處理成本要比正常情況高30%。

農業汙染是罪魁禍首

與許多河湖的汙染源不同,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當前洞庭湖最為嚴重的汙染來自農業。

據了解,2000年至2006年期間,洞庭湖區盲目擴種速生楊樹,造紙企業迅速擴張,最多時環湖各類小造紙企業達數百家,大量汙水直排造成局部水域嚴重汙染,溼地環境功能嚴重退化。直至2007年,湖南省果斷採取措施,關停環湖234家造紙企業,情況才逐步好轉。

洞庭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李利強認為,近年來工業汙染對洞庭湖水質影響有所減輕,但農業面源汙染以及生活汙水直排影響卻在持續增加。前些年造紙企業汙染的只是局部水域,對洞庭湖總體影響不大,而農業特別是養殖業無序擴張,汙染範圍更廣、治理難度更大,影響也更深遠。

一些基層幹部反映,長期以來,洞庭湖區的功能定位主要停留在提供生產生活物資和調蓄長江、防洪保安這兩個方面,普遍「發展不足」,過去湖區南縣、華容、安鄉等縣均為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盛產糧、棉、油、麻,可如今都成了典型的「塌陷區」和財政窮縣。

人口稠密、資源有限使湖區居民多年來只能「靠水吃水」,從當年大規模「圍湖造田」,到改革開放後湖區農民大量施用農藥化肥,再到生豬、水產養殖業無序擴張,一系列無計劃無節制開發嚴重破壞洞庭湖的生態平衡。

湖南省洞庭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李躍龍說,隨著湖區人口的不斷增加和農業在經濟中地位的相對下降,原來的富饒之地,產業變得弱勢。為保生存與發展,野蠻的、不理性的生產方式在湖區不斷蔓延,洞庭湖的生態功能被忽視,環境面臨嚴峻挑戰。

湖區畜牧水產部門介紹,目前湖區漁民的養殖理念仍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以大量投肥、投藥來保障水產量,他們沒有掌握測水施肥、水產養殖密度等現代養殖技術,既損害水產品品質,又給湖區水體帶來直接汙染。

「湖區發展的需求特別迫切,老百姓要致富的需求特別迫切。怎麼結合環境容量,把握髮展的要求,發揮湖區的後發優勢,這是當地政府的一道難題。」李躍龍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女豬倌參觀網易味央豬場被震驚 稱想留下來學養豬
    豬舍的地面乾爽潔淨,在其中生活的網易味央黑豬豬均面積達到2米,寬敞的空間使它們可以在其中自在吃飯、睡覺、遊戲和「社交」。在廁所下方,網易味央通過自主研發的豬馬桶,將豬的排洩物吸入地下管道,並經過環保處理系統進行處理、淨化。豬尿經過淨化後成為乾淨的清水,水質指標甚至超過了飲用水標準。而其中的廢渣和汙泥,則轉化為鬆軟、無氣味的生物肥。周圍的村民們也樂於預定這些市面上少見的健康有機肥。
  • 快樂養豬養「快樂」豬
    大學生「豬倌」龍波探索一套新的養豬方法———  王亮本報記者鄒渠 邁進新年,成都市新都區普蘭克豬業合作社理事長龍波很忙:每天上百個電話,幾十份傳真。1月26日中午,他與會員們團拜後,又忙著發青白江生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建設規劃書。就像當初大學畢業選擇回鄉養豬一樣,今年初,他又作出一個大膽決定:要將普蘭克豬業合作社建成全國最優秀的專業合作社。
  • 怎樣建造養豬大棚
    養豬最好是蓋豬舍,打算長期養殖的,蓋豬舍是最好的選擇。從所用的材料上看,豬舍相對來說冬暖夏涼,適合豬的生長。我們這邊蓋的豬舍所用材料是:用磚、水泥砌牆,用木料當椽子,用葦箔鋪頂,上邊加泥,最後蓋瓦。缺點就是造價高,養豬成本大。
  • 養豬的瘋狂:豬價下跌飼料上漲難掩熱情 磨麵粉的也要養豬
    因每日糧油信息發布規則原因,導致微信公號文章發布略晚,如每日糧油原創文章本公號未發,請同行媒體在轉發時務必註明來源,對於惡意轉發者我們將點評批評。 註:每日糧油僅為傳遞市場信息,所有觀點僅供參考!
  • 豬價「崩潰式」下跌,豬飼料使勁地上漲,養豬人眼急心寒
    #豬價跌回「原形」# 幾十年來,生豬價格「逢節必漲的」神話,極其準確,從未出現過巔覆現象,今年養豬人去第一次領教了。今天是9月24日,農曆初八日,離10月1日,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只剩6天時間,過去這個時候,生豬價格總是上漲,而現在卻一個勁地下跌,直跌到養豬人腿發軟心發慌了。
  • 湖南大米綠色升級樣本:「稻鴨米」種植 米好鴨美味
    吉娃米業生產的「稻鴨米」。紅網時刻8月25日訊(記者 馮鈞 童妙 攝影 李璐)「集合——集合了——」在嶽陽華容縣鯰魚須鎮高山村湖南吉娃米業有限公司的基地,隨著村民一聲吆喝,綠油油的稻田裡立刻鴨鳴一片。伴著鴨子在禾苗中穿梭的聲音,不一會兒一群鴨子就出現在面前。
  • 罌粟果煮水給豬喝 幾十頭豬險成「鴉片豬」
    繁昌縣一養豬大戶為防止發豬瘟,竟然想用罌粟果實煮水給豬喝,幾十頭大肥豬險成「藥豬」。繁昌警方獲悉後快速出動,將這些罌粟當場剷除,防範了「鴉片豬」流入市場。  日前,繁昌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獲悉轄區內陽衝村有人種植罌粟信息後,立即調查核實。
  • 養豬需要幾個月出欄,以現在的價格,一頭豬能賺多少錢?
    養豬一般幾個月出欄,一頭豬大概能賺多少錢? 農村有一句俗語:「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在農村裡搞養殖是有風險的,而養豬同樣也是如此。從去年到今年,全國的生豬價格在持續高位徘徊,而養豬戶們也是大放異彩,出欄一頭生豬利潤的利潤在2000~3000元左右,而這樣的養豬利潤也是歷史養豬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 這粢飯糰捏圓即圓,捏長即長,但米和菜卻都有骨氣!有精神!
    不少揚州人執著著對米的迷戀,一邊喊著碳水,一邊抱怨著沒有米下肚空空落落的不踏實。尤其社畜的早晨,不小小安撫一下昨夜就癟癟的胃腸,簡直沒有勇氣開始一天的打拼。湖廣雲貴早起唆米粉,寧波年糕朝鮮族打糕,都是對米的深入骨髓的糅合與愛戀。揚州人更喜愛親近米飯的真實面貌。如果說松子糯米燒賣油膩如中年盤串大叔,那麼,粢飯好歹保存著初戀時心上人的單純與直白。
  • 一頭豬利潤等於兩瓶茅臺!大佬都養豬了,這個行業還能暴利多久?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因為國內生豬價格的大漲,養豬這個生意一直都被看好。畢竟在這樣的高價下,一頭出欄的成年豬要值六七千塊錢,一窩豬就接近十萬了。於是,越來越多的農戶站在這個風口上開始瘋狂修豬圈養豬。其實早在豬肉價格大漲之前,已經有很多大佬開始跨行養豬了,因為這個行業本身就很賺錢,要是遇上了風口,簡直就是暴利了。而在所有大佬中,最早跨行養豬的當屬丁磊了。他在2009年帶著自己的資金和精英團隊邁入了養豬行業。一開始的計劃是養一萬頭,但是在之後的四年時間裡一直沒什麼成績。
  • 連豬和豬圈都沒有,怎麼就領了養豬扶貧補貼——「借豬騙補」
    連豬圈都沒有  怎麼養豬?  連豬都沒有  怎麼就領了  養豬扶貧補貼?  近日,在井研縣紀委監委調查組的調查下,該縣石桅村村支書宋正與貧困戶合謀「借豬騙補」案浮出水面。  一、貧困戶養了5頭豬從小到大都拍了照片  2017年10月,井研縣群眾向當地紀委信訪室舉報:四合鄉石桅村七組精準貧困戶田祥家從沒養過豬,卻領了養豬扶貧補貼。  「扶貧資料顯示,田祥家養了5頭豬,獲利1900元,政府補助了2100元。」
  • 臨沂市養殖場2米4雙體母豬產床生產廠家購買要求
    或者豬場也可以把設計圖給我們發過來、我們可以提前設計豬場的預算。是專為母豬分娩和哺乳仔豬而設計的專用欄圈。PVC塑鋼圍欄有效保溫防止豬只交叉感染。杜絕了積水積尿積糞現象,讓母豬遠離骯髒潮溼的生活環境。養豬設備採用現代化技術與現代化管理措施,其應用可使養豬設備業以工業的方式生產,為豬只的生長、發育提供適宜的條件,使豬只的生長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可以提高養豬勞動生產力,減少豬場土地使用面積,降低其投資成本,並實現、優質和低耗生產豬產品。0.5斤至6斤可調試飼料透明配量器,有效的控制了懷孕母豬的。
  • 網易「不務正業」養豬8年 黑豬每天夥食標準40元
    來源:穀雨工作室 作者:姚胤米1網易豬場終於發聲了。9月10號這天,網易味央通過官方微信號發布了最新推送,分享了四條消息。第一條就是有關豬肉價格的說明——「網易味央的黑豬肉價格穩住了。」兩個人不太甘心,又問,讓豬表演的時候,是吹哨子呢還是直接發口令?馬戲團團長答,是發口令,「跑」、「跳」、「繞過去」都是用嘴說的。關於這些黑豬,各種版本的故事漂浮在網際網路世界。網易自己的宣傳說,網易的豬不但會上廁所、還有自己專屬的網易雲音樂歌單、每天的夥食標準是一豬40元,工作人員還要每天和豬互動,保證豬的好心情。
  • 以前7元一斤家家都養豬,現在25元一斤反而沒人養豬了,咋回事?
    現在之所以出現「以前7元一斤家家都養豬,現在25元一斤反而沒人養豬了」這種特殊而反常的情況。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養豬門檻大大提高了和養豬成本大大提高了造成的:一.以前老弱病殘婦都可以養豬,甚至一個上小學的小學生就可以「打理」家裡面的養豬「業務」;以前有錢沒錢都也可以養豬,以前養豬花不了多少成本,很多農戶甚至用潲水、紅薯葉、割草餵豬,連飼料錢都省了;以前懂不懂養豬技術也都可以養豬,東養豬技術豬自然養得很好,不懂養豬技術也不要緊,隨便瞎養也不會輕易養死得了;以前環境汙不汙染都可以養豬,以前養豬大多數是豬屎尿亂排放、臭氣燻天,但是也不會有人隨便來管你。
  • 將樂農家特色美食「米煃發」!
    古代稱豬為豕,將樂方言稱其為「煃」(kui)。當地農家,養煃愛煃,以煃達意。婚嫁時,男女雙方都要送「大煃腳」(豬腿)給媒人,表達濃濃謝意;逢年過節,孝順的兒女們送去貼上紅紙的上好腿肉,孝敬至親長輩;初一十五,要煮塊大大的熟肉,去祖厝或是神廟供奉,等等。
  • 想要養好豬,給它們舒適環境很重要,建造養豬大棚要有技巧
    小編作為一個純吃貨,不管是用豬肉炒菜、豬肉來燒烤還是用豬肉涮火鍋,都是小編的最愛。不僅僅是因為從小就吃,覺得口感跟味道很好,還因為豬肉裡面有很多的營養。雖然養殖豬的方法很重要,但是搭建它們住的地方也很重要。那怎麼才能花少量的資金來建造一個它們覺得舒服的大棚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嘮嘮吧。現在有很多的養豬方法,從而繁衍出來豬圈建設方法也有很多。
  • 豬年說豬丨東北民豬為何成為三大優質豬種之一?東北人養豬有秘籍
    從16年開始,溫氏、牧原等養殖巨頭開始進軍東北養殖市場進行規模化養殖,東北豬也開始走向了全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們這些養殖散戶在東北該咋養豬? 說到養豬那就是一要養的好,二要賣個好價錢。咱們就從這兩個方面來看看咱們東北的三位老鐵靠養豬發家的秘訣。 咋養好豬?
  • 新手入行養豬,做好這四點,養好豬其實很簡單
    有養豬朋友發來提問:養豬新手,新進了一批豬,怎麼養豬才能不生病或者少生病?這個問題,說簡單也很簡單,做好飼養管理,疾病防疫,豬群自然健康,但是具體做起來,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養豬人細心耐心,養豬的門檻很低,都可以入行,但是真正要做好掙錢的,還是需要我們在技術於其他細節方面用心去做!下面就給大家簡單說一下養好豬,需要做好哪些方面。
  • 生態養豬大棚建設方法,這種養豬模式,更加適合現在的市場需求
    生態養豬大棚建設方法,這種養豬模式,更加適合現在的市場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現在對於環保越來越重視了,一些汙染比較嚴重的養豬業已經不太適合當下的養殖模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無汙染少的生態養殖,今天我們就要看一下現代化生態養豬大棚的建設方法。
  • 發酵床養豬的技術原理和優點
    一、發酵床養豬的技術原理    在養豬圈舍內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與墊料建造發酵床,豬將排洩物直接排在發酵床上,利用生豬的拱掘習性,加上人工輔助翻耙,使豬糞、尿和墊料充分混合,>通過有益發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發酵,使豬糞、尿有機物質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