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橋祖傳的豆花涼麵,一賣就是30年.

2021-02-14 成都同城會

你的記憶中是否也有那麼一家店,它不是家,卻給了你一種家的味道。

在二仙橋的譽美醫院旁,有一個標誌性的水塔建築,「前五坪小區」就在前面不遠。


往水塔右邊走,來到綠樹成蔭的下澗槽路,沒有太多往來穿梭的車輛,兩旁都是老式小區,仿佛回歸到復古的八九十年代,讓人對接下來的尋味之旅更加期待了。

進入小區大門後,一隻直直走300m的樣子,就能在小區的側門旁看到一個撐著傘的三輪推車,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沒有名字,暫且稱它為二仙橋豆花吧。

可能看去很普通,但得知這家小店已經有超過30年的歷史時,還是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祖傳了三代人,現在掌手的是女婿和女兒。

他們早上6點到8點的時候就在這裡賣豆漿,下午4點開始出攤賣豆花和涼麵,基本不到6點賣完就收攤,幾十年如一日。

從涼麵和豆花本身的製作,到醬油、熟油海椒的炒制等等,都是兩人純手工自製的,老顧客們一口就嘗的出來。

最香的就是這個熟油海椒,還沒湊近就能聞到那股渾厚的香辣氣息,猛吸一口又絲毫不會覺得嗆鼻,唾液在這時已經開始瘋狂分泌了…

豆花放在桶內保溫,開蓋的時候還冒著些許熱氣,獨特的豆香味緩緩升騰,遊蕩進鼻腔之時仿佛晨霧逐漸散開,讓剛吃了午飯沒多久的我再次感受到了飢餓…

豆花只要2塊5,這樣的價格放在整個成都都可以說是無敵良心了!鋪滿大頭菜和炸黃豆,再澆一勺蒜水和熟油海椒,一碗素豆瞬間有了靈魂!

攪拌均勻後將所有配料一同送入口中,豆花十分軟嫩,幾乎不用咀嚼,清甜之感便在唇齒間化開,鹹香味很足一口氣喝完也不會覺得膩。

甜豆花價格一樣,僅加入一勺白糖,那一口簡單與純粹絕對能讓人瞬間回到小時候。

白糖在汁水中微微融化,與豆花糅合在一起,在口中咀嚼的時候能明細感覺到白糖顆粒摩擦著口腔,豆香清甜包裹著所有味蕾,滿嘴噴香…

涼麵也才3塊一碗!會長建議豆花涼麵都試一試,all了還不到10塊錢,而且吃了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老闆會提前問吃不吃小米辣再調整辣度,團長下次去一定要加雙倍辣椒,因為它家的辣椒油拌小米辣真的太爽了……

酸辣為主的口味最深得我意!醬料均勻包裹著每一根麵條,掛著紅油緩緩滴落,涼麵溼度也剛好,咀嚼間保持著韌性,滿滿一碗性價比真的超高!

吃幹抹淨後,正好遇見兩位準備回家的小朋友,每天放學後相約來吃上一碗涼麵,是他們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刻,也有很多人和他們倆一樣,在這碗豆花涼麵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準備走時,還遇見@楊小冰同學,專程來打包了一家人的份量, 老闆對他的口味了如指掌,兩人對話的感覺就像親人一般,把一家店吃出了家的味道,說的也就是這樣吧。

小區裡的櫻桃熟了,貓咪在石板上曬著太陽,肚子裝滿,但感覺更滿的是心裡,在味覺中體驗他人最珍貴的記憶,何嘗不是一種小確幸呢~

每個人的記憶中一定都有這樣一家小店,將你私藏的小店分享給會長吧,說不定下次就會翻到你的牌哦!

要前往的寶貝們可以順著會長在文中提及的路線,具體地址信息稍後也將在留言置頂告訴大家~

- END -

成都同城會出品

  圖文 |如意

主編 | 雞湯格格

合作 | 15184436981

(微信電話同號)

相關焦點

  • 從實小到陽光路,安溪陳伯的這碗街頭豆花在晉江一賣就是30年
    豆花/仙草蜜陳阿伯今年65歲從年少便開始了賣豆花的營生如今在晉江街頭走走停停已將近30年「阿伯,您是哪裡人呢?晉江的嗎?」初夏吃仙草蜜再好不過了,除了能解暑還能祛火~02做了將近30年,是小時候的味道豆花是阿伯自己純手工製作的,每天早上3點就起來準備材料,是小時候吃過的正宗的豆花口味!
  • 成都二仙橋大爺在B站的奇幻漂流
    而最近,一位身材玲瓏、穿著黑襖、高戴小棕帽,江湖人稱二仙橋大爺宋小寶的神秘男子被寄予厚望。他開始小範圍的接管B站鬼畜區,大概就是每六條就有三條大爺,成為B人們的快樂噴泉。(名詞解釋:B人指B站用戶,同理微博用戶博人、抖音用戶抖人。)
  • 二仙橋的故事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被拆除了只剩下這個地名證明了二仙橋曾經的存在相傳這座橋修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因為兩位鼎鼎大名的神仙呂洞賓和韓湘子曾經路過這裡所以得名為二仙橋剛才我們講到,二仙橋名字的由來,最廣為人知的傳說是呂洞賓和韓湘子曾經路過這裡。
  • 都快2019年了!二仙橋早就不是那個「城中村」了!
    有人說,二仙橋發展總慢一些;有人說,二仙橋是陳舊「城中村」;還有人說,二仙橋藏著滿滿童年回憶。2008年建成的巨型水泥罐子帶著濃厚的工業感,得天獨厚的鐵運優勢,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而如今隨著老東站的改遷,已停止了生產。二仙橋,沉寂了整座城市的工業記憶。井然有序的紅磚廠房、火車停靠的警示牌,以及粗壯的梧桐樹都是老成都工廠的縮影。
  • 二仙橋,能成為成華區最好的學區嗎?
    從來歷而言,入駐二仙橋的學校名頭都還可以,尤其是在一直被詬病「沒有頂尖中小學」的成華區。甚至有成華區家長覺得,未來的二仙橋,可能是成華區最好的學區。 那麼,二仙橋都添了哪些學校?是否又擔得起「成華最好學區」的期待呢?今天,我們來盤一盤「走成華大道」就能去的二仙橋。
  • 臺南二空新村涼麵眷村風味 美食家也一吃上癮
    (圖片來源:欣新聞)  二空眷村位於臺南仁德、臺空軍基地東邊,但臺南二空新村涼麵並不在臺南,而是位於新店的一條小巷裡。因為老家改建,讓趙家人十分惋惜,故住在新店的趙大姊一聲令下,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打造了一個充滿眷村味的涼麵店。  當初在二空眷村,光是賣涼麵就有四、五家,從早到晚,煮麵、晾面、抖面、調醬汁等,一點也不馬虎。
  • 這家涼麵攤賣了35年 每天銷售上百斤的秘訣到底是個啥?
    天熱時,一碗涼麵,一碗稀飯成了許多市民的不二選擇。在重慶市巫溪縣老城,七八個集中的涼麵攤位幾乎全都打上了「陳涼麵」的招牌,但是只有一家「陳涼麵」的生意天天火爆,每天都是最早收攤。因攤位的左上角多了「毛毛」二字,人們稱攤主為「陳毛毛」。據說,陳毛毛的攤位每天要賣出上百斤麵條,幾百碗涼麵,生意好時,一家抵8家。他的生意為何如此火爆?日前,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走進巫溪縣一探究竟。
  • 橡樹 | 成都二仙橋賦
    彈丸之地,卻在西部幾十年建設發展史,尤其三線建設史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到春熙路看稀奇,到九眼橋碰豔遇,到二仙橋找回憶。唯獨到二仙橋找回憶,卻是因為近年東郊記憶和二仙橋公園一帶因為開發城市工業文化遺址,發展極快,納入很多原創影視、音樂、動漫等等文化入駐。
  • 跑營山馬拉松 得從一碗涼麵開始!
    巴適得板雖然營山號稱「涼麵城」,但除了涼麵,還有太多的美食讓人垂涎欲滴,趕緊收藏!油豆腐營山的油豆腐,據傳已經有約二百年歷史。米粉營山人不僅對涼麵情有獨鍾,對米粉的鐘愛也甚是驚人。還有人做了這樣的統計,說營山人每天每90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吃米粉。爽滑的米粉,豐富的臊子,還有秘制的骨湯,營山人的日常就是如此愜意。
  • 二仙橋:「仙」之約「文」之韻
    林勝華攝往東,出金華城六公裡多,就是二仙橋,背山面水,赤松黃大仙宮南、婺城東大門是也。二仙橋本姓留,是宋高宗原配夫人邢皇后之兄邢煥之次子定居地、吳越王錢鏐後裔發族卜居地。二仙橋,古為揚州之域,春秋戰國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秦時屬會稽郡烏傷縣。二仙橋,古設驛站,歷為區、鄉、鎮官府治所所在地,東接牌塘村、南鄰上錢村、西連黃泥壠和王宅村、北靠石耕背村。
  • 唯美的雅安二仙橋
    美的令人窒息的雅安上裡二仙橋 其中,最美的橋,無疑是那座聳立於村口隴西河上的二仙橋。石橋用條石砌就,拱形橋孔之上,藤蔓密布,橋下清溪潺潺,兩岸林木茂密,滿是濃鬱古樸的水鄉山村小景。近觀是美景,遠望還是美景,晨霧嫋嫋中,美如畫卷,恍如仙境,靜美得令人窒息。 二仙橋為單孔石拱橋,始建於乾隆十三年,曾兩度毀於洪水,後又重建。橋長15米,寬5米,高12米,跨度19米,橋面用石板鋪成,橋中部設鎖龍石。
  • 豆花中的扛把子,三塊五的「限量款」,東莞人吃了30年!
    ——周阿姨說起蚊香廠豆腐花那絕對是東莞豆花中的扛把子一代又一代東莞人忘不掉的好味道早上9點,路過芹菜塘,陣陣豆香從巷子裡往外飄。不管是在以前的蚊香廠,還是現在的莞城芹菜塘,周阿姨兩姊妹做出的豆花還是幾十年前的老味道。去得早的食客,還能見周阿姨兩姊妹挑著豆花往鋪子裡走的場景。
  • 昌吉夏天各色各樣的「涼麵」
    涼麵的潤滑,晶瑩剔透,要吃它的爽滑和筋道,加上調料鹹甜辣酸兼備,多味調和,完全滿足了味蕾的各種需要,不僅香氣怡人,顏色也好看,火紅一片讓人食慾大開。 赤日炎炎,來一盤涼絲絲的過水麵拌上調稀的滾辣皮子,撒一些用水焯過的翠綠芹菜、韭菜,再來一把小白芝麻,一口進肚,心中燥熱已去了一半。在昌吉的大街小巷多得是賣滾辣皮子涼麵的店,走不多遠,就可遇到。
  • 總書記磨過的豆花、炸過的酥肉,對四川人來說,就是故鄉
    (新華社記者鞠鵬 謝環馳 張鐸 攝)12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映秀鎮場鎮,實地察看這裡震後10年的發展振興情況。豆花豆花是四川人都非常喜愛的一種美食它最普通、最樸素、最家常一直保持著它的「平易近人」幾元錢就能讓人一飽口福!
  • 涼麵熱著賣另闢蹊徑,閬中牛肉麵獨樹一幟
    面前是一碗黑黢黢的麵糊糊,撒著些芫荽和蔥花,很難想像這居然是一碗麵,還是一碗牛肉麵,樣子跟麵條似乎八竿子打不著,這就是我初見閬中牛肉麵的印象。去之前也沒做過什麼攻略,就是趁著豔陽天去享受享受慢生活、沐浴沐浴日光,所以也沒有提前了解一下當地特色小吃。
  • 成都買房:二仙橋片區將成為又一座文創高地?
    成都買房:二仙橋片區將成為又一座文創高地?城東以文創項目為重要支撐,出來已經成熟的,接下來成華版圖核心C位或將是二仙橋板塊。二仙橋片區位於東郊記憶藝術區北部,從區位來看,位居成華版圖核心腹地。上世紀80年代,片區依託便利的鐵路運輸條件形成了以貨運市場、倉儲物流及工業生產為主要功能的傳統物流集散中心和生產基地,為成華區經濟建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 夏天必備—手工面扇涼麵詳解
    三個版本——香辣(比較辣)、麻辣(又麻又辣)、微辣(香而微辣)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要注意,這個是辣椒油,就是油潑辣子,選用的材料是仙餐的非轉基因濃香菜籽油,二荊條/小米辣幹辣椒----涼麵分割線夏天我家要吃不少涼麵,因為老公太喜歡吃我拌的涼麵了,所有吃過我拌的涼麵的,都說太好吃了,我自己評價談不上秒殺自貢街頭的涼麵攤攤,但是起碼可以齊名。。
  • 擀麵棒加工哮喘藥 農婦賣「祖傳秘方」獲刑
    擀麵棒加工哮喘藥 農婦賣「祖傳秘方」獲刑   年近六十的張某是山東鄆城縣的一名農村婦女,雖然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文化,但頭腦活絡,善於經營。早年在河南某縣劉某處幫助賣專治哮喘病的假藥「複方川羚定喘膠囊」,後偷學到該藥的配方。劉某因生產銷售假藥被公安機關查處。
  • 記憶裡那碗古早味的豆花,做了42年的他還在做……
    賣豆花的老人頭髮花白,光著膀子,動作利索,頃刻之間便將豆花遞到了顧客手中……這已然是安海街頭的一景,人們都親切地稱呼這個賣豆花的老人為「豆花伯」。顏建設的這一擔,從走街串巷到穩定於海八路口已經走過了42年。      因為家中困難,顏建設從小便到處做雜活、賣金紙。21歲那一年,親戚拉著他一起去賣豆花,他們從村裡做豆花的人那裡買來豆花,再挑著豆花到處叫賣。「每天早上去批發一缸豆花,便一路吆喝,一般都是到附近村子賣,有時也會挑到永和去賣。」顏建設說,一擔豆花擔100多斤,要挑上一天,每天都累到直不起腰。
  • 去二仙橋的大爺,腰馬合一的少年,《譚談交通》停播原因讓人惋惜
    接著往下聊,雖然我不是成都人,但我卻知道去二仙橋要走成華大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譚談交通》這檔子節目,那一段時間,我一直在看,每一次都把我笑得前仰後伏,尤其是去「二仙橋」這一段,一位大爺用電三輪拉著很長的鋼材,結果被譚警官攔下來了,譚警官本來想告訴老爺子,三輪車不能拉這麼長的鋼材,更不能上機動車道,結果發生了下面搞笑的一幕:二仙橋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