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從小吃到大,現在還帶著兒子一塊到這兒吃!」
——周阿姨
說起蚊香廠豆腐花
那絕對是
東莞豆花中的扛把子
一代又一代東莞人
忘不掉的好味道
早上9點,路過芹菜塘,陣陣豆香從巷子裡往外飄。不管是在以前的蚊香廠,還是現在的莞城芹菜塘,周阿姨兩姊妹做出的豆花還是幾十年前的老味道。
去得早的食客,還能見周阿姨兩姊妹挑著豆花往鋪子裡走的場景。
「晚上12點開始泡豆子,早上5點就要起來做豆花。」
——周阿姨
豆子泡太久或泡不夠,都會影響最後豆花的風味。為了保證最好的口感,周阿姨兩姊妹每晚上12點就開始泡豆,泡夠5個小時,便開始洗豆、磨豆、煮豆、濾豆、點豆……煮好的豆汁點上可食用石膏粉,靜置40分鐘便可凝成豆花。■抬到鋪子剛打開的豆花
每天早晨開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勺子撇去浮沫。不出三兩下,浮沫下甜香的豆花就會露出真容。
剛盛出的豆花,白白嫩嫩的。淋上黃糖水,再舀上兩勺紅豆,簡簡單單的搭配卻讓很多人吃了就忘不掉。一勺吞下去,比德芙還絲滑。
豆花總是趁你不注意,哧溜一下滑到胃裡,滿口留香。在這樣的季節,吃上一碗,比什麼都過癮。被舀到勺子裡的豆花,會調皮地左右晃動,QQ彈彈的。老少皆宜,非它莫屬。
「每天都會來買,如果不是今天孫子上學去了,也會打包一份帶回家。」買菜路過街坊經常是吃上一碗豆花再往家裡走,來不及的時候,便打包帶走。
「這個豆花很好吃啊!很棒!」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婆婆在嘗了一口豆花後,便忍不住衝著周阿姨豎起大拇指
除了路過的街坊,不少年輕人也喜歡約著朋友來吃上一碗。
「很多附近的孩子,上了大學後回來吃豆花,就經常問我還記不記得他們。」周阿姨說起這個,就笑得合不攏嘴。
「很多人小時候跟著爸爸媽媽來吃豆花,現在長大了就帶著兒子女兒過來吃。」
——周阿姨
蚊香廠豆腐花是周阿姨母親在1985年退休後開始做的,兩姊妹從小耳濡目染,跟著母親一塊推著豆花到蚊香廠門口賣。1998年,姐妹倆從母親手裡接過這擔子,開始在沒有母親的陪同下獨立做豆花。
「那個時候好多人啊,同事朋友下班後來買豆花,我怪不好意思的!」周阿姨曾經也是蚊香廠的員工,回想起30歲在蚊香廠外賣豆花的情景,她不住地捂臉笑。
「那個時候有蚊香廠、糖果廠、排粉廠,好多人的!」周阿姨告訴我們,在幾個廠子搬走後,她有幾年是沒做豆花的。後來,常來吃的朋友經常跟她念叨,說吃不到那口豆花很不習慣.周阿姨姊妹倆,這才「重出江湖」。
「做豆花也不是為了賺錢,大家都吃慣了,所以就一直這樣做著。」周阿姨告訴我們,賣了30餘年的豆花,至今只漲了5毛錢!!!
許多街坊鄰居即使不喝豆花,也喜歡到鋪子這邊坐著聊聊天或幫著照看下鋪子,濃濃的人情味讓人心裡暖暖的。「我媽媽今年88歲,天氣不冷的時候也會到鋪子這邊來轉轉。」周阿姨的媽媽,也就是蚊香廠豆腐花的創始人,雖然上了年紀,但還是掛念著自家這口豆花,一有時間就會過來鋪子裡看看。這麼多年下來,蚊香廠豆腐花大多數時候一天只做一桶,妥妥的「限量發售」!