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22:24:07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商報
一碗小面二兩剛好,三種味道四方來要……重慶小面在全國遍地開花,很顯然「小面」已然成為了重慶的一張名片。
實際上,香辣可口的重慶小面涼拌起來也深受市民喜愛。天熱時,一碗涼麵,一碗稀飯成了許多市民的不二選擇。在重慶市巫溪縣老城,七八個集中的涼麵攤位幾乎全都打上了「陳涼麵」的招牌,但是只有一家「陳涼麵」的生意天天火爆,每天都是最早收攤。因攤位的左上角多了「毛毛」二字,人們稱攤主為「陳毛毛」。
據說,陳毛毛的攤位每天要賣出上百斤麵條,幾百碗涼麵,生意好時,一家抵8家。他的生意為何如此火爆?日前,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走進巫溪縣一探究竟。
美食傳承 從祖輩學來涼麵手藝
「老闆,一斤涼麵打包,一碗涼麵現在吃,都是糖醋麻辣味。」陳倩站在陳毛毛涼麵攤前,自己過把涼麵癮的同時,也不忘給家人帶上美味。
話音剛落,陳毛毛就開始忙活起來。粉皮、黃瓜絲、海帶絲、涼粉……除了麵條,做一碗涼麵還有很多配菜,放入後提色提香,增加口感。陳毛毛將涼麵高高夾起,抖了抖,讓其變得蓬鬆後放進拌味的瓷碗裡。薑汁、蒜汁、醬油、醋、秘制海椒……10餘種調料迅速被放進碗裡,經過快速攪拌,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涼麵立馬呈現在陳倩眼前,她不由得吞了口水。聞了聞碗中涼麵,又挑起一根嘗了一口,陳倩豎起大拇指,「還是原來的味道」。
陳倩告訴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如今她已經大三,讀高中時每次周末都要來吃一碗陳毛毛的涼麵,這已經成了習慣。上大學後每逢寒假暑假也會多次到縣城,為的就是這一口「陳涼麵」。「吃他家的涼麵已經6年了,味道始終如一,到縣城不吃『陳涼麵』總覺得缺了點什麼。儘管次次都排隊,但是確實值得。」
時值暑假,來買涼麵的幾乎都是學生,有些剛上大學,有些已經上班許久,他們都說自己是吃「陳涼麵」長大的。那麼,陳涼麵究竟賣了多久了?「35年!」陳毛毛告訴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20歲開始,他就開始賣涼麵了,如今已是第35個年頭。
「我爺爺開飯館,我父母也開飯館,我從小讀書少,14歲就給別人當廚子。後來逢年過節,父母會擔著涼麵上街賣,看著賣涼麵不費力也賺錢,成家後我就踏上了這條路。這一賣,我就從20歲的小夥子變成了55的老頭子,涼麵也從2角5一碗買到了5元一碗。」
危機出現:真假「陳涼麵」 顧客傻傻分不清
陳毛毛告訴記者,他原名陳福明,小名毛毛,家裡排行老三。「我們家七姊妹,老二、老三、老七,全靠買涼麵謀生,我賣涼麵時間最長,生意也最好,一般都是最先收攤。」記者在巫溪縣老城操壩(地名)的一條小巷裡看到,這一排涼麵攤除了一個「雷涼麵」、一個「陳老七」,其餘攤位全部打上了「陳涼麵」招牌,這中間究竟有什麼原由?
原來,陳福明的涼麵因味道好,飽受當地人推崇。由於招牌為「陳涼麵」,所以遠近人群都知道巫溪老城操壩有個「陳涼麵」味道好,於是這個三個字成了當地人購買涼麵的首選。「那個時候一起買涼麵的有近10個攤位,每次我都是最先賣完收攤的,生意好時,我一家可抵8家,連醋都要賣掉30斤。」
然而,一個新的「陳涼麵」招牌,讓這個局面有了變化。
大約7、8年前,一個新攤位加入了涼麵大軍,他們也貼上了「陳涼麵」的牌子。「那家攤主的老婆姓陳,這個招牌她用得合情合理,我又沒有註冊商標,只好作罷。」陳福明表示,那個時候他一天能賣100多斤涼麵,加上配菜估計至少有500碗,下午4點多就收攤了。他收攤後,剩下一家陳涼麵生意爆棚,甚至比那些幹了10多年的老涼麵攤主生意還好。
很顯然,顧客誤把此「陳涼麵」當成彼「陳涼麵」了。見此狀況,其他攤主坐不住了。於是紛紛找上陳福明,請求也打上「陳涼麵」,公平競爭。
經過陳福明同意,第二天一排陳涼麵出現了:放眼望去,整整齊齊的「陳涼麵」一字排開。顧客傻了眼:都打同樣的招牌,都說自己是正宗「陳涼麵」,究竟哪一個攤位才是傳說中「陳涼麵」?
受影響的不止顧客,還有陳福明的涼麵銷量。從每天天100多斤麵條下午4點多收攤,到每天70斤麵條下午6點多收班,這一變化,只用了不到24小時。
「毛毛」變身「新商標」 為顧客導航
「這個事情對我們影響還是比較大,我們以前每天都是8點鐘準時出門,一般不到5點就收攤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我們生意都不如以前。」陳福明的老婆鍾召翠告訴記者,兩個人一結婚便開始賣涼麵,那段時間生意算差的。「有些人請別人帶『陳涼麵』,但是味道卻變了,還專門跑上門來問原因。」「陳涼麵」三個字已經深入人心,改名字不現實。這個問題如何才能解決?經過思考,陳福明在攤位的左上角打上了自己的小名「毛毛」。
「毛毛是我的小名,他們用『陳涼麵』三個字可以,但是他們小名不會叫『毛毛』嘛。」於是,陳福明的生意漸漸又好了起來。現在鄉鎮的顧客請人帶涼麵都會專門提醒一句:要買有「毛毛」兩個字的「陳涼麵」。
如今,「毛毛」二字已然成為了「新商標」。其實,除了字,更大的「商標」是陳福明的一張臉。鍾召翠表示,多年以來她一直從事「幕後工作」,很多顧客都不認識她。「陳福明不在攤位上,我去頂著根本賣不出去涼麵,好多人都只認他這一張臉,哪怕我和他調出來的味道一樣,也沒有人買帳。都要等他來。」陳倩則表示,自己好不容易回來一次,一定要買陳福明親手做的正宗的「陳涼麵」,方才不枉跑一趟。
「一般情況,只要我在攤位上,我的攤位前幾乎都要排隊,一天下來能賣近2000元錢,利潤在5成以上。」陳福明表示,涼麵味道全在自己一雙手上,用別人的調料,他也能做出自己的味道,而且他能夠保證自己調出來的每個口味的涼麵,每一碗都一樣。如今陳福明年歲已大,也希望將自己的手藝傳承下去,目前為止,他已經收了開縣、巫溪、奉節、雲陽等地的100多名徒弟。「好多出去讀書的娃娃回來都讓我們去重慶開分店,我們年歲大了,希望兒子實現這個願望,把「陳涼麵」傳承下去。」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陳竹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